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寇准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寇准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冬,契丹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帝幸澶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
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帝问准,准曰:“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遂请帝幸澶州。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
家未尝燕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无子,以从子随为嗣。
赠中书令、莱国公,后又赐谥曰忠愍。
(选编自《宋史·寇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B.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C.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D.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注释《春秋》的书。
寇准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寇准传文言文翻译注释1. 文言文翻译《宋史寇准传》《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文章《宋史·寇准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翻译: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
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
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
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寇准传》阅读题及答案

《寇准传》阅读题及答案
《寇准传》阅读题及答案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③供帐,大为具待④。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⑤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
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③严:敬重。
④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⑤《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3分)
(1)闻准入相(2)及准出陕(3)咏徐曰
【小题2】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标明停顿(共3处)。
(3分)
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1)听说、听到(2)等到,到了(3)慢慢地(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
【小题1】寇公 / 奇才 / 惜 / 学术不足尔。
【小题1】寇准是一个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的'人。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时注意结构或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章对“寇准”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宋史_寇准传_阅读附答案

宋史·寇准传阅读附答案宋史寇准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年龄》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参谋,年少者常常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何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因而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痛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摆布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抉择。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因而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贺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痛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痛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轨制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中举者之称。
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帝久欲相准,悉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①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幸澶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帝难之,欲还内。
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
请毋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②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
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逐请幸澶州。
③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
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木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
”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
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注)①狃:niǔ,轻侮15.解释下列加点字。
(1)契丹内寇(2)乃阳若不知16.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A.发放B.开封C.施行D.启示(2)机不可失,宜趣驾。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宋史寇准传》是一篇长篇的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没有读过。
以下是它的原文翻译,一起来了解吧。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原文宋史·列传四十(寇准传)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淮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
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
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
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
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
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
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附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接下来,我为你分享。
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原文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接下来,我为你分享。
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原文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宋史·寇准传选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是狃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帝幸澶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
帝难之,欲还内。
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
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
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
”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
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狃我也狃:蔑视,看不起B、明日同列以闻明日:第二天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发:发兵D、是时,契丹内寇寇:侵犯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出奇以挠其谋焚膏油以继晷B、请毋还而行乘马从徒,安坐而食C、出遇高琼于屏间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D、帝乃议亲征投闲置散,乃分之宜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大举入侵的时候,寇准请皇帝亲临澶州,而同僚们却因为害怕,一味想着退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4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每期会赋役(适逢、正赶上)②事决乃退(才) 4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答: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46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
【翻译】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不用详细翻译)。
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
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
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
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