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民主专政是什么:

(1)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判断国家性质的标志:看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

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或者是看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本质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

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

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①广泛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

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

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

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选举制度等。)

(4)专政的对象、民主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①专政的对象:极少数敌人

②民主的含义: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

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注意:不存在“全民的”、超阶级的民主

③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或人民内部,而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民主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则专政则以国家权力的强制力为实施特征;

统一: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怎么办: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但是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我们全部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和地位

①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②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的内容、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

(3)监督权的含义和内容

①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②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怎么办)

①这项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

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

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任何组织

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注意:也包括司法上和守法上的平等,在立法

上是不平等的。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怎么办)

①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⑶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1.3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1.公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1.我国选举方式的种类、优点和局限性、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1)种类:从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角度

(2)种类: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含义、优点和局限性

①直接选举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

②间接选举含义: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

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便于组织。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③等额选举含义正式后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④差额选举含义:正式后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3)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

2.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1)国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国体: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态相适应。

3.公民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在态度上,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在能力上,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2.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直接和间接)

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

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是什么: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含义、性质、内容

①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③村民自治的内容:P24 (村民是如何进行民主管理的?)

民主选举:A:方式: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

B:意义: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民主决策:方式: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

决定。

民主管理:形式: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民主监督:方式: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委会

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④村民自治的意义:调动村民民主管理的村务的积

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参与政治生活

的能力。

(2)居民自治的含义、性质、内容

①居委会性质:P25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

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民主管理社区事务的机构。

②居民自治的内容:(居民是如何进行民主自治的?)

(1)民主选举:居委会成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2)民主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3)民主管理:日常事务居民管(4)民主监督: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3)居民自治的意义: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

活的能力。

(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①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P23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注意:村委会和居委会不是基层国家政权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2. (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1)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3)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4)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参与民主管理(怎么办)

中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能力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2.4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根本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

3.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怎么办)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有序的政治参与(怎么办)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有序与无序的区别在于: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知识拓展: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3.1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

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国家性质决定政府的性质,政府的性质决定政府的职能

2.政府的基本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障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保障人民民主和生财产安全、打击犯罪。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①经济调节:宏观调控

②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管理各种经济组织、经济事务、

维护生产安全

④公共服务:提供经济信息和技术服务等(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人们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注意:文化活动属于文化职能,文化硬件设施属于公共服务职能

(4)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等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注意: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建设服务型政府

3.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公民应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体会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3.2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及表现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哪些途径?

(1)开设热线电话

(2)设立信访部门——其它途径

(3)推行电子政务

(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注意: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裁决:与别人的纠纷,向政府

行政复议:对政府的行为,向上级机关

行政诉讼制度:对政府的行为,向人民法院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4.1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依法行政的含义、具体要求

(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2)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2.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

(1)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

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

人民负责的原则

(3)重要性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

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

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

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政府依法

行政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1)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2)执行:具体要求

(3)监督:自觉地接受监督

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政府接受监督的原因

(1)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2)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

(3)重要性(意义):才能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2.政府如何接受监督

(1)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①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②内部监督: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部门

(3)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政务公开)

3.政府的威信

(1)含义、区别标志

①含义:政府的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①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2)为什么: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怎么办:如何树立政府的威信

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应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1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的含义(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地位、常设机关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③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注意: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四个最高的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都不能用“最高”。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地位、常设机关

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③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地方各级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地方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④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注意: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关于国家干部人事变动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工作报告的审查与批准的决定则是监督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下年度工作计划或重大事项预案的批准审查与通过的决定则属于决定权。

2.人大代表

(1)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直接和间接民主选举

(3)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权利:①审议权;②表决权;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关系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国家机构

(1)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2)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行政机关: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4)司法机关:人民法院(我国的审判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是什么

①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我国政体)

②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③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表现)

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法予以罢免。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④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为什么

①根本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③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④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怎么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为什么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2.怎么办

(1)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依法执政的地位、作用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6.2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为什么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是马克思政党的试金石

(2)怎么办

6.3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各民主党派的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注意:各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在思想上和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3)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

(1)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多党合作——不能说——共同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是什么: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重任

②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中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①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

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表现:少数民族人士参加各级人大、各级政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等。

(2)民族团结:含义、必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内容、原因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是什么: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核心内容:自治权

(5)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注意:①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②民族自治机关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

2.为什么:

(1)根本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必要性: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社会基础;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1.是什么(基本内容)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它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公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2.怎么办

(1)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3)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1)道路(实现途径)

(2)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3)制度(根本保障)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8.1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

(1)地位: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形式,是国际社会的主要参加者

(2)划分

①按国家性质

②按经济发展程度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3)构成的基本要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特征

(5)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6)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组织

(1)含义:是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地位:国际组织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3)划分

①成员性质:政府间的与非政府间的

②地理范围:世界性的与区域性的

(4)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5)联合国

①地位: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④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⑤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火、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

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4)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5)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2.国家利益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我国的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的角度:

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反对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霸权主义

个人角度:

①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勇于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②从思想上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发展问题的含义、影响因素

(1)和平问题的含义、基本条件、前提、时代潮流、难题和挑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因此,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

(2)发展问题的含义、基本特征、最突出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保障

注意: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②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③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9.2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多极化

(1)“多级化”的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较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3)作用: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综合国力

(1)含义: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我国的措施: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1.我国外交政策的含义、基本内容

(1)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基本内容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3.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实践

(中国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全面实现对外开放)

特别关注:

人大、党、政协——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

(一般说:党是领导或执政党。当然,不包括各民主党派。)

人大——分:全国人大(最高权力机关)与地方人大。

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政体)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有2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有3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只有1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