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3 瑞恩的梦想》教案_18
西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瑞恩的梦想》优质课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交际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倾听、表达观念,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瑞恩的故事。这个案例展示了梦想如何激励一个人克服困难,以及它如何影响和改变周围人的生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梦想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与努力的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瑞恩的故事和同学们的日常经历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对于情感体验的深化,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瑞恩的情感变化。
-在口语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提供表达框架,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清晰的表达结构。
-在写作技巧的应用上,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写作任务,并提供范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瑞恩的梦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一个特别想要实现的梦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梦想实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梦想的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梦想是……(详细解释梦想的概念)。它能够激励我们……(解释梦想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口语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描述、抒情、议论等,并尝试仿写。
举例解释: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3瑞恩的梦想》教案_18

西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瑞恩的梦想》教课方案教材剖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加拿大小学生瑞恩实现为非洲孩子捐赠一口井的梦想的过程,教育学生遇到爱的教育,懂得要实现梦想,就要坚韧不拔。
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累积词语。
2 、认识瑞恩实现为非洲孩子捐赠一口井的梦想的过程中而做出的努力。
3 、教育学生遇到爱的教育,懂得要实现梦想,就要坚韧不拔。
教课要点、难点:认识瑞恩实现为非洲孩子捐赠一口井的梦想的过程,教育学生遇到爱的教育,懂得要实现梦想,就要坚韧不拔。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有人曾这样说过;“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而梦想则是小船的帆船。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今日,就请大家和老师一同去认识一个有梦想的人,他的名字叫瑞恩。
由于他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让好多人深受感人。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企图】导课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二、品读课文,感觉美好质量师: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书中找出答案。
谁来告诉大家,瑞恩有什么梦想?谁再来读这句话?全班一同读。
同学们,终究是什么原由使瑞恩的心灵遇到了“震动”,产生了这样激烈的梦想呢?那让我们一同走进非洲小孩的生活,看看吧。
(播放课件)孩子们,看完了短片,你有什么感觉?(生讲话)【设计企图】播放非洲小孩生活缺水的视频,让学生的感觉更直观,同时帮助他们领会瑞恩遇到的“震动”,感觉他的浓浓的爱心。
同学们,通太短片,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瘦骨嶙峋”,看到了非洲小孩长久面对的是干旱、饥饿、疾病,甚至死亡。
我想,瑞恩和你们相同,看到非洲小孩的生活现状,他深受震动,才产生了要为非洲小孩捐一口井的这样一个激烈的梦想。
此刻就请你们把这类心里的震动用朗诵表达出来吧。
谁来读?第一段的一、二句。
(生读文)【设计企图】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带着独到的感情体验朗诵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诵课文”的指导。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瑞恩的梦想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瑞恩的梦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2、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了解瑞恩实现为非洲孩子捐献一口井的梦想的过程,从中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想实现梦想,就要坚持不懈,不断奋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一、引入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23课,齐读课题,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请学生说说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师板书)2、他这个梦想是怎么产生的?让我们再次走进非洲,感受一下那里人民的生活状况。
(师展示图片)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的童年与快乐、幸福相伴,然而,非洲的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下上洁净的水,更可怕的是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
这一切让瑞恩的梦想随之产生。
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一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出示“6岁的小瑞恩深受震动……他强烈的梦想”)3、抽学生谈体会(师从学生回答中提出“震动”这个词,并板书)“震动”可以换一个什么词?(震惊、震憾)“强烈”是什么意思呢?(激烈,猛烈)在这里,作者用了震动和强烈是最合适的,让我们再带着这种震动,把这句读读。
4、有了这份心灵上的震动,有了这份强烈的梦想,但捐一口井要多少钱呢?(70加元)70加元对于一个成年来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瑞恩是一个只有六岁,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二、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出瑞恩如何实现梦想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勾画)2、抽学生读勾画的句子(师出示句子)引问:小瑞恩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凑齐70加元,容易吗?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师抽学生回答,板书:吸地毯、擦玻璃、捡松果、拾树枝……)3、瑞恩只有六岁,为了凑齐70加元,做着这些事,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他不直接向他的父母要呢?(让学生明白他的母亲要让瑞恩*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4、瑞恩只有六岁呀,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象(师板书:边读边想象),小瑞恩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会怎么做呢?说给同桌听一听。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瑞恩的梦想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瑞恩的梦想_西师大版【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紧讲的是加拿大小学生瑞恩实现为非洲小孩捐献一口井的妄图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并明白得要实现妄图,就要坚持不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2、了解瑞恩实现为非洲小孩捐献一口井的妄图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明白得要实现妄图,就要坚持不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存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瑞恩实现为非洲小孩捐献一口井的妄图的过程,教育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明白得要实现妄图,就要坚持不懈。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破题设疑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伙儿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看屏幕上的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名字叫瑞恩(示意学生读),注意,“瑞”是一个生字,左右结构,在写的时候左边的“王”字旁要写得窄一些才好看。
【板书:瑞恩】他来自加拿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23课《瑞恩的妄图》【完善板书】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声音真响亮。
3、读了课题,现在,你的脑子里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放手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梳理与补充,完善阅读本篇课文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①瑞恩的妄图是什么?②瑞恩的妄图是如何样产生的?③瑞恩的妄图是如何样实现的?5、“学问,学问,要边学边问”,刚才大伙儿提出了专门多有价值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有信心通过自己读课文来得到答案吗?对!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注意鼓劲)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一)不明白大伙儿读书的水平如何样?能把一篇新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自己先读读吧。
(二)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的同学认真听。
重点生字教学预设:赚:和哪些字形状相近?引导学生利用形近字识记。
泵:“水落石出”打这一自然段中的一个生字,谁猜出来了?用“泵”组词;“水泵”指的是什么?谁见过?攒:是个形声字。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瑞恩的梦想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瑞恩的梦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瑞恩的梦想》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行为。
2.培养学生对梦想的认识和追求梦想的积极态度。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综合语言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人物、主题和情节。
2.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式。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熟练理解文章中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在讨论和交流中能够自由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方法1.朗读文章:教师朗读文章,引导学生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
2.分组讨论:教师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中的主题、人物性格等问题。
3.词汇讲解:分析文章中一些生词和句式,让学生能够熟练理解和运用。
4.组织阅读: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纠正发音错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5.点拨讲解: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表达不准确之处,并进行点拨讲解。
五、教学内容1. 文章简介《瑞恩的梦想》是《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坚持自己梦想的小女孩——瑞恩。
瑞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拒绝了家人和朋友的劝告,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实现了梦想。
2. 词汇讲解1.忍辱负重:忍受侮辱,承受困难。
2.合唱团:合唱队。
3.义务:义不容辞的职责。
4.劳累:劳动过度,疲劳。
5.协奏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器演奏协同制造音乐。
6.使命:使命感,责任感。
3. 阅读理解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她一开始遇到了什么困难?2.瑞恩的母亲看待她的梦想是怎样的?3.瑞恩如何实现了自己的梦想?4.“背着经文,带着梦想,命运就在瑞恩的心里,也在我的心里。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4. 口语表达请你就以下问题说一说你的看法和想法。
1.你认为瑞恩的做法正确吗?2.你有没有遇到过追求梦想的难题?你是怎么处理的?3.你觉得一个人为了梦想需要付出什么?六、教学评估1.语言听说能力考查:听取学生对主题的讨论和口语表述能力的考查。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3 瑞恩的梦想》课件_18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 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 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 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 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下旬 募捐 水泵 放弃 筹齐 一声不吭 颠簸
阅读提示: 1.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2. 这个梦想是怎样产生的呢? 3.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延续梦想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 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 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 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 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 在非洲挖了70多口水井……
瑞恩的梦想是: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2001年3月,“瑞恩 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 一年以后,“瑞恩的井” 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 国家打了30口水井。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 南非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 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 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的 水而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 计的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 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当梦想实现之后,会 给非洲人们带去了什么?
是呀,一个梦想,竟
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 时有谁不流泪呢?
“瑞恩的井”在安格鲁社区投入使用两年多,
附近的家庭陆续迁移进来,这个地区的人口和 入学率有了惊人的增长。孩子们不用再每天花 几个小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他们都开始上 学读书;妇女们也不用整天为全家的吃水奔波, 她们开始有时间种地,或者做些小买卖。到 2002年春季,安格鲁小学里已经有了1250名学 生,还有了300名中学生。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3 瑞恩的梦想》教案_1

《瑞恩的梦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了解瑞恩为非洲的孩子捐一口井的梦想的过程中而做出的努力。
3、教育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懂得实现梦想就要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了解瑞恩为非洲的孩子捐一口井的梦想的过程。
懂得实现梦想就要坚持不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今天我们走进瑞恩,看一看,瑞恩是怎样一步步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今天,我们就接着学习第23课瑞恩的梦想(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二、学习新课(一)理解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1、瑞恩的梦想是怎样产生的?看课文,在文中找出来。
(板书:一口井)2、今天我们就走进非洲,看看非洲是什么样子?出示课件:看到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3、文章当中哪段介绍了非洲的情况?带着刚才的心情来把这段朗读一遍。
4、出示课件:让学生读,读中感受红色字的词语?(二)理解瑞恩梦想的艰辛1、此时此景,六岁的小瑞恩深受震动,他产生了什么愿望?示课件:让学生读这句话,在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能体会瑞恩此时的心情,看谁能找出来?2、默读课文,说说瑞恩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画出这段话中的动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瑞恩坚持下来了吗?(板书:坚持)(2)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瑞恩为了他的梦想还做了那些工作?(3)让同学们一起朗读这段话,瑞恩为了他的梦想在心理上克服了那些诱惑呢?3、瑞恩为了他的梦想时刻坚持着,黄天不负有心人。
(出示课件)让学生齐读。
(1)“终于”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2)在瑞恩的坚持下,终于攒够了70加元时,才知道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他要多久才能攒够?(将近10)多么漫长呀?他坚持了吗?结果怎样?(指名说)找出这句话齐读。
(板书:家人、朋友)4、事情到此结束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读)出示课件(1)此时的瑞恩又有新的梦想,他的新梦想是什么?(2)瑞恩的梦想在不断的扩大,此时的瑞恩、家人朋友能够完成他的梦想吗?(3)让每一个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成了瑞恩新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继续努力着。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3 瑞恩的梦想》教案_5

23 瑞恩的梦想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第23课。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弄清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习瑞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3.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1~2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生字的读,并熟读了课文。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谈话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瑞恩的梦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3. 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4. 默读课文,全班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练习抓课文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1. 再次默读课文,交流: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瑞恩是怎样实现为非洲孩子捐献一口井的梦想的?(2)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2~3段。
2. 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辩论:瑞恩的妈妈这样做好不好?在辩论时,紧紧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一边议,一边读,一边悟。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课上小练笔: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他的爱心与努力外,还有什么关键的因素?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们说点什么?四、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学了这一课,你打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请准备一个两分钟的即兴演讲,阐明你梦想的内容,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打算怎样去克服困难来实现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瑞恩的梦想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瑞恩的梦想》。
2、板书课题。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指导瑞的写法,偏旁王要写的窄一些才好看。
)二、检查旧知,自主探究1、检查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掌握了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孩子们有信心吗?(1)默写词语(指3名学生到黑板前默写,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默写)瑞恩、捐献、赚钱、筹集、水泵、梦想(在书写时,要把字的大小写一致,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
写第二个词语时,要注意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老师点评学生书写情况。
(评:尽管写得正确,但还要在规范、美观上下功夫)(2)掌握字词的关键是要会运用它们,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以上词语,并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a、如果一名同学在回答时能用上1—3个词语,可鼓励学生用上更多的词语来说得更具体些。
b、如果学生在回答时能用上较多词语,可鼓励学生再说得简洁些。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1)说说瑞恩的梦想。
师:瑞恩的梦想具体是什么呢?谁能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课件出示:6岁的小瑞恩深受震动,为非洲孩子捐献一口井的愿望成了他强烈的梦想。
)嗯,这是瑞恩最初的梦想。
【相机板书:一口井】这一梦想实现后,他又有什么新的梦想呢?谁来补充?(课件出示: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这成了瑞恩新的梦想。
)【相机板书:多口井】(2)引导学生质疑是啊,一个仅有6岁的小男孩竟能产生为非洲孩子捐献一口水井直至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这样的梦想,我们会禁不住问些什么?(3)梳理问题a、一个才6岁的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梦想?(教师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我们还会问?b、瑞恩的梦想又是怎样实现的?(教师评:你很会思考!会思考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师: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学提示”,用心学习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强调两个问题:瑞恩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又是怎样实现的?)把你找到的答案在文中标出来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巡视时,指导学生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
如: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答案,在书上勾画、批注呢!真会学习!这个同学在学习时没忘记自己端正的坐姿,真棒!)3、全班交流(一)了解瑞恩梦想产生的原因1、瑞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梦想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反馈)2、了解非洲的生活状况。
师:非洲的生活状况到底怎样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的描述。
课件出示句子:“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病死。
”(1)瑞恩听了这句话后,心情怎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
(震动)震动是什么意思?(2)同学们,这句话让你有什么感受呢?为什么?用心读读,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下面的句式来谈谈。
预设:a、我感到震惊,这世上竟然有人因为喝不上洁净的水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可是,在我的生活里从没缺过水,我甚至还可以在水里尽情玩耍呢!b、我感到非洲的孩子很可怜,因为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而我想吃什么妈妈就给我买什么。
和他们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
c、我感到难过,因为非洲孩子的童年里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和疾病。
而我们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还有成堆玩具陪伴着我们。
这真是天壤之别呀!d、我感到内疚,因为非洲的孩子这么缺水,可我不但没去帮助他们,整天还在浪费水。
(3)指导朗读,小结。
(请孩子们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几句话。
谁愿意来试一试?)(评:老师听出你对非洲孩子的同情,你的心灵被震动了。
)2名同学读(孩子们,想到这些和我们同龄的孩子,正饱受着贫困、饥饿、疾病的折磨,正挣扎在生死的边缘,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呢?谁愿意再试一试?)教师小结: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是加深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掌握。
(4)出示四幅图片。
师:事实上,让我们震动的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大屏幕!(幻灯片出示图片,教师简介:因为缺水,非洲的土地寸草不生。
因为缺水,一个非洲孩子无奈地用牲口的尿洗头;因为缺水,一位非洲小朋友从干涸的洼地里捧水喝;成千上万的非洲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病死。
如果能够喝上洁净的水,非洲每年大约有160万人的生命可以获救。
水真乃生命之源!【板书“水、生命”】(5)指导朗读。
师:看到这揪心的一幕幕,非洲的悲惨生活状况就仿佛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几句话)1名同学读(教师评:你读出了你心中的感受。
你强调了水的重要。
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味道。
)孩子们没有玩具只是少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他们就会与饥饿、疾病相伴,可是没有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就会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病死。
请孩子们带着心灵上的这份震动齐读这几句话。
3、同学们,面对这震撼人心的状况,你想怎么做呢?4、瑞恩也是这么想的。
(课件出示:a、6岁的小瑞恩深受震动,为非洲孩子捐献一口井的愿望成了他强烈的梦想。
b、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这成了瑞恩新的梦想。
)就这样瑞恩的梦想产生了。
(擦去产生?)5、你从瑞恩的梦想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瑞恩有爱心。
瑞恩很善良。
)【板书:爱心】小结:瑞恩因爱产生了梦想,为非洲的人们架起了希望的桥梁。
【板书:————】(二)理解瑞恩实现梦想的艰辛。
(1)其实,很多人并不缺乏爱心,缺乏的是行动。
一个六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他会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谁愿意读一读你所画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2加元;全家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又赚到了2加元;帮爷爷捡松果;帮邻居拾暴风雪后的树枝……”(2)这段话中描写瑞恩动作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一连串的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瑞恩很辛苦。
瑞恩挣钱不容易。
)(3)这些劳动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的确不容易。
瑞恩在劳动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又会怎么想呢?a、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回答。
师:这幅图上画的是瑞恩吸地毯时的劳动情境,请你认真观察画面,想一想瑞恩在吸地毯时会遇到什么困难?(预设:瑞恩吸了两小时地毯,时间长了,瑞恩会累的腰酸背痛。
瑞恩的个子太小,会被吸尘器的长管子绊倒。
瑞恩清理沙发下的灰尘时,挪动沙发可能会很费劲。
)这时,瑞恩会怎么想呢?(预设: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也想办法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实现我的梦想。
这点苦,这点累,和非洲人的生命比起来,算得了什么?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b、瑞恩在做其他劳动时,还会遇到怎样的的困难?他又会怎么想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完成下面的句式。
________时,瑞恩___________,但是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预设:拾树枝时,瑞恩的两手冻得通红,但是他会想:不管有多苦,我都要坚持下去。
擦玻璃时,瑞恩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但是他会想:这点伤和非洲人的生命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我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让非洲的孩子喝上洁净的水。
捡松果时,瑞恩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会想:坚持就是胜利,我不会放弃的。
)(4)从这些想象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努力、坚持不懈、劳动的艰辛……)【板书:坚持】(5)指导朗读,教师小结。
小结:边读边想象,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时我们要记着运用!(6)解读省略号。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这段话中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值得我们思考,是什么?(省略号)那么从省略号中,你又想到了什么?还会有哪些艰辛的劳动呢?(烈日炎炎,全家人都在午休时,瑞恩在大街上卖报纸。
哥哥和弟弟去娱乐场玩时,瑞恩在家里刷了一个小时的马桶。
)(7)教师引读是啊,此时我们已经感受到瑞恩为非洲孩子捐献一口井的愿望,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个月过去了,他坚持着这样做(女生读):“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2加元;全家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又赚到了2加元;帮爷爷捡松果;帮邻居拾暴风雪后的树枝……”两个月过去了,他仍然坚持着这样做(男生读):“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2加元;全家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又赚到了2加元;帮爷爷捡松果;帮邻居拾暴风雪后的树枝……”(8)不管有多苦,有多累,瑞恩都坚持着,就这样坚持了4个月,瑞恩终于攒够了70加元,然而人家告诉他:“7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70加元就让小瑞恩付出了4个月的艰辛,照这样计算,2000加元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
(老师引导计算)如果是你,听了这样的回答后,会怎么做?(预设:a、我会放弃,不干了。
教师评价语引导:是啊,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的确太难了。
可瑞恩却怎样做?(瑞恩继续着他的梦想。
)b、我会坚持下去的。
教师评价语引导:嗯,好孩子!你和瑞恩的想法一样。
瑞恩决定怎样做?(瑞恩继续着他的梦想。
)(9)瑞恩会继续做些什么呢?(10)资料介绍6岁的小瑞恩,为了凑够这笔打井的钱,付出了这么多的艰辛。
老师不禁想问:瑞恩的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给他这笔钱呢?(想通过这个过程来锻炼瑞恩的意志。
想让瑞恩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瑞恩的妈妈真是一个会教育孩子的母亲。
这样的经历确实铸造了瑞恩坚不可摧的意志。
瑞恩妈妈的一个朋友被瑞恩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他把瑞恩的故事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很快,瑞恩的故事传遍了加拿大。
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资料介绍)资料介绍:一周以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
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
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收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瑞恩筹齐了2000加元。
9月,加拿大援助会驻乌干达办事处的工程师专程来到加拿大,和瑞恩一起讨论有关打井的事。
那位工程师告诉瑞恩:“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大概要20个工人干10天才能完成。
如果有一台钻井机,凿井的速度就快多了。
”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瑞恩的老师没有想到,一个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决心。
她号召班上的同学加入捐钱打井的行列。
边看边思考: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他的爱心与努力外,还有什么关键的因素?(预设: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得到更多有爱心人的帮助)【板书: 更多人的帮助】在更多人的帮助下,瑞恩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擦去实现?)谁能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课件出示句子:“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竟筹够了足够的钱,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