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
教师如何对待爱打报告的幼儿

教师如何对待爱打报告的幼儿第一篇:教师如何对待爱打报告的幼儿教师如何对待爱打报告的幼儿“老师,他拿我的衣服”“老师,他打我”“老师,她玩头花”……在幼儿园里,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少的,也是幼儿教师值得考虑的一大问题。
其实,孩子们打小报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时候小报告的内容令我们无法理解。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更多的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与老师亲近。
但也有时候,有些孩子是在寻求帮助,特别是被人欺负后,想寻求老师的保护;有的孩子则是希望被老师看到他好的一面,给他更多的肯定。
这会使他得到满足感,自豪感……总之,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于小朋友的告状,我们要耐心的倾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管孩子打小报告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都要告诉孩子,很高兴他愿意将这件事告诉老师。
在弄清事情真相后,我们不急着告诉孩子的做法是对是错,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这件事,让孩子们独立思考,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解决。
如果他们自己解决了事情,那我们也不吝啬赞扬小朋友们,给幼儿一个鼓励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等等。
让他多学会发现别的小朋友的优点。
能够指正别人的缺点这是对的,但是如果能多多发现别的小朋友的优点就更好了。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身体其实都有很多闪光点:他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关心班集体,而且他们做事都很认真严谨。
他们有很强的观察力,能够及时的发现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小事。
有的时候,有些问题,有些小的安全隐患都是孩子的及时发现和报告而避免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第二篇:教师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对待学困生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
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
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而学生学习困难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主要包括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学生。
大班爱告状的孩子教育随笔

大班爱告状的孩子教育随笔在幼儿园里,有个小家伙特别爱告状。
每次一见到老师,他就像个小法官,开始陈述案情,声音大得像是上了发条一样。
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毕竟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总是免不了的。
小明和小红在玩玩具,小明一下子抢了小红的汽车,小红立马跑去告诉老师:“老师,老师,小明抢我玩具!”一瞬间,整个教室就像被点燃的烟花,嘈杂声此起彼伏,谁都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师无奈地笑着摇头,心想这孩子真是个小小“告状王”。
说起来,这告状的习惯可真是让人头疼。
平时一起玩的时候,明明是小伙伴们在玩得开心,结果一告状就变成了小小法庭,大家都得站出来作证,紧张得像是参加了全国知识竞赛。
每当这个时候,老师总是用那种耐心十足的声音说:“大家要学会解决问题哦,不要老是跑来告诉我。
”可是这孩子们就是听不懂,眼睛一转,又开始在心里盘算谁是下一个“告状目标”。
每次告状,就像过节一样,大家心里都乐滋滋的,唯独老师感到一丝无奈。
孩子们告状的背后,是他们对公平的渴望。
他们觉得被不公正对待了,立刻就想寻求帮助。
我看着他们,心里暗想,这可真是一种“小法治”意识啊!不过呢,告状也有告状的烦恼。
就像小红一次告状,老师耐心听完后,给了小明一个“警告”,小明当场就不乐意了,心里想:“凭什么呀,我又不是故意的!”于是,整个班级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尴尬。
就像是做错了事的小学生,脸上挂着无辜的表情,但心里又埋怨那个“告状者”。
告状有时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小李爱吃零食,一天他就把自己的饼干分给小伙伴们,可好景不长,小张却去告诉老师:“老师,小李在给我发零食!”结果小李瞬间就成了“违规者”。
老师听了,也只好笑着说:“零食分享是好事啊,小李,不用告状。
”这时候,小李的脸上瞬间变成了困惑的表情,心里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孩子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却又复杂,分分钟都可能因为小事变得风云变幻。
再说说小芳,她总是喜欢告状,有时候明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她也会拉着老师的手,仿佛这世界上的一切不公都与她有关。
中班教育随笔《用微笑面对爱告状的孩子》

中班教育随笔《用微笑面对爱告状的孩子》洋洋是个中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很不错,可唯一让老师不喜欢的是:洋洋特别爱告状。
这不,游戏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接二连三的听到他的告状声:老师,天天把玩具弄坏了。
老师,雨雨乱跑。
老师,思思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面对洋洋如此喋喋不休的告状声,老师不耐烦地对洋洋说:请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由于老师不经意道出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父亲和朋友聊天,好管闲事的儿子跑过来说着说那,父亲生气地对儿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
翌日,父子俩去赶集,不知怎么的父亲的大衣口袋竟然着火了,等父亲发觉时,衣服已经烧了一个大窟窿,父亲问跟在身后的儿子:你也没看见着火吗儿子不以为然地说:看见了!父亲生气地说:看见为什么不早说!没想到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说的嘛,大人的事,小孩少管。
父亲一脸茫然。
看了这么一则幽默故事,笑过之后或许你会意识并感悟到什么!或许,你就会用另一种心态来重新审视、对待孩子的告状。
的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告状,你会发现告状其实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最起码,孩子的告状,能让老师了解到每个角落里的情况;孩子的告状,能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孩子的告状,可以帮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小朋友间的矛盾。
说的更深一些,孩子的告状不正是说明他们具备了一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吗诚然,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忙碌辛苦的干着一些琐碎的事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告状声,难免会有心生厌烦的时候,以致出现言语不当。
可是,细细想来,在人类强烈呼吁孩子要学会关心的二十一世纪,就让我们用微笑面对那些爱告状的孩子吧!多一点认同,少一些批评;多一点赞许,少一些指责。
或许在我们身边,乃至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多出几个雷锋式的热心人呢!。
教育随笔:应尊重孩子打“小报告”行为

教育随笔:应尊重孩子打“小报告”行为
我们班里的心如小朋友性格外向,特别爱给小朋友打小报告,有时候她跟你说几遍,你装作没听见,她会一遍遍的跟你讲,面对心如喋喋不休的告状声,每次我都对她很不耐烦的说:“好的,老师知道了,你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但有一件事,让我触动很大,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心如又来打报告说:“老师,老师,有一个轮胎快要从地里翻出来了,小朋友们还站在上面玩!”“好,好,老师知道了,告诉他们别玩了。
”我虽然听了也答了,但是没在意,没真正的当回事。
过了不长时间,一个孩子哭着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埋在土里的轮胎歪了,我一跳摔了一跤!”我一看,呀,都擦破皮了,赶紧回教室给孩子处理了一下,贴上了创可贴。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们所说的话,尊重孩子们的观察力,尊重孩子们“爱管闲事”的正义感。
这样不仅能给那些想要干坏事的小朋友敲响警钟,还能当老师的小助手,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所以有些小报告还是应该重视的。
2020年幼儿园教育随笔 爱告状的小朋友

幼儿园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小朋友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小朋友
最近,其他班的老师都向我反映:你们班的张浩楠同学老是来办公室告状。
例如:哪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了,谁又拿他的水瓶了,谁又不给他用彩笔了··起初我也发现他是班里最能告状的小朋友,并没在意,觉得小朋友这么小,告状很正常。
这次,老师们又向我反映张浩楠。
回到班里,我就叫过张浩楠跟他谈了一会。
我说:“张浩楠,你怎么整天去告状呢,其他小朋友也没有跟你似的,动不动就去告状。
”“他们老是欺负我,随便拿我东西。
”张浩楠低着头说。
“那你欺负其他小朋友了吗?随便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了吗?”我反问道。
“是他们先拿我的,我就去拿他们的。
”理直气壮的跟我说到。
“那你应该跟小朋友说:老师教导我们不能随笔拿同学的东西,用的时候要跟同学说好,才可以拿去用呀!”“老师,我下次就跟他们说,不要随便拿同学的东西。
”张浩楠小心翼翼的说到。
最后我在班里说:“张浩楠是个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同时,也非常喜欢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一块玩耍。
”“知道了,老师!”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
通过张浩楠小朋友这个事件,我认识到,老师要时刻观察同学们的异常举动,及时调解,这样不仅帮小朋友解决了问题,同时也
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及时调整小朋友们的不良心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20年幼儿园教育随笔 爱告状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孩子教育随笔:爱告状的孩子我们班的小朋友有一个坏习惯,很喜欢告状,一会儿这个孩子跑过来和我说:某某怎么样;一会儿另一个孩子也跑了过来。
今天我们班的活动是一节美术活动,在进行讲解过后,孩子们开始认真画起了,这看似一片安静,其实就在一分钟前,就有一个小女孩气呼呼的来告状:“老师,他抢我的纸。
”我听了有些生气,心想:你们现在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应该这样没有礼貌,更何况我们在幼儿园一直强调要有礼貌。
于是我走到那个小男孩的旁边,问他为什么要拿别的小朋友的纸,原来这位小男孩发现他的纸被他不小心撕坏了,怕老师批评他,就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纸。
我明白后,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跟小男孩说:“你的纸坏了可以跟老师说呀,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不会批评你的。
你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别人会很伤心的,你愿意看到小朋友伤心吗?”他听了我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我看他好像意识到自己错了,就问他:“小朋友伤心了,我们怎么办呢?”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向她道歉,她就不生气了。
”他看看那个小女孩,走到她身边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拿你的作业纸”,“没关系!”说完小女孩开心地笑了起来。
于是我又重新给小男孩拿了一张纸,并嘱咐他要爱护,不可以再弄坏了。
其实,我发现孩子之所以会选择告状,就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公平处理,并不是一定要老师批评谁谁谁。
我个人认为老师对孩子告状之后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处理不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当幼儿出现告状行为时,教师对待幼儿告状的处理方式必须依据孩子的告状动机而定。
教师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应对,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幼儿会在生活中自己解决一些小事情,告状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同时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也会时时牢记要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20年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案例:“老师,他打我。
”“老师,他不让我看书。
”“老师,他拉我衣服。
”……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
记得那天,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小旭又打我了。
”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
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
每次事后,多次向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爱告状”在幼儿期是比较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
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要巧妙应对孩子爱告状的行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细找原因——了解告状的具体原因孩子有的是为渲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是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告状;有的是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而告状;有的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把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原因一:依赖成人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在幼儿园,幼儿总是依据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进行告状,如:“老师,某某打人了。
”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老师,他把菜倒到桶里了。
”其实,他心里不能确定这样做对不对,而是要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判断。
原因二: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跑到老师那儿告状:“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有扔。
”“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
”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我"没扔玩具,“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
原因三: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而导致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
幼儿教育随笔与反思【十篇】

【导语】幼⼉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童进⾏预备教育。
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概由语⾔、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今天⽆忧考为您分享了幼⼉教育随笔与反思【⼗篇】,欢迎各位的参考学习。
1.幼⼉教育随笔与反思 通过实习,我更直接地接触幼⼉园⽇常⼯作,更直接地与幼⼉接触,这对于我们学前教育者来说,⽆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的学习都有很⼤的充实作⽤,更促使我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通过亲⾃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名幼教⼯作者该有多⼤的教育机智。
这也是指导我今后学习的⽅向标。
通过实习,我感觉各⽅⾯的能⼒有很⼤提⾼,这也有赖于实习第⼀周幼⼉园为我们开设的观摩课和培训以及指导⽼师和幼⼉园带班⽼师的严格要求、批评指导,她们给我们提出很多受⽤的宝贵意见,根据院⽅和⼤地园的要求我们的教案需要在课前⼀周拿给我们的带班⽼师修改,之前我们天真的认为这是多此⼀举,后来看到带班⽼师的修改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认为⽆懈可击的教案还是漏洞百出,如果按照指导⽼师未修改的教案上课的话,我们不要说是完成教学⽬标了我们连最起码的⼀节课也⽆法完成。
因为幼⼉的实际情况和我们预设的是具有⾮常⼤的差距,他们的思维是我们成⼈⽆法达到的,他们超常的想象⼒也是我们⽆法⽐拟的,感谢带班⽼师的悉⼼指导以及帮助我们修改教案。
除了帮助我们修改教案外在组织活动⽅⾯,在与幼⼉交流⽅⾯,在独⽴实施教育活动⽅⾯,在处理幼⼉“⼩⽭盾”等各个⽅⾯对我们进⾏⾮常认真的指导以及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我们上完课之后她⽴即告诉我们上课过程中的不⾜之处和如何才能做到更好,除此之外还在每天傍晚对我们进⾏教学⽅⾯的指导和对今天上课同学的课程进⾏⼩组评议……通过每天傍晚的评课让我们及时发现⾃⼰在上课中的不⾜和改进⽅式。
感谢⽼师们为我们的付出和给予我们学习的机会以及积累经验的平台。
通过此次实习,增进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和合作意识,更我初尝到了⾝为⼀名幼⼉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通过实习,我还懂得了作为⼀名教师⼀定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投⼊到⼯作中,并不断丰富⾃⼰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一)——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孩子到我这里来报告,“老师,XX小朋友裤子没有塞紧,我提醒他,他还不塞好”“老师,XX小朋友在厕所里讲话”“老师,XX小朋友跟人家在吵架”等等。
听得多了,我就开始注意起这个问题来了。
照理说,中班阶段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何在大班阶段依旧频繁出现呢?对此,我对经常报告的孩子名字进行了梳理,并决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追踪,希望找到真正的原因和对策。
片段一:这天,孩子们在厕所里如常地盥洗,我则悄悄地躲在门边观察,不一会儿就情况出现了。
嘉晔小朋友三下两下就把手洗好了,给值日生检查。
小艺检查的非常认真,他仔细看了嘉晔的手,马上指出来说:“你的手没有抹肥皂,而且手很湿,没有擦干净。
”嘉晔无奈的说:“好吧。
”于是他又胡乱地洗了一通,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次又被值日生退了回来,于是嘉晔失去了信心,开始耍起脾气来了说:“是这样的呀,我已经洗好了。
”说完不顾值日生的反对就要跑出来,值日生当然不肯,两人由此发生了矛盾。
片段二: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分散在各个地方尽情的玩。
哲哲和一凡两人一起在玩“变形魔尺”,哲哲提议来比赛:看谁变得像,一凡同意了。
一番变形后,哲哲变出了一座楼梯,而一凡则变出了数字“2”,到底谁变得好呢?于是两人争吵起来,哲哲就用手去戳戳一凡的额头,一凡不乐意了,也用小手去还击他……。
哲哲看自己占不了便宜,于是向老师来报告。
片段三:午睡时,小朋友做好盥洗活动后陆续进房间。
杰杰一看老师还没进房间,于是他围着小床来回的奔跑,一边跑一边还开心的笑着,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于是有小朋友来向老师报告了。
大班的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从而较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生活规则。
但是班中总会有一部分孩子,行为习惯偏差,和其他孩子有所差距。
对此我们老师要正视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一些孩子采取了一些措施:1、举一反三。
事情发生后,让这些孩子一起来说说事情的经过,问题出在哪里?应该用怎样的一种方法来解决是妥当的。
我们知道,这些孩子还缺乏一些自我解决的能力,因此我们采取通过同伴榜样示范的方法,老师阐明道理等来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些规则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引发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能较理性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举动,从内心形成自律,学习与人和谐在一起的处世之道。
当然要形成他们良好的个性,需要反复进行,坚持不懈。
2、扩大范围。
我发现:往往习惯类似的孩子喜欢在一起,而正因为这样,他们产生的矛盾或是问题也越大。
我们可以要有意的帮助孩子扩大一些交往的范围,有时可以特意的在学习、运动、游戏等环节中安排,通过与不同个性孩子的接触,同伴孩子的良好特质慢慢会对他产生影响,久而久之改变孩子一些习惯。
3、关注引导。
作为教师,对这样的孩子要在各个环节给予关注,多用肢体语言来暗示孩子,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动作等,让孩子有意的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变经常打“小报告”情况。
打“小报告”可能不是一件坏事,他是孩子成长的转折点和关键期。
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有针对性的采取策略,让孩子在环境中习得交往表达等能力,为他们今后适应新环境而提前做准备。
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二)——爱打小报告的灏灏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真是令幼儿园老师又爱又恼。
恼的是,他们把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夸张的不得了,让老师花费许多精力去解决小朋友之间无关紧要的“错误”与纠纷;爱的是,某些时候孩子的“通风报信”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了这些小眼线的监督,老师会更迅速的了解到孩子的状况,更好的保证他们的安全。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他们爱打小报告的现象呢?观察一:今天给小朋友上音乐课的时候,我正在弹琴教小朋友学唱新歌,其他小朋友学的很认真,就在这时,我听见旁边有个怯怯喏喏的声音:方方姐姐,璇璇正在玩发卡,没有跟着唱歌!”“噢,是吗?我很高兴你告诉我!那灏灏你学会了吗?”灏灏说:“我也没有!”“那老师先教你们唱歌好不好?”观察二:这天,我们刚做完早操回来,小朋友们都在自行整理自己的外套,这时灏灏跑过来对我说:“方方姐姐,你看我叠的衣服,整不整齐?”“嗯,不错,表扬灏灏,衣服叠的又快又整齐!”这时其他小朋友也相继跑过来向我展示他们叠好的衣服,我一一表扬后,这时灏灏又跑过来说:“方方姐姐,你看我叠的衣服就放在这,整齐吗?”边说着边拉我走到他的柜子跟前,“整齐!”边说着我边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观察三:准备午睡时,小朋友们有的在脱衣服,有的在盖被子,这时灏灏跑过来给我说:“方方姐姐,政阳他揪我的被子,还打我的手!”我走过去,抬起他的手检查了一下,“没事,你的小手还是又白又嫩的,一点也没受伤!”这时,政阳爬起来说:“对不起……”“好啦,大家都是好朋友,睡觉起来以后我们再一起玩好不好?”边说着边给他们盖好被子,这时他们也都乖乖的闭着眼睛躺着。
观察分析:孩子们打小报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时候小报告的内容幼稚的令老师很是无奈。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更多的是想让老师注意到他们,与老师亲近,以及被别人关注。
但也有时候,有些孩子是在寻求帮助,特别是被人欺负后,想寻求老师的保护;有的孩子则是希望被老师看到他好的一面,给他更多的肯定。
这会使他得到满足感,自豪感。
观察指导:首先,对于他给别的小朋友告状时,我们要耐心的聆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随便的敷衍,这样对孩子是不尊重的、不礼貌的。
不管孩子打小报告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都要告诉孩子,很高兴他愿意将这件事与我们分享。
其次,在弄清事情真相后,我们不急着告诉孩子的做法是对是错,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这件事,让他们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
如果他们自己解决了事情,那我们也不吝啬赞扬他们,给他们一个鼓励的拥抱,或者亲吻。
最后,让他多学会发现别的小朋友的优点。
能够指正别人的缺点这是对的,但是如果能多多发现别的小朋友的优点就更好了,比如:你看小毅跌倒了,都没有哭,这是勇敢!你看雯雯吃饭又快有干净……等等。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身体其实都有很多闪光点:他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关心班集体,而且他们做事都很认真严谨。
但是,他们毕竟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要处理一些简单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坚强、更加懂事。
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三)——爱打小报告的张静文“老师,李树祥又抢我的玩具了,浩浩又抓我的脸了!”不用猜,这又是我班的张静文在打小报告了。
每当听到这些,我心里总是特别烦。
因此,我不太喜欢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可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事,却让我对张静文小朋友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今天下午离园时,小朋友们陆续走出活动室,突然,静文大喊一声:“老师,你看李树祥!”我回头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只见李树祥双手抓着楼梯扶手,两脚在半空中乱蹬,真危险!我赶紧跑了过去,把他从楼梯扶手上抱了下来,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一场意外伤害事故避免了,我转过头对张静文说:“好孩子,老师谢谢你!”此刻,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一个个小报告,我忽然觉得这些小报告不能忽视,因为它为我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教育素材又为我敲响了警钟,同时这也是孩子们关心他人的表现,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多留心我班的“小报告”。
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四)——爱打小报告的琦琦班里有个叫琦琦的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开朗,而且爱唱爱跳,就像一只小黄莺,十分活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琦琦很有能力,常常组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下课后还会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
但就是这么一个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的女孩,却有一个连老师都有点儿“犯怵”的习惯——爱打小报告。
琦琦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似乎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打人,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把图画贴反了,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把桌子弄脏了……琦琦妈听说自己的宝贝在幼儿园经常告小朋友的状,很担心这样时间长了,琦琦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也担心琦琦太过傲慢,反而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长。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像琦琦一样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他们的状告行为呢?她的心思:1、渴望被关注。
很多时候,宝宝打小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小朋友,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宝宝很喜欢被别人关注,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宝宝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他为中心,在幼儿园时,他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2、关心班集体。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爱打小报告的宝宝,身体都有很多闪光点: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关心班集体、富于正义感,而且他们做事普遍都很认真严谨。
从这个角度看,宝宝打小报告其实都是出于善意。
3、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宝宝还很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样解决。
虽然宝宝打小报告的方式欠佳,但却是他们想出来的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老师是一个班集体中最权威的人物,遇到问题找老师解决也很正常。
解决方法:1、别太以他(她)为中心。
现在的家庭,宝宝从出生起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转,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这样很容易使宝宝形成依赖思想。
对于过于依赖别人关注的宝宝,在家庭生活中,不去特别关注他(她),或许是个好办法。
可以不用每次都陪他(她)玩游戏,而是让他(她)学会自己待一段时间。
要教育宝宝,宝宝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也有啊,如果宝宝只顾自己,那爸爸妈妈的事情就没法做了。
2、引导他(她)自己解决问题。
当宝宝打小报告时,应该引导他(她)先自己解决问题。
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模拟告状的游戏:比如爸爸把图画贴反了,可以引导宝宝帮爸爸正过来;爸爸把桌子弄脏了,告诉宝宝,可以提醒爸爸注意,并跟爸爸一起把桌子擦干净,而不是向妈妈告状。
这样,宝宝可以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还要让宝宝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3、给他(她)一点小挫折。
有些宝宝能力很强,在同龄小朋友中很强势,他们像“小大人”一样,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优秀,做什么事都喜欢指挥别的小朋友,这样的宝宝很容易形成骄傲心理。
我们知道,在宝宝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远是第一、永远强势,这样的宝宝一旦被别人比下去,往往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打击,不利于其成长。
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让小困难不时挫一挫他们的傲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其实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也有做不来的事情。
4、让他(她)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能够指正别人的错误当然不错,但如果能多多地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就更好了。
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当着他(她)的面夸奖别的小朋友:小唯真乖,妈妈来接她晚了,她都不哭;豆豆真懂事,知道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宝宝也能做到吗?家长要教育宝宝,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宝宝要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于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