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数字]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内容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语言中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而由于各自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不同,故而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针对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语言中数字包含的内涵意义以及在英汉文学及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

关键词:英汉数字;内涵意义;翻译;实指义;虚指义;词汇空缺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Figu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bstractEvery language in the world takes root in a spe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language reflects the contents of the culture. Figure is the count and quantity which reflects the scope and siz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social meanings of figure are different becaus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tradition, the concept of think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of the figure among all kinds of languages.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ig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the meanings of the figure and the translation with figur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 aim from which is expected to make an advant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fig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mplied meaning; transla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false meaning; vocabulary vacancy“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4从中英文数字的异同谈其互译策略

四4从中英文数字的异同谈其互译策略

从中英文数字的异同谈其互译策略由于民族、XX的不同及文化的差异,人们对数字的表达也就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The seven Virtues”、“The Seven Heavens”等就是受西方XX的影响,因seven 发音似heaven而为人们喜爱,而许多西方人不喜欢“thirteen”,缘自《圣经》故事。

中国人乐意使用数字“八”和“九”,因它们与“发”“久”谐音,人们认为六六顺,数字“六”因而被多数人喜爱,“一六八”(“一路发”)作为、手机、车牌更是人们的首选,甚至身价高于其它数字上百元,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数字“四”(音似“死”)自然被人所忌讳。

文化来自生活,语言反映人们的生活。

一些数字表达法与人们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汉语里“三下五除二”与中国的算盘有关,用来指人办事雷厉风行。

同样英语中也存在一些这样的数字表达法,“one-two”、“three-quarter”、“four-some”、“fives”、“the Eights”“nine-pins”及“ten-pins”等都与他们的体育项目相关,反映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与文化。

(拳击中左右猛击,足球中踢墙传球二过一,迅速的反应;=three-quarter back橄榄球中的中卫;高尔夫的双打,a mixed four-some混合双打;八浆划船比赛;=nine-pin bowling)一、中英文数字在语用上的异同同一数字在用法上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说汉语数字“三”的含义就有几种,如“三言两语”、“三寸金莲”中的“三”表示“少”、“短”,而在“三令五申”中则表示“多次”,但在“三长两短”的“三”意为“一旦、万一”。

相同数字所表达的意思为何会有差异甚至相反呢?数字“三”本意表示“少”,因它仅多于“一”“二”,所以与“千言万语”相比,“三言两语”中的“三”意为“少”,但相对“一心一意”而言,在“三心二意”里则为“多”。

在英文中“three”源于概念“three-dimension”(三维),给人们以真实之感,另外,“three”还可表示混乱之意,如“three-ring circus”、“Three in one(宗:三位一体)”、“three sheets in the wind(俚:大醉)”。

浅谈商务汉英翻译中的数字翻译

浅谈商务汉英翻译中的数字翻译

译法 ,一是 R e n m i n b i Y u a n , 系 “ 人 民币 ”的
汉语拼音 , 缩 写是 R M B ; 二是 C h i n a Y u a n , 系
因为原文 中的面积单位 “ 亩”是市制单 位 ,英语读 者很难 理解 ,所以译文中直接将 其换算成公 顷 ( h e c t a r e ,1 公 顷= 1 5 亩) o 结语 : 商务汉 英 翻译 中的数字 翻译不 止 以上 三个 方面。 以上只是通过举 例阐述汉英 翻译 中数字翻译 的方法 和要点 。当在商务汉英 翻
本 内容 ,并 以国家权力 大肆 宣扬和 强制推 行 。同时 ,当代 日本伦理又显现 出时代性 。
美 国的 “ 民主改革 ” ,国力 的变化 ,社会 的
各种思潮都对 日 本军事伦理产生着影响 。 首先 , 在 “ 忠”的层面上 ,家国观念抬 头 ,当代 日本军事伦理要求官兵 “ 以生命报
和民族 的利益被视为最高利益 , 而人类 的一 切基本 伦理原 则不 再是衡 量是非 善恶 的标 准。 日 本军事伦理中 , 强调本 民族的利益高 于个人 的利益 , 群体的民族 国家利益被置于 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三 ,在任何群体 中,日
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 积极推动军事 战略创
新发展 , 充分发挥军事战略对军队各项建设 和工作的统揽作用 。 要深入贯彻 国防和军队 建设主题主线 , 在推动 国防和军 队建设发展

时间问题
文 的基础上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地使用不 同的翻译方法 ,确保原文 准确 、流畅、易于
理解 。
参考 文献 : 【 1 】 常玉田. 商务汉英翻译 ( 研究生 ) 【 MI . 北京 :
公历年代、 年、 月 、日 和时刻的汉译英 , 与专有名词一样应 当是寻找对应词 , 而不是 普 通词语那样的翻译。例如 “ 年代 ” ,原文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 English Department , Changshu College , Changshu 215500 , China)
Abstract :Calculation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numerals. In the folk language and literary works , however , numerals do not always indicate the exact number. Such numerals with semantic fuzziness have the rhetorical function of figuration and exaggeration. This paper , on the basis of requirements of semantic equivalance and functional correspondence , is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of Chinese2English translation. Key words :semantic fuzziness ; rhetorical function ; principles and ways in translation
(二) 形象性原则 汉英语中数字与其他词组合成短语时 ,一般都 具有特性 ,有的源于典故 ,有的出自宗教 ,有的与 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字的模糊语义 有助于短语的形象更为生动 ,更为鲜明 ,如汉语中的 “七嘴八舌”“、千军万马”、“万水千山”等 。苏珊·朗 格在《艺术问题》一书说 “: 词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 , 它的意义在自身之外的地方 。”因此 ,英译时应超越 数字的实指语义而悉心捕捉它与其他词结合后所产 生的形象含义 ,根据民族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 , 或保留形象 ,或转换成译语中人们熟悉的形象 ,选择 恰当词语译出其喻义 。如 :

[浅谈,汉语,数字]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数字]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唐诗中数字的运用很有特色,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性,继而以广为传诵的唐诗为例来研究唐诗中数字的翻译方法,通过对数字精准的翻译研究为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提供借鉴。

一、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数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们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语言会因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而有所不同,数量词也同样会受其影响,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考虑数字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一)虚义数词的使用数词有实义和虚义两种概念。

当数词表示实义时,所表达的是词汇的精确含义,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基本一致。

这种翻译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当数词表示虚义时,即在表达模糊概念时,翻译起来就比较复杂。

由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进行翻译。

如古汉语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思而后行”中的“三”、“九,阳之变也,相其尾曲穷尽之形”中的“九”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原文语境做适当处理而不可直译。

同样英语中的“七”和“十三”也被赋予神秘色彩具有特殊内涵,如: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 (得之艰难失之容易。

)由此可见,虚义数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异,在唐诗英译过程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基础上创造性地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

(二)数词和量词相结合数词与量词相结合才可修饰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在唐诗中,因考虑到格律需要,常常把数量词放在名词之后。

而在英语语法中,数词往往是通过修饰名词或直接通过介词而表现的,如:an important (item) of news. 两个以上的数目还可通过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现出来。

在汉语中唐诗的量词运用已成体系,具有稳定性特征。

而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名词还未形成独立量词。

众所周知,汉语中有“匹、架、乘、张、个、条”等量词,体现了汉语数词、量词已经独立。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汉语数字在翻译中经常出现模糊的语义,这是由于中文数字系统的特殊性质所致。

中文数字系统采用的是十进位制,与消费细节相匹配,数字喜好表现要超出简单的数量表达。

这就导致了数值的语义范围往往存在一些模糊性,需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和翻译。

一、数字的基本语义与翻译(1) 数字表示数量,如1个、2个、3个。

这种情况下没有模糊性,可以简单地翻译为one、two、three。

(2) 数字表示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

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中文表达顺序时,数字要放在名词的前面。

而英语中表示顺序的序数词通常要放在名词的后面。

因此要将中文中的“第”字去掉,变成序数词。

比如“第一次”可以翻译成the first time。

(3) 数字表示年份,如1990年、2000年。

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翻译为the year 1990、the year 2000。

(4) 数字表示年龄,如18岁、25岁。

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翻译为18 years old、25 years old。

二、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1) 数字表示大概数量,如几个、几千、几万。

这时可以使用英语中的一些模糊表示方式,如several、a couple of、a few thousand、tens of thousands等。

(2) 数字表示程度,如很多、非常多。

这时可以使用英语中的一些修饰词,如many、a lot、a great deal等。

(3) 数字表示时间长度,如几分钟、几小时。

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翻译为a few minutes、a couple of hours等。

(4) 数字表示精度,如小数、百分数。

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翻译,如0.5可以翻译为half,50%可以翻译为fifty percent等。

总之,翻译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采用适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达正确的意思。

此外,数字在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此还需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汉语成语中数字的英译

汉语成语中数字的英译

汉语成语中数字的英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体现的则是中华民族和英语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由于生存条件不同形成的各种文化差异,数字成语便是其具体体现。

翻译过程中有些数词可以直接等值对等翻译。

也有不少数词在汉译中不能等值翻译,或者完全不译出来,而汉语习语中的数词有少数词是实指的,多数则为虚指,有的又是模糊表述。

所以在翻译时必须要做相应的处理才能使译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是为了尊重英语表达习惯。

具体论述如下。

一、等值对等翻译由于英、汉民族对数字的模糊语义和语用功能的理解大体相同,在不影响译入语读者理解的前提下,翻译时完全可以保留原语数字,实现等值翻译,如: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One day apart seems three autumns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3.吃一堑长一智a fai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4.十有八九in eight or nine cases(times)out of ten.5.三人知,天下知When three know it, all know it.6.搬家三次等于失火一遭Three removes are as a fir e.7.猫有九命A cat has nine lives.8.一箭双雕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二、非等值翻译汉英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等值对应翻译的。

由于各自思维观念的不同,对不同数字的感知取向也不同,语言中的数字词亦会由于各自文化传统而分别赋予其数字词的社会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

就如中国人喜欢数字9一样如:a nine days’wonder (轰动一时)。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视6为凶数或不吉利数,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six penny(不值钱)、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the other(半斤八两,差不多)等。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作者:孟洁来源:《大学教育》2013年第10期[摘要]数字在日常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唐诗中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汉语和英语对数字的表达和理解却不尽相同。

文章通过对唐诗中数字运用特点的归纳,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数字上的差异。

对语言符号和文化差异的分析,研究如何根据汉字数字的表达本意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策略,已达到让国外读者领略唐诗大美意境的目的。

[关键词]唐诗数字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105-02唐诗中数字的运用很有特色,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性,继而以广为传诵的唐诗为例来研究唐诗中数字的翻译方法,通过对数字精准的翻译研究为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提供借鉴。

一、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数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们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语言会因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而有所不同,数量词也同样会受其影响,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考虑数字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一)虚义数词的使用数词有实义和虚义两种概念。

当数词表示实义时,所表达的是词汇的精确含义,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基本一致。

这种翻译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当数词表示虚义时,即在表达模糊概念时,翻译起来就比较复杂。

由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进行翻译。

如古汉语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思而后行”中的“三”、“九,阳之变也,相其尾曲穷尽之形”中的“九”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原文语境做适当处理而不可直译。

同样英语中的“七”和“十三”也被赋予神秘色彩具有特殊内涵,如: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 (得之艰难失之容易。

)由此可见,虚义数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异,在唐诗英译过程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基础上创造性地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唐诗中数字的运用很有特色,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性,继而以广为传诵的唐诗为例来研究唐诗中数字的翻译方法,通过对数字精准的翻译研究为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提供借鉴。

一、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数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们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语言会因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而有所不同,数量词也同样会受其影响,因此,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考虑数字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一)虚义数词的使用
数词有实义和虚义两种概念。

当数词表示实义时,所表达的是词汇的精确含义,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基本一致。

这种翻译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当数词表示虚义时,即在表达模糊概念时,翻译起来就比较复杂。

由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进行翻译。

如古汉语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思而后行”中的“三”、“九,阳之变也,相其尾曲穷尽之形”中的“九”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原文语境做适当处理而不可直译。

同样英语中的“七”和“十三”也被赋予神秘色彩具有特殊内涵,如: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 (得之艰难失之容易。


由此可见,虚义数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异,在唐诗英译过程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基础上创造性地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

(二)数词和量词相结合
数词与量词相结合才可修饰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在唐诗中,因考虑到格律需要,常常把数量词放在名词之后。

而在英语语法中,数词往往是通过修饰名词或直接通过介词而表现的,如:an important (item) of news. 两个以上的数目
还可通过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现出来。

在汉语中唐诗的量词运用已成体系,具有稳定性特征。

而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名词还未形成独立量词。

众所周知,汉语中有“匹、架、乘、张、个、条”等量词,体现了汉语数词、量词已经独立。

而在英语传统语法体系中并没有像汉语这类独立的词类可以表达“量”,但表达“量”的这种概念的结构是一直存在的。

语法家Ra ndolph Quirk在其著作《英语语法大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 anguage)中将表达“量”的概念的结构列为名词之下,并命名为表量结构(Partitive C onstructions),然后又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种类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lity),一类是数量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ntity),还有一类是度
量单位名词(Measure Partitive Nouns)。

由此可见,数词和量词的不同搭配是英汉两
种语言的又一不同点。

二、翻译原则与方法
针对英语国家和汉语国家因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数字的不同模糊意义,译者在翻译时需要遵循形象性和民族性的原则。

因此,在唐诗汉译英时,对于模糊意义的数量词在这两种原则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诗文的语境、修辞方法和文体风格等特点,同时对量词的翻译可以运用减词法,采取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等方法。

(一)归化的方法
所谓“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通俗地讲就是要接近目标读者。

例如成语“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翻译成“in twos and three s”和“in threes and fours”更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

而译者在翻译带有数字的地点、时间词时往往采取用拼音的方法,例如“San xia” “Shier Feng” “Wu geng。

”这一方法对于非汉语的读者来说未必是好的处理方法。

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人文地理并不熟悉,所以在英译中把“三峡”“十二峰”“五更”译为“Three Georges” “Twelve green peaks” “at dawn”更加形象贴切。

(二)异化的方法
所谓“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和文化意象,尽可能地保持原文风格,让读者了解源语文化。

通俗地讲就是要尽量接近原作者。

当翻译具有文化特征的数词短语时,应尽可能保留其数字特点。

例如:“疑是银河落九天”被译为“as if the Silv er River dashes down from the Ninth Sky ”,这种异化翻译的方法要比意译成“as i
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high sky ”或“as if the heaven’s silver ri ver droppin
g from the top ”更忠实于原文,并保持了原文文化意象中的神秘色彩,同时也助于读者更加了解汉唐文化中数字所表达的丰富意义。

(三)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
在翻译数词时,译者有时采用直译的方法,有时采用意译的方法。

例如:“A fence nee ds the support of three stakes.”译作“一个篱笆三个桩”。

“When we have nothin
g to do but gossip, we always agree that each single one of you girls is one
in a hundred.”译作“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里挑不出一个来的(《红楼梦》)”。

这两个例句采用了直译法。

又例如:将“九天”译为“the blue sky”,将“万重云”译为“countless folds of clouds”等都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而将“三千尺”译为“three thousand feet”,将“四面八方”译为”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 则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四)变通译法
在翻译“万”、“几”、“半”等比较模糊的数字时,译者不能仅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还要结合文中数字的上下文语境中的语用意义,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求译者应灵活地选择变通和补偿手段。

以下是模糊数字采用变通译法的例子:
“‘万’重山”译作“countless folds of hills”;“秋云暗‘几’重”译作“the au tumn clouds grew darker and darker”;“峨眉山月‘半’轮秋”译作“the crescent moon looks like old Autumn’s golden brow”。

如果在这些例子中将“万”译为“ten thousand”,将“几”译为“several”,将“半”译为“half”,就会让英语读者产
生困惑。

(五)等值翻译、不等值翻译和不必译出的方法
由于在英语、汉语中都会存在数量词语义模糊的情况,还有些数量词的意义和语用功能在两种语言中也比较类似,所以译者最好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数量词进行等值翻译,从而准确、真实地展现原文特色。

例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one hundred to rear people.
一个好汉三个帮。

An able fellow need the help of three other people.
我们知道英汉的语系不同,还因历史和文化差异,这两种语言在数量词模糊语义的表达和理解也有所差别。

因此,译者在英汉互译时要对数量词进行一些改动,从而符合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

例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One day fishing and two days dry one’s net.
他因为办公室乱七八糟而道歉。

He apologizes because the office is at sixes and sevens.
民族文化背景和特定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会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模糊数量词的使用。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要使译文表意清晰、读者理解,就要注重语境和表达习惯,可不按数量词所指称的数量词概念进行实义翻译,而根据特定语境的模糊语义,译出其语用含义。

例如:
五十步笑百步。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三个和尚没水喝。

Everyone’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在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下,英语和汉语对数字的使用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形象性和民族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民族文化背景和特定语言表达习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