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概念,掌握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形式。

2.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理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多样性:a. 文化多样性的概念与内涵b.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传统习俗、艺术等)c. 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案例分析2. 文化传播:a. 文化传播的途径(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b. 文化传播的手段(如大众传媒、互联网等)c. 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形式、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教学难点: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文化传播的效果和限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文化传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文化生活》相关章节内容。

2. 辅助材料: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相关的文章、视频等。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4. 准备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实践活动道具或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引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思考。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播的效果和限制。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传播实践活动,如模拟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传播的过程。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使学生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3.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多样性:概念、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

2. 文化传播:途径(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手段(如大众传媒、互联网等)。

3. 保护文化多样性:意义、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形式、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2. 难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实例,加深学生对文化传播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不同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2. 讲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 讲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4. 分析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意义,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以及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化多样性及其传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设计一场文化主题的展览,让学生展示和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3.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其他民族或国家的代表来校分享他们的文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资源1.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各种文化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定义和多样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背景和意义。

2. 讲解文化的定义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程背景和文化定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二:世界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点。

2. 让学生认识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1. 讲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点。

2.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各大洲的文化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三:中国文化的特点与传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影响。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 介绍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2. 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2. 介绍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 收集团队讨论的报告。

章节五: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

2. 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学内容:1. 讲解文化传播的途径。

2. 介绍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传播的途径。

2. 展示法:展示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内容:1. 文化的定义与多样性2.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3. 文化冲突与融合4. 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 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

2. 文化的定义与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定义,探讨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3.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介绍文化传播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如语言、媒体、教育等,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4. 文化冲突与融合:分析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式,以及文化融合的意义。

5. 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讨论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促进个人成长、丰富社会生活等。

6. 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教授学生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如尊重对方文化、积极主动交流等。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8.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种文化,深入了解其特点和魅力,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9. 板书设计: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定义与多样性文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七、课时安排:第2课时(45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所选择的文化,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 培养学生主动分享和展示自己所了解文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他人的分享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九、教学内容:1. 学生个人深入了解所选择的文化2. 学生分享和展示自己所了解的文化3. 从他人分享中学习和成长十、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2.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意义和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2. 提高学生对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地域和全球文化的特点和表现。

2.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2. 如何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文化的多样性1. 导入:介绍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讲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表现。

3. 讲解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

4. 讲解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分析不同全球文化的特点和表现。

第二课时:文化传播的意义和途径1. 导入:讲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内涵。

2. 讲解文化传播的意义:分析文化传播对个人、社会和民族的影响。

3. 讲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分析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后续课时待补充。

六、教学内容(续)第四课时:尊重和欣赏文化多样性1. 导入:讨论文化尊重的重要性。

2. 讲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及国际和平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实践。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2.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以及其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2.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政治、媒体等。

3. 文化传播的手段:语言、文字、艺术、科技、网络等。

4. 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冲突与融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传播的实际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化生活》2. 辅助材料:相关文化多样性与传播的案例、图片、视频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传播的实际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尊重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播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具体文化传播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作业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2. 认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了解文化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方式。

3. 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尊重。

4. 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特点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传统习俗、艺术等)2. 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人类迁徙和交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现代科技和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现象和影响3. 跨文化交流的技能与策略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和行为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互动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3.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场景,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交流活动,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学生通过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文化史》、《跨文化交流》等。

2. 辅助读物:相关论文、案例研究、新闻报道等。

3. 网络资源:在线文章、视频、图片资源等。

4. 软件工具:用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软件,如多媒体演示软件、在线交流平台等。

5. 实地资源:周边文化遗址、文化交流活动等。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和途径,以及文化传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提高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和特点2.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意义3.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行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图片和案例。

2. 准备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 准备问题讨论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和特点,包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行为。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作业,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思考。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如日本的樱花节、印度的胡里节等。

2. 邀请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校内或校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

3.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复习提问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三、知识结构
表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
态度——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必要性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途径
手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四、例题分析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2016年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隆重开幕。

本届敦煌文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与会“丝路”沿线国家围绕“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等重要共识,共同发表了《敦煌宣言》。

《敦煌宣言》发表后,一直“禁止拍照”的敦煌莫高窟主动邀请百名中外摄影师进洞窟拍摄,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不允许游客进洞窟拍照,是因为之前认为闪光灯会对壁画颜料等产生伤害,但多年监测研究发现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以前没有条件为摄影师提供走进洞窟的机会,如今包括安全、管理等措施日趋完善,
希望通过尝试和探索在“开放”中保护,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敦煌文化保护与弘扬事业中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丝路”沿线国家达成上述共识的依据。

(2)请你就如何弘扬和传播敦煌文化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答案】(1)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既是各国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和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各国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能够深化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

(2)示例:向周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敦煌莫高窟景区;拍摄并向国内外发行敦煌历史文化纪录片。

五、当堂练习
1.(2016·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
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

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知识点】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试题解析】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点,文化是民族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又有共通之处,文化是世界的,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知识点就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项的说法不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C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D。

2.(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知识点】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试题解析】文化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A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的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不选;文化有正误之分,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答案】C
4(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答案】A
5(湖南省衡阳市2017届高三十校调研高考冲刺卷). 2016年11月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二十四节气”入遗
①见证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先进性
③能够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与自信④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相融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答案】A
6.电视剧《大秦帝国》是一部气势恢弘且颇具震撼力的严肃历史正剧。

该剧生动地再现了战国中后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也真实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波澜壮阔的变革史。

材料说明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④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7年4月21日,“记忆·洛阳”老照片展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展出。

这些珍贵老照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的展出勾起了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

这些珍贵老照片
A.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B.承载着时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C.是特定时代文化的基本载体
D.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8.每年一度的网络文化季已经成为全体苏州网民们的盛大节日,也成为了传播苏州城市形象和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集聚群体智慧和助推产业升级转型的品牌活动。

这说

A.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B.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
C.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全面推广为标志的
D.现代网络科技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9.2017年杭州市各地、各部门积极部署以清理校园周边文化垃圾、呵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重点的“护苗2017”和“绿书签”行动。

这一行动基于
①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0.在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主办方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介绍巴
西的视觉盛宴。

从热带雨林中的土著人乐土到大批移民到来后的民族大熔炉,巴西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自己的多元文化,而桑巴节奏和摇滚、流行音乐、波萨诺瓦又将巴西人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开幕式的成功说明:
①凭借一定的物质载体能更好的促进文化的传播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差异是由各民族历史不同造成的④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六、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