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2012-2013经济形势趋势

我国2012-2013经济形势趋势
2012-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2年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经济增长率也持续回调。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经济回调趋势在第三季度结束并开始温和回升。2013年,特别要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已出现阶段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国内外市场需求水平阶段性降温、要素成本持续提高。受此影响,粗放、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必然向集约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阶段性下降。年度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仍要突出稳增长,努力使经济运行特点变化平稳过渡;同时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好基本民生。
二是消费增长稳中略升。2010年以来的经济回调,总体比较温和,经济增长率最低仍保持在7%以上,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企业状态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倒闭潮,对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就业形势稳定支持了收入增长稳定、消费信心稳定,进而支持了消费增长的稳定。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销售好转,与买房活动密切相关的家具、家电、装修材料的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形成推动。10月份开始,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速开始提高,考虑买车、换车需求已有较大积累,汽车企业改进产品性价比的成效也有较多累积,预计未来汽车市场将继续温和恢复。受住房、汽车市场的影响,未来消费增长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
综合以上情况,出口、消费、投资等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
其次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一变化预计是趋势性的,因此是企业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又一个重大变化。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篇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第一,中国经济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袭击下仍然继续增长,全年保8%看来问题不大去年9月中旬,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很快的转为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篇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我国政府不断的努力,现在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

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3经济指标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分析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而环比则增长1.6%,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下的平稳状态。

面对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的格局,我们既要把握好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要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

在第一季度中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速明显。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0%,转移性收入增长12.2%。

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保证上述两项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二)经济增速分析创危机以来新高点1.经济并未“过热”一季度高速增长,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较大。

尽管此增速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但如果以20一季度为基期,近两年一季度平均增速为9%,低于~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2年以来,由于我国加入WTO,受外向型经济拉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周期,拉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出口,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情况,这个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的下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调、波动,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一、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完成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进口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进口和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宏观调控目的达到,我国经济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是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四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

部分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库存明显增加,房价水平有一定幅度回调。

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

鉴于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将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减缓的影响,目前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呈现了两个特点:第一,是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后期阶段特征。

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2宏观环境分析2.1宏观经济状况2.1.1国家宏观经济状况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拉动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从有利条件方面看:一是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

近年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

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

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

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三是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

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

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这些风险是否会集中显现,导致经济“硬着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综合现有各方面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额和地方政府财力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2.1.2广东省宏观经济状况2011年,广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运行从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区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十二五”开局良好。

展望2012年,世界形势趋于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的压力。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经济运行在平稳增长区间。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按2.5%征收。
房地产“三限” 2011年,各地陆续推出“限购”、“限贷”、 “限价”等调控房价政策。
2011、2012年部分商品消费增速回落,表明城镇居民消费
后劲不足
40 35 34.8
30
25
20
15 14.6
10
7.3
5
0 汽车
37.2 32.8
27
27.7 21.6
7.2 家具 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
2010 2011 2012
制约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收入”, 包括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 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
2011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5.0
14
12
10
8
6.9
6
5.8
GDP总量
4
2.8 2.5 1.8 1.8
2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巴 俄罗

单位:万亿美元
2010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4.5 14
12
10
8
5.8
6
5.4
4 2
2.5 2.0 1.4 1.6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巴 俄罗
收入增长“跑赢”GDP
• 阿根廷:0.46 (2009) • 巴 西:0.55 (2009) • 俄罗斯:0.4 (2009) • 墨西哥:0.48 (2008) • 印 度:0.33 (2005)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内容摘要: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各国财政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面临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双重问题;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特别是欧元状况脆弱,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的稳定性形成冲击;世界经济景气下降,全球贸易量锐减,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外贸出口不振。

二是国内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必然会使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货币存量依然较大,形成通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提高服务业比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在此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关键词:经济运行环境措施正文: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经济形势与2011年有较大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在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基础上,既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继续抑制通胀,同时要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分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逐步加强,中国经济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而存在,当前,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形势复杂多变。

根据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2011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1. 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严峻挑战,一是市场对发达国家政府是否有能力稳定财政金融状况和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怀疑,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

欧债危机影响深远,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已持续两年多,2011年下半年进一步恶化,存在继续向欧盟核心国家传染、向银行危机转化以及威胁欧元稳定性等风险。

中国宏观经济情况

中国宏观经济情况

中国宏观经济情况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问题和贸易紧张局势。

本文将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6.1%,尽管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仍然超过其他大部分经济体。

然而,在2024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6.7%,这是近三十年来的最低增速。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仍然表现出韧性和适应能力,很快恢复到了正常增长水平。

其次,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受到结构性问题的影响。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重点推动更加可持续和创新驱动的增长。

然而,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制造业的增长放缓,部分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竞争加剧以及环境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较慢,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第三,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也受到了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美中贸易战和其他贸易摩擦,中国的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

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加大内需刺激政策、推动贸易多元化和加强减税措施,但贸易紧张局势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进开放,吸引外资并促进市场竞争,以提高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强了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和泡沫。

综上所述,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LOGO
2012年经济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4.6%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 得新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2013-8-13
30

LOGO
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 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 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 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 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13-8-13
2
www.themegallery.源自omLOGO2011年全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 1508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增点, 人均48373美元。 日本GDP58729.31亿美元,较上年的 54902.94亿美元增长7.0%。日本人均GDP为 45947美元。
2013-8-13
22

LOGO
2\外汇占款过高
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 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 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 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 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 我国的外汇占款增速在2003年开始快速上升,到 2009年之前一直维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截至2011年,我国外汇占款规模达25万亿元,比 10年前增长了近17倍。 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得益于农民工工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升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4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的增速logowwwthemegallerycom122018313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及能源结构在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中央企业进行了多次重组企业户数从196家减少到现在的118家全国共有129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1、中国GDP分析
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图3.3 2005-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2、中国CPI指数分析
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

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图3.4 2005-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表3.5 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3、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2009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18.7%。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7%,重工业增长11.5%。

图3.5 2005-200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情况
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9%;纺织业增长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0.3%,船舶制造增长20.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0%。

6大高载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

表3.6 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009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58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

表3.7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4、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农村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9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中部地区投资49846亿元,增长35.8%;西部地区投资49662亿元,增长38.1%;东北地区投资23733亿元,增长26.8%。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82277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108489亿元,增长33.0%。

图3.6 2005-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二、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一)经济复苏虽然强劲,但增长后劲略显不足
1.经济尚未进入自主复苏阶段
虽然2009年GDP、工业增加值、投资等指标的增幅都很大,但政府投资起了主导作用,民间投资的并不强。

因此,虽然经济复苏形势非常强劲,但是没有达到一个自主的阶段。

2.实体经济缺乏现实的增长点
从过去的经济周期来看,当经济经历一次大衰退以后,要走上坚实的复苏之路不是靠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而是新兴产业带来的新一轮增长点。

虽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出台,新能源等七大新兴战略行业发展规划也将推出,但真正见效还需时间。

(二)2010年政策走势:宏观调控政策并未转向,积极政策不会轻易退出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央行1月12日意外宣布1月18日起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不能就此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转向,中央政策并没有大的转型。

中国经济尚未进入自主增长阶段,因此积极的政策不会退出,中央政策的总基调依然未变:一是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取
向不会改变,2010年将更加侧重于后三点,并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

(三)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GDP逐季走低,全年增长10%左右
分季度来看,由于政府刺激政策不会很快退出,加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库存回补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第一、二季度的GDP增速可能较快,但到下半年GDP增速将逐季走低,全年将在10%左右。

表3.8 2009-2010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2.出现温和通货膨胀,CPI增长3%左右
对于2010年通胀担忧情绪的上升,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事实:第一,正的翘尾因素;第二,巨量信贷和高企的货币供给增速;第三,美元疲软推升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通胀可能卷土重来;第四,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成本推升和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联动效应。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原因,2010年物价将出现上涨,但这种通胀可能是温和的。

一方面,我国已经连续六年粮食丰收,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各主要经济体的产能过剩局面仍普遍存在,多数商品仍处于供过于求的
境地。

此外,政府多方位出手管理通胀预期对于防通胀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合预计全年CPI涨幅在3%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