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附页码)

《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附页码)第一单元1.我国的领导阶级、阶级基础、国家性质——p5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本质、优势(3)——p5-6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2)——p6-74.公民的政治权利(3)、政治义务(4)——p8-9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p10-116.四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2)——p16-177.间接决策(1)和参与民主决策(直接决策)的四种途径——p19-20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4)——p229.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组织、选举、决策、管理、监督——p24-2510.村民和居民自治的意义(4)——p24第一段、p26下、p27中间一段最后两行11.民主监督的四种方式——p28-291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2)、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2)——p29第二单元13.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1)——p3714.我国政府的五大基本职能——p3715.政府应当如何履行职能(3)——p37下16.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p3917.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p39-4118.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据(2)、具体要求(3)、意义(4)——p43-4419.政府审慎行使权力(4)——p4420.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p4621.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5)——p47-4822.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3)、外部监督体系(6)——p472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内容(2)和意义(2)——p4824.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p49第三单元25.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p5526.人大行使的国家权力(2)——p5527.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性质、地位、常设机关——p55-5628.人大的四项职权和人大代表的四项职权——p56-5729.人大代表的地位、产生(2)、义务(3)——p56-5730.我国的政体是什么——p59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p5932.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三种表现——p59-60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石、基本内容(4)——p60-613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p61中间虚线框3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p61下3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原因、执政地位(2)、执政意义——p63上37.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如何确立和形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执政基本方式——p63下-64上38.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4)、性质、执政理念、根本宗旨、奋斗目标——p66-683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p7040.多党合作的关系、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机构——p70-7141.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产生方式——p7142.协商民主的意义——p71下4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p724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三大原则以及各自的含义和原因(重要性)——p74-7545.三大原则的关系(3)——p74-754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前提、地位、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核心内容、实行原因——p77+7847.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4)——p7948.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4)——p81-82第四单元49.主权国家的地位(1)和要素(4)——p9150.主权的重要性(1)——p9151.主权国家的权利(4)和义务(3)——p9252.联合国的宗旨(1)和原则(6)——p9353.国际关系的内容(4)和基本形式(3)——p9654.国家利益(4)——p9655.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原因(2)、内容(1)、要求(1)——p9756.时代的主题(2)、当今世界基本经济特征(1)、全球发展突出问题(1)——p100-10157.时代主题的主要障碍(2)、解决措施(2)——p10158.国际竞争的表现(5)和实质(1)——p10459.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性素、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p108。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①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②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③监督权。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1. 政治生活的定义- 政治生活是指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围绕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进行的活动。
2. 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政治生活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 政治制度- 宪法和法律框架- 政府结构和职能- 选举制度和政治参与2. 政治文化- 政治价值观- 政治意识形态- 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3. 政治行为- 政治决策过程- 政治活动和运动- 政治沟通和表达三、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2. 民主原则-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3. 公平原则- 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机会的均等性- 结果的公正性四、政治生活的主要参与者1. 公民- 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2. 政府- 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政府与公民的关系3. 政治组织- 政党的角色和功能- 利益集团的影响五、政治生活的实践与发展1.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政治体制的适应性- 政治改革的方向和措施2. 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 提高公民政治意识- 丰富公民参与渠道3. 政治生活的现代化- 科技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 政治生活的国际化趋势六、结语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
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权利。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生活的本质,更有效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以上内容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总结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扩充和深化。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具体的知识点、案例分析、实践应用等,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在撰写时,应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10.民主选举的方式?(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2等额选举或差额选举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表现。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阶级性2.我国的国际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4.人民民主的特点:a.广泛性 b.真实性5.为什么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①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6.公民的政治权利: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监督权c.政治自由7.公民的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遵守宪法和法律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①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同意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B.参与公共管理活动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2.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制约的因素;①社会经济制度②物质生活条件③选民的文化水平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4.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A.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新C.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D.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5.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a.信访举报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和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6.民主监督的意义A.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C.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际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7.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a.农村村民自治 b.城市居民自治意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是国际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政府的主要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职能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4.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做到: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5.为公民提供求助,投诉的主要途径a.开设热线电话b.发展电子政务c.设立信访部门d.依法建立行政裁决D.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政治生活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政权组织和行使职权的机构。
一般来说,国家机构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
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通常由国家主席、国家议会等组成。
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具体的国家行政事务,包括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等。
国家司法机关则是负责审判和司法活动的机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二、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作方式。
主要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君主制度等。
民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权由人民通过普选产生,并通过选举实行代表制的政治制度。
专制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权由个人或少数人掌握,不进行普选,并采取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
君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权由君主或皇帝继承或选举而来,并由君主或皇帝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三、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组织和政党政治活动方式。
主要包括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等。
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有多个政党存在,并且政党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的政治制度。
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主要由两个大的政党统治,并且两党之间存在势均力敌的政治制度。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只有一个,并且该政党具有独裁和垄断的政治制度。
四、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一个国家进行选举活动的方式和规定。
主要包括普选制、定额代表制、单一议席制等。
普选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选民通过公开的、自由的和平等的普遍选举产生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治制度。
定额代表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选民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代表数量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治制度。
单一议席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选民通过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治制度,每个选区只选出一个代表。
五、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意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和政治形式。
主要包括民主政治文化、专制政治文化、君主政治文化等。
民主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者普遍认同和信奉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理念的政治文化。
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特别提示】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结论: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1)党成立基础:①社会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变化②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工人阶级的特点:团结性、革命性、先进性③理论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各阶层两个根本性的弱点: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3)为什么革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4)怎么革命: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5)革命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政治生活主体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主体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主体指的是社会公民在政治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们有权参与社会的政治运动和表达意见,促使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①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政治生活主体的重要权利,它不仅是政治参与和表达意见的基本权利,而且也是构成政治参与的基础。
包括选举权、公民自由言论、思想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
② 政治责任:政治责任是政治生活主体参与政治活动的遵守的一般原则,它要求政治生活主体应尊重法律法规,遵守政治秩序,尊重人权,负责任地行使政治权利,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
③ 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政治生活主体参与政治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它是政治生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所具有的知识、思想、能力和行为素质的总和。
包括对政治问题的理解能力、政治思想的敏感性、政治行为的技能和政治态度的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人民民主专政是什么:(1)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①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判断国家性质的标志:看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或者是看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本质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特点:①广泛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选举制度等。
)(4)专政的对象、民主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①专政的对象:极少数敌人②民主的含义: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注意:不存在“全民的”、超阶级的民主③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
主要在于: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或人民内部,而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民主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则专政则以国家权力的强制力为实施特征;统一: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怎么办: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但是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我们全部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和地位①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②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的内容、自由和法律的关系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
(3)监督权的含义和内容①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②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怎么办)①这项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注意:也包括司法上和守法上的平等,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怎么办)①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义务。
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⑶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
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1.3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1.公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国选举方式的种类、优点和局限性、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1)种类:从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角度(2)种类: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含义、优点和局限性①直接选举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优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
②间接选举含义: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③等额选举含义正式后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④差额选举含义:正式后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3)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2.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1)国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国体: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态相适应。
3.公民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在态度上,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2)在能力上,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2.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直接和间接)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1.是什么: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1)村民委员会的含义、性质、内容①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③村民自治的内容:P24 (村民是如何进行民主管理的?)民主选举:A:方式: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B:意义: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民主决策:方式: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民主管理:形式: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民主监督:方式: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委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④村民自治的意义:调动村民民主管理的村务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居民自治的含义、性质、内容①居委会性质:P25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民主管理社区事务的机构。
②居民自治的内容:(居民是如何进行民主自治的?)(1)民主选举:居委会成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2)民主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3)民主管理:日常事务居民管(4)民主监督: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3)居民自治的意义: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①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P23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注意:村委会和居委会不是基层国家政权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2. (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1)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3)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4)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3.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参与民主管理(怎么办)中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能力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