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的形态与结构

合集下载

叶的总结归纳

叶的总结归纳

叶的总结归纳叶是植物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研究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策略。

本文将对叶的特点、功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行总结归纳。

一、叶的特点和结构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们通常具有以下的特点和结构:1. 叶片形态多样:叶片的形态包括长形、圆形、心形等各种形状,这些形态与植物的物种和环境条件有关。

2. 叶脉系统:叶脉系统包括主脉、次脉和网状脉三个层次,它们相互连接,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整个叶片。

3. 叶绿素:叶绿素是叶片中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它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反应。

4. 气孔:叶片表面通常有众多的气孔,它们是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通过气孔,叶片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5. 叶毛和叶柄:某些植物的叶片表面具有绒毛状的结构,这些叶毛可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叶柄则将叶片与茎连接在一起。

二、叶的功能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功能主要包括:1. 光合作用: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2. 气体交换:叶片上的气孔可以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通过气孔,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3. 蒸腾作用:叶片表面的气孔在蒸腾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根部吸收到的水分从叶孔释放出去,有助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循环和输送。

4. 能量和物质的储存:一些植物的叶片中积累着大量的淀粉和其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光合作用过剩或光照不足时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

三、叶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叶的结构和生理特性对于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1. 厚叶和薄叶:某些植物生长在干燥和寒冷的环境中,它们的叶片通常比较厚,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和抵御寒冷的侵害。

而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通常叶片较薄,以增加光照的透过率。

叶子的种类介绍

叶子的种类介绍

叶子的种类介绍叶子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它的生长、呼吸和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不同植物的叶子形态、结构、大小、颜色等特征各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不同种类的叶子。

一、按叶片形态分1. 圆形叶:又称圆形叶片,呈近圆形或圆形。

如黄药子、旋覆花等。

3. 披针形叶:又称披针形叶片,呈细长形,两端较尖,中间较宽,且较短。

如柳树、杨树等。

5. 心形叶:又称心形叶片,呈心形,边缘有缺刻,前方齿较深,后方齿浅。

如紫罗兰等。

6. 倒卵形叶:又称独向叶,呈椭圆形,两端较钝,底部较尖,常常向一侧弯曲。

如茄子、番茄等。

1. 薄叶:叶子柔软,质地细薄。

如草本植物、叶菜类,如蔬菜、花卉等。

2. 厚叶:叶子硬实,质地厚重,如树木、灌木等。

三、按托叶与叶柄的形态分1. 具托叶的叶子:叶子下部有一个固定的鳞片状结构,称为托叶。

托叶有助于叶片的保护和固定。

如梨树、桃树、李树等。

2. 无托叶的叶子:叶片没有托叶,叶柄与茎相连,直接支撑叶片。

如马铃薯、西红柿等。

1. 全缘叶:指叶子边缘平滑,没有齿状。

如草、牡丹等。

3. 刺状叶:指叶子边缘长有锋利的刺状突起物。

如仙人掌等。

4. 裂片叶:指叶子边缘像翼片一样分裂,典型的例子有爬山虎等。

五、按叶面颜色分1. 绿叶:指叶子颜色为绿色,是最为常见的叶子颜色。

如大多数树木、花卉等。

2. 红叶:指叶子颜色为红色或紫色,如枫树、紫薇等。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叶子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对于植物爱好者和生物科普爱好者来说,了解植物的叶子特征和形态,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夹竹桃叶横切-示旱生植物叶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3)水生植物睡莲浮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4)水生植物眼子菜沉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的维管束
小麦的维管束
五、思考题
3.马尾松针叶的结构与其生长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1、松针中小,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 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气孔内陷。 2、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 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 3、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与小麦叶脉的详细结构:
玉米的维管束鞘只有一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内含 有比叶肉细胞个大、数多的叶绿体。其外紧密毗连着 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的结构----四碳植物。
小麦维管束鞘是两层,外层细胞壁薄,个大,含叶绿 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壁厚,细胞也小,几乎不 含叶绿体。因此小麦没有“花环”结构----三碳植物。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树叶的构造

树叶的构造

树叶的构造一、引言树叶是植物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们承担着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功能,是植物生长和繁衍的关键。

树叶的构造对于其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树叶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来介绍树叶的构造。

二、形态特征树叶的形态特征因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一般来说,树叶通常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

叶片是树叶的扁平部分,通常呈现扇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形状,表面光滑或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形状多样,有的细长,有的短小。

叶片和叶柄的结构和形态特征适应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功能需求。

三、组织结构1. 表皮组织:树叶的表皮通常由上皮细胞和气孔组成。

上皮细胞通常密集排列,形成保护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气孔是树叶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它们位于上皮细胞之间,由两个成为“气孔孔口”的细胞围绕。

气孔的开闭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理调节来实现。

2. 叶肉组织:叶肉组织是树叶的主要组织,它通常由细胞和细胞间隙构成。

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

细胞间隙则提供了气体交换和养分运输的通道。

3. 导管组织:导管组织是树叶中的维管束系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它由导管元素和伴生细胞组成,其中导管元素负责水分的上行运输,伴生细胞则提供能量和物质支持。

四、功能1. 光合作用:树叶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等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2. 气体交换:树叶的气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

气孔的开闭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

3. 蒸腾作用:树叶通过气孔的开放,使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

这种蒸发作用称为蒸腾作用,它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根部的水分,并通过导管组织将水分输送到其他部分。

4. 温度调节:树叶的构造能够帮助植物调节体温。

实验5 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5 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数据对比:将不同植物的叶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点和差异
实验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叶片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提出可能的解释和推测
结果分析讨论
叶的形态: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叶子的形态特征
叶的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叶子的内部结构,了解叶子的组成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可能的解释和改进建议
实验试剂:准备好用于观察叶片结构的试剂,如染色剂、清水等
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步骤,包括取样、固定、切片、观察等步骤的详细说明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形态与结构
观察叶脉结构:使用放大镜观察叶片的叶脉分布和走向,了解叶脉的结构特点。
准备材料: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如菠菜、杨树、玫瑰等。
观察叶片形态:记录不同植物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了解叶的功能: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观察叶的结构: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部分
学习叶的分类与识别
了解不同植物叶子的形态特征
掌握常见植物的叶子识别技巧
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学习叶子的分类方法
掌握叶的生理功能与生态作用
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叶的生态作用:提供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论和意义总结
实验目的和内容回顾
实验过程和结果回顾
实验收获与感悟
实验技能提升: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知识巩固:实验过程中加深了对叶的形态与结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共同进步
实验反思与展望: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植物学第三章第三节叶

植物学第三章第三节叶

2 叶的形态
叶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有很大不 同,但对一种植物而言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叶片形 状主要由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及最宽处的位置 来决定。叶片的尖端即叶尖(leaf apex),叶片的基 部即叶基(leaf base),叶片的边缘即叶缘(leaf margin)的形态特征各异,却可作为植物种类的鉴 别特征。
千姿百态的叶
叶尖的类型
3 叶脉及脉序
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组织及外围的机械组织称为
叶脉(vein);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形式称脉序
(venation)。叶脉主要有网状脉序(netted venation) 和平行脉序(panalled venation)。网状脉序具有明 显的主脉,由主脉分支行成侧脉,侧脉及分支连接成 网脉。平行脉序的各个叶脉近于平行,主脉的子叶脉 之间有细脉相连,是单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 常见 的脉序类型主要有:网状脉序、平行脉序、二叉脉序 等。
槌状(如野芝麻等)。 蜜腺、腺鳞、腺毛均为表皮毛的结构。
2、叶肉(mesophyll)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其细胞中含大量的叶 绿体,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肉细胞间有 明显的胞间隙。
背腹型叶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一般上部为栅栏组织,下部为海绵组织。
等面叶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四、 叶的结构
1、叶柄的结构 2、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3、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4、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1 叶柄的结构
叶柄的结构与茎类似,相当于茎维管 束的一部分,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 织三部分组成。在一般情况下,叶柄在横 切面上常成半月形、三角形或近于圆形。
叶柄的结构
叶柄皮层的外围富含厚角组织,有时也有一些 厚壁组织。这种机械组织既适于支持又不防碍叶柄 的延伸、扭曲和摆动。

第五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五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1.发生:
由茎尖基部的叶原基(leaf primordium )发育而来。
2.生长: 叶原基经过顶端生长(apical growth ) 、边缘生长(marginal growth )和居间生长 (intercalary growth )发育成成熟的叶。
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叶的形态 叶的发生与生长 叶的解剖结构 叶的生态类型 落叶和离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无限维管束,在维管束的上、下两侧,常有机械组织分 布。中小型叶脉结构越来越简单,一般包埋在叶肉组织 中,其外常有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vascular bundle sheath)。到了叶脉末梢,木质部和韧皮部非
常简单,甚至只有管胞和筛管。在叶脉的末梢,常有传
递细胞分布。
主脉
侧脉
维管束鞘 木质部 韧皮部
组织退化;表皮细胞具叶绿体,细胞壁薄;角质膜薄或
无;无气孔和表皮毛;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浮水植物叶的上表面可以受到光照,而下表面浮在水
中,因此,叶的上、下两面朝适应旱生和水生两个方向发
展。 上表皮细胞具厚的角质层和蜡质,气孔器全部分布在 上表皮,靠近上表皮有数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叶肉中 含有机械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之间有大的细胞间
2. 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间的同化组织,无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之分(等面叶)。 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的叶肉细胞壁常向内 皱褶,形成具有“峰、谷、腰、环”的结构, 有利于更多叶绿体排列在细胞的边缘,易于进 行光合作用。细胞排列紧密。
3.叶脉
叶脉:叶片中的维管系统,由维管束和其 外围的维管束鞘组成。 维管束结构与茎中相同,为有限外韧维管 束。 维管束鞘在C3与C4植物中有所不同。

叶(植物学)

叶(植物学)

9
第九页,共八十九页。
2. 叶的形态(xíngtài) 2.1 叶的大小和形状
叶的大小和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对于
同一种植物而言则相对稳定,可以作为植物分类鉴别的依据 之一。
叶的形状主要是指叶片的形状。而叶尖leaf apex、叶 基leaf base、叶缘leaf margin和叶脉vein等也有一定的 形态特点,可以作为植物种类的识别指标。
复叶compound leaf: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叶片,如:槐树和月季等,有三出复叶 ternately compound leaf、掌状复叶 palmately compound leaf、羽状复叶 pinnately compound leaf和单身复叶unifoliate compound leaf等类型。
22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九页。
羽状复叶:含羞草,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yǐshàng)完全独立 的小叶片叫复叶。含羞草的复叶为偶数羽状复叶,而紫云英 的复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2021/12/26
23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九页。
2021/12/26
24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九页。
Pinnately compound leaves
2021/12/26
10
第十页,共八十九页。
2021/12/26
11
第十一页,共八十九页。
叶的形状
2021/12/26
12
第十二页,共八十九页。
叶尖的形状
2021/12/26
13
第十三页,共八十九页。
叶基的形状
渐 渐狭狭
2021/12/26
14
第十四页,共八十九页。
叶缘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孔器:气孔和保卫细胞组成
马 铃 薯
叶 表 皮
扫 描 图
表皮毛
⒉ 叶肉:
⑴ 位置: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占叶片的大
部分,由薄壁细胞组成。
⑵ 特点: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长柱状细胞,
异面叶
排列整齐,含大量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 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
排列疏松,含少量的叶绿体
⑶ 功能: 光合作用
二、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二、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吸收作用 繁殖作用
二、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吸收作用 繁殖作用 贮藏作用
三、叶的组成 ⑴ 双子叶植物叶的组成:
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
有些叶只具一或两个部分,称为不完全叶。
叶片
叶尖 叶缘 叶脉
叶基 叶柄 托叶

菠菜
各器官的联系及变态
第八章 各器官间的联系及变态(实验课)
一 根的变态
茎、叶的变态
单子叶植物叶维管束
C3植物叶结构 C4植物叶结构
C3植物与C4植物
C3植物: 维管束鞘有2层细胞,其外层细胞较大,薄 壁,不含叶绿体或较少,内层为较小的厚壁细胞,不含叶 绿体。(如小麦、大麦、水稻等,低光效植物)
C4植物: 维管束鞘是由1层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其细 胞较大,排列整齐,细胞内的叶绿体大而多,组成了“花 环型”的结构。(如玉米、甘蔗、高粱等,高光效植物)
四、落叶与离层(实验课)
落叶现象是植物降低蒸腾、渡过不良环境的一 种适应。 落叶前构成离区,形成离层,在外力的作用 下,叶从离层处断裂而脱落。
脱落前,紧接离层形成保护层。
落叶树 与 常绿树 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落花、落果也与离层的产 生有关。
1 落叶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内因:① 矿物质的积累,叶细胞功能衰退 ② 叶绿素被破坏
⒊ 叶脉:支持、运输作用
叶 脉 末 梢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特点(P164)
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泡状细胞(运动细胞) 长细胞、短细胞(硅细胞、栓细胞)
叶 肉 细胞壁内突生长,形成多环状细胞(具“峰、谷、腰、环”结
构)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C3 植物(低光效)
叶 脉(维管束)
C4 植物(高光效)
叶的形态与结构
思考:1.下面哪种植物的观赏器官为叶?
芦荟
昙花
思考:2.下面哪种植物的卷须为叶?
乌蔹莓
豌豆
第一节 叶的发生与组成
一、 叶的发生
起源于植物表 层或浅层组织 的器官发生方 叫外起源
叶的生长(自学)
二、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
繁殖作用
光反应 暗反应
贮藏作用
二、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外因:不良条件
2 落叶的意义
减少蒸腾面积,度过不良环境
离 层(441页)
离区
总结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表皮 叶肉
表皮细胞形状 气孔器组成
分化
表皮细胞形状 气孔器组成
泡状细胞
无分化
叶脉
维管束类型 维管束鞘-无
脉序
维管束类型 维管束鞘 脉序
练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完全叶 泡状细胞 离层 离区
二、简答与问答: 1.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异同点? 2.以棉花为例,简要叙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3.以小麦为例,简要叙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4.简要说明小麦和玉米叶片的结构特点有何异同?
桑树托叶
贴梗海棠托叶
⑵ 单子叶植物叶的组成
叶片 叶鞘 叶舌 叶耳 叶颈
叶颈
叶片 叶舌 叶耳
叶鞘
第二节 叶子的解剖构造
双子叶植物叶片
异面叶:上下两面有区别,内部结构有分化。 等面叶:直立生长的叶,叶肉组织分化不大。
单子叶植物叶片
第二节 叶的解剖构造
单子叶植物叶片
双子叶植物叶片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⒈ 表皮 ⑴ 位置:叶的表面 ⑵ 组成: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排水器 ⑶ 功能:保护作用
单叶和复叶
a 叶片:行使光合功能的主要部分
表皮:保护作用 叶肉:光合作用 叶脉:输导和支持作用
叶片的中间有明显的叶脉,其中 最大的叶脉为主脉。 中脉的各级分枝为侧脉。
平行叶脉
网状叶脉
叶柄
连接叶片与茎的柄状结构,主要起输导 和支持作用。叶的镶嵌性与叶柄有关。
托叶
为叶柄基部的附属物,通常成对而生, 形状因种而异。
1、表皮 禾 本 科 叶 表 皮 细 胞
单 子 叶 植 物 叶 气 孔 器 模 式 图
禾本科叶泡状细胞(P165)
泡状细胞(运动):位
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 由几个大型薄壁细胞组成, 排列成扇形。其长径方向 与叶脉平行。
2、单子叶植物叶肉细胞:为“峰、谷、腰,环”的
多环结构,光合效率高。
3、叶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