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电磁计算
变压器计算公式范文

变压器计算公式范文
变压器是将电、磁能或机械能转换为相应的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供电。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变换、低频、高频等原理,来将电磁场相互影响着,最终将低压电动机的电能转换为高压电动机的电能。
变压器计算公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初级变压器功率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W)=电流(A)×电压(V)
二、变压器的变比计算公式:
变比(b)=Vt/Vs
其中,Vt为变压器的高压端绕组电压;Vs为变压器的低压端绕组电压。
三、变压器容量计算公式:
容量(KVA)=Vt×Ip/1000
其中,Vt是变压器高压端绕组电压;Ip则为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电流。
四、变压器额定频率计算公式:
频率(Hz)=Vt/X
其中,Vt是变压器高压端绕组电压;X则为变压器的电抗系数。
五、变压器效率计算公式:
效率(%)=100%×(P2-P1)/P1
其中,P2为变压器高压端实际输出功率;P1为变压器低压端实际输入功率。
另外,在变压器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变压器的损耗,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损耗(KW)=容量(KVA)×变压器损耗系数
我们还可以利用定子电流定律来计算变压器的电流,公式为:
电流(A)=E1/X
其中。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公式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公式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它能够将交流电压从一种电压变成另一种电压。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磁场的变化来实现电压的变换。
在变压器中,有一个主要的原件——铁芯,它能够集中磁场,并且通过它的变化来实现电压的变化。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V1/N1 = V2/N2。
其中,V1和V2分别代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N1和N2分别代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匝数。
这个公式表明了输入端和输出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也就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端的电压加到变压器的原边上时,原边的匝数N1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穿过整个铁芯,并且感应到次级线圈上,从而产生次级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就是V2。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匝数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也就是V1/N1 = V2/N2。
在实际应用中,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比值,从而确定变压器的变压比。
通过调整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匝数,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的电压变换,从而满足不同电气设备的电压需求。
除了电压变换,变压器还可以实现电流的变换。
根据功率守恒定律,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功率相等,所以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流与电压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公式,我们也可以计算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流比值,从而实现电流的变换。
总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公式是描述变压器工作原理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和电流变换原理,为变压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变压器,满足不同电气设备的电压和电流需求,从而为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变压器基本关系式及计算

变压器基本关系式及计算变压器是将交流电能从一电压级别传输到另一电压级别的装置。
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利用电流在绕组中产生的磁场导致另一绕组中的电流变化。
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是基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1.基本比例关系变压器的基本比例关系由下面的方程式给出:V1/N1=V2/N2=I1/I2其中,V1和V2分别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电压,N1和N2分别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匝数,I1和I2分别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电流。
这个关系式可以表示为一次绕组的电流和电压比等于二次绕组的电流和电压比。
2.功率关系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有一个基本关系:P1=P2其中,P1是一次绕组的输入功率,P2是二次绕组的输出功率。
由于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功率输入等于功率输出。
3.变压器效率变压器的效率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fficiency = (P2 / P1) × 100%其中,Efficiency是变压器的效率,P1是一次绕组的输入功率,P2是二次绕组的输出功率。
效率越高,变压器的能量损耗越少。
4.变比关系变压器的变比关系由下面的公式给出:k=V1/V2=N1/N2=I2/I1其中,k是变比,V1和V2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电压,N1和N2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匝数,I1和I2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电流。
变比表示了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的电压和电流比。
5.偏差关系实际上,变压器的变比并不是绝对精确的,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个偏差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δ=(V1/V2-N1/N2)/(V1/V2)×100%其中,δ是变压器的偏差,V1和V2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电压,N1和N2是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匝数。
以上是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及计算方法。
这些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变压器的主要计算公式

变压器的主要计算公式变压器是一种用于改变交流电压的电气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
变压器的主要计算公式有关于变压器的变比、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公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公式。
1.变压器变比公式:变压器的变比是指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用符号"k"表示。
变压器变比公式可以表示为:k=Ns/Np其中,k为变比,Ns为二次线圈(副线圈)匝数,Np为一次线圈(主线圈)匝数。
变比k决定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
2.变压器电流变比公式:变压器的电流变比与变压器的线圈匝数比有关。
电流变比公式可以表示为:k=Ip/Is=Ns/Np其中,Ip为一次线圈的电流,Is为二次线圈的电流。
变比k决定了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之间的比例关系。
3.变压器电压变比公式:变压器的电压变比与变压器的线圈匝数比有关。
电压变比公式可以表示为:k=Vp/Vs=Np/Ns其中,Vp为一次线圈的电压,Vs为二次线圈的电压。
变比k决定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
4.变压器的功率计算公式:变压器的功率计算公式是根据功率守恒原理推导出来的。
对于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功率计算公式如下:Vin * Iin = Vout * Iout其中,Vin为输入电压,Iin为输入电流,Vout为输出电压,Iout为输出电流。
5.变压器的效率计算公式:变压器的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效率计算公式如下:Efficiency = (Pout / Pin) * 100%其中,Efficiency为效率,Pout为输出功率,Pin为输入功率。
这些是变压器的主要计算公式。
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数据来计算变压器的变比、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变压器,以满足特定的电气需求。
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方法

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一.电磁学计算公式推导:1.磁通量与磁通密度相关公式:Ф = B * S ⑴ Ф ----- 磁通(韦伯)B ----- 磁通密度(韦伯每平方米或高斯) 1韦伯每平方米=104高斯S ----- 磁路的截面积(平方米)B = H * μ ⑵μ ----- 磁导率(无单位也叫无量纲)H ----- 磁场强度(伏特每米)H = I*N / l ⑶I ----- 电流强度(安培)N ----- 线圈匝数(圈T)l ----- 磁路长路(米)2.电感中反感应电动势与电流以及磁通之间相关关系式:E L =⊿Ф / ⊿t * N ⑷E L = ⊿i / ⊿t * L ⑸⊿Ф ----- 磁通变化量(韦伯)⊿i ----- 电流变化量(安培)⊿t ----- 时间变化量(秒)N ----- 线圈匝数(圈T)L ------- 电感的电感量(亨)由上面两个公式可以推出下面的公式:⊿Ф / ⊿t * N = ⊿i / ⊿t * L 变形可得:N = ⊿i * L/⊿Ф再由Ф = B * S 可得下式:N = ⊿i * L / ( B * S ) ⑹且由⑸式直接变形可得:⊿i = E L * ⊿t / L ⑺联合⑴⑵⑶⑷同时可以推出如下算式:L =(μ* S )/ l * N2 ⑻这说明在磁芯一定的情况下电感量与匝数的平方成正比(影响电感量的因素) 3.电感中能量与电流的关系:Q L = 1/2 * I2 * L ⑼Q L -------- 电感中储存的能量(焦耳)I -------- 电感中的电流(安培)L ------- 电感的电感量(亨)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影响电感量的因素和联合⑺⑻⑼式可以得出初次级匝数比与占空比的关系式:N1/N2 = (E1*D)/(E2*(1-D)) ⑽N1-------- 初级线圈的匝数(圈) E1-------- 初级输入电压(伏特)N2-------- 次级电感的匝数(圈) E2-------- 次级输出电压(伏特)二.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变压器参数:1.高频变压器输入输出要求:输入直流电压: 200--- 340 V输出直流电压: 23.5V输出电流: 2.5A * 2输出总功率: 117.5W2.确定初次级匝数比:次级整流管选用VRRM=100V正向电流(10A)的肖特基二极管两个,若初次级匝数比大则功率所承受的反压高匝数比小则功率管反低,这样就有下式:N1/N2 = VIN(max) / (VRRM* k / 2) ⑾N1 ----- 初级匝数 VIN(max)------ 最大输入电压 k ----- 安全系数 N2 ----- 次级匝数 Vrrm ------ 整流管最大反向耐压这里安全系数取0.9由此可得匝数比N1/N2 = 340/(100*0.9/2) ≌ 7.63.计算功率场效应管的最高反峰电压:Vmax = V in(max) + (Vo+Vd)/ N2/ N1 ⑿Vin(max)----- 输入电压最大值 Vo ----- 输出电压 Vd ----- 整流管正向电压Vmax = 340+(23.5+0.89)/(1/7.6)由此可计算功率管承受的最大电压: Vmax ≌ 525.36(V)4.计算PWM占空比:由⑽式变形可得:D = (N1/N2)*E2/(E1+(N1 /N2*E2)D=(N1/N2)*(Vo+Vd)/V in(min)+N1/N2*(Vo+Vd) ⒀D=7.6*(23.5+0.89)/200+7.6*(23.5+0.89)由些可计算得到占空比D≌ 0.4815.算变压器初级电感量:为计算方便假定变压器初级电流为锯齿波,也就是电流变化量等于电流的峰值,也就是理想的认为输出管在导通期间储存的能量在截止期间全部消耗完。
变压器的计算公式

变压器的计算公式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气设备,用于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
它由一个或多个线圈(通常称为主线圈和副线圈)组成,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电能的传递。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一根绕组中的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磁场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在另一根绕组中感应出电压。
由于绕组的匝数不同,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电压的不同。
变压器的公式基于电能守恒原理和磁通连续性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根据电能守恒原理,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以得到以下公式: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或者: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流例如,如果输入电压为220V,输入电流为10A,输出电压为110V,求输出电流,则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110V×输出电流=220V×10A输出电流=(220V×10A)/110V2.变压器的变比公式:变压器的变比是指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
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如下:变压比=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匝数/输出匝数例如,如果一个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220V,输入匝数为2000匝,输出电压为110V,求变压比,则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变压比=220V/110V=2000匝/输出匝数3.变压器的转换效率公式:变压器的转换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通常用η表示。
转换效率公式如下:η=(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其中,输出功率可以根据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计算,输入功率可以根据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计算。
4.变压器的磁势公式:变压器的磁势是指变压器中的磁通量。
根据磁通连续性原理,变压器的磁势公式如下:主线圈磁势×主线圈匝数=副线圈磁势×副线圈匝数其中,主线圈的磁势和副线圈的磁势可以根据输入电流和主线圈匝数、输出电流和副线圈匝数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是在忽略电阻、磁损耗和铁损耗的情况下得出的,实际的变压器计算中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变压器参数计算公式

高频变压jlm器参数计算1.电磁学计算公式推导:1.磁通量与磁通密度相关公式:Ф = B * S (A) ⑴Ф ----- 磁通(韦伯)B ----- 磁通密度(韦伯每平方米或高斯) 1韦伯每平方米=104高斯S ----- 磁路的截面积(平方米)B = H * μ ⑵μ ----- 磁导率(无单位也叫无量纲)H ----- 磁场强度(伏特每米)H = I*N / l ⑶I ----- 电流强度(安培)N ----- 线圈匝数(圈T)l ----- 磁路长路(米)2.电感中反感应电动势与电流以及磁通之间相关关系式:E L =⊿Ф / ⊿t * N ⑷E L = ⊿i / ⊿t * L ⑸⊿Ф ----- 磁通变化量(韦伯)⊿i ----- 电流变化量(安培)⊿t ----- 时间变化量(秒)N ----- 线圈匝数(圈T)L ------- 电感的电感量(亨)由上面两个公式可以推出下面的公式:⊿Ф / ⊿t * N = ⊿i / ⊿t * L 变形可得:N = ⊿i * L/⊿Ф再由Ф = B * S 可得下式:N = ⊿i * L / ( B * S ) ⑹且由⑸式直接变形可得:⊿i = E L * ⊿t / L ⑺联合⑴⑵⑶⑷同时可以推出如下算式:L =(μ* S )/ l * N2 ⑻ 这说明在磁芯一定的情况下电感量与匝数的平方成正比(影响电感量的因素)3.电感中能量与电流的关系:Q L = 1/2 * I2 * L ⑼Q L -------- 电感中储存的能量(焦耳)I -------- 电感中的电流(安培)L ------- 电感的电感量(亨)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影响电感量的因素和联合⑺⑻⑼式可以得出初次级匝数比与占空比的关系式:N1/N2 = (E1*D)/(E2*(1-D)) ⑽N1-------- 初级线圈的匝数(圈) E1-------- 初级输入电压(伏特)N2-------- 次级电感的匝数(圈) E2-------- 次级输出电压(伏特) 2.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变压器参数:1.高频变压器输入输出要求:输入直流电压: 200--- 340 V输出直流电压: 23.5V输出电流: 2.5A * 2输出总功率: 117.5W2.确定初次级匝数比:次级整流管选用V RRM =100V正向电流(10A)的肖特基二极管两个,若初次级匝数比大则功率所承受的反压高匝数比小则功率管反低,这样就有下式:N1/N2 = V IN(max) / (V RRM * k / 2) ⑾N1 ----- 初级匝数 V IN(max) ------ 最大输入电压 k ----- 安全系数N2 ----- 次级匝数 Vrrm ------ 整流管最大反向耐压这里安全系数取0.9由此可得匝数比N1/N2 = 340/(100*0.9/2) ≌ 7.6 3. 计算功率场效应管的最高反峰电压:Vmax = V in(max) + (Vo+Vd)/ N2/ N1 ⑿V in(max) ----- 输入电压最大值 Vo ----- 输出电压 Vd ----- 整流管正向电压Vmax = 340+(23.5+0.89)/(1/7.6)由此可计算功率管承受的最大电压: Vmax ≌525.36(V)4.计算PWM占空比:由⑽式变形可得:D = (N1/N2)*E2/(E1+(N1 /N2*E2)D=(N1/N2)*(Vo+Vd)/V in(min)+N1/N2*(Vo+Vd) ⒀D=7.6*(23.5+0.89)/200+7.6*(23.5+0.89)由些可计算得到占空比 D≌ 0.4815.算变压器初级电感量:为计算方便假定变压器初级电流为锯齿波,也就是电流变化量等于电流的峰值,也就是理想的认为输出管在导通期间储存的能量在截止期间全部消耗完。
高频变压器计算公式

磁导率英文名称:magnetic permeability 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表示在空间或在磁芯空间中的线圈流过电流后、产生磁通的阻力、或者是其在磁场中导通磁力线的能力、其公式μ=B/H 、其中H=磁场强度、B=磁感应强度,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
如果空气(非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是1,则铁氧体的相对磁导率为10,000,即当比较时,以通过磁性材料的磁通密度是10,000倍。
铸铁为200~400;硅钢片为7000~10000;镍锌铁氧体为10~1000初始磁导率μi:是指基本磁化曲线当H→0时的磁导率最大磁导率μm:在基本磁化曲线初始段以后,随着H的增大,斜率μ=B/H逐渐增大,到某一磁场强度下(Hm),磁密度达到最大值(Bm),即饱和磁导率μS:基本磁化曲线饱和段的磁导率,μs值一般很小,深度饱和时,μs=μo磁芯参数:(1)有效磁导率μro。
在用电感L形成闭合磁路中(漏磁可以忽略),磁心的有效磁导率为:式中L——绕组的自感量(mH);W——绕组匝数;磁心常数,是磁路长度Lm与磁心截面积Ae的比值(mm).(2)饱和磁感应强度Bs。
随着磁心中磁场强度H的增加,磁感应强度出现饱和时的B值,称为饱和磁感应强度B。
(3)剩余磁感应强度Br。
磁心从磁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剩余的磁感应强度(或称残留磁通密度)。
(4)矫顽力Hco。
磁心从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继续反向磁化,直至磁感应强度减小到零,此时的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或保磁力)。
公式(5)温度系数aμ°温度系数为温度在T1~T2范围内变化时,每变化1℃相应磁导率的相对变化量,即式中μr1——温度为T1时的磁导率;μr2——温度为T2时的磁导率。
在介质中,磁场强度则通常被定,式中为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magnetization,描述磁介质磁化状态的物理量。
是磁化强度,通常用符号M表示。
定义为媒质微小体元ΔV内的全部分子磁矩矢量和与ΔV之比,即对于顺磁与抗磁介质,无外加磁场时,M恒为零;存在外加磁场时,则有或其中H是媒质中的磁场强度,B是磁感应强度,μo是真空磁导率,它等于4π×10^-7H/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
1.78
2.15
63-110/3-10 kV
1.85
1.96
2.03
2.17
63-110/35/3-10 kV
2
2.1
2.18
2.45
电密计算:相电流/导线截面积(单根导线面积x并饶根数)
性能水平
8
9
10
电密
3.5
3
2.5
轴向高度计算:单根导线包完绝缘高度(b)*段数+压缩后轴向油道高度+线圈到铁轭尺寸
电压(kV)
3-6
10
35
63
110
段数
36-60
40-70
56-76
60-80
60-80
2x34,2x44
电抗高度的估算:
HK=IN*WN*D*K/ et*Uk%*104(D/40+主空道+2 Uk%+4) mm
D---铁心直径
K----经验系数
经验系数
铜线
铝线
热轧
冷轧
热轧
冷轧
3-35/0.4-10kV
3.低压匝数
W2=U2/ et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重新确定et,B,磁密计算B=450*et/ At
4.高压匝数
W1=U1/ et各分接匝数
电压比校核实际匝数与et的乘积与实际电压的差
绝对值(W1* et-实际电压)/实际电压*100%
允许偏差
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
计算允许偏差
主分接
≦0.25%或≦短路阻抗x10%
铜油温升计算公式:
自冷内线圈 0.41 q0.6+匝绝缘校正温差+辐向及油道高度校正温差
自冷外线圈 0.358 q0.6+匝绝缘校正温差+辐向及油道高度校正温差
风冷线圈 0.159 q0.7+匝绝缘校正温差+辐向及油道高度校正温差
线圈温升=铜油温升+油对空气的平均温升
油温升计算:
油箱单位热负荷 qy=1.032*负载损耗(最大电流的负载损耗)+空载损耗/总散热面
≦500
3-10
多层圆筒式
外线柱
圆线或扁线
并饶根数1根,
不超过2根
≦630
35
≦2000
63
分段圆筒式
1000-4000
110
800-1000
0.4
双螺旋
内线柱
单螺旋并饶根数不超过撑条根数
60匝以上采用双或四螺旋
60-100匝单螺旋
100-150采用单半螺旋
1250-2000
0.4
四螺旋
4000-10000
1
一般电磁计算程序
第一部分铁心计算
1.确定铁心形式:芯式
2.选取铁心直径:查表确定铁心柱和铁轭截面积(cm2)
3.硅钢片的牌号:
4.接缝形式
5.磁密的选取(材质,空载,噪声,温升)
B大,空载大,噪声大
第二部分绕组计算
1.绕组形式
2.绝缘结构(主,纵绝缘)
3.匝绝缘的选取
4.电密的选取(材质,负载,温升)
0.35
0.97
3.铁心叠积方式:直接缝、半直半斜、全斜
4.铁心夹紧方式:粘带+拉板,粘带+拉螺杆
5.铁心绝缘:片间绝缘、与夹件间绝缘
6.铁心必须一点接地,接地方法(串联+并联)
≥5000
110
内屏式
外线柱
≥31500
220
纠结式
以饼式线圈为例计算:线圈电流,电压,匝数,线圈的电抗高度,线圈的辐向尺寸,段数,每段匝数,线规(a*b a为厚度),导线的长度,重量,匝绝缘,油道,压缩系数等。
主纵绝缘结构:
变压器的主绝缘是指绕组对地,对异相绕组之间,或同相其他绕组之间的绝缘。绝缘结构的击穿电压不仅与绝缘间隙的结构及尺寸有关还与其中电场分布有关,还与带电及接地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和距离有关。因此,为了正确的设计绝缘结构,了解其中出现最大场强的部位,并求得这些部位的场强值是非常重要的。在线圈间主绝缘设计时还应该注意到线圈轴向场强对主绝缘的影响。在工频电压作用下,电压分布式均匀的。
相间距离
M0 (铁心柱中心距)
UK%= 49.6f I W∑Dρ/et*HK*104
∑D等效漏磁面积)(cm2)(一般变压器只考虑纵向漏磁,大型变压器则必须考虑横向漏磁,因为此时横向漏磁已不能忽略了),Hk平均电抗高度(cm),ρ洛式系数,修正纵向磁场长
∑D: 计算记忆法
辐向尺寸用3除,再乘各自半径数,漏磁空道是基础,它乘空道半径数,线圈辐向油道处,靠边匝数除总数,其商平方为系数,再乘半径与宽度,最后漏磁总面积,各项相加即得出.
总散热面=油箱散热面+散热器散热面
油对空气的平均温升油浸自冷 τy= 0.262 q0.8
油浸风冷 τy =0.16 q0.8
顶层油温升:1.2xτy+△τy
△τy:发热中心与散热中心的修正值
机械力计算略
重量计算
器身重:线圈(铜重+绝缘件+硅钢片+夹件等)
35kV以下 铁重/7.8+铜重/4.5
60-110kV 铁重/7.6+铜重/3.9
≦0.25%
其他分接
可与用户协商
≦0.25%
5.线圈形式确定:
小容量为层式线圈:线匝沿轴向按层次排列的线圈.(机械强度差,冲击性能好)
圆筒式:单层圆筒式,双层圆筒式,多层圆筒式,分段圆筒式
箔式:一般箔式和分段箔式(一层一匝)
大容量为饼式线圈:线匝沿辐向形成线饼,再沿轴向排列的线圈. (机械强度好,冲击性能差)
辐向尺寸计算:单根导线包完绝缘厚度(a)*每段匝数*并饶根数*辐向工艺系数
连续式(卧绕)
连续式(立绕)
纠结及内屏
1.02,1.03
1.02, 1.01
1.05, 1.04
绝缘半径的计算:
铁心直径/2
套装裕度
内线圈辐向尺寸(低压线圈平均半径)
主空道
外线圈辐向尺寸(高压线圈平均半径)
外线圈外半径
外线圈外直径
主绝缘:线圈对地,同相的各线圈间,异相线圈之间,主空道,线圈到铁轭
纵绝缘:匝间,段间,层间,相间的绝缘
主绝缘:
电压等级
≦20
35
63
110
主空道
17
23
34
40
纵绝缘:
匝绝缘的选取:导线双边绝缘厚
电压等级
35kV以下
63 kV
110
220 kV
扁线
0.45
0.95
1.35
1.95
段数的确定:双数,中部进线为4的倍数,保证出头在外侧
空载电流:ki*铁心重量*磁化容量( 查表)/容量*10
ki经验系数 1.4
温升计算:ONAN :自然油循环, 自然空气冷却
第一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
表示与线圈相接触的介质
表示与外部冷却系统相接触的介质
冷却介质种类
循环方式
冷却介质种类
循环方式
温升限值:
A级绝缘: 线圈温升 65K (63 K) 电阻法测量
涡流损耗系数:kw%=kw/107(f * m * n * a * s *ρ/Hk)2
m:垂直于漏磁场方向导线总根数
n:平行于漏磁场方向导线总根数
环流损耗系数: :kb%=kb x kw /108(f * n * a * s *ρ/Hk)2
引线损耗按占基本损耗的百分数取经验值.
杂散损耗:Pzs=23x0.8* (磁通x10-6)2*(UK%)2*Hk3/L*(Hk+匝数,线规减薄加高,减少低压匝数,增大铁心直径.
阻抗调整合格,继续下面的计算.
电阻损耗3IR2电阻:电阻率*导线长度/导线面积
导线长度:(平均匝长*匝数)+出头长 (m)
导线重量(净重):3*8.9*导线长度*导线面积
包绝缘导线重量:17t(a+b+1.57t)/s t=匝绝缘/2
3
单螺旋
单半螺旋
12000-50000
6
40000-63000
10
800-3150
3
连续式
半连续式
外线柱
并饶根数1-4根,最多6根
匝数150以上,高压并饶根数4根以上,采用中部进线
800-10000
6
≥630
10
≥800
35
≥2500
63
纠结式
外线柱
并饶根数≦3根,采用纠结式,3根以上采用内屏连续式,内段匝数少可采用内屏
13.温升计算
14.机械力计算
15.重量计算
1初选铁心直径.D=K√4P
K
铝
铜
冷轧
48-55
55-60
热轧
50-60
60-65
硅钢片较高时,K值取小值。
取整查表,确定铁心柱截面积,铁轭截面积和角重.
2.每匝电势估算.
E1=4.44fW1BAt
et=E1/W1=4.44f BAtB(高斯),At(Cm2)
7.计算高压线圈匝数.电压比校核
8.确定高压线圈的形式,段数,每段匝数,主纵绝缘结构.计算高压线圈的轴向及辅向尺寸.
9.确定低压线圈的形式,段数,每段匝数,主纵绝缘结构.计算低压线圈的轴向及辅向尺寸.
10.阻抗电压的计算.(调整)
11.负载损耗的计算,计算导线的长度,电阻,铜损(调整)
12.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计算,(调整)
铁心直径2套装裕度内线圈辐向尺寸低压线圈平均半径主空道外线圈辐向尺寸高压线圈平均半径外线圈外半径外线圈外直径相间距离m0等效漏磁面积cm2一般变压器只考虑纵向漏磁大型变压器则必须考虑横向漏磁因为此时横向漏磁已不能忽略了hk平均电抗高度cm洛式系数修正纵向磁场长计算记忆法辐向尺寸用3除再乘各自半径数漏磁空道是基础它乘空道半径数线圈辐向油道处靠边匝数除总数其商平方为系数再乘半径与宽度最后漏磁总面积各项相加即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