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模拟试题 1

合集下载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与运用(30分)青春·启航篇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遇见巴蜀·青春启航新秋渐至,新一届巴蜀人如约而至。

shà()时,阳光洒在操场上,给蓝天也xiāng()上了一道金边.同学们精神抖擞..地迈进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蓬勃的菩提树、宽阔的景观大道、烂漫..的花朵……因为你们的到来,原本静mì()的校园再次热闹起来。

①这一枚紫色的巴蜀校徽,不仅凝聚着巴蜀人“公正诚朴”的精神,更代表着巴蜀人的身份,承载着巴蜀人的使命和荣光!①从戴上校徽的那一刻起,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巴蜀人,从此你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①愿你成为踏实奋进,胸怀家国,志存高远,踔厉前行的巴蜀人.①一辈又一辈的巴蜀校友,走出巴蜀校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践行着誓言,真正做到了"今天我以巴蜀为荣,明天巴蜀以我为荣"!巴蜀人公而忘私,吾辈青年定为风流人物,到中流击水,展巴蜀雄姿;巴蜀人正大光明,我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紧握青春妙笔,谱写奋进人生;(1)(2)在巴蜀,你不是孤军奋战,当你徘徊..的朋友. 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身边会有一群热忱我们共同升起青春之帆,喊出了巴蜀最强音,向祖国庄严宣誓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烂.漫(làn)B. 徘徊.(huái )C.抖擞.(sǒu)D.热忱.(chéng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3分).shà时()xiāng上()静mì()3.与画线句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当你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身边会有一群热忱的朋友。

A.雨一停,天空如泼墨的云,远处是沉郁的蓝,我徘徊..在边陲小镇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B.我在小学非常优秀,升入初中后的几次考试成绩总是徘徊..不前,老师多次找我谈心,鼓励我继续努力.C.爷爷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手术室,我们全家焦急万分,爸爸徘徊..在手术室门口,看到医护人员就打听爷爷的病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拓展练习卷1(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拓展练习卷1(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拓展练习卷(一)班级:姓名:号数: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上初中后,通过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使我很快适应了初中生活。

B.在生活和学习上,我们制定适宜的目标,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

C.语文世界很宽广,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学语文,更要在课堂上学语文。

D.这次半期考试,小明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复习造成的。

2.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①村庄的春天就醒了。

②它醒了,大地就醒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

④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

A.②④①③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①④③(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 题。

(16 分)诫子书诸葛亮【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示儿燕孙枝蔚①【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②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③,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遑:闲暇,空闲。

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3.解释加点的词。

(4 分)(1)诫子书.(2)险躁.,刚不能治性(3)不妨更.买一本(4)然贫家止.有此器4.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B.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C.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D.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 分)(2)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 分)6.围绕“修身治学”话题,引用以下摘录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内蒙古2020-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内蒙古2020-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内蒙古2020-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期末总复习(一)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确凿(záo)蝉蜕(duì)窠巢(kē)狭隘(ài)B、嗔怪(chēn)滑稽(jì)收敛(liàn)秕谷(bǐ)C、菜畦(qí)星宿(xiù)攒成(cuán)坍塌(tān)D、荫蔽(yīn)静谧(mì)禁锢(gù)倜傥(tìdǎ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缥缈懒惰安祥人声鼎沸B、菜畦炫耀蜷伏怪诞不经C、热忱莅临澄清惊慌失错D、决别脑髓菡萏人迹罕至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B、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C、那一次谈话以后,他那激动不安的心情总在我的脑海浮现。

D、我们的地理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人忍俊不禁地发笑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寒舍”用以称自己的家,“拙作”用以形容自己的作品,“令堂”指自己的父亲,这些都是谦辞。

C、“吹面不寒杨柳风”写的是春天,“古道西风瘦马”写的是秋天,“未若柳絮因风起”写的是冬天。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幻想虽美但扑朔迷离,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冷静的面对现实好一些。

B、云南地区连续数月没有降雨,我们不由得杞人忧天,暗暗担心那里的农业生产。

C、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D、每到夜幕降临,城关龙头塔下的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座号分数一、基础知识(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1分)(2),。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人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2分)(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4)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既表现诗人的行踪,又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

(2分)(5)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诗默写完整。

(4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那是雨,是使人jìnɡ mì( )、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2)pái huái( )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

(3)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

(4)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chén mòɡuǎ yá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杯决赛将是下周日,我已经空出时间,届时一定莅临..比赛现场支持法国队。

B.我们受到他的怂恿..,向班主任隐瞒了这件事的事实。

C.市场上的加湿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价格差别很大,质量上自然也就参差不齐....。

D.近日,骇人听闻....的疫苗事件持续发酵,引发民众恐慌与愤怒,许多人都担心孩子注射到问题疫苗。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针对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合理,教育部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是否合理”的后面加上“的问题”)B.国家大剧院精心打磨的中国原创史诗歌剧《长征》两度热演,每轮演出的门票都提前近10天左右告罄。

(去掉“近”字).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期中模拟试题1-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原卷版)

期中模拟试题1-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原卷版)
C. 山市晴岚 渔村夕照D. 野渡新晴 绿杨春晓
11. 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第二首诗歌的情景中,有榔声、歌声,可能还有人们晒网时交谈的声音。如果第一首诗歌的情景中也有声音,哪两种声音最恰当?请简要描绘这个情景。(3分)
5.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比喻的基本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这一句属于暗喻。
B. 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 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正在席卷全国。句中的“前所未有”指以前从来没有过,用在这里恰当。
C.古人交往中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惠顾”“赐教”“垂爱”就是敬辞,“见谅”“小女”“奉陪”就是谦辞。
C.匿笑(nì) 皂荚(jiá) 蝉蜕(tuì) 三省(xǐng)吾身
D. 确凿(záo) 收敛(liǎn)憔悴(jiāo) 博学笃志(dǔ)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嘹亮 诀别 分岐 水波鳞鳞B. 瘫痪 云霄 攲斜 人迹罕至
C. 骄媚 贮蓄 委屈 截然不同D. 荫蔽 搓捻 高邈 翻来复去
E.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8. 古诗默写(10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021·江苏江阴华士片期中)9. 综合性学习。(4分)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陕西专用)

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陕西专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上第1~3单元。

5.难度系数:0.75。

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4分)1.阅读语段,完成小题。

(4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

春天,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hóu咙。

夏雨一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dānɡ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

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①与轻风流水应和.(A.hé B.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

()②把一年到头贮蓄.(A.xù B.chù)的绿色全拿出来。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①hóu___咙②铃___dānɡ2.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⑦《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⑧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liànɡ)确凿.(záo)吝.啬(lìn)B. 静谧.(mì)盔.甲(kuī)怂.恿(sǒnɡ)C. 憔悴.(cuì)恍.惚(huǎnɡ)干涸.(ɡù)D. 匿.笑(nì)狭隘.(yì)缥.缈(piāo)3.(2 分)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2020-2021学年江西赣州七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1)

2020-2021学年江西赣州七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1)

2020-2021学年江西赣州七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字形和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烘托(hōng)分歧波光粼粼(líng)翻来复去B.着落(zháo)郎润咄咄逼人(duō)迫不及待C.粗犷(kuàng)决别精神抖擞(sǒu)呼朋引伴D.贮蓄(zhù)莲蓬兄弟姊妹(zǐ)徘徊不定2. 下列句子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雨是春天的极致之雨,它让江南的春天花枝招展、热闹非凡。

B.班级是一个大集体,我们应该尽量调动每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各得其所。

C.他是一位难得一见的极有口才的演讲者,每次听他絮絮叨叨的演讲,总能让人如沐春风。

D.在都柏林参观萧伯纳的书房,看到书桌对面挂着一个人的画像,特别大,目光炯炯有神。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否强调审美风格,让舞台艺术气质与题材相协调,是戏曲表演成功的保证。

B.越来越多的人掉入电子烟的“糖衣陷阱”,是因为被电子烟常见的营销手段迷惑。

C.特色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成为“香饽饽”,这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特色化的消费。

D.我们坚持把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仅实现了村庄的华丽蝶变,而且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有时候,玉米秸稍稍潮一些,前端燃烧,后端会汩汩涌出一些汁液,滚烫滚烫,有一些甘蔗汁一样的气息。

②煮红薯一般要烧豆秸,或者是玉米秸。

③用秸秆做饭,是乡间人对待庄稼的独特祭奠方式。

④秸秆用火舌舔着灶釜,散发出甜丝丝的香气。

⑤这样的方式,有很浓的仪式感在里面。

⑥最关键的,草木灰还是最好的肥料,取之于田,用之于田,“道法自然”。

A.②④①③⑤⑥B.③①⑥⑤④②C.②④①⑤③⑥D.③①⑥⑤②④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语文阅读课上,老师告诫大家说:“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学习其他门类的功课有赖于语文功底。

阅读是一件基础性很强的工作,_______________,决不能轻视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第6题7分,第7题8分,其余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惩罚(chěnɡ)比较(jiào) 订正(dìng) 情不自禁(jīn)B. 倔强(jué)联袂(mèi) 拮据(jié)断壁残垣(yuán)C. 瞥见(piē)氛围(fēn) 追溯(shù)鲜为人知(xiǎn)D. 魁梧(wú)憎恶(zènɡ)膝盖(xī)言简意赅(ɡā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详合谐各行其是进退维谷B.游弋急躁相辅相承明察秋毫C.细腻元霄无精打采张灯结彩D.蒙蔽偶像销声匿迹自出心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进入初三以来,一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却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B.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生动,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C.“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 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____;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_____;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______。

A.白练般的颜色不可测的深沉铜的韵味的声音B 不可测的深沉铜的韵味的声音白练般的颜色C 铜的韵味的声音白练般的颜色不可测的深沉D 铜的韵味的声音不可测的深沉白练般的颜色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B、《范进中举》吴敬梓《儒林外史》----明代C、《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现代D、《荒岛余生》笛福----《鲁宾逊漂流记》----英国6.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⑵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3),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作者借古仁人的话“ ,”表明自己的“喜乐观”,抒发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2009年2月23日,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不顾中国政府反对,强行拍卖来自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铜像。

拍卖当天,以总计2837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得两尊兽首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称不会付款。

一时间,兽首回归成为学生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发起了关于“文物回归”的大讨论。

如果你是小组成员,请帮助完成如下任务:(1)为了向前来参与讨论的同学们介绍有关情况,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材料主要信息。

【材料】3月2日,中国收藏家蔡铭超拒付款的消息发出后,《费加罗》报网站在法国、新浪网在中国的网民中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法国《费加罗》报网站:是否应该把铜器归还中国新浪网:是否支持蔡铭超拒付拍卖款支持不支持支持不支持所占百分比 81.48 18.52 74.5 25.5(2)阅读以下材料,请就“你是否支持回购圆明园兽首”得出自己的结论并阐述理由(60字以内)。

【材料一】圆明园铜兽首只是我国海外流失文物的一个缩影。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包括民间收藏在内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数,至少在1700万件以上,远远超出我国本土博物馆藏品总量。

【材料二】国际统一司法协会1995年制定的《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国际条约,是追讨流失文物的依据。

但是,公约规定追溯时限最多只有50年,并不适用于中国大部分被盗抢的文物。

而且,追讨仅能在公约签订国间进行,而拥有中国文物最多的英美两国并没有加入公约。

【材料三】铜牛首、铜猴首与铜虎首1985年发现时以人民币1万元卖出,1987年卖价也仅人民币68万元,到了2000年,保利集团花费人民币近2610万元拍得;铜猪首和铜马首是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于2003年和2007年,分别斥资人民币609万元和6011万元买回捐献祖国。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多次运用法律和外交手段,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先后从英国、美国等地成功索回中国文物3000余件。

(3)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准备出一期有关“圆明园兽首回归”的黑板报,请根据有关内容仿照示例为其中两个版块拟定名称。

【示例】版块内容: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毁灭性洗劫名称:国宝之殇①版块一内容:文学作品中对于圆明园十二兽首的描写名称:②版块二内容:目前已回归祖国的五个兽首的归国历程名称:二(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①读书人是幸福人。

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

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9.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怎样的世界?10.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11.第④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论据,作用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别踩疼了雪朱成玉(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

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

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

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而停留。

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

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

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

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

女儿记住了我的话。

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雪花在天空舞蹈!(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08.2)12.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13.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4.品味语言(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2)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5.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16.文中第⑩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