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
武汉城市圈高校对口支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武 汉大学有强大的科技 和智力 资源 , 我校 电子 信息 类
学 科专业可 以将 自身优 势和学校 发展重点 核心 有效 结合 , 同时努力需求武汉大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对 口支持。 因此 就
电子信 息类学科实际情况和咸宁核电对核工程与技术 的具
体 要求 , 院拟 与武汉 大学 开展核 电与信 息技 术结 的相 我
武汉城 市圈高校对 口支持合作办学模 式初探
阮 若 林
( 宁学院 电信 学 院 , 北 成 宁 470 ) 成 湖 3 10
摘 要: 高等 学校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 由来 已久 , 汉城 市圈“ 武 两型社会” 建设 中启动 了高等教育统筹和 资源联动共
享, 本文 以湖北省 内部 属高校 对 口支持 省属 地方高校为 契机 , 对该地 区对 口支持合作 办学的定位 与 目的进行 分析 研究, 阐述 了对 口支持 合作 办学的基 本模 式 , 包括合作主要 内容 、 管理机 构、 实施 办法等相 关 问题 , 并以武 汉大学
究生导 师 , 并安排招 生计划 , 联合 开展 博 士、 士等 高层 次 硕
人才 培养 工作 。
专业和师资 , 拟联 合武汉大 学 国家多媒 体软 件技 术工程 研 究中心在我校 开展 核 电安 防应急信 息技 术方 面 的支持 合 作, 为我 校涉核学科专业建 设提 出一种 全新 的思 路和借 鉴 模式 。武汉大学对 口支持咸宁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 办学 的 具体举措如下 : () 1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 要开设 电子信息 创新人 才培
流合作 。早在我 国西 部大 开发初期 , 教育部 就提 出国 内部 属 高校对 口支持 西部高校 的要求 , 北京大学 、 清华 大学等 学 校 对 口支持新疆 、 等地 高校 , 青海 取得 了显著成 绩 , 于提 对 升西部地 区高等教育整体 水平 , 促进 教育 区域协调 发展起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4.28•【字号】鄂教发[2014]5号•【施行日期】201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4〕5号)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出特色,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支持建设一批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三、试点范围根据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确定若干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积极鼓励行业特色明显的本科高校参与试点。
试点高校可以整体试点,也可以选择部分院系或专业(集群)试点。
(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见附件。
)四、支持政策1、扩大试点高校办学自主权。
试点高校可以在我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自主制定招生考试与选拔录取方案;试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设置目录内专业或确定专业方向,可以在完善新专业设置制度的基础上自主设置新专业;试点高校可以自主聘用教师、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允许试点高校采取市场融资的办法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建设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
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武汉地区重点大学之间的合作办学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联合办学之一。
本文分析了该地区联合办学的定位与目的,阐述了联合办学的基本模式,包括主要内容、管理机构、实施办法、文凭授予以及经费收支等相关问题,总结了联合办学取得的成效,指明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管理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理交叉、理工渗透,1994年武汉地区5所部属高校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开展了联合办学的探索。
2001年高校体制调整之后,联合办学进入第二阶段,五校联合办学发展为七校联合办学。
到2008年为止,武汉地区重点大学之间的联合办学,成为国内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办学模式。
一、联合办学的定位与目的1994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原武汉地区的5所高校,即原武汉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开展学生互相选课、辅修专业和攻读双学位的联合办学。
这种联合办学的模式不涉及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即不涉及理顺三对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和高校的关系,管理者和举办者、办学者的关系。
也不触及高校微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即不触及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不触及高校领导体制的构建,它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特殊形式。
由于既不至于“大动干戈”,又能有效提高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故而受到5所学校的一致认同并发展顺利。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高校的联合办学属“共建、调整、合作、合并”高等教育改革方略中“合作”的范畴,意在打破原来学校各自封闭办学、自成体系的状况,对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学校学科建设环境,促进教学及学术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都是有益的。
联合办学最初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理交叉、理工渗透。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4.16•【字号】鄂教高函[2014]20号•【施行日期】2014.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鄂教高函〔2014〕20号)各有关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通知》(鄂教高〔2012〕15号)精神,经学校申报,我厅审核,确定2014年度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抓好支持合作项目的合作共建工作。
教学改革项目、学科建设项目、基地(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原则上为一年,确需延长的,建设周期不超过两年;彩虹学者聘任期限和骨干教师研修期限一般为一年,延长聘任(研修)期限的应另外办理备案手续。
各结对高校要按照项目期限要求,联合组织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和方案,项目建设计划和方案经双方审定通过后将作为项目执行、中期检查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二、建立健全支持合作项目绩效考核机制。
各高校要合理细化资金使用方案,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要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和绩效考核。
有关自查情况及绩效考核工作报告于年底前一并报送省教育厅。
我厅将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对项目建设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和验收。
三、继续完善支持合作项目总体规划。
各结对高校应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通知》(鄂教高〔2012〕15号)要求,完善并实施对口支持合作项目三年规划,统筹安排和组织好教学改革、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0.23•【字号】鄂教职成[2013]15号•【施行日期】2013.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2013〕15号)各市、州、神农架林区教育局,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县级职教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更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我厅决定从2013年开始开展高职院校对口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工作(以下简称“对口支持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通过办学质量相对较高、办学特色相对明显的高等职业学校对口支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促进县级职教中心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与管理干部队伍,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从而加快发展县级中等职业教育,提升县级职教中心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工作任务(一)创新教育理念。
引领对口学校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运用高职院校管理与建设经验,建立健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按照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要求,科学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帮助学校重点建设1-2个品牌专业。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03.04•【字号】鄂教高【2015】2号•【施行日期】2015.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正文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15】2号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14〕51号)精神,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经研究,2015年起在我省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推动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试点内容选择部分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一体化培养试点。
具有普通高中学历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高职高专批次招生录取后,在高等职业院校学习3年。
在3年学习期间,试点高职院校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3年学习期满,学生经考核测试合格后,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
5年学习期间,由参与合作培养试点的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共同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相衔接贯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试点范围本科试点高校范围为我省第一、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专业领域);高职试点院校范围为我省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试点学校由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协商组合,以本科高校为主申报,按“自愿申报、综合评定”办法产生。
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合作方式可以是“一对一”或“一对二”。
2024届湖北省八校联考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

鄂南中学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中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2024届高三其次次联考文科综合实力测试命题学校:襄阳五中命题人:地理组政治组历史组审题人:张国防丁治东谭伟生张波郑晓梅赵元梅段林陈文施戴迎春考试时间:2024年3月16日上午9:00—11:30本试题卷共16页,共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依据自己选做的题目精确填涂题,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整齐。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自然石拱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自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淌,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C.雅丹地貌D.风积地貌2.在图1所示时刻,拍摄者位于太阳的什么方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东北该地与北京昼长相当B.东南该地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小于47.5°C.东北此季节索马里半岛东面海疆渔业资源丰富D.东南阿图什天门的影子变更角度小于180°下表是在对某区域5块不同林地连续9年的观测分析后所得到的侵蚀模数与滞留水模数的相关数据。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人[2004]2号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人[2004]2号](https://img.taocdn.com/s3/m/2d931dc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1.png)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人[2004]2号)各市、州、县、林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和《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04]26号)的精神,经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每年选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下称“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
现将《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下称“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并就贯彻实施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实施“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
实施“行动计划”,是弥补当前农村初高中教师严重短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深入了解社会的直接途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二、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本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做好需求测算、考试考核、确定人选等工作,以吸引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到本地任教;对到基层任教的毕业生,要热情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鼓励和吸引他们在农村乡镇学校长期任教。
各高等学校要认真抓好宣传动员、报名推荐等工作,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动员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
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鄂教高[2009]20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09.08.21
【实施日期】2009.08.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
(鄂教高[2009]20号)
各普通本科院校:
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统筹和资源联动共享,根据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厅决定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以下简称“支持合作计划”),组织在鄂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与武汉城市圈域内18所省属高校开展对口支持与合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建立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对口支持合作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联动共享,进一步优化
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我省特别是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湖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
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结对双方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现实可能,签订支持合作协议,明确支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力求取得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二是循序渐进。
按照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看准了的项目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支持合作关系。
三是突出特色。
结对高校应因校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支持合作的重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支持合作方式与途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持合作模式。
四是互利共赢。
充分发挥结对高校双方的优势和特点,促进教育资源联动共享,优化资源配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