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 (1)

合集下载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1、施工测量准备(1)将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的仪器设备送技术监督局计量检测所进行检定,保证所有仪器设备都处于正常状态。

(2)详细勘察现场的场容场貌和周边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测量控制的影响,优化设计测量线路和控制网的布设。

(3)仔细审阅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高程和平面相对定位关系。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与复核本着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测量控制网。

可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轴线的控制。

根据设计图纸,先用全站仪复核甲方移交的平面基准点和高程基准点,确认无误后,沿基坑周围引测、加密若干坐标点,可以更方便地测设轴线控制网。

再根据图纸,在所要测设的各控制线上选择两个点,计算其坐标,所选择的点必须在基坑边,并能架设仪器,通视条件良好,便于向基坑内投测轴线。

长方向要加强观测,多测回,反复复核。

轴线控制网布设完毕,检查复核角度和距离后,便可作为负一层施工期间用外控法进行施工测量的依据。

轴线控制网完成后,根据结构图纸上的墙体、柱的具体分布情况,在建筑物平面上建立矩形控制网,然后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轴线加密和细部放线,以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轴线和角度,确保测量精度。

3、±0.00以下部分施工测量±0.00以下部分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轴线和底板标高的控制。

拟采用外控法进行基础平面轴线的控制。

本工程进行分段施工,因此每层每段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便进行角度、距离的校核。

先在负一层垫层上引测建筑物轴线交点,然后根据基础平面图弹出所有轴线及建筑物外边线。

将轴线控制点外移至基坑外固定的建筑物或地标上,并在基坑内设置木桩作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平面轴线布设完毕,进入竖向施工,在柱子和剪力墙浇筑成形拆除模板后,应在柱子和剪力墙四个侧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弹出墨线,距楼地面1.5m左右高处用红油漆画出三角标记并标明轴号。

同时,在柱子四周及墙上弹出建筑或结构1m线,并标明相对标高,作为初装修、机电安装等的标高控制依据。

施工测量方案1

施工测量方案1

施工测量方案1、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1)了解工程的总体布局、定位及标高情况。

(2)对图纸进行校核。

(3)确定放线精度。

(4)测量设备、仪器确保在有效期内。

2、建筑定位放线:(1)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由于场地较大,各建筑物比较分散,建筑定位时先测设场地十字定位主轴线,在由主轴线测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1)主轴线的精度要求:测角中误差:±10",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

2)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布网精度为二级,其中:测角中误差为 ±12",边长相对误差为 1/15000。

3)距离丈量方法:距离丈量采用经检验合格的钢尺,丈量时必须使用弹簧秤,并进行往返测量。

并考虑尺长、温度、倾斜、拉力等各项改正数。

2)建筑物高程控制网测设:高程引入采用假定高程,假设站内路中高程为30.00米。

本工程布设5个临时水准点,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网,控制网的测量采用附和测法。

闭合差的要求:L :为附和线路长度。

(3)测设轴线控制桩:根据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桩,测设时以两端控制桩为准,测定该边的控制桩,并校核各桩间距,精度同平面控制网。

3、基础开挖、放线:由于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距基础外边线较远。

在基础开挖时,不易被破坏,故在开挖基础时不需引桩。

基础开挖撒线宽度不应超过15 cm 。

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设计边坡及地面高程,分别测设出基槽下口(坡角)及基槽上口坡顶位置桩,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位允许误差+50 mm 、-20 mm 。

基槽下口桩允许误差为+10 mm ;开挖至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角与3 m ×3 m 的方格网点标高,允许误差为:±10 mm 。

mmL 12垫层上基础放线: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投测在垫层上。

4、结构施工测量:(1)结构竖向投测:采用经纬仪外控法。

施工测量施工方案(3篇)

施工测量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项目,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

工程包括地下车库、地上建筑及配套设施。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XX平方米,地上一层建筑面积XX平方米,地上一层建筑面积XX平方米。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XX度,基础形式为XX。

二、施工测量目的为确保本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本施工方案对施工测量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具体如下:1. 确保工程定位准确,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2. 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部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3. 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持;4. 为后期维护提供参考。

三、施工测量范围1. 工程定位测量:包括地下车库、地上建筑及配套设施的平面定位;2.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基础梁、柱、墙等结构尺寸的测量;3. 结构施工测量:包括框架柱、梁、板等结构尺寸的测量;4. 装修施工测量:包括门窗洞口、墙面、地面等尺寸的测量;5. 道路、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施工测量。

四、施工测量方法1. 工程定位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平面定位,确保工程定位准确;(2)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轴线,采用钢尺进行放样;(3)对建筑物轴线进行复测,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

2. 基础施工测量(1)采用水准仪进行基础标高测量,确保基础标高符合设计要求;(2)采用全站仪进行基础轴线测量,确保基础轴线与设计图纸一致;(3)对基础梁、柱、墙等结构尺寸进行复测,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 结构施工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结构轴线测量,确保结构轴线与设计图纸一致;(2)采用水准仪进行结构标高测量,确保结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3)对框架柱、梁、板等结构尺寸进行复测,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4. 装修施工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门窗洞口、墙面、地面等尺寸测量,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采用水准仪进行装修标高测量,确保装修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5. 道路、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施工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道路、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平面定位;(2)采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测量,确保配套设施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一)2024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一)2024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一)引言概述:桥梁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采取的各项测量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桥梁施工测量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测量前期准备工作、地面控制测量、基础施工测量、桥梁结构施工测量、桥面铺装施工测量。

正文内容:一、测量前期准备工作1. 了解桥梁设计方案,熟悉桥梁的建设要求和施工规范。

2. 制定测量计划和测量任务书,明确测量目标和测量方法。

3. 选派专业的测量人员参与施工测量工作。

4. 准备必要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量尺等。

5. 建立测量基准点,确定坐标系和控制点。

二、地面控制测量1. 进行现场环境勘测,确定测量的范围和条件。

2. 建立基准点,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3. 定期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 进行必要的地形测量,包括地形剖面和地形图制作。

5. 编制测量图件和测量报告,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依据。

三、基础施工测量1. 进行桩位测量,确定桩点的位置和高程。

2. 进行基础的放线测量,确保基础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3. 进行桥墩的放线测量,确定桥墩的位置和高程。

4. 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基础施工的精度。

5. 编制基础施工测量报告,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

四、桥梁结构施工测量1. 进行墩台的放样测量,确定墩台的尺寸和位置。

2. 进行梁段的放样测量,确定梁段的长度和位置。

3. 检查墩台和梁段的尺寸精度,确保结构安全。

4. 进行桥梁轴线的测量,确定桥梁的几何形状。

5. 编制桥梁结构施工测量报告,整理测量数据和结果。

五、桥面铺装施工测量1. 进行桥面的转角测量,确定桥面的布设方向。

2. 进行桥面的坡度测量,确保桥面的排水畅通。

3. 进行桥面的打线测量,确定桥面的水平度。

4. 检查桥面铺装材料的厚度和质量,确保施工质量。

5. 编制桥面铺装施工测量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总结:桥梁施工测量方案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一环。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一、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施工控制网,后以施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点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做风。

二、准备工作1、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审核图纸。

2、施测人员能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构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结构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根据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道路施工图,及时校对道路及附属结构的平面位置,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

3、测量放线之前,测量人员首先熟悉总体布置图,细部结构设计图。

根据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网作为放样依据,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和控制点的分布,采取适宜的放样方法。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方面。

三、施工测量规定1、一般放样工作开始之前应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要求,根据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

2、对于设计图纸中有数据和几何尺寸的,应认真进行检定审核,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3、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修改通知)进行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

4、所有放样点均应有检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

5、放样结束后,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书面的放样成果单。

四、放样数据准备1、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1.测量总则对本工程而言,测量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项目对全局的轴线统一要求比较高;(2)、工程分区先后施工,使各分区之间的测量街接要求较高;(3)、项目涉及的分包作业面较多,如何使各分包的测量系统达到一致。

由于上述的特点,产生了如何保证各级轴线系统的系统性;如何保证垂直测量的系统性和可控性;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统一;项目施工涉及的作业面大,各种分包单位、协作单位众多,如何保证互相之间轴线系统的统一等等一系列难点。

针对上述工程特点,按照我们在高程建筑施工测量中形成的经验,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各组控制网都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高低,高级控制低级网,平级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工程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

采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作为本工程施工的首级控制网。

2.测量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本工程施工测量的重难点在于: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竖向控制及塔楼在一定高度摆幅较大对测量精度得影响。

3.主要测量工作4.测量人员及仪器配备4.1.人员配备4.2.仪器配置本项目测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主轴线的测放,高程的引测,分部工程的放样,沉降观测等内容;所有的仪器送专门机构进行鉴定,确保仪器精度要求。

拟选用的仪器及设备如下:5.控制网的建立5.1.测量思路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由业主委托或测绘院测设在施工地块附近的城市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建立首级场区控制网;利用首级控制网在基坑周边墙测设轴线延长线上的点作为二级控制网,对基坑内各结构部位实行“外控法”进行施工测量,并定期进行复核,在建筑物内部建立施工使用的三级控制网,采用三级控制网“内控法”来控制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和高程测量,三级控制网5.2.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1测量控制
导线量测采用全站仪坐标控制测量,对业主委托勘测单位所交付的基线桩、导线桩和水准点,及相关测量资料进行复核验算并定线标识,做好记录。

对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围护,保留至工程结束。

2、建立地面控制网
本工程采用中玮全站仪进行坐标定位、建立地面控制网。

并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布设加密控制桩和临时水准点。

加密点选在稳固、可靠的位置。

加密控制点的施测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点、水准点和加密点进行复测校核,确保点位的准确和施工精度。

加强与相接结构线位的测量复核,交点坐标相互交叉验算,保证新建工程与旧结构的整体线位准确一致。

3、对控制桩的保护措施
(1)控制桩其四周采用有醒目的警示防护栏围挡,在施工中应随时检查校核。

(2)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点、水准点和加密点进行复测校核,确保点位的准确和施工精度。

若发现不稳固、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及时采取加固、补测或重新校测的方法,以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1、根据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控制轴线,按照要求在入口北侧和西侧设置三个水准点引高程,距离为基坑外30M以上,控制点设专人保护,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

2、测量内容及控制目标测量内容为施工放样与轴线控制,水准测量与标高控制,沉降观测等,测量控制目标为:(1)、轴线位移:5MM内(2)、标高:层高±8MM,全高±20MM(3)、垂直度:每层5MM内,全高20MM内3、测量准备(1)、测量器具准备全站仪一台,J2级经纬仪1架,DS3水准仪2架,5kg线锤4颗,50M钢卷尺6把,5M钢卷尺20把,塔尺3把,其他如对讲机3副,钢丝线、尼龙线、墨斗等辅助工具。

(2)、人员配备为保证测量精度,设专职测量技术人员2名,做到定人定机定路线(沉降观测还应做到定时间),另配备辅助工2名。

4、施工测量(1)、轴线测量与控制①基础阶段采用龙门桩控制法,即用经纬仪将导线基准点投测到基坑边,再根据此基准点在基坑边建立龙门桩测量控制网。

②上部结构阶段上部结构轴线测量的控制面积较大,测量采用内控法,结合多次复核法(多条控制轴线正反校核),每幢楼各设3个测量轴线。

上部结构轴线测控以底层引测轴线为控制线,用经纬仪将下层轴线层层引测至楼层,然后据此控制轴线进行楼层放样。

(2)、标高控制标高控制首先是水准基点的控制,根据本工程特点,水准基点位置固定采用打设钢管及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个水准基点控制网,每次引测测量时进行水准基点复测,楼层标高测控时,利用边柱井用钢卷尺作垂直测量,在楼层用水准仪测设,并对各点进行校核,减少差错。

(3)、沉降观测根据设计或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按设计确定的沉降观测点数量与位置埋设好观测点,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要求进行观测,以事先布设的标高控制点为基准按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采用闭合法观测,观测次数和精度要求按设计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本工程观测点位置设置在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8~12米的轴线上可观测到的墙、柱上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标段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审核:批准:项目经理部三分部二○一二年十二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控制网概况 (1)1.2 依据的规范及既有成果 (1)2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 (2)3 测量原始数据 (2)4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 (3)4.1控制点资料 (3)4.2洞口导线设计 (4)4.3洞内导线设计 (4)4.4 隧道施工放样方法 (6)4.4.1 导向墙的放样方法 (6)4.4.2 隧道洞内施工放样方法 (7)4.4.3 隧道洞内高程测量 (8)4.4隧道竣工测量 (8)4.4.1洞内CPⅡ控制网测量 (9)4.4.2隧道二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 (9)4.4.3隧道内线路贯通测量 (9)4.4.4隧道断面测量 (9)5 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10)5.1控制点资料 (10)5.2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10)5.2.1 桩基施工测量方法 (10)5.2.2 承台施工测量方法 (12)5.2.3 墩身施工放样 (13)5.2.4 垫石施工测量方法 (15)5.3桥梁竣工测量 (15)6 路基施工测量方法 (16)6.1路基平面网测量 (16)6.2路基高程网测量 (16)6.3路基竣工测量 (16)7 测量复核制度 (16)7.1测量复核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6)7.2测量复核制的基本要求 (17)7.3测量复核仪器管理 (18)7.4责任追究 (19)8相关证书 (19)1 工程概况1.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控制网概况本工区隧道有四个,分别为光隧道;沟隧道;万沟隧道;家沟隧道。

四个隧道均为直线,光隧道、沟隧道、家沟隧道均设置单面上坡,坡度为9.5‰,家沟隧道设置竖曲线,竖曲线要素详见设计说明。

桥梁四座。

特大桥一座,为河特大桥;大桥一座,为小沟大桥;中桥一座,为万沟中桥。

三座桥均为直线设置在单面上坡,坡度为9.5‰。

路基四段,路基均为直线且设置在单面上坡,坡度为9.5‰。

平面坐标采用国家2000年施工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现有的平面控制网概况:CPⅠ控制点2个,CPⅡ控制点3个。

现有的高程控制网概况:有二等水准点10个1.2 依据的规范及既有成果《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本次施工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

2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情况见下表序号设备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精度数量(台)备注1 全站仪索佳CX-101 2mm+2ppm 1 已检定3 全站仪尼康2.0M 2mm+2ppm 1 已检定4 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 ±0.3mm/km 1 已检定5 水准仪苏光DSZ2 ±1.5mm/km 3 已检定以上测量仪器均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

3 测量原始数据根据2015年11月进行的DK392+298.900~DK396+475.000段平面控制网加密的施工复测工作成果可知测量原始数据表见下表:测量原始数据表序号点号X(m)Y(m)高程(m)1 BS098 3593357.296 507061.590 169.2242 BS099 3593482.321 505484.288 171.0223 BS100 3592973.869 504676.714 195.6414 BS101 3593369.435 502821.4515 CPI109 3593626.246 503150.5946 CPII441 3593229.232 507541.4387 CPII442 3592713.066 506585.438 182.748 CPII443 3593052.007 505856.681 172.9819 H001 3593485.248 502799.891 194.17510 H002 3593357.501 502865.36411 H003 3593119.981 503228.33612 H004 3593021.712 503417.41613 H005 3593176.608 503922.02314 H006 3593372.709 504196.733 174.36115 H007 3593253.111 504549.331 179.40516 H008 3593343.100 505716.574 169.53117 H009 3593176.121 505565.11818 H010 *******.857 505936.35519 H011 3593024.351 507137.421 170.83220 H013 3593007.178 508427.48121 H014 3592928.686 508527.5274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4.1控制点资料根据本工区隧道分布情况,确定开展两个隧道工作面,第一个工作面为新光隧道出口,且采用单口掘进,贯通后开始寨沟隧道进口;第二个工作面从万家沟隧道出口开始,贯通后开始郭家沟隧道进口。

根据工期的安展情况,我公司精测队对两个工作面位置进行了洞外控制点加密,分布图如下:4.2洞口导线设计洞口控制点与已加密点采用四等闭合导线测量,每个测站观测6个测回,测量数据合格之后进行严密平差。

四等导线测量要求如下: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四等9 1.5 2.5 18 1/80000 4 6 —5√n ≤1/35000 洞口控制点高程采用三等附合水准测量。

4.3洞内导线设计由于沟隧道和家沟隧道分别只有170m和115m,所以这两个隧道在洞口布点以后,洞内不增加导线点。

新光隧道长度为449.44m,洞内布设两个导线点,万家沟隧道长度为350m,洞内布设一个导线点。

布设示意图如下所示:如图所示,XG03,XG05为中线控制点;XG02,XG04,XG06为副导线控制点,每隔三条边形成一个闭合环,如XG01,XG02,XG04,XG03形成一个闭合环。

洞内导线采用1″级仪器进行四等闭合导线测量。

洞内高程采用二等闭合水准测量。

沟隧道洞内导线布设如上图所示,导线及高程测量方法同新光隧道洞内导线测量方法。

4.4 隧道施工放样方法4.4.1 导向墙的放样方法由于四个隧道都采用单口掘进的方法,所以只在掘进口布置导向墙,导向墙是控制隧道进洞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测量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由于导向墙岩石面不好确定法线面,所以通过拱架工字钢控制法线面,采用方法为中线小坐标法,设计导向墙含有两榀工字钢,首先确定第一榀工字钢,测量示意图如下: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工字钢同一个面上的三个点(1,2,3)确定法线面,通过图中HD,HA,和该点设计高程进行控制,采用CX-101 1″全站仪免棱镜法测量。

第二榀工字钢测量方法同第一榀工字钢。

4.4.2 隧道洞内施工放样方法由于四个隧道均为短隧道,采用中线法进行施工放样。

中线法既作为洞内控制测量之用,又可作为指导施工之用。

当隧道直线长度不大于1000m,或曲线隧道长度不大于500m时,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是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既能满足隧道的两端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的限差不超出限定的±100mm。

隧道内正式中线点的间距在直线上不宜于短于50m。

根据施工需要,还要增设临时中线点,其间距在直线以20m为宜,不大于30m,在曲线上以10m为宜,不大于20米。

隧道进洞前作业队应放出隧道轴线,并且现场做好标记,标记清晰,便于检查。

通知监理测量工程师及业主测量中心进行检查,满足规范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洞室放样根据设计开挖施工图纸和文件,使用CX-101全站仪免棱镜模式和Casio fx-9860GII编程计算器对洞内断面进行编程,且用电脑校核放样程序,无误后方可用于现场放样。

所有放样资料至少应由二人独立计算和编制,进行必要的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用于现场施工放样,施工放样过程中,必须做好放样记录,放样记录应做到字迹工整、清晰及完整,放样结束后,所有测量原始记录都必须及时进行内业检查,确认无误后归档保存。

每掘进一次进行放样一次,每次放样后对前一次洞室开挖走向和规格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及时出具测量检测数据并绘制测量放样单,并现场交底给当班施工人员,达到设计开挖技术要求即进行建基面清理,再进行下一次开挖进钻工序。

隧道掘进到一定深度,应通知监理测量工程师及业主测量中心对隧道轴线进行不定期检查,保证隧道贯通误差。

开挖工作完成后及时会同监理、业主进行测量并绘制断面图。

衬砌立模板前,应重复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强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设计衬砌断面的支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墙模。

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正,模板检测通知监理测量工程师及业主测量中心,确保无误。

4.4.3 隧道洞内高程测量1、隧道贯通之前,洞内水准路线属于水准支线,故需往返多次观测进行校核。

2、因洞内施工干扰大,使用挂尺传递高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所示,可得H B=H A+a+b。

4.4隧道竣工测量隧道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4.4.1洞内CPⅡ控制网测量隧道贯通后,隧道洞内地段CPII控制网测量按导线网要求布设施测,此项工作由设计院来做。

4.4.2隧道二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隧道二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洞内水准点每千米埋设1个,水准路线起闭于隧道进、出口两端的线路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并在边墙上埋设标志。

隧道洞内水准贯通高差闭合差≤6L 时,以隧道进、出口两端的二等水准点为固定点进行高程平差。

当隧道洞后,内水准贯通高差闭合差>6L时,应将水准路线向两头延伸,使之6L固定两端点高程,对该段水准路线进行约束平差,并调整平差范围内的二等水准点高程,消除隧道断高。

4.4.3隧道内线路贯通测量隧道线路中线贯通测量应利用CPⅡ控制点测设,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中线桩的设置,应满足编制竣工文件的需要。

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并宜钉设百米桩。

在曲线起终点、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均应设置加桩。

4.4.4隧道断面测量隧道净空断面应以竣工测量的线路中线为准,采用索佳CX-101全站仪(测距精度为2mm+2ppm)或断面仪测量,断面点测量的误差应≤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