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项目名称

项目项目名称
项目项目名称

附件3:首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落地项目简介

项目1:绿色能源高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所属领域:先进制造

1.负责人:邱勇教授长江学者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清华大学

2.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开展薄膜太阳能生产线的相关高端设备的研发、制造。2009年5月完成了第一条生产线,在深圳某客户安装调试。为扩大规模,为北京液晶产业和光伏、光电等绿色能源产业提供设备、仪器制造支撑,清华大学与北京清大天达光机电设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绿色能源高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

3.产业化前景:项目定在平谷马坊工业区实施(北京市绿能产业基地),占地50亩,一期工程建设8000平米厂房,投资3000万。

项目2:低温大直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产业化

所属领域:先进制造

1、负责人:李德才教授北京交通大学

2、项目简介:本项目在国内外成功地解决了低温大直径密封问题,设计了磁性液体密封结构和极齿的参数;制备了适合低温大直径条件下的磁性液体,提供了该种磁性液体物理参数的选择。该装置对有害气体的密封能达到零泄漏,避免了大气污染,减少了能源消耗。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已成功应用在京内外40多家单位。

3、产业化前景:预计军工、民用行业每年需求2万套,实现

年产值4亿元。产品适宜在丰台、昌平、亦庄等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化。

项目3:汽车永磁液冷缓速器产业化

所属领域:先进制造

1、负责人:李德胜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2、项目简介:永磁液冷缓速器采用液冷技术,克服了电涡流缓速器和已有风冷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热衰退严重的缺点,相同体积质量情况下其制动力矩(功率)有了大幅度提高,性价比高于电涡流缓速器和液力缓速器,适用于客车和重载货车。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产品已在北京齿轮总厂试验使用。

3、产业化前景:本项目可望以低价格解决国内重载货车的下坡制动问题,预计未来国内需求每年超过100万套,产值100-200亿元,潜在市场巨大,希望在密云县生产。

项目4:高性能双PWM异步电动机大功率变频器项目

所属领域:先进制造

1、负责人:李正熙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

2、项目简介:大功率变频器可以广泛地应用各种工业领域,如:轧钢生产线、铝箔轧机、矿井提升机、电梯、电力机车、电动汽车、高性能伺服系统等。该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机参数辨识算法和自适应控制算法。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打破国际公司的垄断。

3、产业化前景:在国内每年具有约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目前,该系列产品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唐山丰润宏亿钢铁有限公司、中冶恒通精密薄板有限公的相关项目中,受到了用户好评。适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项目5:废胎橡胶制备高性能防水卷材产业化项目

所属领域:新材料

1、负责人:张立群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化工大学

2、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北京废胎橡胶综合利用要求和对高性能、长寿命建筑防水材料的强劲需求,利用废胎橡胶制备高质量精细胶粉,并将废胎胶粉作基本原料制备高性能、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满足北京市建筑防水需求,解决废轮胎对北京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3、产业化前景:该产品在国外市场占有率已超过PVC防水卷材,成为建筑用防水材料的首选。2010年预计消耗高分子防水卷材~亿平方米,为高分子卷材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项目适宜在顺义区产业化。

项目6:轧制镁合金板带的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化

所属领域:新材料

1、负责人:唐荻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2、项目简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设计、研究和开发了镁合金板带材关键技术和专用生产设备,并集成出示范生产线,可以满足批量规模生产。目前正在为3C产品研发、生产关键的镁合金板带材,同时进行相关用户技术的攻关,如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外壳等的冲压成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产业化前景:目前我国镁合金产品多应用3C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3C镁合金市场过去几年的年成长率达30%以上,其应用产品以笔记本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为主。因此未来我国镁合金具有高度成长空间。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与昌平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希望项

目在昌平落户,预计年产值亿元。

项目7:聚合物基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工业化技术

所属领域:新材料

1、负责人:陈建峰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化工大学

2、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创制高性能低成本聚合物基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塑料、橡胶、造纸等传统产业。利用纳米技术来提升这些传统产业,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项目共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3项,已授权10项。部级成果鉴定认为该课题为国内外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产业化前景:本项目可以提高塑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塑料、橡胶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中,年产能超过18万吨。相关产品已出口欧美、东南亚地区。建立1条3千吨/年纳米母料和1条纳米复合制品工业化生产线,投资规模约为1000万元以上。适宜在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区县推广。项目8:两个新的肿瘤标记物的功能研发及产业化

所属领域:医疗卫生

1、负责人:柯杨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2、项目简介:北京大学医学部分离得到了与胃癌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的核仁蛋白质1A6/DRIM及与其相关的蛋白质AIP1,这两个蛋白都具备作为肿瘤诊断标记物的特点,可作为肿瘤诊断生物靶点的功能开发。

3、产业化前景:针对1A6/DRIM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已经申请得到了专利,本项目将尝试生产能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的试剂盒;针对1A6/DRIM相关蛋白质AIP1制备单克隆抗体,并

申请专利,目前处在研究阶段。

项目9:治疗慢性肾炎新药——CQ总苷胶囊项目

所属领域:医疗卫生

1、负责人:郭绪林研究员北京大学

2、项目简介:北京大学应用药物研究所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授权)的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CQ总苷胶囊。CQ总苷胶囊是由单味中药的有效部位制成。经动物实验表明,对动物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没有可观测到的负作用。目前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3、产业化前景:可在北京各大医院做临床应用研究,成功后产业化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显着。

项目10:抗肿瘤蛋白质候选药物M2ES项目

所属领域:医疗卫生

1、负责人:罗永章教授长江学者清华大学

2、项目简介:M2ES(聚乙二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北京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血管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这类药物与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相比,具有作用靶向明确,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和抑瘤广谱性等优点。该项目已参照美国FDA的标准完成了全部临床前研究,申请PCT发明专利2项,分别进入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项已在中国获得授权。M2ES已于2009年3月9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Ⅰ期临床研究已于2009年5月启动。 M2ES与受体联合使用一旦研发成功,将成为世界首例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内源性血管抑制剂抗肿瘤药物。

3、产业化前景:以我国每年至少新增55万适用于 M2ES的肿

瘤患者估算,该药物的潜在市场为347亿元人民币。 M2ES投产后,以第一年10万支的年产量计算,将有1万2千位患者从中受益,可实现销售额亿元(仅占潜在市场份额的2%)。项目11: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在京郊的产业化

所属领域:现代农业

1、负责人:段长青教授中国大学

2、项目简介:本项目从国内外引进了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近60个,目前已经筛选出了17个适合在北京栽种的新品种。包括早、中、晚熟大粒无核品种和抗寒、抗病葡萄品种。主要解决目前北京地区供应的葡萄种类少,商品过于集中上市等问题。

3、产业化前景:无核葡萄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加上新品种的抗病性、抗寒性都比较强,节省生产成本,受到农民欢迎。可先在葡萄种植基础较好的延庆、顺义、大兴等区县推广。同时也可以考虑门头沟、平谷等葡萄种植尚少、但土地较多的地方发展。盛产后亩产可达1500公斤,年收入可达30000元/亩。

项目12:设施菜地养分高效管理技术及退化土壤调理产品产业化

所属领域:现代农业

1、负责人:张福锁教授长江学者中国农业大学

2、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根层水肥一体化调控等技术控制过量肥料投入所带来的土壤氮磷富营养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结合生物菌肥、多功能有机-无机复混肥、根际微生态调控制剂、新型土壤调理剂的应用,采取合理轮作,克服长期连作情况对作物生长及水肥利用的抑制效

应,促进作物生长。已在大兴、顺义、通州、房山、怀柔及延庆等蔬菜主产区进行了技术示范和产品生产。

3、产业化前景:北京地区有各类菜地万亩,每年需各类土壤调理产品约60多万吨,但北京地区目前的企业产能严重不足,本项目实施后将极大缓解北京地区的土壤调理和根际调控产品的需求压力,提高土壤的健康状况,增加作物产量。按每亩地增加5%的产量计算,每年将增加近12亿元的产值。项目13:花木栽培基质生产关键技术产业化

所属领域:现代农业

1、负责人:孙向阳教授北京林业大学

2、项目简介:该项目以中国泥炭资源作为原材料,引进国外先进的泥炭基质生产关键技术,生产花木育苗和栽培基质。理化性状可与进口泥炭基质媲美。目前,在大东流苗圃(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进行产品田间试验,种植红掌的生产效果同进口泥炭无显着差异,已完成中试及田间试验推广。

3、产业化前景。花木栽培基质生产关键技术具有配方科学,工艺先进,效果良好,市场广阔,投资较少,效益显着。适宜在丰台、顺义、大兴、通州等花木生产区建场生产。

项目14: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

所属领域:资源环境

1、负责人:陈家珑教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项目简介: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加工成各种规格粗细骨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天然砂石,生产普通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及其制品;利用建筑垃圾中碎砖瓦经加工可以生产免烧结的再生砖(砌块);建筑垃圾中的渣土经筛分可用于地基

基础回填、桩基填料和道路的垫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本项目已建成一条年产100万吨再生骨料、5000万再生标砖的生产线,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100-150万吨;建成3座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结构和建筑垃圾再生砖示范建筑。

3、产业化前景:我市建筑垃圾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其中拆除垃圾为4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迫在眉睫。规划“十一五”期间要建设4座建筑垃圾综合处置设施,但目前只初步确定了南部一家,北京市北、东、西三面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置设施尚属空缺。项目适宜于北京市近郊县,特别是正在和准备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区域。

项目15:废印刷电路板物理回收处理技术及其设备

所属领域:资源环境

1、负责人:沈志刚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项目简介: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国内第一个申请及授权的有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项目主要特点是分离精度高、产量大,整个处理过程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运用此技术,金属材料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回收的金属材料纯度达到95%以上,处理成本低,回收的材料均可以再利用。

3、产业化前景:国内目前尚没有其它相应成形产品,进口同类设备的价格很高,国内企业难以承受。本项目不但技术先进,回收率高,而且价格较低,适于国内使用,市场需求较大,市场前景广阔。适宜在电子垃圾集中的区县产业化。

项目16:营养型草坪节水复壮剂生产

所属领域:资源环境

1、负责人:翟永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2、项目简介:营养型草坪节水复壮剂不仅具有节水和延长草坪绿期的功能,还可对退化的草坪具有复壮作用。可以在城市草坪、盆栽花卉、苗木栽培、设施农业、沙化土壤改良等领域应用,能够节约用水,提高栽植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出苗率和壮苗率。本产品具有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

3、产业化前景:北京城区建成绿地已达28544.86公顷。目前营养型沙漠土壤添加剂-NSR用于草坪节水和延绿的使用量为0.33公斤/平方米。若有50%的草坪使用本专利产品,年需要量为47000吨。针对不同类型的草坪进行配方改进之后,有望节水效率提高到35%。适宜在北京城区或周边地区推广。

项目17:动力电池成组应用产业化项目

所属领域:新能源

1、负责人:姜久春教授北京交通大学

2、项目简介:北京交通大学在对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核心技术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性能优良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设备。在北京121路公交车、东风电动、重庆长安、中通客车以及双电源无轨电车等处得到了实际应用,累计装车超过500辆,运行里程超过500万公里,赢得了用户的好评,与国内多家电池生产厂商、汽车制造商以及清洁能源汽车总体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3、产业化前景:到2012年,预计电池管理系统市场需求为10万套。该项目可在顺义、怀柔等区县投资建厂。建立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设备生产线,设计年产1000台套,预计投资1200

万,预计实现产值亿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项目18:高可靠嵌入式电子系统及集成电路测试与验证平台

所属领域:电子信息

1、负责人:关永教授首都师范大学

2、项目简介:该项目研究形成了高可靠、嵌入式电子系统及集成电路测试与验证系列装备。已经获得国家软件着作权2个、国家发明专利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3、产业化前景:项目适用于嵌入式系统与集成电路研究、开发、生产与测试企业、大学及研究所。在北京各区县均可推广。预计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项目19:车载视频多功能环境监测及辅助驾驶仪产业化所属领域:电子信息

1、负责人:郑红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项目简介:本项目的产品为一种基于视频的车载多功能环境监测及辅助驾驶仪,适用于多种环境和多种驾驶状况。已获得与本项目相关专利3项,本项目专利正在申请中。

3、产业化前景:目前的汽车传感器市场已经达到了25亿美元的规模。该产品技术基本成熟,其功能强于国际相关产业领域提出的3D检测性能。预计在销售价位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成本减少计,每辆车可以增加盈利15%。

项目20:智能车辆道路系统应用

所属领域:电子信息

1、负责人:李金平教授北京联合大学

2、项目简介:本项目是智能检测、智能监控、智能化的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生产,主要涉及嵌入式技

术、DSP技术、EDA技术及其综合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

3、产业化前景:在公共交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VHS)”功能可扩展到道路交通运输有关服务部门,发展成为带动整个道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系统。在朝阳区、东城等公共交通比较密集的领域适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