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旁入路定位、手术入路、手术视野、手术窗选择、显露范围及优缺点
【2024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目录1髂腹股沟入路2Kocher-Langenbeck入路3改良Stoppa入路4前后联合入路5腹直肌旁入路6髂骨股骨入路7放射状入路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步骤:患者仰卧位,切口起自髂嵴前2/3交界处,沿髂前上棘,横过下腹部,止于耻骨联合上方3cm(图1)。
图1 髂腹股沟入路,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下方3cm稍内侧处游离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沿切口切开腹肌和髂肌在髂嵴上的起点,将髂肌从髂骨内板处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浅环上方1cm,显露腹股沟管(图2),分离出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用第1根橡皮条牵开(图3)。
图2 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股沟管前壁,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图3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皮条牵开精索沿腹股沟韧带方向小心切开腹股沟韧带,保持它有1mm韧带附着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
注意不要损伤腹股沟韧带下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髂外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松解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共同起点后(图4),即可进入腰大肌鞘。
图4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腹横筋膜及联合肌腱在精索的后内侧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肌腱(图5),进入Retzius耻骨后间隙。
图5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联合肌腱、腹横筋膜及腹横肌将髂外血管及淋巴管从髂耻弓上钝性分离并向内侧牵开,将髂耻弓从髂腰肌上分开,牵出剪开髂耻隆起。
继续在髂腰肌下向外侧方游离,直至髂腰肌与骨盆边缘完全游离(图6)。
图6 髂腹股沟入路,游离并牵开髂腰肌,显露髂窝用第2根橡皮条将下方的髂腰肌、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牵开。
将髂腰肌及股神经向内侧牵开,在骨膜下剥离闭孔内肌至髋骨的四边板,剥离时避免损伤髂内血管和臀上、下及阴部内血管。
用手指从外向内钝性分开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将第3根橡皮条包绕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常用腹部切口及显露法课件

腹腔内显露法是通过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处理腹腔内的器官和组 织,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手术。但是,这种方法对腹腔干扰较大,术后恢复可能较慢。
腹膜外与腹腔内联合显露法
总结词
结合腹膜外显露法和腹腔内显露法的特 点,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腹膜外与腹腔内联合显露法是一种结合了 腹膜外显露法和腹腔内显露法的特点的手 术方法。根据手术需要,医生可以选择从 腹膜外路径进行手术,或者切开腹膜进入 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方法可以减少 对腹腔的干扰,同时便于处理腹腔内的器 官和组织。
探查力度
探查时应掌握适当的力度,不宜过 重以免损伤腹腔内的器官。
05 腹部手术缝合与愈合
CHAPTER
缝合材料的选择
天然材料
如丝线、棉线等,具有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但易被吸收。
合成材料
如聚合物线,具有较好的机械性 能和稳定性,但可能引起炎症反
应。
生物材料
如胶原蛋白线,具有较好的生物 相容性和促进愈合的特性。
04 腹部手术入路技巧
CHAPTER
开腹技巧
皮肤切口选择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 皮肤切口位置,注意避开 重要血管和神经。
皮下组织分离
使用手术刀或电刀切开皮 下组织,并分离出手术需 要的空间。
腹膜切开
在腹膜上选择合适的部位 进行切开,注意保护腹腔 内的器官。
腹膜切开技巧
腹膜切口的长度
腹膜切口的止血
肋缘下切口
肋缘下切口是一种腹部手术切口,其位置在肋骨下缘,通 常选择左侧或右侧。
肋缘下切口适用于多种腹部手术,如胰腺切除、肾脏切除 等。该切口的优点在于手术操作简便、暴露良好,但术后 疤痕较为明显。
经腹直肌旁腹膜外侧间隙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

经腹直肌旁腹膜外侧间隙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唐文;杨亚东;赖光松;刘氜;张飞;魏晓军【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腹膜外侧间隙入路显露和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0月~ 2017年12月我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7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ile分型:B型6例,C2型9例,C3型2例,均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前方采用经腹直肌旁腹膜外侧间隙入路显露骨折,合并后柱或后壁骨折复位不理想者,则辅助后路K-L切口显露,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于伤后6~15d内完成手术,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1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0 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 cm.术后VAS 疼痛评分:2例重度疼痛,15例中度疼痛.术中出现髂外静脉小破裂口损伤2例,给予缝合修复;1例后路切口出现术口感染,经拆线引流及换药后愈合;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后复查X线及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好;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良率89%;Merled'Aubigne评分评价患髋功能优良率为88%.所有患者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结论:经腹直肌旁腹膜外侧间隙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以很好的从前方显露和复位固定一侧骨盆,尤其是有利于髋臼顶部四方区部分的手术操作,而且切口损伤和并发症较小.【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7【总页数】4页(P639-642)【关键词】骨盆髋臼骨折;内固定;骶髂关节;经腹直肌旁腹膜外侧间隙入路【作者】唐文;杨亚东;赖光松;刘氜;张飞;魏晓军【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3骨盆髋臼骨折目前临床多见,对于移位严重的Tile B~C型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首选方法。
(医学课件)stoppa入路

术后处理
伤口处理
缝合伤口,清洁伤口并包扎。
抗生素使用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功能锻炼
根据康复计划,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 能恢复。
03
Stoppa入路的应用与优 势
Stoppa入路在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髋关节骨折
Stoppa入路可用于治疗髋关节 骨折,特别是股骨颈骨折,能 够提供良好的暴露和操作空间
,便于复位和固定。
髋关节关节炎
对于髋关节关节炎,Stoppa入 路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方便进行病变关节的清理和置
换手术。
髋部肿瘤
通过Stoppa入路,医生可以更 好地暴露和切除髋部肿瘤,同 时有利于进行假体置换等重建
手术。
Stoppa入路在膝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膝关节骨折
Stoppa入路可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折,如胫骨平台骨折等,能够 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
膝关节关节炎
对于膝关节关节炎,Stoppa入路可以方便地进行关节清理、软骨 修复等手术操作。
膝关节肿瘤
通过Stoppa入路,医生可以更好地暴露和切除膝关节肿瘤,同时 有利于进行假体置换等重建手术。
Stoppa入路在其他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肩关节疾病
Stoppa入路可用于治疗部分肩关节疾病,如肩袖损伤、肱骨 头骨折等。
特点
Stoppa入路通过腹直肌外侧切开,可直达骨盆内,具有操作简便、暴露良好 、出血少等优点。
Stoppa入路的适应症
• 适应症:Stoppa入路适用于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等患者的手术治疗。
Stoppa入路的禁忌症
• 禁忌症:Stoppa入路不适用于有腹部手术史、肥胖、腹直肌 挛缩等患者。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赖伟强;陈楚群;黄启治;缪海雄;邵晏清;钟锡鸿【摘要】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解剖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43.3% (P <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视野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术后临床功能的更好恢复,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类型的首选入路方式.【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3页(P490-492)【关键词】髋臼前柱骨折;腹直肌外侧;手术入路【作者】赖伟强;陈楚群;黄启治;缪海雄;邵晏清;钟锡鸿【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31髋臼骨折多由暴力引起,引起髋臼骨折的最常见原因是人体自高处坠落时一侧股骨大粗隆撞击地面,此时股骨头撞击髋臼可造成髋臼无移位骨折或髋臼内壁骨折块向盆腔内移位[1]。
而当屈髋屈膝时沿股骨纵轴的暴力亦可造成髋臼的后缘骨折。
如果下肢处于内收位时则除了导致髋臼骨折之外还容易发生髋关节的后脱位,而当下肢外展时则可造成髋臼顶部的粉碎骨折。
腹直肌旁路径上危险解剖结构体表点位

腹直肌旁路径上危险解剖结构体表点位复杂的髋臼骨折推荐腹直肌旁入路,其手术效果好,容易复位,四边体骨折容易固定,手术时间更短。
但该区域存在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
腹壁下动脉(IEA)、闭孔神经(ON)和死亡冠(CM)是处于危险之中的主要解剖结构。
腹直旁入路皮肤切口。
首先,用手术标记笔绘制连接脐、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虚线。
连接脐(Umbilicus)和髂前上棘(ASIS)的线,连接髂前上棘(ASIS)和耻骨联合(SP)的线被分为3个等部分(黑色星号)。
切口(红色虚线)脐(Umbilicus)与髂前上棘(ASIS)连线的外1/3点弧形指向耻骨联合(SP)与髂前上棘(ASIS)连线的内1/3点,必要时可向两侧延伸。
浅层解剖中,腹壁下动脉(IEA)穿透腹直肌鞘壁的点(穿孔点)被用作在浅表解剖中该动脉的定位标志。
距离a:髂前上棘(ASIS)和耻骨联合(SP)之间的距离(深蓝色线)。
距离b:髂前上棘(ASIS)与脐(Umbilicus)之间的距离(黄线)。
距离c:脐(Umbilicus)与耻骨联合(SP)之间的距离(绿线)。
距离d:髂前上棘(ASIS)与腹壁下动脉(IEA)穿过腹直肌鞘壁的点之间的距离(蓝线)。
距离e:耻骨联合(SP)与腹壁下动脉(IEA)穿过腹直肌鞘壁的点之间的距离(红线)。
腹壁浅表解剖中,腹壁下动脉(IEA)与髂前上棘(ASIS)的平均距离为106.7±5.2(99.2-116.4)mm,腹壁下动脉(IEA)与耻骨联合(SP)的平均距离为77.9±3.5(70.6-82.2)mm。
深层解剖中,死亡冠(闭孔与腹壁下或髂外血管交通支)(CM)和闭孔神经(ON)沿骨盆边缘走行,距离x:指骨盆边缘骨线上骶髂关节(SI)与耻骨联合(SP)之间的距离(红线)。
距离y:从骶髂关节(SI)到闭孔神经(ON)的距离(蓝线)。
距离z:从死亡冠(CM)到耻骨联合(SP)的距离(绿线)。
骶髂关节(SI)与耻骨联合(SP)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3.1±5.7(126.0-142.0)mm。
腹腔镜胃肠手术笔记(第二版)

腹腔镜胃肠手术笔记(第二版)
腹腔镜胃肠手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胃肠疾病治疗的手术方法。
下面是腹腔镜胃肠手术的笔记(第二版):
1. 麻醉和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并进行腹部准备,包括剃毛和皮肤消毒。
2. 手术入路选择:常用的入路有脐部入路和腹直肌入路,具体选择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要决定。
3. 腹腔镜引入:在经选择的入路切口处插入腹腔镜,利用气体充填腹腔,以获得充分的操作空间。
4. 腹腔检查:对腹腔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病变的情况,检查有无转移,并确定手术范围。
5. 病变处理:根据手术需要,采取切除、缝合、吻合等方法进行病变处理。
6. 腹腔引流:根据需要,在手术结束时在腹腔中放置引流管,以预防腹腔积液和感染。
7. 手术完成:完成手术后,关闭腹腔镜切口,对伤口进行处理,如缝合或贴闭合剂。
8. 恢复和观察:患者在手术后恢复室观察,检查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和引流液,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
9. 术后指导: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包括注意事项、饮食调整、药物使用等。
10. 术后复查:术后定期复查,检查手术效果,评估患者康复
情况。
以上是腹腔镜胃肠手术的笔记(第二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髋臼的必备入路-腹直肌旁入路

导读腹直肌旁入路---目前最流行的髋臼入路由于其显露范围由于改良stoppa入路,损伤更小,更直接,为光大髋臼术者的必备入路之一。
本文进行腹直肌旁入路Pararectus approach的详解1、体表定位三个重要的点:脐,耻骨联合,髂前上棘。
两个连接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耻骨联合上方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内1/3点长度10cm左右该切口正好位于腹直肌的外侧缘该入路与改良stoppa的区别2、皮下层次1)皮下软组织,筋膜;2)前腹壁的深层(绿色)3)腹直肌鞘(蓝线);4)腹横筋膜(橙色);5)腹部血管(EP,腹腔外黑线,IP,腹腔内空间)。
深层相关解剖按红色箭头入路(1)腹直肌;2)腹外斜肌和腹横肌的内侧和外侧;3)髂腰肌;4)腰大肌脐水平(1)耻骨肌和2)闭孔内肌髋水平3、内部显露1)腹股沟神经;2)股外侧皮神经;3)股神经和生殖神经分支;4)髂外动脉/静脉;5)髂前上棘(ASIS);6)髂腰肌;7)髋臼顶;8)腹壁下血管;9)死亡之冠;10)闭孔神经血管11)闭孔内肌肌肉;12)输精管;13)闭孔神经1)生殖股神经分支和股外侧皮神经;2)髂外动脉和静脉;3)腹壁下血管;4)闭孔神经和血管五个手术窗口窗口1:髂嵴和髂腰肌之间,将肌肉向内侧牵拉。
暴露髂骨。
窗口2:髂腰肌和髂外血管之间。
将髂外血管向内侧牵拉,髂腰肌向外侧牵拉,暴露骶髂关节,耻骨支窗口3:髂外血管和输精管之间。
暴露耻骨支,髂耻隆起,骨盆边缘窗口4:输精管内侧。
显露耻骨联合窗口5:与窗口3类似,但位于真骨盆深面,可暴露方形区和坐骨棘。
可从内侧进行钢板的置放五个窗显露区域该入路可置放三块钢板,一块为骨盆缘的上侧钢板,一块为骨盆缘的内侧钢板,一块为方形区(髂坐钢板)四个重要螺钉1骶髂关节前处的螺钉2后柱的螺钉3髋臼柱螺钉4耻骨支螺钉作者介绍:彭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直肌旁入路定位、手术入路、手术视野、手术窗选择、显露范围及优缺点
腹直肌旁入路是较为流行治疗髋臼骨折的前入路之一,相比于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存在独特优势。
体表定位:三个重要的点:脐(Umbilicus)、髂前上棘(ASIS)和耻骨联合(Symphysis Pubis)。
两个连接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点,耻骨联合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内1/3点,长度10cm左右。
位于腹直肌的外侧缘,故名腹直肌旁入路。
切口的体表标志。
脐、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标记。
切口自Umbilicus和ASIS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点弧形指向ASIS和Symphysis Pubis连线的中内侧三分之一点。
可根据骨折线位置沿虚线向两侧延伸切口。
手术入路横断面:
1、皮下组织、筋膜;
2、前腹壁深层、Scarpa筋膜(绿色线);
3、腹直肌鞘(蓝色线);
4、腹横筋膜(橙色线);
5、腹壁下血管(EP:腹膜外间隙、黑色线:腹膜壁层、IP:腹膜内间隙)。
骶髂关节水平:红色箭头所示“假”骨盆平面:1、腹直肌;2、腹外斜肌和腹横肌的内侧和外侧;3、髂腰肌;4、腰大肌;P、腹膜囊
髋关节水平:红色箭头所示“真”骨盆平面:1、耻骨肌;2、闭
孔内肌。
手术入路:
沿纤维走行切开腹外斜肌筋膜确认并牵开髂腹股沟神经;
腹内斜肌的弓状腱膜连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牵向内侧,显露腹股沟管后壁及腹横筋膜;
触摸外侧的髂外血管并确定其位置以免损伤;
找腹壁下动脉,可以牵开保护也可以结扎;
切开腹横筋膜打开腹膜外间隙;
保护外侧的髂外血管及内侧的膀胱;
触摸骨折部位,自前内侧对骨折进行挤压复位,可以将移位的前柱向后推,也可以把后柱的内侧面连同四方平面推向外侧并纠正其旋转,以此来复位骨折;
继续保持复位的同时打入钢板螺钉,注意防止伤及前方的髂外血管及后方的闭孔血管神经。
手术视野:
手术视野:1、皮下组织、筋膜;2、前腹壁深层,Scarpa筋膜;
3、腹直肌鞘;
4、横腹筋膜;*、腹直肌。
皮下脂肪组织和浅筋膜被切断。
现在,腹壁深层和Scarpa被切开。
切口应该位于腹外斜肌纤维的内侧,以避免术后出现腹壁疝。
纵
向切开横筋膜到达腹膜外间隙。
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腹膜向内侧穿孔,必须注意避免损伤腹壁下血管。
内部解剖:
闭孔内肌
窗口显露:
手术窗的选择是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复位的需要而定的。
不同的窗口可以像髂腹股沟通路一样暴露在重要的结构之间。
窗口1:位于髂嵴髂腰肌之间。
从骶髂关节到髂前上棘的整个髂内侧表面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显露。
窗口2:这个窗口位于髂腰肌和髂外血管之间。
通过这个窗口,可暴露骶髂关节,耻骨支。
骨盆后环骨折,髋臼前骨折和涉及四面的特殊骨折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在直视下复位和固定。
窗口3:髂外血管和输精管之间,可暴露耻骨支,髂耻隆起,骨盆边缘。
结合窗口2,可以看到内四边面和耻骨上支的一个区域。
窗口4:输精管内侧,可显露耻骨联合。
窗口5:与窗口3类似,但位于真骨盆深面,可暴露方形区和坐骨棘。
总结
显露范围:入路可以很好地显露方形区,进一步剥离可以显露骶髂关节前方和髂窝。
优点:
1、可充分获得潜在的骨折部位、充分观察基本的神经血管结构;
2、可以从内向外、从前向后复位骨折;
3、可通过手指的触摸来检查复位情况,固定结束后可以通过手指触摸。
缺点:
1、需要助手一直保持复位;
2、经皮打入螺钉时保持复位有时比较困难;
3、切口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特别是髂外血管、闭孔血管神经、精索及髂腹股沟神经等,需熟悉髋臼前入路的解剖,否则可能导致闭孔神经血管、髂外血管、股神经、精索等结构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