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 (1)

施工测量方案 (1)
施工测量方案 (1)

新建铁路标段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控制网概况 (1)

1.2 依据的规范及既有成果 (1)

2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 (2)

3 测量原始数据 (2)

4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 (3)

4.1控制点资料 (3)

4.2洞口导线设计 (4)

4.3洞内导线设计 (4)

4.4 隧道施工放样方法 (6)

4.4.1 导向墙的放样方法 (6)

4.4.2 隧道洞内施工放样方法 (7)

4.4.3 隧道洞内高程测量 (8)

4.4隧道竣工测量 (8)

4.4.1洞内CPⅡ控制网测量 (9)

4.4.2隧道二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 (9)

4.4.3隧道内线路贯通测量 (9)

4.4.4隧道断面测量 (9)

5 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10)

5.1控制点资料 (10)

5.2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10)

5.2.1 桩基施工测量方法 (10)

5.2.2 承台施工测量方法 (12)

5.2.3 墩身施工放样 (13)

5.2.4 垫石施工测量方法 (15)

5.3桥梁竣工测量 (15)

6 路基施工测量方法 (16)

6.1路基平面网测量 (16)

6.2路基高程网测量 (16)

6.3路基竣工测量 (16)

7 测量复核制度 (16)

7.1测量复核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6)

7.2测量复核制的基本要求 (17)

7.3测量复核仪器管理 (18)

7.4责任追究 (19)

8相关证书 (19)

1 工程概况

1.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控制网概况

本工区隧道有四个,分别为光隧道;沟隧道;万沟隧道;家沟隧道。四个隧道均为直线,光隧道、沟隧道、家沟隧道均设置单面上坡,坡度为9.5‰,家沟隧道设置竖曲线,竖曲线要素详见设计说明。

桥梁四座。特大桥一座,为河特大桥;大桥一座,为小沟大桥;中桥一座,为万沟中桥。三座桥均为直线设置在单面上坡,坡度为9.5‰。路基四段,路基均为直线且设置在单面上坡,坡度为9.5‰。

平面坐标采用国家2000年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现有的平面控制网概况:CPⅠ控制点2个,CPⅡ控制点3个。

现有的高程控制网概况:有二等水准点10个

1.2 依据的规范及既有成果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本次施工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

2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

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情况见下表

序号设备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精度数量(台)备注

1 全站仪索佳CX-101 2mm+2ppm 1 已检定

3 全站仪尼康2.0M 2mm+2ppm 1 已检定

4 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 ±0.3mm/km 1 已检定

5 水准仪苏光DSZ2 ±1.5mm/km 3 已检定

以上测量仪器均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

3 测量原始数据

根据2015年11月进行的DK392+298.900~DK396+475.000段平面控制网加密的施工复测工作成果可知测量原始数据表见下表:

测量原始数据表

序号点号X(m)Y(m)高程(m)

1 BS098 3593357.296 507061.590 169.224

2 BS099 3593482.321 505484.288 171.022

3 BS100 3592973.869 504676.71

4 195.641

4 BS101 3593369.43

5 502821.451

5 CPI109 3593626.24

6 503150.594

6 CPII441 3593229.232 507541.438

7 CPII442 3592713.066 506585.438 182.74

8 CPII443 3593052.007 505856.681 172.981

9 H001 3593485.248 502799.891 194.175

10 H002 3593357.501 502865.364

11 H003 3593119.981 503228.336

12 H004 3593021.712 503417.416

13 H005 3593176.608 503922.023

14 H006 3593372.709 504196.733 174.361

15 H007 3593253.111 504549.331 179.405

16 H008 3593343.100 505716.574 169.531

17 H009 3593176.121 505565.118

18 H010 *******.857 505936.355

19 H011 3593024.351 507137.421 170.832

20 H013 3593007.178 508427.481

21 H014 3592928.686 508527.527

4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

4.1控制点资料

根据本工区隧道分布情况,确定开展两个隧道工作面,第一个工作面为新光隧道出口,且采用单口掘进,贯通后开始寨沟隧道进口;第二个工作面从万家沟隧道出口开始,贯通后开始郭家沟隧道进口。根据工期的安展情况,我公司精测队对两个工作面位置进行了洞外控制点加密,分布图如下:

4.2洞口导线设计

洞口控制点与已加密点采用四等闭合导线测量,每个测站观测6个测回,测量数据合格之后进行严密平差。四等导线测量要求如下:

等级

导线长度

(km)平均边长

(km)

测角中误

差(″)

测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

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1″级

仪器

2″级

仪器

6″级

仪器

四等9 1.5 2.5 18 1/80000 4 6 —5√n ≤1/35000 洞口控制点高程采用三等附合水准测量。

4.3洞内导线设计

由于沟隧道和家沟隧道分别只有170m和115m,所以这两个隧道在洞口布点以后,洞内不增加导线点。新光隧道长度为449.44m,洞内布设两个导线点,万家沟隧道长度为350m,洞内布设一个导线点。布设示意图如下所示:

如图所示,XG03,XG05为中线控制点;XG02,XG04,XG06为副导线控制点,每隔三条边形成一个闭合环,如XG01,XG02,XG04,XG03形成一个闭合环。洞内导线采用1″级仪器进行四等闭合导线测量。洞内高程采用二等闭合水准测量。

沟隧道洞内导线布设如上图所示,导线及高程测量方法同新光隧道洞

内导线测量方法。

4.4 隧道施工放样方法

4.4.1 导向墙的放样方法

由于四个隧道都采用单口掘进的方法,所以只在掘进口布置导向墙,导向墙是控制隧道进洞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测量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由于导向墙岩石面不好确定法线面,所以通过拱架工字钢控制法线面,采用方法为中线小坐标法,设计导向墙含有两榀工字钢,首先确定第一榀工字钢,测量示意图如下: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工字钢同一个面上的三个点(1,2,3)确定法线面,通过图中HD,HA,和该点设计高程进行控制,采用CX-101 1″全站仪免棱镜法测量。第二榀工字钢测量方法同第一榀工字钢。

4.4.2 隧道洞内施工放样方法

由于四个隧道均为短隧道,采用中线法进行施工放样。中线法既作为洞内控制测量之用,又可作为指导施工之用。当隧道直线长度不大于1000m,或曲线隧道长度不大于500m时,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是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既能满足隧道的两端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的限差不超出限定的±100mm。隧道内正式中线点的间距在直线上不宜于短于50m。根据施工需要,还要增设临时中线点,其间距在直线以20m为宜,不大于30m,在曲线上以10m为宜,不大于20米。

隧道进洞前作业队应放出隧道轴线,并且现场做好标记,标记清晰,便于检查。通知监理测量工程师及业主测量中心进行检查,满足规范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洞室放样根据设计开挖施工图纸和文件,使用CX-101全站仪免棱镜模式和Casio fx-9860GII编程计算器对洞内断面进行编程,且用电脑校核放样程序,无误后方可用于现场放样。所有放样资料至少应由二人独立计算和编制,进行必要的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用于现场施工放样,施工放样过程中,必须做好放样记录,放样记录应做到字迹工整、清晰及完整,放样结束后,所有测量原始记录都必须及时进行内业检查,确认无误后归档保存。

每掘进一次进行放样一次,每次放样后对前一次洞室开挖走向和规格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及时出具测量检测数据并绘制测量放样单,并现场交底给当班施工人员,达到设计开挖技术要求即进行建基面清理,再进行

下一次开挖进钻工序。隧道掘进到一定深度,应通知监理测量工程师及业主测量中心对隧道轴线进行不定期检查,保证隧道贯通误差。开挖工作完成后及时会同监理、业主进行测量并绘制断面图。

衬砌立模板前,应重复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强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设计衬砌断面的支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墙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正,模板检测通知监理测量工程师及业主测量中心,确保无误。

4.4.3 隧道洞内高程测量

1、隧道贯通之前,洞内水准路线属于水准支线,故需往返多次观测进行校核。

2、因洞内施工干扰大,使用挂尺传递高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所示,可得H B=H A+a+b。

4.4隧道竣工测量

隧道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

4.4.1洞内CPⅡ控制网测量

隧道贯通后,隧道洞内地段CPII控制网测量按导线网要求布设施测,此项工作由设计院来做。

4.4.2隧道二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

隧道二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洞内水准点每千米埋设1个,水准路线起闭于隧道进、出口两端的线路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并在边墙上埋设标志。隧道洞内水准贯通高差闭合差≤6L 时,以隧道进、出口两端的二等水准点为固定点进行高程平差。当隧道洞

后,内水准贯通高差闭合差>6L时,应将水准路线向两头延伸,使之6L

固定两端点高程,对该段水准路线进行约束平差,并调整平差范围内的二等水准点高程,消除隧道断高。

4.4.3隧道内线路贯通测量

隧道线路中线贯通测量应利用CPⅡ控制点测设,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中线桩的设置,应满足编制竣工文件的需要。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并宜钉设百米桩。在曲线起终点、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均应设置加桩。

4.4.4隧道断面测量

隧道净空断面应以竣工测量的线路中线为准,采用索佳CX-101全站仪(测距精度为2mm+2ppm)或断面仪测量,断面点测量的误差应≤10mm。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50米布设一个断面。

2净空断面应测量内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及轨顶面、起拱线处的宽度。

5 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5.1控制点资料

本工区施工段含有三座桥,分别为小沟大桥(201.8m)、河特大桥(1746.56m)、万沟中桥(46.29m)。小沟大桥由于施工工期排在最后,所以前期不做导线考虑,浪特大桥跨浪河有700多米,测量难度非常高,万家沟处在光隧道跟沟隧道之间,控制点采用隧道洞外控制网。河特大桥现有控制点分布图如下:

5.2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5.2.1 桩基施工测量方法

陆上桩基放样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或换手复测法进行,测站

和后视点均为控制点,中心点放样完后,并在周围不受干扰处设置四个护桩,两护桩分别连线即为桩基中心线,钻孔过程中随时检查钻孔中心是否有偏位,钢筋笼下放完成后必须复核钢筋笼中心点,放样示意图跟误差范围如下所示: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顶面位置50mm

1 护筒

倾斜度1%

2 孔位中心50mm

3 倾斜度1%

水中桩基放样同样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首先精确放样辅助钢管桩中心,连成钻孔平台纵横轴线,安装钻孔平台纵、横承重梁,搭设钻孔平台,然后在钻孔平台上精确放样各钻孔桩中心纵横轴线,安装钻孔桩钢护筒导向定位架,并在导向定位架上作好钻孔桩中心方向线标记,埋设钢护筒。根据钻孔桩中心纵横轴线,以钢护筒导向定位架的纵横轴线为基准,在导向定位架上放样出与钻孔桩中心纵横轴线平行的各钢护筒的外切线,以此来定出钢护筒在导向定位架的位置。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每一个钢护筒的顶高程,每个钢护筒测量两个点,并用油漆标记,以此作为钻孔桩施工及钻孔桩混凝土灌注的高程基准,并定期校核每个钢护筒的顶标高。

桩基护筒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闭合测量。

5.2.2 承台施工测量方法

陆上承台先采用全站仪大致放出开挖位置和开挖深度,开挖完成后,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置仪于就近的控制点,放承台四个角点或立模工作线。模板检查可以利用十字线拉弦线吊线锤,将点过渡到模板顶检查模板尺寸,不合格重复调整,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也可利用仪器置镜将十字线点投到模板,并协助检查模板,调整模板直到合格为止。模板平面尺寸合格后,设定承台待浇筑混凝土面的标高,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水中承台大部分采用钢吊箱施工,根据施工规范,承台轴线允许偏差为±15mm,因此钢吊箱的定位精度将直接影响承台的轴线偏位。

首先,用极坐标法测出各护筒顶口偏位:在护筒上选取四个等分点,测出

这四个点的坐标,通过圆周上的四个点组成的四个三角形的顶点坐标,利用电算程序精确计算每一个圆内接三角形的圆心坐标(即护筒中心坐标),取平均值作为实际护筒中心坐标,即可求得护筒的顶口偏位。同时采用垂球法沿护筒设计纵横轴线方向上测出护筒的倾斜度,根据顶口偏位和倾斜度护筒在钢吊箱底口处的偏位,作为钢吊箱底板开始放样的依据。

钢吊箱底板开孔测量,先在底板上以底板中心建立平行于纵横轴线的相对直角坐标系,按实测各墩台的护筒顶口坐标推算吊箱底高程处护筒的坐标,放出两个圆心坐标,然后根据这两个圆做出每根桩的开孔椭圆(考虑开孔半径)。

钢吊箱沉施前,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按施工人员指定的位置在护筒侧壁上放出限位块,以控制钢吊箱的顶口偏位;用水准仪在墩纵横轴线距钢吊箱最近的四根护筒侧壁适当位置设置四个水准点,此四个水准点严格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套箱下沉过程中,用钢尺量得水准点到套箱顶面的垂直距离来控制套箱的垂直度。

在套箱封完底之后,即开始承台施工。由于套箱兼作为承台模板,可在其上面放出承台设计纵横轴线和承台顶、底标高。

承台施工完毕后,按设计要求在承台顶面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另外在承台顶面位置(避开墩身位置)设置临时控制点。

5.2.3 墩身施工放样

墩身线型控制主要通过施工测量来控制,陆上墩身采用陆上控制点进行测量,水中墩身可采用承台上的临时控制点进行放样。墩身施工测量控

制内容主要包括:中心定位测量、高程测量、垂直度测量。

(1)中心定位测量

采用三维坐标控制法。每个墩台施工前,先由项目测量队用全站仪进行中心定位,设置好横、纵向护桩,给施工交底。

(2)高程测量

采用三角高程法。用直径10mm的钢条焊成“丰”字形觇标,三条横条间隔15cm~20cm。再把觇标焊在事先选定的墩身钢筋上,作为观测竖直角的观测点。觇标间距用钢尺量,精确至毫米。用1″精度的索佳全站仪观测竖直角3个测回,以此来计算空心墩的高程。

(3)垂直度测量包括中线垂直度测量和边线垂直度测量。

中线垂直度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激光铅直仪,每个墩安设2台,每组墩安设8台。激光铅直仪在首节墩身施工前,安装在桥墩承台上,并设牢固的保护罩。墩顶平台顶上设激光接收靶,能显示光斑并捕捉斑心,激光斑心即是桥墩中心,进行墩身的竖向轴线传递。通过激光铅直仪将桥墩中心准确地引至工作平台上,不仅简化繁琐的测量工作,而且中心控制准确、可靠。模板每提升一节,对模板的位置检查一次,以控制桥墩的纵横向偏移和扭转。

边线垂直度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用全站仪对矩形空心墩的四个角进行定位,再定出矩形空心墩的四条边的位置,与激光铅直仪校核,以此来支立空心墩的模板。空心墩的组装应符合模板组装业要求。

5.2.4 垫石施工测量方法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垫石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10mm~0,所以在垫石施工测量过程中,对垫石高程控制测量要求精度非常高。首先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精准放出垫石的平面位置,高程传递方法如下所示:

由图可得H A=H B+H+h1-h2,钢尺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高程传递并采用往返测减小误差。

5.3桥梁竣工测量

在桥梁墩台施工完毕、梁部架设以前,对全线桥梁墩台的纵、横向中心线、支承垫石顶高程、跨度进行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纵、横向中心线、

支座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

6 路基施工测量方法

6.1路基平面网测量

由于路基分布在本次施工测量的隧道与桥梁之间且路基范围较小,使用结构物的平面控制网进行测设可以达到使用要求。

6.2路基高程网测量

高程控制网同样采用结构物布置的高程控制网

6.3路基竣工测量

6.3.1路基竣工后,应进行线路中线贯通测量(贯通测量要以左线为基准进行)。测量内容包括线路水准基点贯通测量、线路中线和路基横断面竣工测量。

6.3.2路基竣工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侧沟、天沟的深度、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大于5cm,路基护道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大于10cm。

7 测量复核制度

7.1测量复核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测量工作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测量复核制度,其运作依靠自检、外检和抽检以及验收制度。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测量复核制度的基本要求。

2)施工复测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3)复测工作应在开工前完成,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应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以便在正式灌注混凝土基础(或衬砌)时引用其成果。

4)复测成果应系统地整理成文,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发,及时发至作业层技术部门据以引用,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备。

5)各类桩撅要妥善保护,根据情况加固,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防误用;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桩要钉设护桩或外移桩,绘制护桩示意图;定期检查桩撅是否移动、下沉,发现后应采用可靠方法重新补设定位,重新测量。

7.2测量复核制的基本要求

1)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和标准,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设计、作业、检查和验收,保证各项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2)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由双方持交桩表在现场核对、交接确认。遗失的坚持补桩,无桩名者视为废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予更正。

3)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复核,必要时应作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抄录已知数据资料,必须核对,两计算人应分别独立查阅抄录,并互相核实。

4)各种测量的原始观测记录(含电子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做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应按规范要求补测或重测。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簿逐项记录测量数据,必须用铅笔书写,禁止使用易洇水的圆珠笔或钢笔。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天气、工程地点(部位)等事项应填写完备、清楚,并有施作人签字。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反映操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应有计算结果,并附有相应结论。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兰州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武威市盛达·城市花园(一标段)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兰州华夏房地产有限公司盛达·城市花园住宅小区,一标段由1#楼、2# 楼、8# 楼、9# 楼、10# 楼、13# 楼和地下车库、若干1-2层商铺构成,其中1# 楼、2# 楼、8# 楼、10# 楼、13# 楼均为地下1层地上28层框剪结构,9# 楼为地下1层地上16层框剪结构,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框剪结构。此工程位于武威市公园路南侧,西邻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东邻西凉南路、南邻体育东路,交通方便。由5栋地上28层(地下一层),地上28层、16 16层一栋(各地下1层),包括地下车库,剪力墙结构,场地根据拟建工程区场地地形及岩土分布判定,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综合确定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选用筏基、条基、独立基础。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选用基坑大开挖。-1.5000 以上采用一道防震缝将整体分为两个结构单元,-1.5000一下连为主体。地下一层平时为自行车库,战时为甲类六级人防地下室,层高3.600米。地面以上均为住宅,层高2.800米。各结构单元结构高度比为5.45.建筑抗震设防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特征周期0.45s。建筑结构的阻力比为0.05,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上部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本

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水平多遇地震影响系数amQX=0.6.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0.000以上室外框架及栏板等外露构件为二b类,其余结构构件为一类。±0.000一下凡与水土直接接触的混凝土环境二b类,地下室内墙,内柱为一类。一~二环境的混凝土耐耐久性要求。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测量准备 1、测量依据 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规程 A、《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B、《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C、《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D、甲方给定的场区平面、高程测量及成果; 3、测量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部署,整个区域同步施工,测量工程师一人,主要负责核定和测量工序的协调。工程的测量人员

(整理)市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东六环西侧路道路工程(二标段)测量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3.甲方提供的交桩资料及相关图纸。 4.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6.施工图纸 7.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现况 东六环西侧路位于北京市通州新城东部,东六环西侧,南起京沈高速,北至京平高速,全场约19.3公里,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是通州新城东部各用地组团之间的重要联系通道。该道路还将起到六环路辅路功能,缓解过境车辆对中心区交通压力。 路线设计起点位于通胡大街,终点位于潞苑北大街,道路总长3.861公里。 东六环西侧路是通州新城东部地区规划的南北向贯通道路之一,位于东六环西侧100米左右,起到六环路辅路功能,联系了新城东部地区各组团,缓解了新城中心区交通压力,疏导了部分过境交通量。现状项目周边用地基本未开发,为尽快实现新城规划,以交通设施为引导,以点带面,带动新城建设。

现状通州新城南北向贯通道路较少,但居民出行量和过境交通量较大,随着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将会影响新城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解决南北向交通负担重和过境交通对中心区干扰大的问题,迫切实施修建东六环西侧路。 三.施工部署 8.施测程序 施工队 重新测量 熟悉图纸技术交底施工队 进行测量工作 施工队 自检 不合格不合格 合格 报项目部 验收合格 报监理 验收 合 格 进入下一道工序 9.施工测量的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甲方给点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控制点加密、工程定位,。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项目部内部建立施工队、项目部二级复核制度,施工队完成测量工作并对其测量成果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验收,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再报监理。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2.2施测原则

房建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房建工程测 量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4) 3施工部署 (4) 3.1施测程序 (4)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5)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5) 4.1施测原则 (5) 4.2准备工作 (6) 4.4测量的基本要求 (8) 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9) 5.1工程定位 (9) 5.2平面控制网测设 (9) 5.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1) 6基础测量 (13) 6.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13) 6.2±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14) 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15)

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5) 7.2激光经纬仪选型 (16) 7.3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17) 7.4标高竖向传递 (18) 8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9) 8.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19) 8.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20) 8.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20) 8.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20) 9质量保证措施 (21) 10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22) 1编制依据 1.1由湖北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1.2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和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1.3 GB50300-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独山县毋敛大道环东路。包含望月楼、黑神庙、状元桥。 3施工部署 3.1施测程序 准备工作测量作业 自检报验 合格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给定的坐标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二、施工测量方案 二、工程概况 北京××科研实验大楼工程位于北京市××区××路××号,地处三环以外。建筑场地面积1761m2首层面积1809m2,总建筑面积29052m2,分主楼和裙房(裙房主要为地下环形车道),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一简体结构。建筑物檐高59.65m,总高度为65.40m;室内外高差4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1.70m。 主楼:基础为平板筏基,埋深-10.75m,C15砼垫层100mm厚,底板1500mm厚。一层、二层、三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43.96m,四至十六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35.90m,内设四部电梯,两座楼梯。 裙房即地下环形车道,为旋转式坡道分上下层,共两座,坡度为I=9.12%,旋转外墙外半径10.46m,内墙内半径为 5.74m,底板厚250mm,顶板厚250mm,墙厚260mm,出口设防倒塌棚架。 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由于汽车坡道后期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南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 2.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4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1、6轴,B(A轴用于地下)、F轴(G轴用于地下)及北侧汽车坡道过圆心的南北向、东西向为控制轴。 2.5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1、BM2(西侧)及BM3(北侧)三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且埋于冻土层0.5m以

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一、测量部署 (一)、测量目标:测量放线做到工程的定位准确,平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正确,层高标高正确,竖向垂直,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 (二)、先建立一级控制导线,再测设二级导线并加密控制网,建立高控制网。 (三)、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 二、测量工艺及施工准备 (一)、操作工艺: 1 、平面尺寸定位放线施工流程: 2、高程控制放线施工流程: (二)、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1 、熟悉施工图纸、测量内容。 2 、熟悉测量方案、掌握必要的施工方法。 (三)、测量仪器及误差估计 1、电子全站仪: 电子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测量仪器,它集测角、测距、放样等功能于一身,并能直接计算出坐标和高程。GTS-102N全站仪,测角误差为±20”,测距误差为±(1/500)mm。根据场地范围,测距长度不得超过250m, 建筑物的定位误差要求小于5cm,全站仪满足技术要求。 2 、水准仪DSZ2 水准仪是用来测量高程和计算高差的测量仪器,本工程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DSZ2 水准测量仪施测,每公里往返高差为±2mm,满足本工程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测设标高。 各测量仪器使用范围:

(四)、测量人员配备 测量人员: 3人,此三人负责整个建筑物的的投点验线及现场测量管理工作 测量放线工:2人,此二人负责弹线等辅助工作。 三、平面定位控制 (一)定位测量方案 1、定位依据的选择 根据我单位同类工程定位经验,本工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两个城市导线点Q2、S2为依据使用全站仪在施工现场测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一级控制;再以此精密导线为依据测设二级导线控制网。 2、作业依据 放线依据:本工程的起算导线点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导线点。 定位条件:根据最终施工总平面图,选取一点和一方向作为定位条件。校核:根据甲方所确定的放线依据和设计图纸确定的定位条件使用全站仪来校核导线点的坐标是否正确,同时确认定位条件是否满足四周边界尺寸不矛盾、且唯一。 3、建立平面控制网 一级导线控制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选择易于通视和保护的控制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南川区泽京·第三大道(A地块)26#楼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马翼 审核:何涛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3) 1.2项目概况 (3) 第二章编制依据 (4) 第三章施工准备 (4) 第四章人员及仪器配置 (5) 4.1人员组织 (5) 4.2仪器配置 (5) 第五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 5.1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5)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6) 5.3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7) 第六章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8) 6.1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8) 6.2基础测量放线 (9) 6.3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10) 第七章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13) 7.1质量过程控制 (13) 7.2质量保证体系 (13) 7.3质量标准 (14)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 (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2项目概况 本工程由两栋高层(-2F/31F)、部分地下车库(-2F)和商业(-2F/2F)组成,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

第二章编制依据 1.施工主合同; 2.设计图纸; 3.相关规范、规程: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工作。 1.施测前踏勘现场,熟悉图纸,特别是基础平面图、总平面图及定位测量的相关资料,核对各建筑物的各部位尺寸,建筑物的定位坐标及设计高程,建筑物周边环境等,根据现场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建筑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反馈,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测量仪器重新进行送检检定,检定合格并有相关的检验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 C19-26-05地块 工程测量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上海中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王进锋 编制日期: 2018年4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范围 (1) 1.2编制依据 (1) 2.工程目标 (1) 3.工程概况 (1) 3.1工程性质 (1) 3.2对测量的影响条件 (2) 3.3建筑结构设计简况 (2) 3.4基准点简况 (3) 3.5施工测量特点及难点 (3) 4.测量施工部署 (3) 4.1设计图纸审核 (3) 4.2测量控制点校核 (3) 4.3检定测量器具的选用 (5) 5.平面控制测量 (6) 5.1测量控制网建立 (6) 5.2建筑物控制测量 (6) 6.高程控制测量 (8) 6.1高程控制网建立 (8) 6.2建筑物的高程控制 (8) 7.沉降观测 (9) 7.1观测点布设 (9) 7.2观测周期与时间要求 (10) 8.分部分项工程的测量控制技术措施 (11) 9.测量放线精度要求 (12) 10.测量管理制度 (12) 10.1测量管理体系 (12) 10.2测量施工人员管理 (12)

10.3仪器管理 (13) 10.4资料管理 (13) 11.复核验线 (13) 11.1要求 (13) 11.2验线范围 (13) 11.2质量保证措施 (14) 12.附图 (15)

1.编制说明 1.1编制范围 本方案针对上海市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C19-26-05地块项目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制定相应技术与管理措施。 1.2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的实地踏勘、施工总承包合同、地质勘察报告等; (2)本工程建筑、结构、水电等施工图纸及文件; (3)业主提供的《测量成果报告》项目编号:2016230(上海城欣测绘有限公司); (4)现行国家、行业和上海市地方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我集团公司有效标准、文件等: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测量规范》DG/TJ08-86-2010 《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DGTJ08-2069-201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117-2012 2.工程目标 质量目标:确保本项目符合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标准。争创市优质结构和“白玉兰”工程 安全文明目标:无安全重大事故。争创上海市安全文明工地。 3.工程概况 3.1工程性质 建设单位:上海华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市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中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测量放线施工专项方案

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三期D地块 1#、2#、3#厂房工程 测 量 放 线 专 项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日期: 2018 年 6 月 15 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项目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2) 四、测量程序 (2) (一)本工程施工测设的特点 (2) (二)施工测量的准备 (2) (三)工程定位 (3) (四)平面控制网测设 (4) (五)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 五、基础测量 (5) 六、砌体施工测量 (6) (一)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6) (二)垂直度控制 (7) (三)标高控制 (7) (四)标高传递注意事项 (7) (五)测量注意事项 (7) (六)测量精度要求 (8) 七、工程重要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8) (一)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 (8) (二)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8) 八、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8) 九、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 (9) 十、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9) (一)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9) (二)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10) (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0) (四)测量管理制度 (10)

一、编制依据 1、规划局放线办和建设方给定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 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工程定位图(总平面、首层建筑平面、基础平面、建筑场地原始地形图) 5、《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建设部)》 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7、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三期D地块1#、2#、3#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资料收集,土方开挖之前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地质勘探报告、地下管线资料,根据上述资料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等实际情况,编制确定开挖路线、开挖方法等并编制详细的土方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三期D地块1#、2#、3#厂房工程 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工业集中创新创业园内 建设单位:泸溪县富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湘西自治州鑫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总包单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施工分包单位(土建专业):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 质量监督机构:泸溪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筑特征、外形及层高:本工程由3栋单层厂房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0702.75㎡。 各厂房建筑特征、外形及层高如下: 1#厂房:为一层门式钢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1685.3㎡,建筑占地面积11685.3㎡,建筑高度12.448m、±0.000=118.800m,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整栋建筑平面形状成长方形。 2#厂房:为一层门式钢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2946㎡,建筑占地面积12946㎡,建筑高度12.443m、±0.000=119.000m,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整栋建筑平面形状成长方形。 3#厂房:为一层门式钢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6071.45㎡,建筑占地面积6071.45㎡,建筑高度12.448m、±0.000=118.900m,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 工 程 测 量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中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8月2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六、±0.000 以下施工测量 七、±0.000 以上施工测量 八、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九、设备配置 十、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

一、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13) (二)、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图纸 (三)、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以上规范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1#、3#厂房。1#、3#厂房相同均为总长216m,宽60m,基础埋深不大于-3.0米,建筑檐口标高10米,建筑总高度12.0米,工程结构类型为轻钢结构,单层门式厂房,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00m.基础为混凝土结构。 三、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DOC)

目录 第一章编制根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项目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3) 第四章测量程序 (3) 第一节本工程施工测设的特点 (4) 第二节施工测量的准备 (4) 第三节工程定位 (5) 第四节平面控制网测设 (5) 第五节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7) 第五章基础测量 (7) 第六章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8) 第一节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8) 第二节垂直度控制 (9) 第三节标高控制: (9) 第四节标高传递注意事项 (9) 第七章工程重要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9) 第一节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 (9) 第二节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10) 第三节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10) 第八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0) 第一节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10) 第九章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2) 第十章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2) 第一节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12) 第二节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13) 第三节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3) 第四节测量管理制度 (14)

第一章编制根据 1、规划局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 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7、《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XXXX工程,位于XXXX地。 本工程由4栋小高层、2栋多层和一层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共约35138.1m2,其中14#楼9层(-1+9+1F)建筑面积为8585.8 m2,15#、22#和24#楼11层(-1+11+1F)建筑面积均为3763.6㎡,23#楼5层(-1+5+1F)建筑面积为2278.7 m2,24#楼5层(-1+5+1F)建筑面积为3436.0㎡。最大建筑物高度15#、22#、24#楼均为36.35m。基础形式均为独立基础加墙下条基,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和框架结构。一层地下车库及一层商业用房建均为一体独栋建筑面积9546.8 m2。地下车库为框剪结构、外围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本工程各栋楼标高

施工测量方案 (1)

新建铁路标段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控制网概况 (1) 1.2 依据的规范及既有成果 (1) 2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 (2) 3 测量原始数据 (2) 4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 (3) 4.1控制点资料 (3) 4.2洞口导线设计 (4) 4.3洞内导线设计 (4) 4.4 隧道施工放样方法 (6) 4.4.1 导向墙的放样方法 (6) 4.4.2 隧道洞内施工放样方法 (7) 4.4.3 隧道洞内高程测量 (8) 4.4隧道竣工测量 (8) 4.4.1洞内CPⅡ控制网测量 (9) 4.4.2隧道二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 (9) 4.4.3隧道内线路贯通测量 (9) 4.4.4隧道断面测量 (9) 5 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10) 5.1控制点资料 (10) 5.2桥梁施工测量方法 (10)

5.2.1 桩基施工测量方法 (10) 5.2.2 承台施工测量方法 (12) 5.2.3 墩身施工放样 (13) 5.2.4 垫石施工测量方法 (15) 5.3桥梁竣工测量 (15) 6 路基施工测量方法 (16) 6.1路基平面网测量 (16) 6.2路基高程网测量 (16) 6.3路基竣工测量 (16) 7 测量复核制度 (16) 7.1测量复核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6) 7.2测量复核制的基本要求 (17) 7.3测量复核仪器管理 (18) 7.4责任追究 (19) 8相关证书 (19)

1 工程概况 1.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控制网概况 本工区隧道有四个,分别为光隧道;沟隧道;万沟隧道;家沟隧道。四个隧道均为直线,光隧道、沟隧道、家沟隧道均设置单面上坡,坡度为9.5‰,家沟隧道设置竖曲线,竖曲线要素详见设计说明。 桥梁四座。特大桥一座,为河特大桥;大桥一座,为小沟大桥;中桥一座,为万沟中桥。三座桥均为直线设置在单面上坡,坡度为9.5‰。路基四段,路基均为直线且设置在单面上坡,坡度为9.5‰。 平面坐标采用国家2000年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现有的平面控制网概况:CPⅠ控制点2个,CPⅡ控制点3个。 现有的高程控制网概况:有二等水准点10个 1.2 依据的规范及既有成果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本次施工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段 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3) 第2章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3) 第3章测量作业任务和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4) 3.1测量作业任务 (4) 3.2测量组织机构 (5) 3.3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5) 3.4施工测量程序 (6) 第4章控制测量 (6) 4.1平面控制网加密方案 (6) 4.2精密高程网加密方案 (7) 4.3精度要求 (7) 4.4施测方案 (9) 4.5数据处理 (10) 第5章施工测量 5.1施工放样测量 (10) 5.2临时设施放样 (11) 5.3竣工测量 (11) 第6章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及技术保障措施 (12) 6.1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2) 6.2测量成果管理制度 (14) 6.3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14) 6.4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5) 6.5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15) 6.6测量控制点保护措施 (16)

1工程概况 1.1项目总述 G312国道(上海~伊宁)是东西向的国道主干线,也是苏州市重要的东西向对外及过境交通干线。G312国道苏州段东起上海安亭镇,向西穿过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平江区、金阊区、高新区、相城区,在相城区望亭镇西进入无锡境内,全场约81.9公里。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312国道苏州段改扩建工程以工业园区星塘街为界分为东西两端,其中西段改扩建工程长约28公里已于2015年5月建成通车;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为昆山童径路至园区星塘街,路线全长约33.2公里。 本次建设范围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至星华街共长约5.991公里,利用园区阳澄湖大道线位,涉及穿越京沪高速铁路、苏州市重要水源保护地阳澄湖、唯胜路附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鞋山遗址、沪宁高速阳澄湖服务区等。 1.2本标段工程项目概况 本标段路线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跨越阳澄东湖后至唯胜路东,主线向下以隧道形式穿过唯胜路、夷亭路、华谊影城入口和沪宁高速阳澄湖出入口道路后起坡接地至木沉港河西侧。项目起点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K70+509.541),项目终点位于沪宁高速入口(K74+984),线路全长4.47km。 本标段问潮街以东利用阳澄湖大桥,以西地面道路形式,与阳澄湖大道共线,从唯胜路到沪宁高速服务区入口段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新建阳澄湖大道隧道,阳澄湖大道隧道为明挖隧道,全长2180m。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4) 三、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 四、工程测量准备 (5) 4.1测绘院提供坐标及高程 (5) 4.2人员配备 (6) 4.3仪器配备 (6) 五、场区控制网的测设 (6) 5.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6) 5.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7) 六、施工测量 (7) 6.1基础测量 (7) 6.2土方工程测量 (8) 6.3地上结构工程测量 (9) 七、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3) 八、沉降观测 (14) 九、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5) 十、仪器管理 (15) 十一、测量注意事项 (16) 十二、季节性施工测量应采取的措施 (17)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7)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18)

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解放大街以南,祥和小区西北,总用地面积4.94万㎡,总建筑面积为8.15万㎡——其中既有建筑为2.4万㎡,本工程建筑面积5.75万㎡。本工程包括12栋建筑物,其中6栋11层剪力墙住宅楼、3栋6层砖砌体住宅楼、3栋3层商业楼,总建筑面积5.75万㎡,地上建筑面积5.4万㎡,地下建筑面积0.35万㎡。总户数494户,11层剪力墙住宅楼建筑高度32.9m,层高2.95m,筏板基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6层砖砌体住宅楼建筑高度18.9m,层高3m,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3层商业楼基础为条形基础,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4、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三、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3.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整体控制局部,这是一切测量工作的通则,若不遵循这一原则,而试图以局部控制整体,会导致测量误差超限、建筑物位置不准等后果。 (4)高精度控制低精度,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测精度。 (5)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 3.2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

工程测量放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 4、---------------住宅楼建筑施工图纸 5、----------------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6、业主提供的工程测量定位及工程水准测量成果 7、公司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住宅楼,位于----市----路南一里----化学纤维研究所,为一栋32层综合楼,设有一层地下室,2~3层为办公用房,4~32层住宅。总建筑面积27359.98m2,室地坪标高±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75.70m。 本建筑为丙类建筑,主体工程结构为框剪结构,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6度,抗震等级三级。 本工程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静压桩基的桩端持力层为圆砾层,承台面标高分别为-5.50m, -7.00m、-8.00m。 2 .2 现场自然条件 该工程施工场地供电、供水方便,进场道路狭窄,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极其不便,施工场地较狭小,施工管理较困难。

2.3水文情况 场地主要存在两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主要存在素填土○1层中和淤泥质粘土○2,属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雨及地表水渗补给,以排泄和渗透形式向低洼冲沟排泄,水量不大,迳流不畅快,水位及水量随季节变化,没有形成统一稳定的水位。初见水位标高73.00~74.00m 三、施工前的准备 1、人员准备: 本工程设测量管理员 2 名负责本工程与测量有关的工作,测量员2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2、技术准备: 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勘测、设计及施工等相关资料。包括:①、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②、工程勘察报告;③、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的变更文件;④、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⑤、施工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成果图。○5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与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6根据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各部位的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主要轴线,建筑物长、宽,结构特点及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标、设计高程,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建筑物周围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 3、检测仪器、鉴定钢卷尺 为了保证测设精度,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必须由专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投入使用。施工中注意钢卷尺的维护保养,每使用后要用棉纱上黄油,在运输和存放中均不得

最新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0 3、施工部署 0 3.1、施工测量程序 0 3.2、施工测量的组织工作 0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1 4.1、施工测量原则 (1) 4.2、准备工作 (1) 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2 5.1、平面控制 (2) 5.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3) 6、施工测量 5 6.1、轴线控制 (5) 6.2、高程的控制 (5) 6.2、施工复测 (6) 6.4、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6) 6.5、竣工测量 (6) 6.6、资料复核 (6) 7、施工监测 7 7.1、挡墙工程 (7) 7.2、上跨人行天桥工程 (8) 7.3、下穿立交工程 (8) 8、测量管理及资料编制9 9、质量保证措施9 10、施工测量安全及仪器管理 10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1.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1.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1.4、业主提供的交桩资料及相关图纸; 1.5、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 3.1、施工测量程序 熟悉图纸 技术交底施工队施工队 自检 施工队重新测量 合格 进入下一道工序 不合格 3.2、施工测量的组织工作 由项目部技术组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甲方给点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控制点加密、工程定位,.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项目部内部建立作业队、项目部二级复核制度,作业队完成测量工作并对其

项目施工测量方案(00001)

施工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由北京中鼎纪元设计公司设计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新区神华康城C5 地块83# 、87# 、89# 楼图纸。 2 、《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新区神华康城C5 地块83# 、87# 、89# 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二、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本标段工程由C5 地块83# 、87# 、89#组成,分别为 6943m 2、7144 m 2、5062 m 2,层数为9 层、11 层、16 层。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局部位置较宽敞,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根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内坐标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将控制点引测至场内,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南北侧围档上,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东侧昨时房屋墙上,西侧设复核控点布置在西侧围栏上。 2 、控制点的布设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3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设置控制轴线1 轴,A 轴为控制轴线。 4 、高程控制点数据: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引测高程控制点向拟建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 ,埋于土层0.5m 以下或设于周围相对固定的建筑物上。 5 、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6 、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7、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五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4.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4.2 基础施工(即± 0.000 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人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低于4 点(83#楼因长度较长,应不少于6 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4.3 ± 0.000 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 4.4 ± 0.000 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 0.000 以上结构采用横向多次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m 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4.5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4.6 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

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编制人:职务(职称) 审核人:职务(职称) 审批人:职务(职称)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工测量 (2) 2.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 2.2高程测量 (2) 2.3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 (3)

一、工程概况: 1、拟建***项目,项目位于**市**路与**街交叉口东北角,由1栋住宅楼、商业及战时人防组成。地上33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 二、施工测量 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固定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 2.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由甲方提供坐标控制点构成矩形平面控制网,依据矩形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地下室轴线,地下室放样依次为依据。详图见 **楼整个建筑物的控制点上层留置200mm×200mm预留洞,传递各轴线位置,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依次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 2.2高程测量 标高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来控制标高。注意结构与建筑标高的不同。对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应就近引测一较为永久的标高复测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水准点及绝对标高由甲方提供,引测在围墙上,并用红油漆标注,用来控制地下室高程测量。 在一层墙壁上各设置一永久性标高点,即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0.500m 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不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以后每层依次为依据向上引测,在此竖向方向引一通长直线,以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 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计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3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标高允许偏差:层高不大于±3mm ,全高不大于±20mm 。如图4-4 所示。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施工测量 (1) (一)平面控制网测设 (1)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 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1) 3.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2) (二)高程控制网建立 (4)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4) 2. 高程控制 (5) (三)±0.000 以下施工测量 (10) 1.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0) 2.轴线投测方法 (10) (四) ±0.000 以上施工测量 (12) 1. 平面控制测量 (12) 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12) 3. 高程的传递 (12) 4. 内控制测量方法 (13) 二、沉降变形观测 (15) 1. 沉降基准点埋设 (15)

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6) 3. 沉降观测 (17) 4.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 (17) 5.沉降变形资料的提交 (18)

建业置地广场工程,本工程占地面积大,且分标段施工。本工程按II级水准精度,采用闭合法测量。因此在该工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方法,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一、工程施工测量 (一)平面控制网测设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见图1 所示;(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总平面图利用RTS238全站仪(测角1”,测距 1+1PPM),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十字型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如图1 所示)。 地下室的平面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 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