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及紫外线及氯液与臭氧比较
紫外线消毒与四种化学消毒方法的比

紫外线消毒与四种化学消毒方法的比摘要:本文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化学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在应用中的原理及特点,指出紫外线消毒法可能取代传统的化学消毒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水处理消毒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过滤、加热、冷冻、辐射、微电解、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有氯、二氧化氯、臭氧、氯胺、卤素、金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杀生剂等。
化学消毒方法中有关氯、臭氧、二氧化氯以及氯胺的研究及应用最多,近年来由于有关化学消毒副产物的报道的增多和人们对水质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物理消毒方法特别是紫外线消毒引起了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
1.氯消毒氯与水反应时,一般产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其反应方程式为:氯的灭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因为它是体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
氯对细菌的作用是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
而氯对病毒的作用,主要是对核酸破坏的致死性作用。
自从二十世纪初,氯化法就广泛地应用于水消毒工艺。
目前,氯化法消毒仍是应用最广的化学消毒方法,其主要特点是:(1) 处理水量较大时,单位水体的处理费用较低;(2) 水体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从而具有持续消毒能力;(3) 氯消毒历史较长,经验较多,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消毒方法。
但是自从1974年陆克和伯勒分别在荷兰与美国的城市自来水中检出了氯仿等三卤甲烷(THMs)有机物,1976年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通过对大鼠和小鼠进行口服氯仿实验确定其为致癌物质,人们发现饮用水氯消毒后,水中含有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THMs等有害消毒副产物[1]。
随着对THMs危害性研究的深入,引起了对其它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至今已知的消毒副产物已经有500种以上,但是绝大多数的浓度只有微克/升(μg/L)级,且许多消毒副产物未作进一步的研究。
污水消毒处理对比

污水消毒处理对比引言概述:污水消毒处理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它对于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毒是最后一个阶段,目的是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
本文将对比几种常见的污水消毒处理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电解消毒。
一、氯消毒1.1 氯消毒原理:氯化物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与细菌细胞膜发生反应,破坏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能力。
1.2 优点:氯消毒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消毒效果好,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
1.3 缺点:氯消毒产生的副产物致癌性较高,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二、紫外线消毒2.1 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2.2 优点:紫外线消毒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水质无二次污染,消毒效果稳定且高效。
2.3 缺点:紫外线消毒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度会影响紫外线的透过性,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三、臭氧消毒3.1 臭氧消毒原理:臭氧氧化能力强,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DNA结构,达到消毒效果。
3.2 优点:臭氧消毒对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有一定的氧化分解作用,能够减少水中的污染物。
3.3 缺点:臭氧消毒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臭氧易挥发,需要在消毒后进行处理。
四、二氧化氯消毒4.1 二氧化氯消毒原理:二氧化氯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DNA结构,从而达到消毒效果。
4.2 优点:二氧化氯消毒对水质要求较低,能够在不同水质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消毒效果。
4.3 缺点:二氧化氯消毒设备投资较高,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
五、电解消毒5.1 电解消毒原理:通过电解设备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能够杀灭微生物,达到消毒效果。
5.2 优点:电解消毒设备操作简单,消毒效果稳定,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5.3 缺点:电解消毒设备投资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电解电极。
综上所述,不同的污水消毒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
水处理过程中几种消毒剂的对比

消毒剂次氯酸钠
就运行成本而言,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运行成本费用是很低的,稍比氯气高一些。 根据英国所统计的一组数据表明,次氯酸钠同氯气成本相比大约为1.05 :1 作为一种真正高效、广谱、安全的強力灭菌、杀病毒药剂,次氯酸钠同水的亲 和性很好,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它不存在液氯、二氧化氯等药剂的安全隐患, 且其消毒效果被公认为和氯气相当。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所以它消毒效果好, 投加准确,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储存,对环境无毒害,不存在跑气泄漏, 可以任意环境工作状况下投加。
小结
不管是氯气、臭氧还是二氧化氯气体,不仅存在扩散和跑泄漏问题,而且它们的溶解性 能都是比较差的,在药物投加方面要做到像次氯酸钠等液体消毒剂那样方便准确是比较 困难的。一般来讲,它们通过发生器所形成的气体气压大抵为常压,不会高出大气压力 多少,更不可能有近似液氯的压力,也没有真空加氯机这样的投加设备,这是它投加困 难达不到所要求水质标准的主要因素。
消毒剂臭氧
臭氧的消毒原理 臭氧在水中分解时直接放出单原子氧[O],因而具有强大的氧化消毒功效。臭氧由 于分子小,能迅速扩散和渗透到水中的细菌、芽孢、病毒中,强力有效地氧化分 解细菌、病毒、藻类物质的各种组织物质。 臭氧的优缺点 它不生成任何带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在味觉、气味、颜色方面可以很好地起到 改善水质的作用。它的这一特点决定其在食品工业方面应用是很有前途的。 另外臭氧的灭菌速度快。
水处理过程中几种消毒剂的对比
水处理过程中几种消毒剂的对比
水处理过程中几种消毒剂的对比
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 几种消毒剂的对比
小结 绘图
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
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次氯酸钠、 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 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
紫外线消毒与四种化学消毒方法的比较

紫外线消毒与四种化学消毒方法的比较紫外线消毒与四种化学消毒方法的比较消毒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过滤、加热、冷冻、辐射、微电解、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有氯、二氧化氯、臭氧、氯胺、卤素、金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杀生剂等。
化学消毒方法中有关氯、臭氧、二氧化氯以及氯胺的研究及应用最多,近年来由于有关化学消毒副产物的报道的增多和人们对水质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物理消毒方法特别是紫外线消毒引起了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
1.氯消毒氯与水反应时,一般产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其反应方程式为:氯的灭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因为它是体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
氯对细菌的作用是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
而氯对病毒的作用,主要是对核酸破坏的致死性作用。
自从二十世纪初,氯化法就广泛地应用于水消毒工艺。
目前,氯化法消毒仍是应用最广的化学消毒方法,其主要特点是:(1) 处理水量较大时,单位水体的处理费用较低;(2) 水体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从而具有持续消毒能力;(3) 氯消毒历史较长,经验较多,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消毒方法。
但是自从1974年陆克和伯勒分别在荷兰与美国的城市自来水中检出了氯仿等三卤甲烷(THMs)有机物,1976年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通过对大鼠和小鼠进行口服氯仿实验确定其为致癌物质,人们发现饮用水氯消毒后,水中含有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THMs等有害消毒副产物[1]。
随着对THMs危害性研究的深入,引起了对其它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至今已知的消毒副产物已经有500种以上,但是绝大多数的浓度只有微克/升(μg/L)级,且许多消毒副产物未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大量的消毒副产物中,目前集中研究的只有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卤代酮、卤代醛、卤代酚等20余种,其中对于THMs的致癌性已有共识,其它大部分具有一般毒性,部分具有致突性。
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哪个好

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哪个好
1、臭氧比紫外线消毒更彻底
臭氧无死角,到处渗透。
当紫外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并达到一定程度的照射强度时,紫外线仅具有杀菌作用。
食品车间通常很高,导致紫外线辐射强度不足,特别在长距离时,并且照明产生大的死角。
臭氧是一种气体,渗透性强,扩散性好,浓度均匀,无死角。
2、使用臭氧杀菌比紫外线快
紫外线照射灭菌需要长时间的作用,一般照射6小时以上,满足标准浓度的臭氧只需要开启一小时以上
3、臭氧在高湿度下比紫外线效果更好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达到60%或更高时,消毒效果急剧下降。
当湿度达到80%以上或者更高时,细菌可复活。
臭氧情况恰好相反,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低浓度臭氧可在工作场所现场消毒,不允许紫外线照射
当照射紫外线时,生产人员必须离开现场。
照射完成后,低功率紫外线辐射不能用于清洁。
当臭氧被消毒时,生产人员必须离开现场,消毒完成后,可以减少臭氧量,并且可以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低臭氧浓度。
继续保持车间的空气清洁
臭氧是一种绿色清洁的消毒方法。
它没有残留物,不会对事物造成二次污染,并在分解后变成氧气。
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水体消毒经典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水体消毒经典方法及优缺点分析水的消毒就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杀灭水中的病原体,以防止疾病传染,维护人群健康。
物理消毒法有加热法、γ辐射法和紫外线照射法等;化学消毒法有投加重金属离子(如银和铜)、投加碱或酸、投加表面活性化学剂、投加氧化剂(氯及其化合物、溴、碘、臭氧)等的消毒法。
在这些方法中以氧化剂消毒应用最广,其中以氯及其化合物消毒尤为通用,其次是臭氧消毒。
紫外线照射法和投加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方法用于小规模水厂或特殊设施(如游泳池)用水的消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目前大规模投入使用的主要是以下三种:a.臭氧b.二氧化氯c.液氯这四种消毒剂比较如下:从生物杀菌能力看,其高低位序为:臭氧>二氧化氯>液氯>氯胺;从稳定性和消毒的持续性来看,其高低位序为:氯胺>二氧化氯>液氯>臭氧>;从三卤甲烷形成潜力和总有机卤形成潜力来看,其高低位序为:液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
综合起来考虑,则认为二氧化氯是一优良消毒剂和强氧化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的A1级广谱、安全和高效消毒剂。
过程水处理过程中的氯化消毒是最通用的最重要的消毒步骤,但是在此以前的其他处理步骤也能有效地去除病原体。
“例如,废水的二级处理出水用混凝沉淀法能去除病菌和病毒 99.845%,而混凝沉淀-过滤法的去除率达99.985%。
石灰混凝沉淀已被证明在高pH值条件下能有效地去除病毒并使其失去活性。
氯化消毒能保证更彻底地杀灭病原体,水中的余氯还具有持续消毒作用。
氯消毒氯与水反应时,一般产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
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使细菌死亡。
OCl也具有杀菌能力,但带负电,难以接近带负电的细菌。
HOCl 和OCl的杀菌效果在试验的条件下大致为80:1。
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的比较

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的比较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
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都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见到的几种强氧化剂,除臭氧以外,它们均为非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
一般都可以用作水体杀生剂。
它们不仅具有灭杀细菌和病毒的功能,还能够漂白纸张、纤维以及用作化学合成等。
广泛用于自来水消毒、游泳池水消毒、污水处理、循环水除藻、造纸工业、化学合成业、以及医药卫生和防疫等各个领域。
但是,不同的药剂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就如同不同厂家的产品具有并不相同的质量一样。
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在物理化学性能上,以及实际使用中都有很大的区别。
就这几种消毒剂的应用来讲,次氯酸钠最为安全有效,易于储存,使用最为方便。
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对氯气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氯气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而公用场所和中小型自来水厂一般不再使用液氯,而多使用次氯酸钠液体进行消毒。
当然,也可根据用水量的情况,采用其它消毒方法。
如小量饮用水的消毒就可以采用诸如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手段进行灭菌杀毒。
有关氯气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我们已很熟悉了。
液氯的杀菌效果很好,且容易获得,经济廉价,而且投加方便,占用地方很小,但其安全性比较低,管理上容易疏忽。
在这里,不再对液氯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和比较一下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三种消毒剂的性能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特点。
次氯酸钠次氯酸钠的分子式是N aOC ,l属于强碱弱酸盐,它清澈透明,是一种能完全溶解于水的液体。
但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次氯酸钠多以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现场制备。
次氯酸钠液体可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这种设备称为次氯酸钠发生器。
次氯酸钠的生成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达如下: 其总反应表达如下:N aC l+ H2 O N aO C l+ H2电极反应:阳极:2Cl-- 2eCl2阴极:2H++ 2e H2溶液反应: 2N aOH + C l2N aC l+ N aOC l+ H2O当然,次氯酸钠消毒液体以次氯酸钠发生器生产为最佳。
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的比较

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的比较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
由于氯气运输、管储方面的不安全;在投加方面,气体同水体的溶解性较低,容易散失,水中留存余量难以达到标准;氯气瓶气压不断变化,存在投加计量不够准确的问题;加之,氯气等气体的极强扩散性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的高活性容易形成许多象四氯化碳一类的致癌物质,故而,取消液氯的主张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就拿氯气的安全性来说,就始终是一个让人时时警觉的问题。
在我国,几乎每一年都有氯气罐泄漏的安全事故发生。
氯气作为危险品受到各国安全机关的严格管制。
前些年,发生在福建三明火车站氯气瓶运输中的跑氯事件造成几千人的紧急疏散,又如2004年重庆市一家储存有十多吨的液氯发生泄漏迫使三十多万人疏散;在北京有些游泳场由于操作人员不谨慎,三分钟跑氯就有37名孩子住进医院。
我国的天津地区就明确规定公共娱乐场所禁用氯气进行消毒。
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等就相当限制氯气的使用,氯气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尤其是公用场所和中小型自来水厂一般不再使用液氯,而多以使用次氯酸钠液体进行消毒。
当然,也有根据用水要求,如像小量饮用水就采用诸如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手段进行灭菌杀毒。
氯气、次氯酸钠、、氯酸钠氯酸钠和用臭氧发生器设备,一般都必须采取者压缩空气进行发二氧化氯和臭氧[1]都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见到的几种强氧化剂,除臭氧以外,它们均为非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
一般都可以用作水体杀生剂。
它们不仅具有灭杀细菌和病毒的功能,还能够漂白纸张、纤维以及用作化学合成等。
广泛用于自来水消毒、游泳池水灭菌、污水处理、循环水除藻、造纸工业、化学合成业、以及医药卫生和防疫等各个领域。
但是,不同的药剂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就如同不同厂家的产品具有并不相同的质量一样。
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在物理化学性能上,以及实际使用中都有很大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比较
项目液氯二氧化氯紫外线臭氧
需要处理时间10~30 分钟比液氯稍快最小5~10 分钟对细菌的有效性有有有有
对病毒的有效性有一些有一些有一些有
设备投资最低比液氯高,比其
它方法低许多
比臭氧高液氯的 5 倍
运行费用最低比液氯高,比其
他方法稍低
与臭氧类似比液氯高
优点1、价廉
2、技术成熟
3、有保护性余
氯
4、有持续杀菌
的能力1、价廉
2、可现场制造,
技术成熟
3、有持续杀菌
能力
杀菌效应快1、除色臭味快
2、广谱杀菌消
毒,消毒效率是
氯消毒的15 倍
3、无二次污染
缺点1、对病毒无效
2、其氧化性对
人体有害
3、有刺激性气
味并损害人体皮
肤1、对病毒无效
2、气态的二氧
化氯是剧毒的化
合物,对人体有
害,且与液氯一
样会有致癌的二
次污染物的产生
1 、价格贵
2 、无持续杀菌
能力
3 、对水的前处
理要求高
4 、穿透力弱
1、价格贵
2、无持续杀菌
能力
3、安全要求高
适合类型所有类型的污水
处理或给水处理1 、所有类型的
污水处理
2 、所有类型的
给水处理
简单空气杀菌、
医院废水、饮料
生产用水、污水
处理排放
1、适合所有场
合水处理的杀菌
和消毒
2、空气消毒
3、器械表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