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文化中谈闲适

合集下载

“闲”与“适”的文化解读——以对白居易闲适诗的考察为基础

“闲”与“适”的文化解读——以对白居易闲适诗的考察为基础
河 流域 , 以农 牧 业为 主要 生 活手段 , 田家少 闲月 ” 他 “ , 们 面对 极其 恶 劣 的 自然 环境 ,足 蒸 暑土气 , “ 背灼 炎 天
— —
以对 白居 易 闲适 诗 的考 察 为基 础
周 尚 义 ( 南文 理学 院 中文 系 。湖南 常德 湖

450 ) 100
要 : 闲” “ 之意义的最终指 向是 心灵和审 美。“ 作为审 美主体的心 态表征 , 闲” 一般 具有情 志充足 、 心灵澄 澈、 意
虑平静 、 神思悠然的 美学内涵和特点 。庄子“ 心之适” 的审 美思想 , 重在 求取心性 的舒 爽和心 志的顺 遂 , 重视个 体与关 注 自我 , 追求精神的 自由和 享受。以儒 家思想为精神 内质 , 以道 家思想 为表现 个性 , 以释 家思想 来调 剂补 充的 中 国古 代 的“ 与“ 的审美理念 , 闲” 适” 构成 闲适 文化 的思想 内核 , 导引着包括 白居 易在 内的诗人们的 闲适文化 心性 的走 向。 关键词 : 闲;适 ;闲适诗 ;白居 易;文化 解读 中 图 分 类 号 :I 2 7 2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先 说 “ ” 闲 。
表示 闲适 意 义 的“ ” 古 代 繁 体 字 为 “ , 后 常通 用 ,闲” 一语 辞便 又有 了优雅 、 闲 ( 闲” 但 “ 这 文雅 的涵义 。 来往往 与 “ 字通 用 )从 字 面意 义上来 讲 , 娴” , 最初 本 指 “ 之意 义 的初发 之点 是空 隙 , 闲” 而最 终 指 向是心 “ 隙” 至 于古“ 字 , 最初 意义是 指 “ 栏 ” 清代 灵 、 审 美 。从 记 事 、 物 到 刻 画 人 物 , 到 描 绘 心 空 ( 闲” 其 栅 , 是 表 又

道家养生:静心养性的智慧

道家养生:静心养性的智慧

道家养生:静心养性的智慧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强调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其中,静心养性是道家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

静心养性是指通过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道家养生中的静心养性的智慧。

一、静心养性的重要性静心养性在道家养生中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心灵常常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

而静心养性则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这些困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静心养性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智慧。

二、静心养性的方法1. 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专注和深度思考来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在冥想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呼吸调节和专注于当下的方式,使自己的思绪逐渐平静下来。

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

通过坚持冥想,人们可以培养出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从而达到静心养性的效果。

2. 修炼内功道家养生注重修炼内功,通过调整身体的气机和能量流动,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修炼内功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呼吸,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通过修炼内功,人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能量水平,增强抵抗力,达到静心养性的效果。

3. 保持平衡道家养生强调保持身心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身心的平衡,过度追求物质和功利。

然而,只有保持身心的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和幸福。

保持平衡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量的运动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保持平衡,人们可以减轻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三、静心养性的益处静心养性可以带来许多益处,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提高免疫力静心养性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调节身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

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人们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 改善睡眠质量静心养性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在睡眠中,人们可以恢复体力,调整身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

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

道家的自然自由艺术观念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与随性。

以下是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的一些要点:
1. 随性而动: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法则,摆脱过多的规则和束缚,追求内心真实的表达和自由的创作。

艺术家应该在创作中尽量不受拘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趋近自然:道家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在艺术创作中追求与自然的共鸣。

艺术家应该借鉴自然界的美,以自然为师,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将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融入到艺术作品中。

3. 弃欲守静:道家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艺术创作也应该反映这种状态。

艺术家要放下欲望和功利心,追求内心的静谧,从宁静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4. 空灵无为:道家追求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即做到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执着。

艺术家在创作中应该尽量避免人为的矫揉造作,而是通过放松和自然流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5. 意境超越:道家认为艺术创作要追求超越世俗、超越形式的境界,即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更深层次的哲学和道德意义。

艺术家要通过意境的创造,引发观者的共鸣与思考。

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注重艺术与自然的融合、顺应自然的法则以及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艺术观念既强调了个体创造的自由,又追求超越个体和现实的境界,体现了道家关于自然、宇宙和人性的独特看法。

道家养心神的方法

道家养心神的方法

道家养心神的方法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道家的理念中,养心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心灵得到滋养,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道家养心神的方法。

1. 静坐养心静坐是道家养心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静坐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平静,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静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呼吸调节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

静坐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一般建议每天坚持20-30分钟。

2. 饮食养心道家认为,饮食对身体和心灵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饮食养心也是道家养心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道家主张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此外,道家还强调饮食的节制,不要过度饮食,以免影响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3. 锻炼养心道家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锻炼身体也可以养心神。

道家主张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

此外,道家还强调锻炼的方法要正确,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4. 心理调节养心道家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和心灵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心理调节也是道家养心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道家主张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于焦虑和紧张,要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此外,道家还强调要保持心态开放,不要固执己见,要学会接受和包容他人的观点。

道家养心神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休闲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当今,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个人都在以各种方式从事着休闲活动,来娱乐身心。

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休闲不仅仅是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的娱乐与放松,它其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作为个体的生命与其心灵的和谐。

在人类发展之初,中国休闲就已经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漫长历史进程而逐渐发展演变开来[1]。

从最初以采集野果和捕鱼打猎为生的原始生活到后来的农业社会,人们逐渐从繁重的劳动生活中解放出来,于是,人们便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其他活动,古中国休闲活动的原初形式(即礼、乐、射、御、书、数)也就逐渐形成了。

后来,随着工业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工业化为人类的传统生活带来了彻底的变革的同时,也最终实现了休闲产业化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休闲的商业化使得休闲愈加贴近大众,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休闲娱乐生活,随着社会大众对休闲运动的关注加深,多数社会大众都希望休闲运动能变得更加良好、更有建设性,于是,休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传统的休闲观对休闲的认识,中国学者们对其有独特的理解,今天被我们理解为休息的休字从词源学上看是指人倚木而休的意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闲字,则有娴静方面的意思,通常被理解为思想的纯洁与安宁。

休闲就是过一种符合儒、道、佛三家共同认可的中道原则的生活,它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概念,因此休闲与哲学密不可分,谈休闲就是谈人生哲学。

中国人的休闲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为一种自足的宇宙空间。

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宇宙观照方式,他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只站在一个固点企图穷极宇宙之尽处,而是仰观俯察作左右流动之观照[2]。

中国人认为,自然界包括一切,只有当人意识到自身与大自然的骨肉之亲,再重回到大自然之中时,才真正观照到人的本质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才有真正意义的休闲。

中国古人 对 闲暇的看法

中国古人 对 闲暇的看法

中国古人对闲暇的看法话说咱们中国古人啊,对闲暇这档子事儿,那可真有他们的一套独特见解。

在他们眼里,闲暇可不是简单的没事干、闲晃荡,而是门大学问,里头藏着不少生活的智慧和乐趣呢。

你想啊,那时候没手机、没电脑,更别提什么短视频、追剧了,但他们愣是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春天里,他们赏花游园,吟诗作对,那日子,美得跟画儿似的。

一到夏天,河边树下,一壶清茶,几个老友,谈笑风生,多惬意!秋天呢,登高望远,赏菊品蟹,那份雅致,可不是咱们现在人忙忙碌碌能体会到的。

冬天嘛,围炉夜话,讲讲鬼故事,或者聊聊家长里短,暖身又暖心。

古人讲究的是“劳逸结合”,干活的时候拼命干,但一到了闲暇时光,那可得好好享受。

他们相信,人不是机器,得懂得休息,懂得放松,这样才能保持精力充沛,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所以,你看那些文人墨客,一个个都是闲暇时光的高手,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琴棋书画,把日子过得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而且啊,古人对闲暇的看法还特别有哲理。

他们觉得,闲暇不仅仅是为了休息,更是为了思考,为了修身养性。

在闲暇的时光里,人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这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充电”一样,闲暇时光就是古人的“充电站”。

当然了,古人的闲暇时光也不是完全没有规矩的。

他们讲究“有度”,既不能太过放纵,也不能太过拘谨。

比如,有的人喜欢喝酒,但他们会控制酒量,不会让自己喝得酩酊大醉;有的人喜欢赌博,但他们也知道适可而止,不会沉迷其中。

这种“有度”的闲暇观念,让古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身心。

最让我佩服的是,古人还能在闲暇时光里创造出那么多美好的事物。

比如,他们发明了围棋、象棋这些益智游戏,让我们现在也能在闲暇时光里找到乐趣;他们创作了那么多优美的诗词歌赋,让我们在品味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古人在闲暇时光里用心创造出来的,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人的世界。

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顺其自然,与世无争: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而是要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不与他人争名夺利,而是要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他人之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守柔不争,以退为进:道家强调“守柔不争”,即不要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和势力,而是要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懂得退让和妥协,不要过于争强好胜,而是要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只有通过退让和妥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3.知足常乐,随遇而安:道家强调“知足常乐”,即要满足于已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要贪得无厌。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懂得珍惜当下,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名利地位,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充实。

只有通过知足常乐,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4.淡泊名利,修身养性:道家强调“淡泊名利”,即要放下对名利地位的执着,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
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主要体现在顺其自然、守柔不争、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等方面。

这些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道家讲清心寡欲的句子

道家讲清心寡欲的句子

道家讲清心寡欲的句子道家讲清心寡欲的句子有很多,这些句子传达了道家追求内心宁静、减少欲望的思想。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道家清心寡欲的句子: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解释:这句话阐述了道家宇宙观的核心观念,即万物皆源于道。

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无形、无象、无极、无端,但它能生万物。

道家的清心寡欲,就是要人回归道,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然。

2.顺天时,下养万物,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道德经》)解释:这句话表达了道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道家认为人应顺应天时,养护万物,不应过度捕猎、伐木等行为。

清心寡欲,就是要人克制欲望,与自然和谐共处。

3.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解释:这句话指出了道家生活态度的三个要点:慈爱、俭朴、谦逊。

慈爱是指关爱他人,俭朴是指生活简单,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谦逊是指不自夸、不自满。

清心寡欲,就是要人拥有这三宝,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然。

4.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

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道德经》)解释:这句话阐述了道家尊重生命的观念。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生命,人应兼顾万物之性,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清心寡欲,就是要人珍惜生命,戒杀放生,保护自然。

5.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

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

(《道德经》)解释:这句话表达了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皆有善性的观念。

道家认为人应学习天地的善性,以治理天下。

清心寡欲,就是要人追求善良,以善治天下,使万物皆受到恩惠。

6.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道德经》)解释:这句话表达了道家对神仙真人的敬仰之情。

道家认为神仙真人是得道之人,他们助天地化育万物,人们应尊敬、重视、接受并庇佑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道家文化中谈闲适
达哥亲笔
何为闲适?我认为指的就是生活中能够清静,返朴归真,形神兼养。

而道家文化中正宣扬的就是这种生活,在今天急功近利,众人浮躁的社会中,何不做个“道家人”,过一个闲适的生活呢?所以想要过上闲适的生活,我们需要从道家文化中吸收到以下几点的精华。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不要让自己被欲望所束缚,欲望是魔鬼,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所牵引着走的,当欲望太多的时候,占满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会导致自己的心就会很累,人就会觉得活着很累,有时候还不如清心寡欲。

这样不会被世俗纷争所困惑,人就活的很随性。

所以人还是要让自己有时间清空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会活的很轻松,很开心。

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

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

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单纯的活着,没有内心和外界的复杂的纷争,不会为着那些繁杂的事情劳心劳神。

形神兼养,道学其实是博大精深的,上面的只是精神上的养生,其实除了精神上的闲适,我们平常也要注意身体上的闲适,现在大都提倡养生学,要吃的养生,用的养生,做的养生。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中医讲究很多养生的方法,平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吃健康,养生的东西,多吃粗粮,比如南瓜,红薯,玉米等等,平常还要运动,比如跑步,瑜伽等等,还有针灸,穴位治疗等等,这些都是养生学,所以我们平常既要养好自己的精神,也要养好自己的身体,使身体和精神和二为一,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道家的思想其实对人怎么能够更好的活着有着很深的理解,万事万物都是有其规律的,人活着就是要遵循那些规律,这是人活着,并且活的更好的不二法门。

凡事都是要有个度,这个度,我们要好好的把握。

人活着,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所以,要看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我们要明白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什么东西我们可遇而不可求,什么东西我们能追则追,不能追则放弃。

道家的思想,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好好的去理解,去体味,活着才不会很累。

人活着,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