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外科—普外部分11 腹壁切口和修复

合集下载

手术切口分类及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分类标准手术切口是指外科手术中切开皮肤和组织的部位。

手术切口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性质、手术目的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手术切口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一、根据手术部位分类1.头颈部切口:包括颈部、面部、头部等部位的切口。

2.胸部切口:包括胸骨旁、胸骨中线、腋窝等部位的切口。

3.腹部切口:包括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等部位的切口。

4.骨盆切口:包括髂骨、耻骨、骶骨等部位的切口。

5.四肢切口:包括上肢、下肢等部位的切口。

二、根据手术性质分类1.开放性切口:指手术切口完全暴露,手术区域完全暴露,手术器械可以直接接触到手术部位。

2.半开放性切口:指手术切口部分暴露,手术区域部分暴露,手术器械可以间接接触到手术部位。

3.闭合性切口:指手术切口完全封闭,手术区域完全封闭,手术器械不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手术部位。

三、根据手术目的分类1.探查性切口:指为了探查病变部位而进行的手术切口。

2.切除性切口:指为了切除病变组织而进行的手术切口。

3.修复性切口:指为了修复组织缺损而进行的手术切口。

四、根据手术创伤程度分类1.小切口:指切口长度小于3cm,手术创伤较小。

2.中切口:指切口长度在3cm-10cm之间,手术创伤适中。

3.大切口:指切口长度大于10cm,手术创伤较大。

以上是常见的手术切口分类及其分类标准,不同的手术切口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手术情况。

手术切口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目的、手术部位、手术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手术切口的卫生、消毒等问题,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外科手术中常见切口种类解析

外科手术中常见切口种类解析
外科手术中常见切口种类解 析
contents
目录
• 切口基本概念与分类 • 常见切口类型及特点 • 各类切口优缺点分析 • 切口选择原则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切口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功能
切口定义
外科手术中,为暴露病变部位或 方便手术操作,在皮肤上所做的 切开。
出血问题解决方案
术中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使 用各种止血技术,如电凝 、缝合、填塞等,确保术 中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术后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和切口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的出血问题。
药物治疗
对于术后出血的患者,可 给予止血药物、输血等治 疗措施。
愈合不良应对策略
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包括 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促进切口愈合。
多用于腹股沟、肋缘下等部位的手术。
S形切口
切口形状
呈S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优点
能充分暴露手术区域,减少组织损伤 ;术后瘢痕较小且隐蔽。
缺点
操作相对复杂,愈合时间较长。
适用范围
多用于面部、关节等部位的手术,以 达到美观和功能恢复的目的。
03
各类切口优缺点分析
优点总结
纵切口 解剖层次少,出血量少。
纵行切口
01
02
03
04
切口方向
沿身体长轴方向切开,如正中 切口、旁正中切口等。
优点
易于暴露深层组织,便于手术 操作;出血较少,术后瘢痕不
明显。
缺点
愈合时间较长,张力较大,易 形成瘢痕。
适用范围
多用于腹部、胸部等手术。
横行切口
切口方向

手术切口的类型及手术配合

手术切口的类型及手术配合

手术切口的类型及手术配合一、普外科1、腹正中切口:适用于剖腹探查术、胃肠手术、脾切除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2、旁正中切口: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手术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后鞘及腹膜3、肋缘下斜切口:肝脏、胆囊、胆总管手术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腹内斜肌肌膜→后鞘及腹膜4、腹直肌切口:胆总管手术、右(左)半结肠手术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及腹膜5、甲状腺切口:在胸骨切迹上二横指沿颈部皮肤横纹做弧形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颈阔肌→颈白线→甲状腺前肌群→甲状腺组织6、胸壁切口:乳腺手术,距癌肿边缘4-5cm做纵行或梭形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浅筋膜→乳腺组织→胸大肌7、腹股沟切口:斜疝,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线上2-3cm处切开皮肤皮肤及皮下组织→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疝囊8、麦氏切口:阑尾,脐与右髂骨之间外1/3处切开皮肤皮肤及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二、骨科1、髋关节外侧切口:全髋、半髋手术皮肤及皮下组织→臀大肌阔筋膜肌间隙→关节囊2、股骨外侧切口;股骨下段后外侧纵行切口: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皮肤及皮下组织→深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骨膜3、胫骨内侧切口:胫骨干骨折皮肤及皮下组织→深筋膜→胫前肌→骨膜二、泌尿外科1、腰部斜切口:肾盂切开取石、输尿管切开取石皮肤及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腰背筋膜→腹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肾周筋膜2、11肋、12肋切口:肾切除、肾囊肿去顶术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12肋骨→胸膜和膈肌→腰背筋膜→肾周筋膜3、腹正中切口:回肠代膀胱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配合同上三、胸外科1、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食管癌根治等皮肤及皮下组织→前锯肌、背阔肌→斜方肌→第5或第6肋骨→胸腔四、颅脑外科继续阅读。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推荐:切口部位的状态影响切口的愈合。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强。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评论:切口本身的状态对愈合很重要。77.1%的专家赞 同组织灌注或血液供应显著影响切口愈合,74.3%的专 家赞同切口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80%的专家赞同异 物影响切口愈合,此外,91.4%的专家赞同局部感染或 污染影响切口的愈合。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有病人因素、局部因素和手术因 素。
1 影响切口愈合的病人因素
(1)年龄
证据等级弱, 94.3%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2)合并症:糖尿病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等级强,100%专家赞同。
评论:2010年,Ata等[3]对普外科病人术后高 血糖及手术部位感染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提示, 术后高血糖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术后早期严格控制高血糖能够显著减少手术部位感 染的发生。
问题6: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适当 的缝线切口比、缝合宽度、针距可
减少切口并发症
问题7: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分层 缝合与整块缝合哪项更优
推荐:整块缝合。 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较强。 评论:1998年,Weiland等[9]的Meta分析提示 整块缝合能够显著降低切口疝及切口裂开的发生 率,效果明显优于分层缝合。2001年,Rucinski等 [10]的研究显示腹部手术后优先采用单股可吸 收缝线整块缝合。
问题8:如何选择正中切口筋膜层次 缝合材料
问题9:在关闭正中切口筋膜时,使用含抗 菌剂缝线是否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推荐:使用含抗菌剂缝线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 生。 证据等级强,推荐等级强,85.7%专家赞同。 评论:2013年,Edmiston等[13]的Meta分析提示, 含有三氯生抗菌剂的缝线能够显著降低择期手术病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2013年,另一项Meta分 析得到了同样的结果[14]。2014年,Daoud等[15] 的Meta分析加入了2项RCT研究,进一步证实含三氯生 抗菌剂的缝线能够降低清洁、清洁-污染以及污染手术 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普外科56种常见手术 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

普外科56种常见手术 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

普外科56种常见手术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1鸡眼切除术[适应证]鸡眼为皮肤角质层增生呈圆锥形向真皮层伸入的肿物,好发生在足底、趾侧受压部位。

一般小的鸡眼可用药物敷贴治愈。

对位于足跖负重部位,行走剧痛,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屡发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均应行手术切除。

对于不能直接缝合的大鸡眼,则不应用单纯切除术,以免造成切口不能缝合,残留痛性瘢痕,更影响功能。

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行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

趾(指)关节部位及手指掌面的鸡眼,切除后易形成瘢痕,影响活动或指端触觉,宜采用非手术疗法。

跖、趾骨畸形或突起所引起的鸡眼,须在畸形矫正或骨突切除后,才考虑作鸡眼切除术。

[术前准备]1.清洗局部皮肤。

病变附近皮肤及趾(指)甲有真菌病者,应先予治疗后再行手术。

2.热水浸泡,除去表层厚皮。

[麻醉]局麻(用1%普鲁卡因,以鸡眼为中心作局部菱形浸润麻醉,或直接注入鸡眼根部皮下组织内)。

[手术步骤]沿鸡眼两侧作梭形皮肤切口,切至皮下后,用组织钳将皮瓣提起,可见鸡眼呈黄白色圆锥状,质坚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沿鸡眼周围钝性分离直至根部,如近根部断裂,可用刀尖剔出,不可残留,以免再发。

出血点勿需结扎,缝合切口即可出血。

用大弯三角针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1.术后10~14日拆线,过早拆线易使切口裂开。

2.伤口保持清洁,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裂开。

2腱鞘囊肿切除术[适应证]囊肿较大,影响关节功能,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应手术切除。

[麻醉]局麻。

[手术步骤]沿皮纹作横切口。

用小拉钩拉开切口,纵行切开皮下筋膜,注意避开附近的神经分支和血管(如桡侧应注意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掌深支),显露囊肿表面,作钝性或锐性分离,分离囊肿四周直达底部。

用剪刀分离基底部,切除整个囊肿。

如囊肿蒂部与关节囊相通,在切除囊肿后应将关节囊缝合;如无法缝合,则可任其敞开。

如囊肿壁与腱鞘紧密相连,可作大部分切除,保留紧贴腱鞘的部分,慎勿损伤腱鞘或肌腱。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型号,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可以大致
分为三类:1、皮肤切口;2、腹壁切口;3、其他切口。

1、皮肤切口:这种切口属表面切口,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切口。

在手术中,医生一般采用双手方法切开皮肤,尤其在做胃肠外科、整
形美容等需要解剖到皮肤层的手术时,这种切口便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这种切口的穿刺针的数量较少,不需要用金属材料护体,因此术
后康复较快,受伤程度较轻。

2、腹壁切口:它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手术切口,主要用于做心脏、
大肠外科、肾脏外科等较为复杂的手术。

这种切口会切开腹部肌肉层,并直接暴露出内脏,以实现穿刺并动手术。

而且由于这种切口需要直
接暴露脏器,因此在切口完成后,医生需要用金属材料护体,以减少
患者感染的风险,术后康复时间长。

3、其他切口: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切口,比如动脉性切口和淋
巴性切口。

动脉性切口是在行动脉周围切开皮肤层,以有效控制血流,在一些危重的患者治疗中将大量使用。

淋巴性切口主要通过切开淋巴
管来减少淋巴液的渗漏,以防止术后发生出血,尤其是在取石、手术
引流等操作中,淋巴切口的作用尤为重要。

开放手术vs腔镜手术---- 普外科三病区业务简介

开放手术vs腔镜手术---- 普外科三病区业务简介

•取出阑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阑尾切Biblioteka 术常规手术:切口5~6厘米: 阑尾变异较多,寻找困难, 术中脓液冲洗不彻底, 切口靠近感染灶,极易感染, 需切开、缝合腹壁各层, 术后恢复较慢。 腹腔镜手术:0.5厘米和1厘米的三个小Trocar孔: 术中探查方便、直观,尤其肥胖病人、女性病人, 切口远离感染灶, 基本避免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术后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住院时间短。
腹腔镜开展数量
结直 肠癌 根治 术 2014年 8
2015年 67
疝气 修补 术
5 43
阑尾 切除 术
16 165
其他
5 21
今后发展规划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 食管反流性疾病
其他腔镜及微创技术
• 3D腔镜 • Notes手术 • 达芬奇机器人
其他腔镜及微创技术(3D腔镜)
其他腔镜及微创技术(3D腔镜)
实例二:



患者王某某,男,58岁 术前诊断:胃体癌(T4N1M0) 手术方式:全胃切除术+胰体尾、脾脏、横结 肠部分切除术。 预后:生存1.5年。
较高难度胃十二指肠手术
• 胰十二指肠切除 +肝脏部分切除术
实例三:



患者王某某,男,58岁 术前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巨大)并肝转移 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右肝叶部分切 除术。 预后:至今生存4年。
疝开放手术(腹膜前间隙修补)

腹股沟区的内面观 :
Fruchand的耻骨肌 孔概念:
上界:弓状下缘, 下界:耻骨上肢支, 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 外侧界:髂腰肌。
耻骨肌孔 – 三重三角结构
•腹股沟管三角(斜疝三 角)

普外科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进展期贲门癌与胃上部癌,癌肿侵出肌层,或幽门上、下淋巴结,右侧大、小弯淋巴结有转移者。

2 .进展期胃中部癌,其癌肿边缘距贲门局限型癌不足3cm,浸润型癌不足5cm者,或贲门旁淋巴结有转移者。

3 .弥漫浸润型胃癌。

4 .多发性胃癌。

5 .残胃癌。

6 .复发性胃癌。

【禁忌证】1.有严重全身重要脏器病变,如,心、脑血管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肺部病变等。

7 .有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者。

8 .有广泛腹膜转移,癌性腹水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切口上腹正中切口,上至剑突上2~3cm,向下绕过脐至脐下2~3cm,切除剑突以利显露食管。

9 .探查以胃癌原发灶的浸润状况为中心进行腹腔内探查。

先探查有无肝转移及腹膜、大网膜转移。

然后轻轻展开横结肠,探查胃癌的浸润范围,若癌己侵出浆膜要用纱布覆盖,以防术中癌细胞脱落逸出。

再将横结肠向上翻起观察腹腔深部有无癌浸润,探查十二指肠空肠曲,探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探查DoUg1.aS窝有无转移结节。

放回横结肠,拉钩拉开切口左缘,左手伸入脾后以手掌将牌托向前内,在牌后方垫两块大纱垫,使脾、媵尾和胃向腹正中靠近。

10 大网膜右侧和胰头的剥离大网膜向右侧延长覆盖结肠肝曲,有时与腹壁粘连。

依次将大网膜从结肠、十二指肠、胰头上剥离。

将结肠推向下方,显露十二指肠降部全长。

行Kocher游离,切开右肾筋膜前叶,剥离十二指肠降部,进一步游离胰头后部,将胰头十二指肠向前内牵开,继续向左游离,显露下腔静脉,从下腔静脉的表面向左背静脉表面探查,如有可能,再向左游离至腹主动脉前面达左侧。

11 切除大网膜将横结肠向下牵引,大网膜向上牵引并展平,用电刀或小刀自横结肠剥离大网膜,将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前叶一起剥离。

剥离过程中可显示结肠中动脉行向其位于胰腺背面的根部,而结肠中静脉行向胃结肠静脉干(Hen1.e干)。

剥离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达胰腺下缘,沿胃网膜右静脉向胰头前方剥离至胃结肠静脉干,进一步便可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在此处仔细清除肠系膜淋巴结(#14淋巴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基本外科技能:新进展和新技术11腹壁切口和修复Israel Penn and Robert J. Baker术前腹壁切口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切口选择的要旨在于获得手术视野最好的显露和切口的最佳愈合。

腹壁切口的选择包括许多重要因素:腹部病变情况的分析,手术进程的判断,病人的一般状况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切口类型的选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充分暴露. 切口必须为病变或受损区域提供快捷、直接的手术入路,并且使手术操作有足够空间而不影响手术进程。

通过患者正确的体位,最佳灯光(包括头灯的使用)以及牵引器和敷料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器官和组织结构得到充分暴露。

最佳暴露可以使手术操作简单化。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如果暴露不清,那么手术切口的选择既不合理也不安全。

2.可应变性.如果手术复杂,需要更大的术野暴露,则无论横向或是纵向,切口都必须可以延伸。

任何切口的扩大都必须使支配腹部肌肉的神经损伤最少化,最理想的是只损伤一段神经主干。

3.闭合的可靠性。

伤口的闭合必须是安全的,并且达到理想愈合,使腹壁的完整性等同于或好于术前状态。

切口的位置应选在不会影响以后手术的愈合等级。

切口的位置应避免或汇入任何已存的窦道、瘘管、结肠造口处等。

任何一个错误,例如错误选择的切口,不满意的闭合方式,不恰当的缝合方式,都可以导致合并症的发生,包括血肿,缝线脓肿,感染,伤口裂开,甚至导致脏器摘除和切口疝,以至于留下一个明显的瘢痕。

Fig.1. 切口类型A:从腹部右上象限顺时针方向依次为:肋缘下切口(Kocher),胸腹部联合切口,左下腹部(腹膜外)切口,腹部正中切口,Rockey-Davis氏切口(横行),McBurney氏(斜行)B:从上至下依次为:双肋缘下联合切口(纵T型延长),上腹部横切口,左旁正中切口,Pfannenstiel 氏切口)切口类型Fig.1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的腹部切口类型1.垂直切口. 这种切口可以位于正中、旁正中甚至是经腹直肌。

它可以到脐上或脐下,而且如果需要的话,例如在广泛腹内伤时,可以在中线向上延至剑突,向下延至耻骨联合。

2.横切口或斜切口. 这种切口的最好例子是胆囊切除术时的Kocher肋下切口,阑尾切除术的Rockey-Davis切口,妇科手术的Pfannenstiel切口以及暴露结肠时的正中或侧面的横或斜切口。

3.腹膜后或腹膜内入路. 这是肾脏或肾上腺,肾移植和主动脉手术的最理想入路。

4.胸腹联合切口. 这种切口对于通过纵隔、胸膜和腹膜腔相连成为独立手术野的上腹部脏器能给予最佳暴露,例如胃食管切除术。

切口选择切口的选择与以下因素有关:手术医师的经验、喜好,有时就是偏爱;决定的完整性取决于所需要暴露的器官或位置;是否需要快速的入路,例如严重出血时;患者的体形和肥胖的程度。

主要选择的切口就是前述的腹部切口。

很多外科医生倾向于斜切口或横切口,因为侧腹部肌肉牵引的方向与切口一致或接近平行,这样在切口边缘的张力就比垂直切口要小得多。

这种伤口会比较结实而不容易裂开或发生疝。

一般说来,如果没有感染存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

然而,这种切口要比中线切口花费时间多(虽然不是闭合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切口导致的术后疼痛要比高位垂直切口轻。

在遇到腹腔内大出血这样的紧急手术时,中线入路是最快的入路,而且在需要时可以很快的延长到剑突或耻骨联合。

一般说来,对于肋角窄的瘦的病人适宜的切口是上腹正中切口,但对于肋角宽的病人来说,上腹部脏器,特别是胰腺、胆道或脾脏的最佳暴露途径是单侧或双侧的肋缘下切口或横切口。

阑尾切除术时,Rockey-Davis断肌肉切口是最理想的,而且如果需要更大的暴露时可以很容易的向中或斜侧位延伸(Weir延伸)。

如果回肠造口术或结肠造口术是手术的一部分,那么主要切口要尽可能远离造瘘口,如果需要采用垂直切口,则应用中线切口甚至是在计划的造瘘口对侧的旁正中切口。

脐上的横切口可以为脐下的造瘘口提供足够的空间,反之亦然。

当在腹部进行二次手术时,手术医师要尽可能通过原切口,特别是瘢痕很难看或是切口疝需要修补时。

当通过原瘢痕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切口处的肠或网膜粘连。

切忌距原切口过近作新的平行切口(小于5cm),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切口间的组织缺血或皮肤与筋膜的坏死。

垂直切口正中切口正中切口是最快捷也是最简单的途径。

它几乎能为腹腔和腹膜后任何部分提供足够的暴露。

当对手术速度有要求时,这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它不仅快捷,在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时,关闭也是令人满意的。

这种切口出血少,没有肌纤维被切断,没有神经受损。

通过绕脐切口,它可以在腹部向上或向下延伸到足够长度(图2A)。

该切口可以深达皮肤、皮下脂肪、白线、腹膜外脂肪和腹膜。

腹膜外脂肪在肥胖个体中是很丰富的,因而术中可能会遇到中等血管。

如果在上腹部遇到镰状韧带或影响手术暴露,就要钳夹,分离以及小心结扎。

上腹的正中切口能为多数食管裂孔、食管腹腔段(以及迷走神经)、胃、十二指肠、胆囊、胰腺和脾脏手术提供足够的暴露。

下腹的正中切口能为多数下腹部和盆腔手术提供良好的暴露。

Fig.2. 腹部正中绕脐的垂直切口。

A:用手术刀切开腹膜,术者用手指或拉钩保护深方的肠管及大网膜。

B:后鞘及腹膜用两把组织镊(优于止血钳)提起后切开,以避免肠壁一旦被器械夹住后,其齿牙对肠壁的损伤。

不应在腹膜被提起的顶点处切开,而应在低于器械1cm左右的位置切开,同样是为了避免损伤肠管。

当空气经手术刀切开的小切口进入腹腔后,除非有粘连,否则肠管和大网膜会与腹膜分开。

C:腹膜可以用剪刀剪开,同样需要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保护深方结构。

D:正中切口的腹膜及鞘膜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关闭,但大多数医生可能使用1号聚丙烯或聚二氧六环酮缝线间断缝合。

E:大多数医生将腹膜及鞘膜一同缝合关闭。

通常情况下,缝针距离切缘至少1.5~2.0cm。

当进行腹部切口时,应当在脐附近进入腹膜以避免损伤胆囊。

在打开腹膜时应非常小心,避免损伤深方的肠袢,特别是当肠管胀气时。

安全的方法是用有齿的组织镊提起一段腹膜,仔细的触摸以确定没有其他组织存在,然后用手术刀小心的切开提起的一段腹膜的一侧,以避免伤及可能被夹在镊子中的小肠(图2B)。

将小口扩大至可容两指,这样可以在打开切口全长的腹膜时保护脏器(图2C)。

当沿原有切口手术时,要格外小心避免伤及下面的粘连或粘连的肠管。

如果可能,新切口要超过原切口3到4cm这样打开腹膜时相对粘连少些。

一旦腹膜被打开,用止血钳或Kocher钳提起筋膜和腹膜,这样可以看到粘连并可在直视下小心分离,小肠和结肠也可以免于损伤。

旁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是距中线2.5至4cm的垂直切口(Fig.3A)。

切开皮下脂肪至前鞘,切开与伤口长度相等的腹直肌前鞘位置不要超过距中线2-3cm(Fig.3B)。

中间部分的腹直肌前鞘被分离到肌肉的内侧边缘。

由于腹直肌到前鞘的肌腱附着点(腱滑)存在,使得这种分离在上腹部尤为困难。

这些附着点位于剑下,脐,有时在两点之间的某处。

当腱滑被游离出来后,节段的血管需要电凝、钳夹或结扎。

一旦肌肉的前面和中间被游离,由于没有肌腱附着在后筋膜上,可以用拉钩向侧面拉开腹直肌。

后鞘和腹膜可以垂直切开到与皮肤切口同长。

腹直肌鞘的下部与上部有两点不同:在Douglas半圆线的下方后鞘广泛缺如,在下腹部腹壁下血管穿过切口的部位需要切断结扎。

Fig.3. 上腹部旁正中切口 A:切口的上方斜行偏向中线,以免缝合时器械过分牵拉造成肋缘损伤。

B:距中线2~3cm切开腹直肌前鞘;游离腹直肌前鞘,直到暴露出腹直肌内侧缘。

将腹直肌向侧方拉开,在前鞘切口的正下方,切开腹直肌后鞘及腹膜。

旁正中切口避免损伤神经,减少对腹直肌的创伤,提供了符合解剖且安全的闭合,功能恢复良好。

如果需要,切口可以从剑突延伸到耻骨,通过切口上缘斜向中间延到剑突。

当切口选择适当时,这种切口可以满意的用于任何腹腔内手术,虽然它比垂直切口花费时间要多。

理论上这种切口的优点是腹直肌处于其原来位置而且切口位于前鞘与后鞘之间,因而可以降低伤口裂开和切口疝发生的危险。

实际上,当这些切口被重新打开时,肌肉的内侧缘都不可避免地被瘢痕粘在后鞘的切口处,这样肌肉就没有有效的支持切口。

以上是旁正中切口的不太受欢迎的原因。

垂直分开肌肉的切口垂直分开肌肉的切口操作起来很象旁正中切口,只是将腹直肌在其内侧三分之一处纵行分开,然后将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在同样位置切开。

如果切口很短则操作和修复都会很快。

当需要小切口时,例如放置Tenckhoff腹膜透析管,这种方法很令人满意。

然而当需要大切口时,就要避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它会对神经和肌肉造成较大损伤,并且要比中线切口甚至旁正中切口出血多。

如果两条以上的神经被切断,那么术后相应区域的腹壁会变得薄弱。

这种切口的最大优点是当打开既往旁正中切口的瘢痕时,由于在肌鞘内将腹直肌与瘢痕组织分开很困难,因而分开肌肉会比较好。

横切口或斜切口现在采用的横切口或斜切口有几种类型(图1)。

横切口可以是完全水平的,或是有几度的曲线。

同样的,斜切口可以是直的或是弯曲的,可以有相当大的角度。

这种切口可以局限在斜肌,也可以包括一侧腹直肌的一部分或是全部,甚至可以包括全部双侧腹直肌;当后一种切口平行于肋缘或在肋下2至3cm时,该切口被叫做箭头切口或双肋缘下切口。

横切口或斜切口多数沿着Langer线,这样比垂直切口美观。

任何神经的切断通常局限于一根神经,少数情况下是两根。

一般说来,对于上腹部和下腹部同时存在疾病时,横切口或斜切口的暴露是有限的,除非患者矮而腹部或肋缘宽。

对这种病人,脐上长横切口对多数腹内手术的暴露是满意的,除非病人的骨盆深。

位置合适的脐下切口对于盆腔、直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手术的暴露都是相当满意的。

横的腱滑将腹直肌连接到腹直肌前鞘,这样当肌肉被切开时不会明显收缩。

在脐下没有腱滑,因而在该区域肌肉被切开时会收缩,但再次手术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应当注意避免在耻骨联合或靠近耻骨联合的地方做横切口,因为如果发生疝,在切口的下缘没有足够的筋膜进行满意的修补。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横切口还是斜切口在闭合时大体上都比垂直切口有更大的内在强度,因为腹部的筋膜组织有横向分布的纤维。

当切开时筋膜或多或少都会顺着或平行于纤维被切断;当缝合时,缝线垂直于筋膜的方向,而在垂直切口时缝线是垂直于纤维的方向而很容易撕开或割断筋膜,因而横切口要比垂直切口更结实(图4和5)。

这就是垂直切口发生伤口裂开或切口疝的几率是横切口的3-5倍的原因。

Fig.4. A:纵行切口的缝合有其内在的缺陷,即缝合方向与主要横行走行的筋膜纤维的方向相同。

当打结时,张力方向与纹理方向一致,这样获得的强度不如横切口那样强。

B:当腹肌收缩,腹内压增大时,缝线易于撕裂筋膜,使筋膜边缘分开。

Fig.5. 肋缘下切口和横切口可避免纵切口在关闭方面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