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
中药配方方解

名方篇真武汤(称玄武汤)《伤寒论》组方:茯苓15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生姜10克制附子5克用法:煎汤,每日三次,每日一剂。
或共细为末,每次3g,每天两次。
适应症:用于治疗阴虚证而引起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由于表阳虚,内阴寒,外虚热,内水冲而引起的心惊头昏欲倒,腹痛下痢,大致可归纳为:○1阳症的流感,肺炎,胸膜炎,肺结核。
○2神经系统痴患,神经衰弱,脑出血高血压脑病。
○3心脏病中的心瓣膜病,心力衰竭,心悸,浮肿等。
○4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低下,肠炎,肠结核胃下垂等。
○5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炎和肾萎缩。
○6半身不逐,疟疾,湿疹,老年性瘙痒症,遗尿。
方解:茯苓逐胃内积水,镇静上冲之气,白术助茯苓去水,芍药补里虚,调整胃肠功能;附子的温补力很强,和生姜一起,提高新陈代谢的活力,恢复元气,由于有些药力的综合作用,使体液得到调节,胃肠功能改善。
而治心悸并使元气恢复。
药物功效:芍药为活血、茯苓为利尿药,干姜为驱风附子为温中药。
附记:本方适用于阴虚证所致之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症,表阳虚,内阴寒所致之心悸、头昏等。
苓姜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方:茯苓20克干姜1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或共细为末(或制成蜜丸),每次5g,每日三次。
适应症:用于腰以下发冷的表证。
治腰痛、腰冷,坐肾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白带多,以及皮肤湿疹,溃疡等。
方解:主要治疗寒湿证,具有温表利水作用。
茯苓、白术逐表湿利水;干姜温表利水;甘草和干姜一起,温里补下焦,有制止尿频的作用。
本方用于治表寒证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等,具有温表作用。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组方:当归15克川芎15克芍药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用法:共细为末,每次4g,每日3次。
适应症:本方用于体虚贫血、足冷、乏力、月经不调等症。
如贫血、低血压,腰腿发冷月经不调,不孕症,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和神经质。
方解:当归补血润血,治贫血,芍药理气止痛;川芎补血理气;茯苓利水;白术、泽泻利尿。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处方经验,使得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处方,供读者参考。
1.诸事汤【组成】生地、黄柏、牡丹皮、木通、车前子、茯苓、山药、煨大枣。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适用症】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小便黄赤、烦热、口渴、或尿道灼痛等症状。
2.四妙丸【组成】僵蚕、蜜炙生姜、大枣、红枣、茯苓、甘草、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八正合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枳壳、黄芩、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适用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烦躁不安等症状。
4.四季气调汤【组成】生姜、红枣、山药、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调和四季之气。
【适用症】用于气虚引起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
5.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适用症】用于气血虚损引起的心悸失眠、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6.攻毒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适用症】用于风热外袭、热毒内伤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7.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黄芪、云苓、裙带、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山药、薏苡仁。
【功效】益气养阴、补虚填精。
【适用症】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懒言、气短、脱发等症状。
8.消渴汤【组成】黄芪、黄连、黄柏、石决明、瞿麦、夜交藤、车前子、白茅根。
【功效】清热利湿、祛病浊。
【适用症】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口渴、便溏等症状。
9.逍遥散【组成】天麻、石菖蒲、山药、香附、仁参。
【功效】宁心安神、开窍醒脑。
【适用症】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10.四逆散【组成】细辛、附子、干姜、独活、川芎、白芍、柴胡。
24种中药方

24种中药方1:调经养血丹【久春堂、有30年历史】处方:益母草、广皮、阿胶、熟地各二两、杜仲、白芍、白术、椿皮、续断、川芎、艾炭、茯苓各一两。
制香附、当归各四两、延胡六钱。
炼蜜为丸。
主治:妇女气血两亏。
、行经腹痛、虚寒白带。
用法:每服二钱。
用黄酒和白开水送下。
2:妇女调经丹仁义堂祖传处方:人参一钱。
肉桂、阿胶、陈皮、丹参、甘草、红花、砂仁、川芎各一钱二分。
白术、茯苓、沉香、元胡、乌药、黄芪、、益母草各一钱六分、香附、白芍、熟地、当归各二钱、水泛为丸。
主治:调经养血、舒气散寒。
用法:每服一钱五分、白开水送下。
禁忌:孕妇忌服。
3:胃病和中丸仁义堂祖传处方:人参、甘草、茣蓃、良姜、丁香、肉桂各一钱。
砂仁、白术、厚朴、柿蒂、茯苓、陈皮、藿香各二钱。
水泛为丸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
用法:每服一钱五分、日服二次、白开水送下。
禁忌:孕妇忌服4:追风散寒狗皮膏【仁义堂祖传、有30年历史】处方:全当归、白芷、乳香、桂枝尖、广木香、生川乌、白芥子、生草乌、大黄各三钱。
樟丹六斤、麻油十斤、熬成膏药。
主治:夜梦遗精、久泻肚痛、腰腿疼、四肢麻木禁忌:生冷食物5:妇女调经养血狗皮膏药【仁义堂祖传、有30年历史】处方:主归、草乌、桂枝、川芎、木别子、大黄、肉桂、白芷、连翘、附子、川乌、苦参、乳香各三钱。
樟丹六斤、麻油十斤、、熬成膏药。
主治:经血不调、子宫寒冷。
禁忌:生冷食物6:一品膏【天合堂、有20年历史】处方:龙骨、莵丝子、柴胡、甘草、芍药、川芎、防风、防已各一两五钱、虎骨、鹿角、牛膝、羌活、木瓜、益智仁、陈皮、茯神、续断、独活、黄芪各三两、樟丹九斤、麻油25斤。
熬成膏药主治:筋骨麻木、风寒湿痹、腰腿疼、四肢麻木7:利湿解毒丸【天合堂、有20年历史】处方:泽泻、川乌、滑石、车前子、木通各三钱、黄苓、金银花、生地、桅子、瞿皮、竹叶、赤芍、甘草各五钱、连翘、地丁、浮萍草、白萍皮、茵陈各一两。
薏木二两、水泛为丸主治:湿气疥癣、黄水疮、各种湿毒。
中药常见处方药

中药常见处方药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中药中,处方药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以及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配制的药物。
这些处方药常常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与慢性疾病,并且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常见处方药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黄连汤黄连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处方,由知母、黄连、黄芩等多味中药组成。
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要适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腹泻、痢疾等症状。
黄连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20分钟至药液呈黄色即可。
一般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时,应注意过敏体质及孕妇避免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种温经发汗的中药处方,由桂枝、生姜等多种中药组成。
此处方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如身体发热、头痛、恶寒等。
桂枝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30分钟至汤色略带黄色即可。
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此处方时要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三、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补血养颜的中药处方,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多味中药组成。
此处方主要适用于女性在月经期间发生的症状,如经血量过多、月经不调等。
四物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40分钟至药液颜色呈红色即可。
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此处方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总结起来,中药常见处方药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根据中医理论以及患者的情况来配制,常常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和慢性疾病。
对于黄连汤、桂枝汤和四物汤等处方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
在使用中药处方药时,应根据医嘱使用,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对中药处方药的正确了解和使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药物剂量书写规范
总结词
准确、完整
详细描述
药物剂量应按照国家药典规定或常规用量书写,单位统一使用“克”或“g”,并应标 明药材总量及每剂用量。对于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等,应注明煎煮方法及时
间。
药物煎煮方法书写规范
总结词
明确、具体
详细描述
煎煮方法应明确具体,包括煎煮器具 、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等。对于 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 等,应注明在处方中。
中药处方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药处方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与创 新。
详细描述
中药处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 医前辈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丰富的中药方剂和理论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处方也在不 断创新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处方编号:1002
患者姓名:李四
处方日期:2023-06-16
中药处方实例二
性别:女 年龄:42岁 诊断:咳嗽
中药处方实例二
处方内容
炙麻黄12g,苦杏仁10g,石膏30g,甘草6g,桔梗9g, 陈皮9g,茯苓15g,前胡9g,百部9g,紫苑9g,款冬 花9g
处方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处方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词
清晰、易读
详细描述
处方书写应清晰、易读,避免涂改。 处方中药物排列顺序应按照君臣佐使 的原则进行,并注明每日用量及用法,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中药材,应在处 方中注明。
04
中处方审核与点评
处方审核内容
01
02
03
04
药味是否合理
中药处方规矩

中药处方规矩一、医生资质1.中药处方必须由具备中药师资格的医生开具。
2.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并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3.医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辨识中药材和掌握其配伍禁忌。
二、药品质量1.中药处方中的药品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由正规渠道采购。
2.对于中药材,应确保其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中药饮片应按照规范进行炮制和加工,以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
三、剂量规范1.中药处方中的药品剂量应按照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病情进行合理调整。
2.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剂量方案。
3.医生应遵循中药配伍的规律和原则,合理使用药性峻猛的药物。
四、配伍禁忌1.中药处方中的药品应避免与西药或其他中药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2.对于已知的配伍禁忌,医生应在处方中注明并告知患者。
3.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潜在的配伍禁忌。
五、煎服方法1.中药汤剂的煎制方法应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进行,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质和疾病需要进行煎煮和加工。
2.煎好的中药汤剂应趁热服用,并注意服药时间和次数。
3.对于特殊剂型如散剂、丸剂等,应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使用。
六、处方有效期1.中药处方应注明有效期,一般为7至14天。
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处方有效期,需经医生再次开具处方。
2.患者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中药处方,逾期应重新开具。
3.医生应对过期处方进行销毁或归档备查。
七、患者知情权1.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前,应向患者说明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2.医生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在患者同意使用中药处方后方可进行用药指导。
3.对于需长期使用的中药处方,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八、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了解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并在处方中注明。
2.如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医生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进行记录。
中药饮片大处方判定标准

中药饮片大处方判定标准
中药饮片大处方的判定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
1.处方中药味数:通常,中药饮片的处方原则上每张处方不应超过16味,最多不超过20味。
2.处方剂量:处方的剂量应合理,一般应在3剂以内,最多不超过7剂。
对于特殊情况,如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患者,处方剂量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处方金额:根据相关规定,中药饮片的处方金额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
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医院和保险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可以咨询相关机构或医生了解具体标准。
4.处方药物种类:除了中药味数和剂量外,处方的药物种类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如果处方中包含多种药物,应考虑这些药物是否有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等问题。
5.医生资质和患者情况:医生的资质和患者的病情也是判定大处方的重要因素。
如果处方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且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那么处方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可能会相对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饮片的处方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法规,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如果对处方的合理性存在疑虑,可以咨询医生或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和指导。
中药处方集

.中药处方集1. 肺炎荆芥20g 防风20g 炙紫菀15g炙百部20g前胡20g 白芍20g 炙远志20g 炙五味子15g朱神方20g 桔梗10g 诃子15g 砂仁10g陈皮20g 枇杷叶20g 炒枣仁20g2. 颈椎病天麻20g 杜仲20g 毛犬20g毛姜20g广三七15g 砂仁10g 牛膝20g 细辛10g全虫10g 广香15g 当归20g 甘草10g3. 扁桃腺炎前胡15g 尖贝15g 白芷12g薄荷10g柴胡10g 太子参10g 白芨10g砂仁10g虫退10g 甘草10g 半夏10g..天麻10g白叩10g 大青叶15g 桔梗10g焦三仙各10g4. 痹证(腰椎病)独活20g 寄生20g 川芎10g当归20g杜仲20g 川断20g 伸筋草20g20g熟地炙甘草20g 牛膝 15g 党参20g12g砂仁广香6g 10g 10g 乌蛇细辛 5. 心悸(心脾两虚)五味子15g 寸冬15g 20g 党参20g 云苓酒当归木瓜20g 20g 丹参20g20g酒白芍20g 20g 海蛸桂枝20g丝子20g炙甘草10g 砂仁 6.证(坐骨神经痛)痹..寄生18g 独活10g 川断20g细辛10g伸筋草20g 广香10g 砂仁12g当归20g熟地20g 川楝子20g 川芎10g桂枝20g木瓜20g 杜仲20g 乳没20g山楂20g7. 肠系膜淋巴结炎炒枳实20g 贝母15g 玄参10g煅牡蛎20g花白10g 海藻10g 昆布10g砂仁10g使君子20g 焦三仙各20g8. 头部及肛周皮肤湿疹苍术20g 知母10g 当归15g 泽20g 兰二20g 泽泻15g 虫退10g 木通20g花地10g 连翘20g 甘草砂仁15g10g肤子10g苾解 20g 10g 牛子赤芍..9. 肾结石石苇20g 金钱草20g 冬葵子20g王不留行20g前仁15g 滑石30g 川楝子20g砂仁10g台片20g 甘草10g 内金30g 10. 结膜炎蒺藜20g 20g 蝉衣12g 复盆子20g云雾草石决明 20g 当归15g 石斛30g15g青相子丹皮20g 丹参丝子20g30g20g白芷砂仁甘草10g 10g11. 肾虚腰痛防风荆芥20g 羌活20g 20g独活20g柴胡15g 桔梗10g 20g 前胡甘草10g细辛20g 10g 干姜炙冬花10g 砂仁10g20g焦三仙各..12. 头皮湿疹生地15g 丹皮15g 赤芍10g愧米15g地肤子10g 蝉衣6g 淡竹叶10g萹蓄15g甘草6g 防风10g 黄芩12g10g砂仁白舌草12g 12g 大青叶10g连翘 13. 颈椎病石决明20g 20g勾丁天麻20g20g葛根川芎当归20g 毛犬15g 10g 20g川断细辛杜仲15g 10g 毛姜 20g20g枸杞甘草砂仁10g 10g 20g石斛20g 焦三仙各 14. 扁桃腺炎寸干15g 黄芩20g 牛子10g10g山豆根20g 白芷10g 玄参 20g贝母10g薄荷..诃子15g 前胡20g 砂仁10g甘草10g虫退10g 桔梗20g 连翘15g15. 泌尿系感染黄芩15g 牛子20g 寸干10g山豆根10g玄参10g 贝母20g 白芷20g10g薄荷砂仁诃子15g 10g 20g 前胡10g甘草连翘虫退10g 15g 桔梗20g16. 腹痛丹皮15g 茯苓10g 桂枝12g 赤芍10g 莪术夏枯草15g 15g 12g 桃仁三掕15g白花三七粉薏仁30g 10g 当归5g20g蛇草乳没15g 15g 半枝莲红枣条2蜈蚣8g各30g 生牡蛎12g 大贝母眩17. 晕..天麻20g 全虫10g 细辛10g 羌活20g 广三七10g 当归20g 白芍15g 砂仁15g川断20g 毛姜20g 地龙20g 丹参20g18. 眩晕生龙牡各30g 代赤石30g 牛膝30g 当归20g砂仁10g 贝母15g 粉葛20g 桃仁20g天麻15g 焦三鲜各20g伸筋草20g 鸡血腾20g 乌梢蛇10g 玄参20g 茵陈30g19.肋疼广三七15g 木香15g 当归 20g 川芎 10g 川断20g 桃仁15g 红花10g 甘草15g 玄胡15g 川楝子20g 西砂10g20.呕吐半夏20g 竹茹20g 坷子20g 甘草10g 西砂10g 射干15g 桔梗15g 薄荷10g 玄参10g 白扣15g 姜虫..10g 云苓20g21腹泻白术30g 玄参20g 芡实20g 肉蔻10g 赤石脂30g坷子20g 木香15g 厚朴20g 花白10g 台片20g 乌梅20g 焦三鲜20g22心悸党参20g 黄芪20g 当归20g 川芎10g 熟地20g 砂仁12g 香附子20g 白妁20g 柴胡6g 云苓20g 白术10g 甘草20g 山楂20g 阿胶15g 大枣15g23.厌食症砂仁20g 白扣20g 山楂30g 麦芽30g 建曲30g当归20g 白芍20g 大枣20g 鸡骨草20g 海硝20g 广三七10g 玄胡20g 川楝子15g 续但20g 甘草15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盆腔炎 柴胡10g、当归10g、党参10g、生黄芩10g 败酱草15g、陈皮5g、菖蒲10g、五灵脂10g
败酱草15g、陈皮5g、菖蒲10g、五灵脂10g 乳香10g、没药10g、三棱10g、莪术10g 鳖甲15g、香附10g、甘草5g、川楝子10g、 龟板15g、元胡15g、银花15g、蒲公英30g
外阴瘙痒(外洗) 生百部10g、苦参10g、禅衣6g、川椒4g 薄荷6g、蛇床子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
痛经、腹胀、不适等症状(内服)
益母草20g、地龙12g、桃仁10g、红花6g、赤芍15g、丹参15g 当归20g、川芎6g、香附12g、郁金12g、元胡15g、鸡血藤15g
前列腺
生地30g 乌药10g 瞿麦20g 金银花30g 王不留行15g 桑寄生20g 石韦20g 滑石粉20g 车前子30g 木通10g 萆薢20g 冬葵子20g 皂角刺10g 生甘草10g 穿山甲5g
肛肠外洗方 大黄10g 芒硝5g 安树叶30g 野菊花15g 黄柏15g 虎杖70g 牡丹皮20g 冰片6g 紫花地丁30g 蒲公英20g 当归10g 血竭10g 血芷10g 黄连15g 夏枯草20g 儿茶6g 芦荟10g 七叶一枝花20g
中药灌肠(妇科) 败酱草20g 红藤20g 川芎12g 元胡12g 旱莲草20g 当归10g 柴胡12g 丹参20g
灌肠处方 桃仁15g 红花5g 当归10g 川芎10g 熟子地10g 肉桂10g 赤芍10g
盆腔炎:
丹皮20g 益母草20g 黄柏20g 苦参20g 金银花20g 当归10g 土鳖虫10g 柴胡10g 醋香附10g 牛膝12g 泽泻12g 川穹12g 三棱6g 莪术6g 甘草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