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力学运动的周期实验
实验目的:1. 验证太阳系内天体运动的周期性;2. 比较摆的惯
性和重力的影响;3. 观察运动定律;4. 研究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根据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动能会在物体间交换而不
会消失,所以当把物体释放时,受其初速度以及重力影响,物体会一
直运动下去,直到其能量消耗殆尽,变为怠速或者受另外一个力使其
落入最低能状态。

实验过程:1. 准备仪器:悬挂式木杆、摇摆、支架等;2. 预先
校准好摆的角度和绳子的长度;3. 将摆放放到弦支架上,并将木挂杆
的一端放在中心,另一端放在摆的节点;4. 用尺量测出摆的节点到弦
支架的距离,并记录;5. 以手或小型电机启动摆,短时间内观察摆的
运动,记录物体的运动数据;6. 根据数据重复实验,并观察此运动是
否为周期运动。

实验结果:通过此实验,观察到了摆的周期性运动,当物体受到
惯性和重力双重影响下,运动呈现一定的律动,从而证明了天体运行
的周期性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总结:从此次实验中可以看出,物体受到惯性和重力影响时,运动会形成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


实验中也观察到,物体的运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的,因此也证明了
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3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3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第一篇: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该实验基于洛伦兹力的作用机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电子束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中的偏转情况,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当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它所受到的洛伦兹力为F=q(v×B),其中F为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q为电子的电荷量,v为电子的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磁场中,电子的运动轨迹会被打偏。

如果电子束的速度、电荷量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都已知,那么通过测量电子束的偏转角度就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实验步骤1.将阴极和阳极接通电源,使阴极发射电子束。

2.在电子束发射器的出口处放置一个铁环,其作用是增强磁场强度。

3.在电子束传输管中放置一个磁铁,这个磁铁的作用是在管内产生一个横向的匀强磁场。

4.测量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角度。

5.根据偏转角度和其他参数计算电子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需小心操作,防止高压和射线辐射的危害。

2.铁环和磁铁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

3.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外部干扰。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子荷质比的近似值为:e/m = 1.76×10^11C/kg。

结论本实验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的质量非常小,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很大,这也是电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原因之一。

此外,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如温度变化和实验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控制这些误差因素。

高三物理知识点实验报告

高三物理知识点实验报告

高三物理知识点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及实验方法,并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实验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物理知识点:运动学、力学、热学等。

实验材料:- 物理实验箱- 光滑斜面- 弹簧测力计- 弹簧- 定滑轮组- 温度计- 定容烧杯- 热水- 大气压力计- 液体容器实验一: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的运动实验目的:观察小球在光滑斜面上向下滚动的运动特征并验证相关物理定律。

实验步骤:1. 将光滑斜面固定在实验箱上。

2. 在斜面上放置小球,并释放。

3. 通过计时器计算小球滚动的时间,并记录。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小球在光滑斜面上滚动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成正比。

- 小球在光滑斜面上滚动的加速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 小球滚动的距离与滚动时间成正比。

实验二:弹簧的弹性变形实验目的:研究弹簧的弹性特性,并探究弹簧的变形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箱上。

2. 将弹簧连接到测力计上,并悬挂。

3. 通过不同的负载重物悬挂在弹簧上,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弹簧受力与其变形呈线性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

- 弹簧的刚度与弹簧材料的特性有关。

- 弹簧的伸长量与施加的负载重物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三:煮沸水的温度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煮沸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验证热学相关定律。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定容烧杯中。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记录沸腾时的温度。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沸腾点是指液体在一定压力下开始沸腾的温度。

- 沸腾点与环境的大气压力有关。

-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完全蒸发。

实验四:液体压强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液体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液体倒入液体容器,并保持液面平稳。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

实验器材: 铁架台、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重锤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

由h=1/2 gt2,经过0.02s 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的纸带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选取两条比较好的纸带将所得纸带中各点的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23456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篇二: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新干中学学生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注:一级指标:实验态度的评价20﹪,实验效果60﹪,完成实验报告情况10﹪,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10﹪.二级指标:1熟悉实原理,相互协作,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仪器。

2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即时,结论正确。

3实验报告能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4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优、良、差)
篇三: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样本)
弥勒四中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月日。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数据,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即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g,则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表示为:h = 1/2gt²其中,h为物体下落的距离,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

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常数,约为9.8m/s²。

通过测量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2. 纸带3. 铁架台4. 重物(附细线)5. 导线、电源等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接通电源。

2. 将重物用细线挂在打点计时器下方,让重物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记录重物下落的时间t和对应的打点计数。

3.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选取合适的下落时间段,确定距离h的值。

4.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下落时间t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

根据图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开始下落的前几秒内,下落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这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相符。

(2)在图线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直线段,说明在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线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约为9.8m/s²,与理论值相符。

2.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m/s²,是一个恒定的常数。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和经典力学理论相符。

通过实验数据和图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避免空气阻力的影响。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重力加速度的存在。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 探究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从而计算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装置:包括铁球、细线、滑轮、铁架台等。

2. 秒表:用于测量物体下落时间。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4. 计算器:用于计算重力加速度。

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固定在滑轮上,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将铁球从一定高度释放,开始计时,当铁球接触地面时停止计时。

3.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每次实验的铁球下落时间。

4. 测量铁球下落的高度。

5. 计算重力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1. 铁球下落时间(t):t1 = 1.2s,t2 = 1.3s,t3 = 1.4s,t4 = 1.5s,t5 = 1.6s2. 铁球下落高度(h):h = 0.5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公式 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 = 2 0.5 / (1.2^2 + 1.3^2 + 1.4^2 + 1.5^2 + 1.6^2) ≈ 2.3m/s^22. 分析:(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2.95m/s^2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2)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并测量了其大小。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七、实验结论1. 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得到了验证,其大小约为2.3m/s^2。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精度。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加速度计和计时器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加速度计和计时器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探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并验证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近似常数的理论。

二、实验原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知,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时,其加速度为恒定值。

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加速度计测量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
1. 自由下落装置:用于固定实验物体,保证物体自由下落;
2.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
3. 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

四、实验步骤:
1. 将自由下落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加速度计安装在自由下落装置上。

确保加速度计与地面垂直。

2. 选择一个实验物体,如一个铁球,放置在自由下落装置上,并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3. 按下计时器的开始按钮,同时释放实验物体,使其开始自由下落。

4. 当实验物体触地时,立即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时间t。

5. 重复实验3-4步骤多次,得到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计算每次实验的自由下落时间t,并计算平均值。

2.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s=1/2at^2,根据测得的t和求得的平均
加速度a,计算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s。

3. 绘制加速度与自由下落距离的图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近似为一个恒定值。

通过绘制加速度与自由下落距离的图像,可以发现,加速度与距
离成正比。

这表明,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可以用恒
定加速度的简单模型来描述,并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

七、实验误差与改进:
1.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实验物体质量的不同以及空气阻
力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择相同质量的实验物体、改变自由下落高度等
方法来减小误差。

2. 另外,实验中也需要注意加速度计和计时器的精确度。

可以选择
精准的仪器,并进行仪器校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八、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并验证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吻合,说明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用恒定加速度的模型来描述。

同时,本次实验也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九、实验拓展:
1. 可以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不同形状、质量的实验物体对自由落体的影响。

2. 可以探究自由落体在不同地球表面上的运动规律,比如在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等的重力环境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3. 可以探究有阻力情况下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并与无阻力情况进行对比。

以上为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你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