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5)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6)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二、教学重难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卡秋莎》、中国民歌《茉莉花》、韩国《大长今》,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体现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音乐、节日、文化遗产等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引: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会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学生活动:学生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展现文化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举例:我们的祖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

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举例: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定义和多样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背景和意义。

2. 讲解文化的定义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程背景和文化定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二:世界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点。

2. 让学生认识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1. 讲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点。

2.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各大洲的文化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三:中国文化的特点与传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影响。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 介绍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2. 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2. 介绍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五: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

2. 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学内容:1. 讲解文化传播的途径。

2. 介绍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传播的途径。

2. 展示法:展示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
3.提高学生在生活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实例、新闻报道等形式,导入文化多样性与将文化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文化现象。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深入理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内涵。
5.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6.课堂小结,巩固知识:每节课结束前,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作业,拓展思维: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作答: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原因、表现,以及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世界文化的基本格局及主要文化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从多元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3.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 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 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2、过程与方法• 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 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探究交流】课本第29页(上)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探究交流】课本第29页(下)从以上两个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2、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探究交流】课本第30页1、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2、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内容)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文化是民族的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3)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本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个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2.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和特点,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教学重点】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教学难点】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选择导课案例、录像、资料,设计探究活动,选择投影、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典型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的观念教学辅助手段。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了解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了解大众传媒的不同特点,并选定重点发言人。

准备发言或参与讨论的讲话要点,发言提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2.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怎样做?导入: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多种多样的文化必然要相互交流。

文化的交流过程也就是文化的传播过程。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____培根由此可见,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很重要的。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旅游归来,收看新闻,收听电台,家人聚会,朋友聚会等都属于文化传播现象。

文化的交流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播过程。

具体来说1. 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2. 认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了解文化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方式。

3. 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尊重。

4. 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特点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传统习俗、艺术等)2. 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人类迁徙和交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现代科技和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现象和影响3. 跨文化交流的技能与策略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和行为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互动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3.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场景,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交流活动,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学生通过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文化史》、《跨文化交流》等。

2. 辅助读物:相关论文、案例研究、新闻报道等。

3. 网络资源:在线文章、视频、图片资源等。

4. 软件工具:用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软件,如多媒体演示软件、在线交流平台等。

5. 实地资源:周边文化遗址、文化交流活动等。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到文化传播对于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传统等。

2. 文化传播:包括文化传播的途径(如贸易、教育、媒体等)和方式(如语言、艺术、技术等)。

3. 跨文化交际:包括有效沟通的技巧、文化敏感度、跨文化冲突解决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和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用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经验,增进相互理解。

4. 角色扮演法:用于模拟跨文化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包括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3. 活动道具:用于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包括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传统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和问题,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经验,增进相互理解,讨论文化传播对于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定义与多样性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宗教、传统习俗、艺术、文学等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不同民族、国家、地区文化的特点和差异2.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直接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间接传播:媒体、网络、教育等渠道文化传播的障碍与促进:语言、价值观、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定义、多样性和传播方式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和传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模拟文化传播的情境,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和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投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相关的教材或教辅资料。

2. 视频资料:寻找与文化传播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文化多样性和传播的信息和案例。

4.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与文化相关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六、教学活动1. 文化多样性展示:让学生准备关于自己文化的展示,如食物、服饰、音乐、舞蹈等,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文化特点。

2. 文化传播游戏:设计一些文化传播主题的游戏,如文化猜谜、文化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传播文化知识。

3. 文化交流论坛:组织一次文化交流论坛,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嘉宾分享他们的文化经历和观点,让学生听取并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设计》(原创课件下载)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李宏亮【课标再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5)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6)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二、教学重难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卡秋莎》、中国民歌《茉莉花》、韩国《大长今》,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体现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音乐、节日、文化遗产等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引: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会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学生活动:学生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展现文化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举例:我们的祖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

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举例: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独存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扫尘、守岁、挂年灯、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赏花灯等习俗活动,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整个节日期问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举例:茶道是一种以特有的形式和礼仪进点茶和饮茶的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的“茶道”、韩国称为“茶礼”、中国“茶式”。

2.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学生活动:你去过哪些文化遗产,能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吗?举例:地震出的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

世界着名的文化遗产有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大津巴布韦遗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伦巨石阵、麦加清真寺、比萨斜塔等等。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及表现(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举例:民族服饰、饮食的多样性表现()(显示:蒙古族的衣饰尚青、黑色,以皮衣为多,男女都穿袍子;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惠安女是福建惠安的一个女性群体,她们的服饰常被描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佤族人非常注重装束,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苗族女子的头饰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女子头饰中最丰富、最漂亮的,它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风尚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崇拜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服饰的特点是鲜艳。

土族妇女通常的装束是身穿斜襟上衣,两条袖子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圈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

)B.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举例: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中国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

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可见诸多种多样的语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举例:截止2006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30处,其中文化遗产644处,自然遗产162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4处。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学生活动:谈谈你记忆中各国、各民族最典型的文化个性特征。

举例:以建筑为例展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

侗寨的鼓楼、喀什市的香妃墓(3)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举例:服饰文化,荣萍服饰的旗袍中的小开领体现西方文化,利郎西装中的立领体现中国文化。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举例:在历史上,人们对异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化、与异国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经;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的情况,如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文明的怀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还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现象,如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举例: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举例:中国传统的安身立命观念最注重个人的自我德性修养,其中,儒家的修养理论影响最为深远。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注重仁义并举,为了实现仁的理想,主张“舍生取义”。

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华民族的无数崇道贵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践行,以仁爱为核心,不断衍生出许多道德性的规范,如宽恕、节俭、礼让等。

这些传统美德,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维系中华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举例: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B.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举例:斯宾格勒认为,世界上有8个独立的、已经发展完成文化民族,它们是希腊(古典)、阿拉伯、西方、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墨西哥,此外还有尚未完成的俄罗斯,总共有9个文化团体。

学生活动:P33的活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

我国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如南京的云锦、湖南江永的女书、原生态民歌、古藏戏、长阳土家哭嫁歌,西安鼓乐、川戏中的变脸等。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举例:西方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和对传播媒体垄断,将非西方文化作为异端进行打压。

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怀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并把自己的文化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标准。

在他们眼里别人的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蛮的”;自己的文化才是“文明的、进步的”。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举例:中法文化年、雅典奥运会到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变化体现了文化的个性与共性,繁荣奥运文化,《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张艺谋)(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举例: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学生活动:阅读P-1/34—35,了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并举例分析。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商人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举例:丝绸之路。

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

同时中国对印度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茶马古道风景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2)人口迁徙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产极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P35活动(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

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