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经济思维导图
城乡中国(修订版)

走出“半拉子” 1
改革工程的第 一步
2
市场版的“挂 钩”(上)
3
市场版的“挂 钩”(下)
4
“土地交易所” 破土而出
5
土地的市场流 转不可阻挡
1
从产权的角度 看土地流转
2
国土部怎么成 了“供地部”
3
行政之手不高 明
4
土地配置,何 难之有
5
分权、分责、 分利
01
辨“土地供 求无弹性”
02
辨“给农民 权利会损害 农民利益”
03
辨“土地涨 价要归公”
04
辨“建筑不 自由”
06
规划出错催 生市场
05
辨“土地配 置靠规划, 不靠市场”
管制不当激活黑市 法外行为一分为三
“非法”帽子满天飞 同地同权的宪法依据
1
农地农房入市, 会天下大乱吗
2
农房入市早就 发生了
3
收权容易还权 难
4
改革要改也要 革
5
房转地转,帮 衬人转
1
打开城乡间的 市场之门
2
限制迁徙自由 的理由
3
“老大哥”的 坏榜样
4
制度安排非同 小可
5
城乡分割影响 深远
01
经济自由是 城市化的根 基
02
城市化加速 的第一推动
03
政策背后是 权利安排
04
抽象的目标 很重要
06
城市化的权 利不平衡
05
用抽象的原 则保障具体 的自由
土地产权的变化线索
“先国有化,再市场 化”的由来
土地急就章的得与失 香港地制另一面
城乡中国(修订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7月,北平主要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的缅怀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开国大典历史意义国内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经济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根本原因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准备了条件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启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军事抗美援朝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因【根本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直接原因】朝鲜党和政府的要求指挥者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邱少云:被大火吞噬抗美援朝精神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尊严而战斗的高度的爱国主义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不畏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慷慨奉献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及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历史意义【国内】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国际】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评价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全套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高中地理选修六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 其特点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 想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 害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 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对策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与保护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及其防治途径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 公众参与
高中世界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三节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第二章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三节 南亚与印度 第四节 中亚 第五节 西亚 第六节 非洲与埃及 第七节 欧洲西部与德国 第八节 北美与美国 第九节 拉丁美洲 第十节 大洋洲 第十一节 两极地区
高中中国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第三节 中国地形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河流和湖泊 第六节 自然资源 第七节 农业 第八节 工业 第九节 交通运输业 第十节 城市 第二章 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 北方地区 第二节 南方地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 第四节 青藏地区 第五节 港澳台地区 第三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第二节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第三节 资源跨地区调配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五目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影响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救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

0 2
硝烟再起, 国家中心城 市之争为何 白热化
0 3
区域经济大 洗牌,副省 级城市为何 不再扩容
0 4
特区不特? 五大经济特 区,谁掉队 了
0 6
北方只剩一 座TOP10城 市,谁是破 局的希望
0
150 年 少 了 100多个县, 大城市集体 奔向“无县” 时代
0
避1 免 “ 一 市 独大”,副 中心城市最 后的“突围” 机会
0 2
环京、环沪、 环广深:超 级城市的 “第一圈层”
0 3
三四线城市, 凭何跻身先 进制造业 “国家队”
0 4
一个广东 “两个世 界”,粤东 西北何以崛 起
0
150 0 多 个 县 城房价破万 元,中小城 市房价天花 板有多高
0 6
人口持续流 失,收缩型 城市有没有 未来
0
“1 央 区 ” 、 雄安、通州, 京津冀城市 群的三大支 点
可以当成近十年来,城市发展的总结性书籍,适当扫盲还想去,深度不够,如果对城市发展有兴趣可以参考 一番,但理论深度,是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产业转型、人口流动、营商环境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层面多次提出“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及时转变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 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所谓计划单列,主要指的是财政单列,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极少上缴省级财政,不受省级平衡各地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且拥有相当大的省级管理权限,地位较为特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安还是军工重镇。这里集聚了占1/3中国航天、1/4航空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 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由于军工产值多数不计入生产总值,这就造成西安生产总值一定程度被 低估。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内容摘要
在实践方面,本书结合实际案例,从地方政府实践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经验和政策措施。例如,本书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包括京津 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本书还展望了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出 地方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协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详实,全面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的对于深入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实现路径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 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来说,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来,共同推 动我国区域的协调发展。
亮点摘录
作者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思考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书中,作者将区域协调发展视 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政府和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协同作用。同时,作者还强调区域协调 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本书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 书中另一个亮点是作者运用了大量图表和事实证据来支撑其观点。例如,在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 现状时,作者列举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与规划,通过对比分析,使读者更加清 楚地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图表来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成果,这些 图表和事实证据使得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本书的第三个亮点在于其实用性和可读性。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实际的实践意 义。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来说明如何实 现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政策制定者、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年)
背景,措施,意义
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五”计划的实施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特点
成果及意义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方法,实质,结果,意义
召开中共八大
时间,内容,意义
正确的探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伟大决策
意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 以来经济体 制的转变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城市: 国有企 业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 所有制改革字方针
探索与失误
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内容,评价,影响
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影响
出现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国民经济的劫难
原因,表现 调整与整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背景
中共历史上三 次工作重心的
转移
时间
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背景,特点,过程,意义
经济特区的创办
过程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放和开发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影响
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9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建
设
十一届三
有
中全会
改 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中 国
开 放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邓 小
特 色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平 理
的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论
社
会
南方讲话
特区姓“社”不姓“资”
主
中共十四大
义
中共十五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
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中
国
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促进祖国统一
2021/5/18
10
第十一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国防建设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
经济 开发
民
化统
北族
孝
民
融文 族
军 一 朝合 帝 大
事
改融
革合
2021/5/18
2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隋 唐 时 期
宋 元 时 期
2021/5/18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科举制度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对外交往
遣唐使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政权 并立
西欧: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50-70年代,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思维导图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思维导图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治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我国部分城市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规划发展的新理念,提出了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城市声环境发展的远景目标,阐明了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作用。
1.城市规划中环境污染问题1.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1.2废水污染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
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1.3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
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
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
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
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1.4噪声污染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