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习题及答案,DO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设计与分析复习题】员海燕版

一、名词解释(15分)

1.重复: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或因素某水平值的多次实现。

2.因素:试验中要考虑的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条件。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3.水平: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或数值。

4.处理:试验中各个因素的每一水平所形成的组合 5.响应:试验的结果称为响应;

响应函数:试验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模型

ε+=),,(1n x x f y 表示,其中

),,(1n x x f y =是因素的值n x x ,,1 的函数,称为响应函数。

6

78912.试验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1明确试验目的

2选择试验的指标,因素,水平 3设计试验方案 4实施试验

5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 3.试验设计的相关分析有哪几种?

一是相关系数,即用数理统计中的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是等级相关,是把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具体体现用等级次序排序,再测定标志等级和标志等级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有斯皮尔曼等级差相关系数和肯德尔一致相关系数) 4.为什么要进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检验有关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从而可确定要进行试验的因素;

另外,方差分析的观点认为,只需对显著因素选水平就行了,不显著的因素原则上可在试验范围内取任一水平,或

由其它指标确定。

5.均匀设计表与正交表,拉丁方设计的关系

6.产品的三次设计是什么?

产品的三次设计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三、(15分)

1.写出所有3阶拉丁方格,并指出其中的标准拉丁方格和正交拉丁方格123

再将这六个的第一行不动,分别交换第二,三行又得到六个,共12个。

用的试验

3.说明均匀设计表

)

6(6

*

6

U是如何构造的?略

五、分析题(30分)

1由张护士和实习生刘某记录的七个病人的收缩压数据如下:

病人:1234567

张护士:105,149,133,160,141,120,152 刘某:110,140,138,150,130,147,158 计算斯皮尔曼等级差相关系数。

解:先换成等级,再求等级差,然后计算相关系数。即: 张护士:1537426 刘某:1436257

等级差:01012 -3 -1记为d

代入公式:

7143

.0)17(716

61)

1(61222≈-⨯-

=--

=∑n n d r s

2某种产品有十个等级,第一次序为正常次序。某一检验员判断的等级为第二次序,已知两种次序排列如下:

3A B

直观分析结论:1由

C

B A 知对折断力影响从主到次的因素排序为

C ,B ,A

2由于均值反映了该因素水平对指标的影响,又由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由A

A A k k k 231<<知,A 因素水平2比其它

两个好,故A 选2A ,同理可知,最佳组合为232C B A

3

3

B 处于边界状态,一般还需廷伸数据,如B4为16。

4232C

B A 在试验安排中没有,但拉丁方却具备找出末列表试验的组合的能力。

4.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试验:烟灰砖折断力试验

试验目的:寻找用烟灰制砖的最佳工艺条件,观察的指标是折断力,要求是越大越好 因素和水平数:三因素三水平,且知各因素间无交互作用。 A 因素:成型水份:8,10,12 B 因素:碾压时间:7,10,13

C 因素:碾压料重:340,370,400

试验数据为:4,5,6,7,6,5,3,6,8(计算数据保留一位小数)。要求用正交试验表,在05.0=α下用方差

分析法检验各因素对折断力有无显著影响。

计算I ,II ,i S 填于上表中。(2)看一看的最优方案是什么?(3)算一算的最优方案是什么?(4)如果(2)和(3)

的最优方案不一致,应如何解释?

答:(1)见表中。(2)看一看的最优方案是6号试验:1212D C B A (3)算一算的最优方案是2211D

C B A (4)

如果(2)和(3)的最优方案不一致,一是A ,B 的交互作用太强,二是可能因素D 的作用太不显著。

2.谈谈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挑因素,选水平;

2用正交表安排试验:选合适的正交表,表头设计,水平翻译,列出试验方案表 3按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试验安排好后,严格按各号试验的条件进行试验。

4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各因素的水平总和,计算各因素的极差,选取较优生产条件,画趋势图 5验证试验:通过验证试验,找出比较稳定的较优生产条件。 2.响应曲面分析法讲了哪几个基本问题? 一、响应曲面分析法的概念; 二、一阶响应曲面设计法; 三、二次响应曲面设计与分析;

四、基于多元正交多项式的响应曲面设计 五、二次响应曲面分析

3.正交设计中并列法和拟因素法的区别。

4.正交设计中直和法和直积法的区别。

5.你知道的试验设计方法有哪些:拉丁方格设计;正交表设计;均匀设计;

参数设计;响应曲面设计等

6.你知道的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方差分析;极差公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响应曲面分析等

七、附加题:(10分)

1、行列式的思想能用于试验设计吗?

2、谈谈你学习试验设计与分析的体会。

注:以红色题目为主!这只是参考答案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习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反映两个连续变量间的相关性的指标可采用 相关系数 表示; 反映一个连续变量和一组连续变量间的相关性的指标可采用 复相关系数 表示; 讨论一组连续变量和一组连续变量间的相关性可采用 典型相关系数 方法讨论。 2.在数据处理中概率可用 频率 近似;分布的数学期望可用 样本均值 近似; 分布的方差可用 样本方差 近似. 3.配方试验中,若成分A 、B 、C 的总份数必须满足A+B+C=60份,采用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见表 若正交)3(49L 的第9号试验条件 为(A 、B 、C )=(3、3、2),请给出具体的试验方案(取小数点后一位) A= 6.7 份, B= 13.3 份, C= 40 份 4.抽样调查不同阶层对某改革方案的态度,统计分析方法应为 方差分析法 ; 研究学历对收入的影响,统计分析方法应为 回归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 。 5.设x1,x2,…,xn 是出自正态总体N (μ,σ2)的样本,其中σ2未知。对假设检验H0∶μ=μ0, H1∶μ≠μ0,则当H0成立时,常选用的统计量是_ n s x T /0μ-=_,它服从的分 布为__t(n-1)___. 6.设有100件同类产品,其中20件优等品,30件一等品,30件二等品,20件三等品,则这四个等级的标准分依次为 1.28 、 0.39 、 -0.39 、 -1.28 (记P(U u α≤ )=α查标准正态表可得u 65 .0=0.39, u 7 .0=0.12, u 8 .0=0.84, u 9 .0=1.28) 二.求解 1.抗牵拉强度是硬橡胶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现试验考察下列两个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 A(硫化时间): A 1(40秒), A 2(60秒) B(催化剂种类): B 1(甲种), B 2(乙种), B 3(丙种) 以上六种水平组合下,各重复做了两次试验,测得数据(单位:kg/cm 2)如表: 因素 B 1 B 2 B 3 A 1 390 380 440 420 370 350 A 2 390 410 450 430 370 380 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分析因素A 和因素B 对指标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是否显著? The GLM Procedure Dependent Variable: STRE A B C 水平1 18份 1.5倍A 1倍B 水平2 20份 1倍A 3倍B 水平3 22份 2倍A 2倍B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第一次作业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根据数据的绝对误差计算权重: 因为 所以 2.试解释为什么不宜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 答:因为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时,所产生的相对误差较大。如3.测得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试求其相对误差。 解: 4.在测定菠萝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试中,测得每100g菠萝中含有18.2mg维生素C,已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1%,试求每100g菠萝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范围。 解:,所以 所以m的范围为 或依据公式 5.今欲测量大约8kPa(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1)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2)标尺分度为1mm的U型管水银柱压差计;3)标尺分度为1mm的U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则 2)1mm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所以 3)1mm 水柱代表的大气压:,其中,通常取 则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评定。样本测定值为3.48,3.37,3.47,3.38,3.40,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标准差、样本方差、总体方差、算术平均误差和极差。 解: 数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3.48 3.421667 算术平均值 3.421407 3.37 几何平均值 调和平均值 3.421148 3.47 或 0.046224 3.38 标准样本差

3.40 0.042197 总体标准差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一章例题及课后习题(附答案)

1、 根据三组数据的绝对误差计算权重: 123 222 111 10000,25,400000.010.20.005w w w = ===== 因为123::400:1:1600w w w = 所以 1.54400 1.71 1.5371600 1.53840011600 pH ?+?+?= =++ 2、 因为量程较大的分度值也较大,用量程大的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会造成很大的系统误差。 3.、含量的相对误差为0.2g , 所以相对误差为:0.20.99790525.3 R x E x ?= ==。 4、 相对误差18.20.1%0.0182x mg mg ?=?= 故100g 中维生素C 的质量范围为:18.2±0.0182。 5、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 则 max 0.2 1.5%0.003330.375 8 R x MPa KPa x E x ?=?==?=== 2)、1的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 所以 max 2 0.1330.133 1.662510 8 R x KPa x E x -?=?===? 3)、1水柱代表的大气压为gh ρ,其中2 9.8/g m s = 则: 3max 33 9.8109.810 1.22510 8 R x KPa x E x ---?=???===?

6、 样本测定值 算术平均值 3.421666667 3.48 几何平均值 3.421406894 3.37 调和平均值 3.421147559 3.47 标准差s 0.046224092 3.38 标准差 0.04219663 3.4 样本方差 0.002136667 3.43 总体方差 0.001780556 算住平均误差 0.038333333 极差 0.11 7、依题意,检测两个分析人员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用F双侧检验。 根据试验值计算出两个人的方差及F值: 221221223.733, 2.303 3.733 1.62123 2.303 s s s F s ===== 而0.9750.025(9,9)0.248386,(9,9) 4.025994F F ==, 所以0.9750.025(9,9)(9,9)F F F << 两个人的测量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个人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分析人员A 分析人员B 8 7.5 样本方差1 3.733333 8 7.5 样本方差2 2.302778 10 4.5 Fa值 0.248386 4.025994 10 4 F值 1.62123 6 5.5 6 8 4 7.5 6 7.5 6 5.5 8 8 8、工艺的稳定性可用精密度来标识,而精密度可以用极差,标准差或方差来表征,这里依据方差来计算。 22120.0586,0.0164s s == 因为22 12s s >,所以新的工艺比旧的工艺更稳定。 检验两种方法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采用t 检验法: (1)、先判断两组数据的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f 检验法:

习题答案

1、简述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正交试验设计总的来说包括两部分:一是实验设计,二是数据处理。基本步骤可简单归纳如下。 (1)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评价指标 (2) 确定因素和水平 (3) 选择适当的正交表 (4) 明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 进行验证试验,作进一步分析 2、以合成某有机化合物的产率为试验指标。该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现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产率。根据前期条件试验,确定的因素与水平如表1所示,假定因素间无交互作用。试用正交设计和极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及组合。 表1 因素水平表 解:本题中试验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产率,试验的指标为单指标产率,因素和水平是已知的,所以可以从正交表的选取开始进行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 ①选正交表。本题为一个3水平的试验,因此要选用L n(3m)型正交表,共有3个因素,且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要选一张m≥3的表,而L9(34)是满足条件m≥3最小的L n(3m)型正交表,故选用正交表L9(34)来安排试验。 ②表头设计。见表1-1。 表1-1表头设计

④按规定的方案做试验,得出试验结果。如表1-3。 表1-3 试验方案及实验结果分析 ⑥通过极差确定优方案。试验指标是产率,指标越大越好,所以应挑选每个因素的K1,K2,K3(或k1,k2,k3)中最大的值对应的那个水平,由于: A因素列:K2>K3>K1 B因素列:K2>K3>K1C因素列:K2>K3>K1 所以优方案为A 2B 2 C 2 ,即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 h,催化剂为乙。 通过极差分析得到的优方案A 2B 2 C 2 ,并不包含在正交表中已做过的9个试验 方案中,这正体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优越性。 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景天具有抗心律失常、调节免疫功能、镇静、抗疲劳、抗缺氧、抗衰老、抗癌等作用。其化学成分中,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是红

田间试验设计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对于已分组的大样本资料,计算其标准差宜采用 1. A. 加权法 2.随机法 3.概率法 4.直接法 2、对于未分组的大样本资料,计算其方差宜采用 1.概率法 2.直接法 3.加权法 4.随机法 3、田间试验设计中随机排列的作用是 1.随机排列与重复相结合,能获得试验误差的无偏估计 2.降低试验误差 3.避免人为因素影响 4.克服土壤肥力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投掷硬币5次,其中3次面值朝上的概率是 1. B. 0.25 2.0.125 3.0.3125 4.0.6 5、在直线回归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C. 相关系数可用回归系数表示,反之则不然 2.直线回归分析的两相关变量可区分为自变量和依变量 3.直线相关分析研究的变量呈平行关系 4.两相关变量间的决定系数等于其相关系数的平方 6、关于试验观测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精确性低,准确性一定低 2.精确性高,准确性一定高 3.准确性低,精确性有可能高 4.准确性高,精确性一定高 7、若两相关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共n对,则其相关系数的自由度为 1.n-2 2. 1 3. 2 4.n-1 8、表示抽样误差大小应使用 1.方差 2.极差 3.标准误 4.标准差 9、在种子发芽试验中,下列事件中属于基本事件的是 1.1粒种子发芽 2.某1粒种子发芽

3.至少有1粒种子发芽 4.至多有1粒种子发芽 10、某样本资料的观测值是:18、5、17,20、11、15、12,则该资料的全距为 1. 5 2. 4 3.15 4.20 11、检验某品牌花生油中油酸含量是否高于45%应采用 1. F. 适合性检验 2.独立性检验 3.一尾检验 4.两尾检验 12、两相关变量x与y,其SP xy=0.36,SS x=0.2,SS y=0.8,则其相关系数为 1.0.9 2.0.6 3.0.072 4.0.288 13、在编号为1、2、3、…、10的10株玉米中随机抽取1株,下列事件中属于复合事件的是 1.取得编号是6的植株 2.取得编号是偶数的植株 3.取得编号是2的植株

实验设计方法习题答案

实验设计方法习题答案 实验设计方法习题答案 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实验的设计、实施、数 据收集和分析等多个方面。在实验设计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 种习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习题一:在研究某种新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时,你设计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组1:给癌细胞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新药物A,观察癌细胞的存活率。 实验组2:给癌细胞培养基添加相同浓度的新药物B,观察癌细胞的存活率。 对照组:给癌细胞培养基不添加任何药物,观察癌细胞的存活率。 请问这个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这个实验设计是合理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用不同的药物处理癌 细胞,可以比较两种药物的抑制效果;对照组则提供了一个基准,用于对比实 验组的结果。这样设计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新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否显著。习题二:你想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你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组1:在25摄氏度下培养植物,观察生长情况。 实验组2:在30摄氏度下培养植物,观察生长情况。 实验组3:在35摄氏度下培养植物,观察生长情况。 对照组:在常温下培养植物,观察生长情况。 请问这个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这个实验设计是合理的。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分别在不同的 温度条件下培养植物,可以比较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照组则提供了 一个基准,用于对比实验组的结果。这样设计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温度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习题三:你想研究某种新型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你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组1:使用新型肥料A施肥,观察作物产量。 实验组2:使用新型肥料B施肥,观察作物产量。 实验组3:使用新型肥料C施肥,观察作物产量。 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肥料,观察作物产量。 请问这个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这个实验设计是合理的。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分别使用不同 的肥料处理作物,可以比较不同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照组则提供了一个 基准,用于对比实验组的结果。这样设计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新型肥料对作物产 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实验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合理的实验设计 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在实验设 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控制变量、样本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之,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 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希望以上习题及其答案能 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习题集及解答 1.在种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对比法设计、 间比法 2.若要控制来自两个方面的系统误差,在试验处理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拉丁 方设计 3.如果处理内数据的标准差或全距与其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或者效应为相 乘性,则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对数转换。 4.对于百分数资料,如果资料的百分数有小于30%或大于70%的,则在进 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反正弦转换(角度转换)。 5.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测验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根据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 原理。 6.对于同一资料来说,线性回归的显著性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一定等价。 7.为了由样本推论总体,样本应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的一部分 8.测验回归和相关显著性的最简便的方法为:直接按自由度查相关系数显著 表。 9.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时,如果试验是几个处理都只与一个对照相比较,则应 选择:LSD法。 10.如要更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并为试验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则宜采用: 空白试验 11.当总体方差为末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但可假设==(两样本 所属的总体方差同质)时,作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宜用的方法为:t测验 12.因素内不同水平使得试验指标如作物性状、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效应 13.若算出简单相差系数大于1时,说明:计算中出现了差错。 14.田间试验要求各处理小区作随机排列的主要作用是: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值 15.正态分布曲线与轴之间的总面积为:等于1。 16.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叫: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描述样本的特征数叫:统计 数,用拉丁字母表示。 17.确定分布偏斜度的参数为:自由度 18.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时,当两处理平均数的差数大于LSD0.01时, 推断两处理间差异为:极显著 19.要比较不同单位,或者单位相同但平均数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样本资料的变 异度宜采用:变异系数 20.选择多重比较方法时,对于试验结论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 q测验。 21.顺序排列设计的主要缺点是: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 22.田间试验贯彻以区组为单位的局部控制原则的主要作用是:更有效地降低试 验误差。

试验设计习题及答案,DO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设计与分析复习题】员海燕版 一、名词解释(15分) 1.重复: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或因素某水平值的多次实现。 2.因素:试验中要考虑的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条件。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3.水平: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或数值。 4.处理:试验中各个因素的每一水平所形成的组合 5.响应:试验的结果称为响应; 响应函数:试验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模型 ε+=),,(1n x x f y 表示,其中 ),,(1n x x f y =是因素的值n x x ,,1 的函数,称为响应函数。 6 78912.试验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1明确试验目的 2选择试验的指标,因素,水平 3设计试验方案 4实施试验 5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 3.试验设计的相关分析有哪几种? 一是相关系数,即用数理统计中的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是等级相关,是把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具体体现用等级次序排序,再测定标志等级和标志等级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有斯皮尔曼等级差相关系数和肯德尔一致相关系数) 4.为什么要进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检验有关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从而可确定要进行试验的因素; 另外,方差分析的观点认为,只需对显著因素选水平就行了,不显著的因素原则上可在试验范围内取任一水平,或

由其它指标确定。 5.均匀设计表与正交表,拉丁方设计的关系 6.产品的三次设计是什么? 产品的三次设计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三、(15分) 1.写出所有3阶拉丁方格,并指出其中的标准拉丁方格和正交拉丁方格123 再将这六个的第一行不动,分别交换第二,三行又得到六个,共12个。 用的试验 3.说明均匀设计表 ) 6(6 * 6 U是如何构造的?略 五、分析题(30分) 1由张护士和实习生刘某记录的七个病人的收缩压数据如下:

实验设计与分析习题答案

《实验设计与分析》 习题与解答 P41 习题一 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浓度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 1x (1.540.01)mol /L =± 2x (1.70.2)/mol L =± 3x (1.5370.005)mol /L =±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①计算权重: 2 11100000.01w == 2 12250.2w == 2 1 3400000.005 w == 1:2:310000:25:40000400:1:1600w w w == ②计算平均值 1.54400 1.71 1.5371600 1.538 1.5/40011600 x mol L ⨯+⨯+⨯==≈++ 5.今欲测量大约8kPa (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①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②标尺分度为1mm 的U 形管水银柱压差计;③标尺分度为1mm 的U 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①max 0.21000 1.5%3x kPa ∆=⨯⨯= R E =3 100%37.5%8R E =⨯= ②33 max 1109.8113.610133.4160.133x Pa kPa -∆=⨯⨯⨯⨯== 0.133 100% 1.66%8 R E = ⨯= ③33max 1109.81109.810.00981x Pa kPa -∆=⨯⨯⨯== 0.00981 100%0.12%8 R E = ⨯=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测定。样本测定值为:3.48, 3.37, 3.47, 3.38, 3.40, 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 、总体标准 差σ、样本方差s 2、总体方差σ2 、算术平均误差Δ和极差R 。 解:①算术平均值: 3.48 3.37 3.47 3.38 3.40 3.43 3.426 x +++++= = ②几何平均值: 3.42G x == ③调和平均值:6 3.421111113.48 3.37 3.47 3.38 3.40 3.43 H = =+++++

实验设计试题.doc

1.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A.事后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完全随机化设计 D.轮组设计 【答案】D 【解析】准实验设计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它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耍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充分和广泛。①事后设计也称事后冋溯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牛•过的事件。研究中不需要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要观察自变量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分析。它既不属于准实验设计,也不是真实验设计。②随机区组设计和完全随机化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④伦组设计又称平衡对抗法设计,它的特点是用拉丁方的安排, 使实验顺序、不同的实验处理的交互影响所产生的谋差大致平衡,但是被试不能在各组中随机分配,因而不是真实验设计,而是准实验设计。 2.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白变量的检查点,一般()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A.2〜3个左右 B. 3〜5个左右 C. 5〜7个左右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因素型实验的口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函数型实验的口变量水平,如果预期实验考察的是线性函数关系,可以取3〜5个水平。 3.如果一个实验屮,每个处理水平下的任务都很繁重。那么最适合做什么设计?() 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完全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A 【解析】完全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的方法给处理指派实验序号和实验对象的实验设计。在此种实验设计中仅有一个实验因素,分处K个水平(K>2),用随机化的方法经被试分为K组,每个实验组被随机的指派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4.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界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C 【解析】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纽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乂称“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差界对■实验的影响。 5.在以下几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能够确定变最之间因杲关系的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答案】D 【解析】实验法是指在严榕控制的条件下,冇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对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从而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的关系。实验研究可以产生在自然状态下不能随意观察到的现象,这决定了实验法可以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试验设计与建模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第一章 1.1 孟德尔豌豆试验 孟德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开紫花的豌豆种和一种开白花的豌豆种结合在一起,第一次结出来的豌豆开紫花,第二次紫白相间,第三次全白。对此孟德尔没有充分的理由作出解释。后来,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对性状中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原理。虽然还有不少例外,但它仍然是一个原理。孟德尔根据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原理,进一步做了推想。他认为决定豌豆花色的物质一定是存在于细胞里的颗粒性的遗传单位,也就是具有稳定性的遗传因子。他设想在身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在生殖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例如,豌豆的花粉是一种雄性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在豌豆的根、茎、叶等身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这就是说,孟德尔认为可以观察到的花的颜色是由有关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如果用D代表红花的遗传因子,它是显性;用d代表白花的遗传因子,它是隐性。这样,豌豆花色的杂交实验,就可以这样解释: 红花×白花 (纯种)DD dd(身体细胞,遗传因子成双存在) ↓↓(杂交) D d(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 Dd(杂交)自交Dd DD Dd dD dd 红花因为杂种的遗传基础物质是由D和d组成的,因此,它的后代(子2)就可能出现白花(dd)了。 这就是说,隐性的遗传因子在从亲代到后代的传递中,它可以不表现。但是它是稳定的,并没有消失。 遗传单位,叫做基因。研究基因的科学就是遗传学。基因学说就是现代遗传学的中心理论。很清楚,基因概念是孟德尔在推想中提出来的,虽然当时他并没有提出“基因”这个科学名词。

孟德尔认为遗传单位(基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一个显性基因和它相对的隐性基因在一起的时候,彼此都具有稳定性,不会改变性质。例如,豌豆的红花基因R和白花基因r在一起,彼此不会因为相对基因在一起而发生变化,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中,D和d都能长期保持自己的颜色特征。孟德尔的结论正好跟长期流传的融合遗传理论相对立。 融合遗传理论是怎么回事儿呢?它的基本论点是:遗传因子或遗传物质相遇的时候,彼此会相互混合,相互融化,而成为中间类型的东西。根据融合理论来推理,甲和乙杂交,就会产生出混血儿,甲的遗传因子和乙的遗传因子,都变成了中间类型的东西。好比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似的,亲代的遗传因子都因为融合而消失了。根据融合理论来推理,豌豆的红花遗传因子D跟白花遗传因子d在一起的时候也就会融合成为新的东西,D和d都不再存在了。显然,融合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科学事实的支持。它只是一种推测和猜想,不能解释所有的表现不同的遗传现象。然而中间类型是有的。这是相对的基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性状,基因本身并没有改变。例如,红花的紫茉莉和白花的紫茉莉杂交,子一代的花是粉红色的。可是子二代,这些粉红色茉莉的后代,却有三种不同的性状:粉红花、红花和白花。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现象和本质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不能简单地把现象和本质等同起来。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还是闭花受粉,也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1.2比较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生长速度 1、试验的目标植物的生长速度的快慢 2、因素及其试验范围不同的生长条件为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土壤…… 3、响应结果为试验的生长速度 4、试验误差如,温度的细小误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干扰,空气湿度…… 5、区组设立多的区组,可以使试验更加精确 6、随机化随机化试验顺序 7、重复重复多次试验,减小误差 8、统计模型建立统计模型,估计实验结果 9、追加试验追加试验,减小误差

青岛大学试验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

青岛大学试验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革兰氏染色步骤分为、、和,其中关键步骤是;染色结果凡呈紫色的菌为,呈红色的菌为。 2、T4噬菌体由、和三部分组成。 3、1分子葡萄糖底物经EMP途径产生分子丙酮酸,分子NADH+H+和分子ATP。 4、从元素水平来看,微生物的有机氮源有和两类,无机氮源则有、和三类。 5、典型蕈菌的子实体是由顶部的、中部的和基部的 三部分组成。 6、古生菌包括、和等。 7、通常按工业发酵中菌种是否被载体固定,人为地分为发酵和发酵。 8、硝化作用需要在严格的条件下进行,而反硝化作用则需要在条件下进行。 9、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重组 Bt菌株具有杀灭多种害虫的δ内毒素或β-外毒素基因,或具有某些、产生的基因,并高效表达,生产出受环境影响小、杀虫谱广、防昆虫抗性的强效Bt杀虫剂。 10、主要的免疫分子有八类,它们 是、、、、、、和。

二、判断题 11、处于萌发阶段的芽孢,具有很强的感受态。() 12、用稀释摇管法分离获得的微生物均为厌氧微生物。() 13、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是微生物主代谢不畅通时,由支代谢途径产生的。() 14、利用噬菌斑的形态和特点,可进行噬菌体的鉴定、分离和计数。() 15、子囊孢子是子囊菌亚门的无性孢子。() 16、DNA-DNA杂交主要用于种、属水平上的分类研究,而进行亲缘关系更远(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比较,则需进行DNA-rRNA杂交。() 17、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偏碱性的。() 18、蛭弧菌的寄生属于微生物间的寄生。() 19、Mu噬菌体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噬菌体,以裂解生长和溶源生长两种方式交替繁衍自己。其基因组上除含有为噬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因外,还有为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因此它也是最大的转座因子,全长约39kb。() 20、核酸不是一种良好的抗原物质,至多只是一种半抗原。() 三、选择题 21、在以下四类微生物中,有一类可形成微小的、特征明显的“油煎蛋状”菌落的种类,它是()。 A.支原体

实验设计习题及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设计与分析温习题】员海燕版 一、名词说明(15分) 1.重复: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或因素某水平值的多次实现。 2.因素:实验中要考虑的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阻碍的条件。经常使用大写字母表示。 3.水平: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或数值。 4.处置:实验中各个因素的每一水平所形成的组合 5.响应:实验的结果称为响应; 响应函数:实验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模型 ε+=),,(1n x x f y 表示,其中 ),,(1n x x f y =是因素的值n x x ,,1 的函数,称为响应函数。 6.正交表:是依照均衡分散的思想,运用组合数学理论在拉丁方和正交拉丁方的基础上构造的一种表格。 7.实验指标:衡量实验结果好坏的指标 8.随机误差:在实验中总存在一些不可操纵的因素,它们的综合作用称为~ 9.交互作用:一样地说,若是一个因素对实验指标的阻碍与另一个因素所取的水平有关,就称这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 10.实验设计:是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实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从而达到尽快取得最优方案的目的。 11.实验单元:在实验中能施以不同处置的材料单元。 12.拉丁方格:用拉丁字母排列起来的方格,要求每一个字母不论在方格的行内仍是列内都只显现一次。 13.综合平稳法:先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其较优生产条件,然后将各项指标的较优生产条件综合平稳,找出兼顾各项指标都尽可能好的生产条件的方式。 14.综合评分法:是用评分的方式,将多个指标综合成单一的指标---得分,用每次实验的得分来代表实验的结果,用各号实验的分数作为数据进行分析的方式。 15.信噪比: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16.并列法:是由相同水平正交表构造水平数不同的正交表的一种方式。 17.拟水平法:是对水平数较少的因素虚拟一些水平使之能排在正交表的多水平列上 的一种方式。 18.直和法:是先把一部份因素和水平放在第一张正交表上进行实验,若是实验结果 达不到要求,再利用第一时期实验结果提供的信息,在第二张正交表上安排下一 时期的实验,最后再对两张正交表上的结果进行统一分析的方式。 19.直积法: 在某些实验设计中,实验因素常可分为几类,为了考察其中某两类因素 间的交互作用,常采纳的把两类因素所用的两张正交表垂直叠在一路进行设计和 分析的一种方式。 20.稳健设计:为了减少质量波动,寻觅使得质量波动达到最小的可控因素的水平组合 二、简答题(10分) 1.实验设计的大体原那么是什么? 答:一是重复,即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作用是提高估量和查验的精度 二是随机化,是通过实验材料的随机分派及实验顺序的随机决定来实现的 三是区组化,也确实是局部操纵。 2.实验设计的大体流程是什么? 1明确实验目的 2选择实验的指标,因素,水平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施实验 5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 3.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有哪几种? 一是相关系数,即用数理统计中的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分析的一种方式。 二是品级相关,是把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用品级顺序排序,再测定标志品级和标志品级相关程度的一种方式。有斯皮尔曼品级差相关系数和肯德尔一致相关系数) 4.什么缘故要进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查验有关因素对指标的阻碍是不是显著,从而可确信要进行实验的因素; 另外,方差分析的观点以为,只需对显著因素选水平就好了,不显著的因素原那么上可在实验范围内取任一水平,或由其它指标确信。 5.均匀设计表与正交表,拉丁方设计的关系 6.产品的三次设计是什么? 产品的三次设计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第四版)题库及答案

,生物统计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 3、样本:实际研究中的一类假象总体 4、样本含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或大小 5、随机样本:一类从总体中随机抽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6、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7、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8、精确性: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9、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叫做片面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10、偶然误差:一类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变化(涨落),叫做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11、连续性变数资料:指用量测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12、离散型变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13、算术平均数:指资料中的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14、平均数:资料或代表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及调和平均数 15、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16、方差:度量总体(或样本)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参数(总体)或统计量(样本)。 17、离均差平方和:样本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另一个统计数 18、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对自然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试验统称为试验 19、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结果 20、概率:事件本身所固有的数量指标,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人们称之为概率 21、正态分布:若连续性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则X服从正态分布 22、标准正态分布:我们把平均数u=0,σ2 =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 1) 23、双侧概率:我们把随机变量X在平均 数u加减不同倍数标准差σ区间 (u-kσ,u+kσ)之外,取值的概率称为双 侧概率 24、单侧概率:对应于两尾概率可以求得 随机变量x小于小于u-kσ或大于u+kσ的 概率 标准误:反映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 小的一种指标 25、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假设检验是 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 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26、t检验: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同,用 以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27、无效假设:被检验的假设,通过检验可 能被否定,也可能未被否定。 28、备择假设:是在无效假设被否定时准 备接受的假设。 29、显著水平:用来确定无效假设是否被 否定的概率标准。 30、Ⅰ型错误:把非真实差异错判为真实 差异。 31、Ⅱ型错误:把真实差异错判为非真实 差异。 32、双侧检验(双尾检验):利用两侧尾部 的概率进行的检验。 33、单侧检验(单尾检验):利用一侧尾部 的概率进行的检验。 34、分位数:又称百分位点。若概率 0Za)=α的 实数 35、配对设计:是指先根据配对的要求将 试验单位两两配对,然后将配对成子的两 个实验单位随机分配到两个处理组中。 36、区间估计:是指在一定概率保证下指 出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置信区间:是指在进行区间估计时所给出 的可能范围。 37、置信度(置信概率):是指在进行区间 估计时所给出的概率保证。 38、方差分析:实质上是关于观测值变异 原因的数量分析。 39、试验指标:用来衡量试验结果的好坏 或处理效应的高低,在试验中具有测定的 性状或观测的项目。 40、试验因素:实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 指标的因素。 41、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 状态或数量等级。 42、试验处理:率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 单位上的具体项目。 43、试验单位:在试验中能够接受不同试 验处理的独立的试验载体。 44、多重比较:统计学上指多个平均数两两 之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 45、主效应:由于因素水平的改变而引起 试验指标观测值平均数的改变量称为主效 应。 46、简单效应:在某因素同一水平上,另 一因素不同水平试验指标观测值之差称为 简单效应。 47、适合性检验:判断实际观察的属性类 别分配是否符合已知属性类别分配理论或 学说的假设检验。 48、独立性检验:根据次数资料判断两类 因子彼此相关或相互独立的假设检验。 49、相关变量: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叫做 相关变量。 50、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 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 方法。 51、相关分析: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相关性 的统计分析方法。 52、直线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 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 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 分析称为直线回归分析 53、直线相关分析:对两个相关变量间的 直线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称为直线相关分析 54、相关系数:统计学上把决定系数r2 的平方根称为x与y的相关系数 55、试验设计: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 论基础,经济地,科学地安排试验的一项 技术。 56、随机:使用随机方法对试验动物分组, 使参试动物分入各试验处理组的机会相 等,以避免试验动物分组事试验人员主观 倾向的影响 57、重复:试验的每一个处理都实施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单位上 二、填空 1、生物统计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分类、制表、图形以 及计算概括性数据(平均数、标准差等)

实验设计DOE复习题及答案

DOE Training Test 1. 一个32的实验设计意味着我们会有 A 两个水平, 三个因子 B 两个水平, 三个因子, 两个中心点 C 三个水平, 三个因子 D 三个水平, 两个因子 D 2.以下哪个不是DOE的目的? A,筛选输入变量 B,筛选输出变量 C,优化输出变量 D,确定输入变量的设定范围 B 3.某个2水平全因子DOE设计包括4个因子(其中之一乃离散属性的)加3个中心点, 6 个复制, 请问如果你执行Minitab 里的Stat > DOE > Factorial > Create Factorial Design .. 你会总共得到多少个运行次数? A,99

B,100 C,98 D,102 D 4.根据以下试验结果,计算AB interaction 的效果(Effect) 为 B Run A B Response 1 50 10% 12 2 100 10% 13 3 50 20% 9 4 100 20% 20 A,5 B,10 C,-5 D,0 解答:50,20(9)100,20 (20) 50,10(12) 100,10(13) AB交互效果=((12+20)-(9+13))/2=5 左对角线之和减去右对角线之和。 5.根据下图,以下哪一个描述正确?

A, 温度的main effect为1.6 B, 时间的main effect为1.8 C, Interaction为0.7 D, 时间肯定是统计上算显著 A 解析:算某个因子的main effect时,利用它的高水平时的响应值之和减去低水平响应值之和,最后平均。本例中,temp高水平950时的响应值为9.9和10.1,低水平850时的响应值为8和12,那么 =((9.9+10.1)-(8+12))/2=1.6。

设计实验思考题

设计实验思考题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 实验原理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为亮绿色单斜晶体,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受热时,在110?c下可失去结晶水,到230?c即分解。该配合物为光敏物质,光照下易分解。 FEC 2O 4由(NH 4)2Fe(so 4)2和H 2C 2O 4反应制备: (nh4)2fe(so4)2+h2c2o4=fec2o4?+(nh4)2so4+h2so4 在存在过量K2C2O4的情况下,可通过用H2O2氧化fec2o4制备产品: 6fec2o4+3h2o2+6k2c2o4=2fe(oh)3?+4k3[fe(c2o4)3] 反应中产生的Fe(OH)3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H2C2O4转化为产物: 2fe(oh)3+3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2.产品的定量分析 用kmno4法测定产品中的fe3+含量和c2o42-的含量,并确定fe3+和c2o42-的配位比。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c2o42-,根据kmno4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可直接计算出c2o42-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式为: 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 在上述测定草酸根后剩余的溶液中,用锌粉将fe3+还原为fe2+,再利用kmno4标准 溶液滴定fe2+,其反应式为: zn+2fe3+=2fe2++zn2+ 5fe3++mno4-+8h+=5fe3++mn2++4h2o 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Fe3+的质量分数。根据 n(fe3+):n(c2o42-)=[ω(fe3+)/55.8]:[ω(c2o42-)/88.0] Fe3+与C2O42-的配位比可以确定。 1.合成过程中,滴完h2o2后为什么还要煮沸溶液?

食品试验设计与处理正交试验设计习题3

食品试验设计与处理正交试验设计习题3 1、60、关于餐厅设计与布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开设置原料通道及入口、成品通道及出口、使用后餐饮具的回收通道及入口。(正确答案) B、设置独立隔间、区域或设施,存放清洁工具。(正确答案) C、清洁操作区不得设置明沟,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正确答案) D、天花板的涂覆或装修材料无毒、无异味、不吸水、易清洁。天花板宜距离地面62、5m 以上。(正确答案) 2、34.下面有食品添加物不正确的说法是()。[单选题] * A、含铝食品添加剂专指含铝的膨松剂和抗结剂(如明矾、硅酸铝钠)(正确答案) B、面制食品中铝限量指标≤100mg/kg(以质量计) C、膨松剂主要用于饼干、蛋糕、烧饼等焙烤食品,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中国馒头和膨化食品等中 D、膨化剂中最容易引起关注的是化学污染物铝的超标问题 3、4、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可以为专职或兼职人员 B、未达到食品安全总监配备要求的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员 C、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至少配备1名食品安全员。 D、自查工作能替代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但可以结合开展。(正确答案)

4、46、采购猪肉需要以下合格证,分别是()* A、动物检疫合格证(正确答案) B、肉品品质检验合格(正确答案) C、批次检验报告 D、农残检测报告 5、37.酒类中的甲醇主要来自() [单选题] * A、酿酒原料(正确答案) B、生产设备和管道 C、容器和包装材料 D、储存过程 6、25、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可处以()* A、罚款(正确答案) B、吊销许可证(正确答案) C、行政拘留(正确答案) D、判刑(正确答案) 7、49、需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多少度以上()[单选题]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