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背景介绍: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使学生深刻的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材背景:《江畔独步寻花》是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诗人描写了四川成都锦江独自散步寻花时,所见到的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景象。
全诗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学生背景:所执教班级是四年级的学生,无论在阅读还是理解较三年级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已经养成了动口读书、动脑读书、动手读书的能力。
情境描述:一、激趣导入,释题解疑。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赏花么?生:喜欢。
师:当春暖花开之时,与友人结伴同游,赏花踏青,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去江畔寻花、赏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
解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
生:自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指名朗读古诗,随文学字。
畔、莺、啼。
三、品词赏句,理解诗意。
1、学习前两句诗句。
师: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生:第一句中的蹊:是小路的意思。
第一句的意思是:盛开的鲜花把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都遮住了。
生:第二句的意思是:花一簇簇、一串串、一朵连着一朵,数也数不清。
生:读了这两句我知道黄四娘家的花开的很多。
师:那些词句体现花多?生:“满”“压枝底”……师:指导朗读。
师:朗读古诗,生闭眼想象。
并动手把诗句画下来。
2、学习后两句诗句。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不仅看到了姹紫嫣红的花朵,而且还闻到了淡淡的花香,我们看看后两句又是描写了那些景色呢?生:串讲诗句意思。
通过老师引读学生跟读的方式,反复诵读古诗,领略古诗的意境。
师:常言道:“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齐放满圆春”,诗人目睹百花争奇斗艳的情景,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愉悦的心情齐读这首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篇

Speed ??is everything, it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for competition.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1教学要求: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以家乡的自然风光为内容,练习写一个片断。
教学重点:1、理解词句,读懂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体会诗人感情。
2、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指导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2、简介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诗圣。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每句的意思。
4、再读,逐句讲解,师生订正,补充。
江畔:江边。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时时: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连起来说说诗意。
6、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1)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黄四娘家/ 花/ 满蹊,千朵/ 万朵/ 压/枝低。
留连/ 戏蝶/ 时时舞,自在/ 娇莺/ 恰恰啼。
(2)指导读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诗中蕴含的情趣。
(3)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读。
7、练习背诵。
8、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自己记忆畔娇莺。
(2)指名说是怎样记住的。
(3)书写生字,每字写三遍。
三、自由练习读《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作业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预习后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课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
二、新授(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这首古诗中“畔、寻、蝶、莺、舞”的字音和写法。
2、能够通过“千朵万朵,满,压”等词语体会到黄四娘家的花许多很漂亮。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同学预备田格本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打开书,第七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题目是:“登鹳雀楼”,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这首诗里有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哪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其次首古诗,齐读课题,老师板演。
(分三次,第一次“江畔”,让同学留意“畔”的读音,即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右边是半,齐读,“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其次次“独步”,提问同学谁独步?依据回答板书“杜甫”第三步,“寻花”,留意“寻”的写法,上边是倒山,山字最终一横不出头,下边是一个寸字,寸字的横要能拖起上边的倒山,要求同学指写)。
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第一步:初读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肯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特别讲究格律的,你看其次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特别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状况作处理:(1)指两名同学读,假如同学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量同学说:有语气,要停顿。
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肯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2)当同学读得很好的时候,老师做准时的评价,如:你读得很精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其次步:理解读(一)解决重点词语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
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量:问老师,查字典,看解释等)。
《江畔独步寻花》的教案(3篇)

《江畔独步寻花》的教案(3篇)《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灿烂夺目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特点最完善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最完善的呈现。
依据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在参加中自悟得意,通过朗读吟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画面,设法让诗人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作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背景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具有情趣的写景诗。
它描绘了春天繁花似锦,蝶舞莺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欢乐、开心的心情。
通过让学生想象、朗读、绘画等形式来进一步的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让诗人创作时的意境再现学生心中。
学生分析:古诗的宽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多元化的积存则能激活学生富有颜色的才智,因此,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通过演绎让共性在唐风古雨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诗情画意间沉着释放。
(三)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朗读、绘画、描述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诗意,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3、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意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与资源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诱趣:春天繁花似锦,万物复苏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季节,今日咱们一起到江畔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好不好?板书:江畔独步寻花二、参加探究:1:谁能解释一下课题?(诗人单独在江边漫步查找春天漂亮的风光。
) 2、诗配乐范读古诗。
思索: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花、小路、蝴蝶、黄莺(设计意图:通过对全诗整体上的了解,让学生体会诗人是如何用简炼的语言,把这些景物描绘得如此生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
)3、轻声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
一声、二声为平声读时声音延长,三声、四声为仄声读时缩短声音,但读时声停气不停。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三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三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从《清明》导入1. 齐背《清明》。
2. 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二、走进古诗1. 简介作者。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2. 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1. 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 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 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1. 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 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 全班交流(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五、感悟春光美1.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2. 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的优秀教案(精选8篇)

《江畔独步寻花》的优秀教案《江畔独步寻花》的优秀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畔独步寻花》的教案优秀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蹊”,会正确书写“留、娇、莺、恰”4个生字。
2、通过多形式的反复朗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走进古诗,在朗读中赏析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春景和表达的春意,体会诗人赞美春天的感情。
4、通过理解诗意,学习诗人融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了解古诗写法的特点。
5、懂得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感受美好,感受诗情与画意。
二、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体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诗中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
(生回答、交流)师:是啊,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鸟语花香、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
此时,我们正处于这草长莺飞的二月天!(课件出示关于春天的图片。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一位大诗人面对春天的盛景,写下了一首至今脍炙人口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师介绍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
是唐代诗人,人们称他为“诗圣”,和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全班齐读。
2、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可以采用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3、师范读,教学生有节奏的读古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生自由练习有节奏的读古诗。
(先自读再同桌互读,然后分组读。
)5、再读古诗,有节奏的、有感情的读。
(指名读)(三)品读古诗,揣摩写法,体悟诗情1、解诗题,说题意“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独自一个人在锦江边上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师:从题目上看,诗人“寻”什么呢?诗人又寻到了什么?(生答:花、蝶、鸟)我们一起走入诗中,跟着杜少陵一起去寻找吧!2、作者又是怎样写花、写蝶、写莺的呢?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读诗。
2023年实用的《江畔独步寻花》教案四篇

2023年实用的《江畔独步寻花》教案四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1课题:《江畔独步寻花》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
(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公开课教案:教学效果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
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
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
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
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
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
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范文合集六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2、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那么诗圣杜甫又是如何赞美春天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要求读的响亮、正确。
2。
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并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解决3。
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三、精读课文,入境悟情1。
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
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诗意。
3。
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抽生读这一句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花很多?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名学生读。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
是呀,流连戏蝶时时舞⑵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能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⑶想象: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四、深化主题,体会诗情。
同学们,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她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
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来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来表现你们的陶醉吧!五、感情朗读,拓展延伸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盐山县联合小学张桂梅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题目的意思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独自在江边漫步、赏花。
诗中主要描写了邻居黄四娘家花园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作者以“寻花”为题,诗的前两句描写“花”。
用“满蹊”来描写花儿开得茂盛,又用“千朵万朵压枝低”来表现花朵的大和多。
后两句诗人描写了花儿引来了“戏蝶”的翩翩飞舞,及“娇莺”的恰恰轻啼。
诗人所展现的画面既恬静宜人,又生机盎然,怎么能不让诗人乐在其中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擂台赛1、填空。
2、齐读。
二、学新诗《江畔独步寻花》
㈠从题入手
1、出示古诗,读题。
(随机指导“畔”的读音)
师:同学们真是能将古诗活学活用,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在江边独自一个人在寻花)从哪里看出再读课题
3、释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2.指名说对作者的了解。
原来从诗题大家就知道了这么多的内容,咱们一起叫出这位寻花人的名字。
(杜甫)对他,大家了解吗?诗人简介。
3、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4、画出诗的节奏
5、齐读。
6、初读,说说你感受到了花的什么,生说。
三初读,初步感知诗中景物
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说的景物,诗人用笔写了下来,在诗中找找,哪些景物,把它画出来(花,蝶,莺)
四赏读古诗,诗中寻画
学习古诗,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幅风景画,使之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熏陶或启发。
(1)寻花写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诗人寻到花了吗能用个字或词来形容一下寻到的花吗能说说你用这个词的原因吗生说。
师:谁能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花满蹊”的感觉来(自读后交流读)师:小朋友,春天都开得什么花呀
生:有油菜花、桃花、梨花……
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黄四娘家的花写下来好不好?
出示: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生接着写。
汇报。
贴花(黄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让我们把刚才写了话的花片贴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学生纷纷上台贴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2)诗中寻蝶,蝶恋花师:这首诗中除了花,还有什么呢生:蝴蝶。
“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蝴蝶在花丛中采花粉、跳舞……
师:蝴蝶可能会对花儿说些什么呢?谁来做只可爱的小蝴蝶飞到花丛中去跟花儿们说说话。
生表演。
师:(“蝴蝶”恋恋不舍地飞舞着)这么美的花儿,这只“小蝴蝶”都不愿飞走了,这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3)娇莺枝头啼春美
师:蝴蝶不愿飞走了,还有谁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黄莺)
生齐读: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黄莺可能会唱些什么呢你能来唱一唱吗(略)
师:这么美的景,诗人陶醉了,蝴蝶、黄莺陶醉了,连我们都被陶醉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整首诗。
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背诗(5)句式练习。
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
啊,(景物)真啊,你看。
五、指导朗读
1.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达诗人兴致勃勃的心情,朗读时,语调要轻快,跳跃。
2.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三)迁移、应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都被陶醉其中,真美啊!那就让我们把这美景留下吧。
课后请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其中的一种方式表现美:☆喜欢讲故事的你,将诗编成好听的故事,讲给伙伴和家人听。
☆喜欢画画的你,将诗用你的画笔画出来。
☆喜欢唱歌的你,将诗编成好听的歌唱出来。
☆喜欢创作的你,可仿照创作一首小诗。
☆喜欢积累的你,课外可以寻找一两首描写春天的诗来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