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课内阅读。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採)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骗)了产药的(明名)山。

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段断)药(性姓)和药(效校郊)。

(1)写出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部书”是指______(4)读了这段话,写出你的体会。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里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

为了(提炼冶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提炼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抛弃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冶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楚光。

(1)选择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词语。

(提炼冶炼)______纯净的镭进行______(提炼冶炼)(抛弃废弃)______的破棚子(提炼冶炼)______出了0.1克镭(2)为什么说“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了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 能力过关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 能力过关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卷六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石灰吟》,完成练习。

(13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3分)(1)等闲:__________(2)浑:__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_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8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石需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

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石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2分)二、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完成练习。

(17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分)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加点的“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等词语。

(10分)3.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

(填序号,3分)①戚继光②刘胡兰③雷锋④秦桧⑤李大钊⑥汪精卫三、阅读《那个星期天》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 课外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读文言文《王安期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50分)王安期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有改动)【注】①系:抓。

②致:达到。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0分)(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 下列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8分)A. 久而久之.B. 求之.不得C. 君将何之.D. 井底之.蛙3. 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0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寻人启事的写法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来写。

②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学生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学生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课内阅读 (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课内阅读 (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解析)一、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①“去的”指的是_______的时光;“来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

②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的强烈感叹。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选段中与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哪一个分句?请用“ ______”画出来。

②“茫茫然”写出了( )。

A.大干世界的广阔无边B.阳光的耀眼充足C.眼前光景的模糊不清D.内心的迷茫(3)选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了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写出了时间在生活的____________间匆匆流逝。

【参考答案】(1)①过去未来②时间流逝【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第①题,从字面意思即可得出答案。

第②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的来去无法掌控,体现出自己深深的无奈之情。

(2)①拟人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从句子中的“有脚”“挪移”等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知道了修辞手法,在选文中找出一个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分句,画出来即可。

②D【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含答案)1.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洗澡水的旋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庆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逼”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都是什么人呢?(2)作者为什么说:“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3)“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那么是怎么得来的呢?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4)请写出一位善于发问的名人的名字。

2. 课内语段阅读,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①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②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③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④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⑤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港蓝。

喂,⑥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陡峭清凉飞流淘气汩汩悠悠(2)选文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山泉、溪流等景物,想象一下,作者还会和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再写一句。

你好,______。

(3)请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2个字)(4)文段中作者对山中“朋友”的称呼由第三人称“他们”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你们”,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草虫的村落(节选)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学弈》,完成练习。

(23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 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B. 思援弓缴而射之.(指鸿鹄)C. 弗若..之矣(不如)D. 为.是其智弗若与(为了)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4分)A.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B.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C.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D.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9分)4.学完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在学习上会怎么做?(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29分)【文段一】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文段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附答案

专题四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插说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搅拌——()好奇——()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十五夜: .尽: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 (2)非然.也 ____________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D.通国/之善/弈者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教,教授。

(2)这样。

(3)引,拉。

(4)因为。

2.(1)的。

(2)指弈秋的教导。

(3)它,指鸿鹄。

(4)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3.A4.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5.说明了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言之有理即可)(二)北京的春节(节选)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32分)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9分)(1)等闲:__________ (2)浑: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2. 读诗句,完成练习。

(16分)(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历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岩的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 )。

(3分)A. 送别诗B. 山水诗C. 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分)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18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8分)2. 画“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等词语。

(5分)3. 本段共有______句话:中心句是第______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一书的文学家司马迁的话来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______句;最后一句以________________为例,说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

(5分)三、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24分)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6分)镇定——( ) 和蔼——( )火冒三丈——( )2. 画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的描写。

父亲“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慈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3. 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画出原因。

(4分)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父亲“瞅了瞅我们”,期望“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望了望我们”,期望“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四、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26分)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0分)通国: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_ 弈: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2. 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0分)(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6分)A.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文中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采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学习态度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B. 可以用成语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个一心二用、心不在焉。

因此学习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C. 文中有一个反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个反问句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16. 课内阅读一、1. (1)平常。

(2)全,全然。

(3)指高尚的节操。

2. (1)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不怕打击、不怕烈火无畏精神(2)示例: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 C4. 坚强不屈、追求纯洁清白二、1. 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2. 敬重示例:牺牲捐躯痛恨示例:送命3. 四一死亦为鬼雄三张思德同志的死三、1. 安定慈祥怒气冲冲2. 外貌他遭受了酷刑他在经受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他对亲人的爱3.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 不要在敌人面前表现出悲伤即使没有他的陪伴,也要好好活下去四、1. 全国。

教导。

下棋。

一起。

他的。

2. (1)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大雁之类的鸟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2)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3. C六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1.低头唉声叹气。

振作精神发奋努力。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安兴奋地说,妈妈的眼睛里有她。

(改为直接引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天的风真大。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改为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他的房间很小。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照样子,仿写句子)小学的时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高兴兴地走进华丽的少年宫。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一条道?”(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读例句,想想加点部分有什么特点,再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写写“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两个四字词语写一个赞美春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为图书馆写一条提示语,要求语言亲切友善,可以仿照示例,也可以自由创作。

例:走进书海,请静心享受和品味;走近名家,要潜心思索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运用神态或动作描写,用一两句话刻画出下面的人物形象。

高兴的小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给句子加一组关联词,保持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补充下面的句子,使之形成一段完整的赠言。

例: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母校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播种着我们的梦想。

参考答案1. 与其低头唉声叹气,不如振作精神发奋努力。

2. 安安兴奋地说:“妈妈的眼睛里有我。

”3. 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将无不铭记在心。

4.示例:今天的风真大,路上的行人差点被刮飞了。

5.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6.示例:他的房间很小,只有巴掌大。

7.示例:涟漪被春风抚平了积雪被暖阳融化了8. 少先队员走进少年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