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最佳实践指南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最佳实践指南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最佳实践指南引言现在的世界越来越数字化,我们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采取最佳实践来确保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盗用或滥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帮助您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什么是个人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个人信息的范围。

个人信息指的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人的任何数据,例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等等。

此外,个人信息还包括与个人身份相关的敏感信息,如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社交媒体账户等。

保护这些个人信息对于防止身份盗窃和其他网络犯罪至关重要。

密码安全一个强大的密码是保护个人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许多人在设置密码时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容易猜到。

为了确保密码的安全性,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最佳实践:H2 使用足够长且复杂的密码密码应该至少有8个字符,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

使用各种字符的组合可以增加密码的复杂性,使其更难以猜测或破解。

H2 不要共享密码绝对不要与他人共享密码,即使是您最亲密的家人或好友。

共享密码可能导致您的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

H2 定期更改密码定期更改密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防止密码被猜测或破解。

建议每隔3到6个月更换一次密码。

多因素身份验证密码只是一个入侵者窃取个人信息的障碍。

为了增加安全性,我们应该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来保护个人信息。

多因素身份验证是通过使用多个独立的验证要素来确认用户身份。

例如,在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您可能会被要求提供验证码或使用指纹扫描来继续登录。

这种额外的验证要素使得黑客更难以违法我们的个人信息。

安全的互联网浏览行为互联网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来源之一。

许多网络钓鱼、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活动都是通过欺骗用户来获取个人信息的。

为了避免成为网络攻击的牺牲品,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H2 警惕网络钓鱼和病毒邮件网络钓鱼是一种伪装成合法机构的欺诈行为,目的是通过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

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

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 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 22239 信息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3.2
个人信息主体 个人信息所标识的自然人。 [GB/T 35273-2017,定义 3.3] 3.3 个人信息持有 对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源、环境、管理体系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相关活动或行为。 3.4 个人信息持有者 对个人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组织或个人。 3.5
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
目次
目 次 ...........................................................................II 引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管理机制 ..........................................................................2

互联网安全实战指南保护个人信息的关键措施

互联网安全实战指南保护个人信息的关键措施

互联网安全实战指南保护个人信息的关键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

在网络世界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不断被泄露、利用,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成为了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措施,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一、强化账号和密码安全1. 设立强密码:在创建账号或者更改密码时,应选择复杂的密码,包括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并且尽量不使用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内容。

2. 多因素认证:开启多因素认证可以增加账号的安全性,例如使用指纹识别、验证码或动态口令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3. 定期更换密码:定期更换密码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密码,避免密码遭到破解。

二、保护个人信息1. 谨慎对待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任何人或机构,尤其是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

2. 谨慎使用公共网络:在使用公共网络时,不要登录银行账号或其他敏感网站,以防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

3. 避免点击可疑链接和附件:避免点击来自陌生人的链接和附件,以免遭受恶意软件和病毒的攻击。

4. 隐私设置:合理设置手机和社交媒体的隐私设置,限制他人查看个人信息的范围。

三、加强网络安全防护1.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发现和清除电脑中的病毒和恶意软件。

2.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以修复漏洞,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3. 尽量避免使用不安全的Wi-Fi:避免使用无密码或者不明来源的Wi-Fi,以免个人信息被窃取。

4. 加密存储和传输:对重要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以防止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拦截或泄露。

四、防范网络诈骗和网络钓鱼1. 警惕钓鱼网站和钓鱼邮件: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尤其是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以防上当受骗。

2. 谨慎对待索要个人信息的电话和短信:不随意回复索要个人信息的电话和短信,提高警惕,以防诈骗。

网络安全指南: 保护个人信息的十个要点

网络安全指南: 保护个人信息的十个要点

网络安全指南: 保护个人信息的十个要点
1. 使用强密码
使用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的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
码在不同的账户上。

2. 多因素认证
启用多因素认证,如短信验证码或者身份验证应用程序,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3. 谨慎对待邮件附件和链接
不轻易打开来自陌生发件人或者可疑邮件中的附件和链接,以免遭受恶意软件
或网络钓鱼攻击。

4. 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包括浏览器、杀毒软件等,确保享有最新
的安全补丁。

5. 加密网络连接
使用安全协议(如HTTPS)访问网站,并尽量避免在公共Wi-Fi网络上传输敏感数据。

6.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
避免将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随意分享给任何人或未经
验证的网站。

7.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到外部设备(如云存储或者硬盘),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勒索软件入侵。

8. 使用安全的网络和设备
使用有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受信任的网络和设备,确保对潜在威胁进行有效防护。

9. 注意社交媒体隐私设置
谨慎设置社交媒体账户的隐私设置,确保只分享给可信任的人,并定期审查和更新这些设置。

10. 对网络诈骗保持警惕
学习如何辨别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如钓鱼、假冒网站等),并保持对不寻常行为高度警惕。

以上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十个要点,希望您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这些原则,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

互联网安全防护指南: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

互联网安全防护指南: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

互联网安全防护指南: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1. Introduction1.1 OverviewIn the digital era, where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liv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et security cannot be understated. With the rising incidents of cyber threats and privacy breaches, it is crucial for individuals to safeguard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ensure their online safety. This comprehensive guide aims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and practical tips on protect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enhancing your network security.1.2 Article Structure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ections, each focusing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internet security protection. It begin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followed by an overview of various internet security threats. Subsequently, it addresse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information leakage and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afeguarding privacy and network security. The guide further delves into methods for enhancing password security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password management tools and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Additionally, itprovides insights into phishing attacks, including identifying and avoiding phishing emails and websites through real-life case studies. Lastly,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system and device security through regular system upgrades, antivirus software usage, and periodic backup of essential files and data.1.3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guide is to educate individuals about internet security threats prevalent in today's digital landscape and equip them with practical knowledge to protect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By follow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utlined in this article, readers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ir password security practices, identify phishing attacks, promote system safety measures, and ultimately secure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while navigating the online world.Note: Please note that this response is provided in plain text format without including any URLs or markdown formatting as requested.2. 互联网安全威胁概览2.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带来了诸多威胁。

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实施指南

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实施指南

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实施指南第一章总则 (3)1.1 制定目的与依据 (3)1.2 适用范围 (4)1.3 保护原则 (4)3.1 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4)3.2 明确目的、限定范围原则 (4)3.3 最小化处理原则 (4)3.4 信息安全原则 (4)3.5 权利保障原则 (4)3.6 责任自负原则 (4)3.7 教育培训原则 (4)第二章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4)2.1 政策制定 (4)2.1.1 制定原则 (4)2.1.2 制定流程 (5)2.2 政策宣传与培训 (5)2.2.1 宣传方式 (5)2.2.2 培训对象与内容 (5)2.2.3 培训方式 (5)2.3 政策修订与更新 (6)2.3.1 修订时机 (6)2.3.2 修订流程 (6)第三章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 (6)3.1 信息收集原则 (6)3.2 信息收集程序 (6)3.3 信息处理与存储 (7)第四章个人信息安全防护 (7)4.1 安全防护措施 (7)4.1.1 物理安全 (7)4.1.2 技术安全 (8)4.1.3 管理安全 (8)4.2 安全事件应对 (8)4.2.1 安全事件分类 (8)4.2.2 安全事件应对流程 (8)4.3 安全审计与评估 (8)4.3.1 安全审计 (8)4.3.2 安全评估 (9)第五章个人信息权限管理 (9)5.1 权限分配原则 (9)5.2 权限管理流程 (9)5.3 权限撤销与恢复 (10)第六章个人信息共享与传输 (10)6.1 共享与传输原则 (10)6.1.1 遵守法律法规 (10)6.1.2 最小化共享与传输 (10)6.1.3 明确共享与传输目的 (10)6.1.4 保证数据质量 (10)6.2 共享与传输程序 (11)6.2.1 共享与传输申请 (11)6.2.2 审批与审核 (11)6.2.3 签订共享与传输协议 (11)6.2.4 共享与传输实施 (11)6.3 共享与传输安全管理 (11)6.3.1 数据加密 (11)6.3.2 身份验证与授权 (11)6.3.3 数据访问控制 (11)6.3.4 数据审计与监控 (11)6.3.5 应急响应与处理 (11)第七章个人信息查询与更正 (12)7.1 查询与更正原则 (12)7.1.1 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12)7.1.2 最小化处理原则 (12)7.1.3 信息安全原则 (12)7.2 查询与更正程序 (12)7.2.1 查询申请 (12)7.2.2 查询审核 (12)7.2.3 查询操作 (12)7.2.4 更正申请 (12)7.2.5 更正审核 (12)7.2.6 更正操作 (12)7.3 查询与更正记录 (13)7.3.1 记录内容 (13)7.3.2 记录保管 (13)7.3.3 记录查阅 (13)7.3.4 记录保存期限 (13)第八章个人信息删除与销毁 (13)8.1 删除与销毁原则 (13)8.1.1 遵循法律法规 (13)8.1.2 最小化处理 (13)8.1.3 明确责任 (13)8.1.4 安全可靠 (13)8.2 删除与销毁程序 (13)8.2.1 识别需要删除与销毁的个人信息 (13)8.2.2 审批流程 (14)8.2.3 执行删除与销毁操作 (14)8.2.4 验证删除与销毁结果 (14)8.2.5 备份与恢复 (14)8.3 删除与销毁记录 (14)8.3.1 建立记录制度 (14)8.3.2 记录保存 (14)8.3.3 定期审查 (14)8.3.4 异常处理 (14)第九章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 (14)9.1 法律责任界定 (14)9.1.1 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的法律责任 (14)9.1.2 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15)9.2 纠纷处理程序 (15)9.2.1 纠纷报告 (15)9.2.2 调查与处理 (15)9.2.3 处理结果公示 (15)9.3 纠纷调解与仲裁 (15)9.3.1 调解 (15)9.3.2 仲裁 (15)9.3.3 诉讼 (16)第十章个人信息保护持续改进 (16)10.1 保护措施评估 (16)10.1.1 评估目的 (16)10.1.2 评估内容 (16)10.1.3 评估方法 (16)10.2 改进措施实施 (16)10.2.1 改进计划制定 (16)10.2.2 改进措施实施 (16)10.2.3 改进措施跟踪 (17)10.3 改进效果评价 (17)10.3.1 评价内容 (17)10.3.2 评价方法 (17)10.3.3 评价周期 (17)第一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互联网安全指南保护个人信息的七个方法

互联网安全指南保护个人信息的七个方法

互联网安全指南保护个人信息的七个方法互联网安全指南: 保护个人信息的七个方法在这个信息高度互联网化的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网络犯罪活动的增加,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个有效的方法来保护个人信息,确保您在互联网上的安全。

第一、加强密码安全使用强密码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一环。

强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并且长度至少为八个字符。

此外,每个账户都应使用不同的密码,以免一旦账户密码泄露,其他账户也受到威胁。

定期更改密码也是一个好习惯,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第二、采用多重身份验证除了强密码外,多重身份验证是另一个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

当您登录某个网站或应用时,除了输入密码,还会收到一个短信验证码或需要扫描指纹进行验证。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您的账户安全性,即使密码被盗,黑客也无法登录您的账户。

第三、谨慎使用公共Wi-Fi公共Wi-Fi虽然方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公共Wi-Fi信号通常不加密,黑客可以轻松拦截您的数据流量,并获取您的个人信息。

因此,避免在公共Wi-Fi上进行敏感的在线活动,如登录银行账户或购物。

如果必须使用公共Wi-Fi,可以通过使用VPN等方式来加密数据流量,提高安全性。

第四、警惕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网络钓鱼是黑客获取个人信息的常见手段之一。

通过伪装成可信的实体(如银行、电子邮件提供商等),黑客会诱使您提供个人信息,如用户名、密码、信用卡号等。

要防止成为网络钓鱼的受害者,要警惕来自陌生人的可疑链接和邮件,并避免下载未经验证的软件或文件。

第五、定期备份个人数据定期备份个人数据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步骤。

无论是因为设备损坏、丢失还是受到黑客攻击,数据丢失的风险始终存在。

通过将数据备份到云存储或外部硬盘上,即使发生意外,您也可以轻松恢复个人数据,确保信息的安全。

第六、注意隐私设置许多社交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提供了隐私设置,可以限制他人对您个人信息的访问。

网络安全知识: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网络安全知识: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网络安全知识:个人信息保护指南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被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网络上,我们的个人信息很容易受到黑客和骗子的攻击。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确保在线安全,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行动起来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且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2. 密码安全2.1 使用强密码强密码是指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并且长度超过8位以上的组合密码。

使用强密码可以增加破解密码的难度。

2.2 定期更新密码定期更换密码是确保账户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

建议每隔三个月更换一次密码,并避免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密码。

2.3 多因素身份验证除了用户名和密码外,启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可以进一步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例如,添加手机验证码或指纹识别等额外验证方式。

2.4 不要共享或存储密码不要与他人共享你的登录密码,并避免在电子设备或云存储中存储密码。

3. 防止网络钓鱼3.1 谨慎点击链接收到来自陌生人的邮件或短信时,要谨慎点击其中的链接。

这些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用于窃取个人信息。

3.2 注意验证网站在输入任何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请确保所访问的网站是经过验证和加密的。

检查URL是否以https://开头,并检查网站SSL证书是否有效。

4. 安全使用公共Wi-Fi4.1 避免使用不可信的Wi-Fi网络不要随意连接未知来源的Wi-Fi网络,因为黑客可以利用这些网络窃取你的个人信息。

4.2 使用VPN在公共Wi-Fi上浏览时,建议使用虚拟私人网络(VPN)来加密你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以确保数据安全性。

5. 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5.1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可以修复已知漏洞并增强安全性能。

5.2 定期更新应用程序定期更新手机应用程序和计算机软件是防范恶意软件和攻击的重要步骤。

确保下载应用程序只从官方来源。

6. 教育和培训6.1 学习有关网络安全的知识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方法,如钓鱼、恶意软件、勒索软件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前言为有效防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和公民合法权益,公安机关结合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掌握的情况,组织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单位相关专家,研究起草了《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供互联网服务单位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参考借鉴。

1范围本文件制定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管理机制、安全技术措施和业务流程。

适用于个人信息持有者在个人信息生命周期处理过程中开展安全保护工作参考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企业,也适用于使用专网或非联网环境控制和处理个人信息的组织或个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3.1个人信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五)]注:个人信息还包括通信通讯联系方式、通信记录和内容、账号密码、财产信息、征信信息、行踪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3.2个人信息主体个人信息所标识的自然人。

[GB/T 35273-2017,定义3.3]3.3个人信息持有对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源、环境、管理体系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相关活动或行为。

3.4个人信息持有者对个人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组织或个人。

3.5个人信息收集获得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的行为,包括由个人信息主体主动提供、通过与个人信息主体交互或记录个人信息主体行为等自动采集,以及通过共享、转让、搜集公开信息间接获取等方式。

[GB/T 35273-2017,定义3.5]3.6个人信息使用通过自动或非自动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操作,例如记录、组织、排列、存储、改编或变更、检索、咨询、披露、传播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调整或组合、限制、删除等。

3.7个人信息删除在实现日常业务功能所涉及的系统中去除个人信息的行为,使其保持不可被检索、访问的状态。

[GB/T 35273-2017,定义3.9]3.8个人信息生命周期包括个人信息持有者收集、保存、应用、委托处理、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删除个人信息在内的全部生命历程。

3.9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处理个人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及个人信息生命周期一个或多个阶段(收集、保存、应用、委托处理、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删除)。

4管理机制4.1基本要求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应满足GB/T 22239相应等级的要求。

4.2管理制度4.2.1管理制度内容a)应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等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其中包括本机构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相关说明;b)应制定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日常管理的操作规程;c)应建立个人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记录表单;d)应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4.2.2管理制度制定发布a)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b)应明确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和发布方式,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并形成论证和评审记录;c)应明确管理制度的发布范围,并对发文及确认情况进行登记记录。

4.2.3管理制度执行落实a)应对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批登记;b)应保存记录文件,确保实际工作流程与相关的管理制度内容相同;c)应定期汇报总结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4.2.4管理制度评审改进a)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予以修订;b)安全管理制度评审应形成记录,如果对制度做过修订,应更新所有下发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4.3管理机构4.3.1管理机构的岗位设置a)应设置指导和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机构,明确定义机构的职责;b)应由最高管理者或授权专人负责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c)应明确设置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设立审计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等岗位,清晰、明确定义其职责范围。

4.3.2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a)应明确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配备,包括数量、专职还是兼职情况等;配备负责数据保护的专门人员;b)应建立安全管理岗位人员信息表,登记机房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重要岗位人员的信息,审计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不应兼任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操作员等岗位。

4.4管理人员4.4.1管理人员的录用a)应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的录用工作;b)应明确人员录用时对人员的条件要求,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和专业资格进行审查,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c)录用后应签署相应的针对个人信息的保密协议;d)应建立管理文档,说明录用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如学历、学位要求,技术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安全管理知识等);e)应记录录用人身份、背景和专业资格等,记录审查内容和审查结果等;f)应记录录用人录用时的技能考核文档或记录,记录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等;g)应签订保密协议,其中包括保密范围、保密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责任人签字等内容。

4.4.2管理人员的离岗a)人员离岗时应办理调离手续,签署调离后个人信息保密义务的承诺书,防范内部员工、管理员因工作原因非法持有、披露和使用个人信息;b)应对即将离岗人员具有控制方法,及时终止离岗人员的所有访问权限,取回其身份认证的配件,诸如身份证件、钥匙、徽章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采用生理特征进行访问控制的,需要及时删除生理特征录入的相关信息;c)应形成对离岗人员的安全处理记录(如交还身份证件、设备等的登记记录);d)应具有按照离职程序办理调离手续的记录。

4.4.3管理人员的考核a)应设立专人负责定期对接触个人信息数据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意识考核和技能考核;b)应按照考核周期形成考核文档,被考核人员应包括各个岗位的人员;c)应对违反违背制定的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戒;d)应定期考查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其对工作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等的理解程度,并对考核记录进行记录存档。

4.4.4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a)应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基本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b)应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文档,明确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地点等,培训内容包含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c)应形成安全教育和培训记录,记录包含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结果等。

4.4.5外部人员访问a)应建立关于物理环境的外部人员访问的安全措施:1)制定内部人员允许访问的设备、区域和信息的规定;2)外部人员访问前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批准;3)外部人员访问被批准后应有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进行全程监控录像;4)外部人员访问情况应登记备案。

b)应建立关于网络通道的外部人员访问的安全措施:1)制定外部人员允许接入受控网络访问系统的规定;2)外部人员访问前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批准;3)外部人员访问时应进行身份认证;4)应根据外部访问人员的身份划分不同的访问权限和访问内容;5)应对外部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间进行限制;6)对外部访问人员对个人信息的操作进行记录。

5技术措施5.1基本要求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其安全技术措施应满足GB/T 22239相应等级的要求,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5.2通用要求5.2.1通信网络安全5.2.1.1网络架构a)应为个人信息处理系统所处网络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b)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作为重点区域部署,并设有边界防护措施。

5.2.1.2通信传输a)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个人信息的完整性;b)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个人信息字段或整个报文的保密性。

5.2.2区域边界安全5.2.2.1边界防护a)应对跨越边界访问通信信息进行有效防护;b)应对非授权设备跨越边界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

5.2.2.2访问控制应在个人信息处理系统边界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

5.2.2.3入侵防范应在个人信息处理系统边界部署入侵防护措施,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5.2.2.4恶意代码防范应在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的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恶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

5.2.2.5安全审计a)应在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的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应覆盖到每个用户、用户行为和安全事件;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以及个人信息的范围、类型、操作方式、操作人、流转双方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并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d)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e)应能够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

5.2.3计算环境安全5.2.3.1身份鉴别a)应对登录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鉴别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b)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采取诸如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c)个人信息处理系统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身份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d)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采用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密码技术应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规范。

5.2.3.2访问控制a)应对登录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b)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c)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d)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进行角色划分,并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e)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应规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f)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的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g)个人信息处理系统应对个人信息设置安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标记资源的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