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在环境和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指示污染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MPN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方法。
一、MPN计数法简介MPN计数法,全称Most Probable Number,即最可能数,是一种通过统计学方法估算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稀释度下,通过系列梯度稀释的样本中存在微生物的概率来推算样本中实际的微生物数量。
二、MPN计数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步骤1.样品采集:采集被检样品,如水、食品等,并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处理,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制备稀释液:将样品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如10-1、10-2、10-3等。
每个稀释度的样品需要进行三份平行试验,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
3.选择合适稀释度的样品:根据实验结果,选择适合的稀释度的样品进行MPN计数。
这个稀释度应该是使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落在10~100之间,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4.培养:将选择的稀释度的样品分别接种到含有特殊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基是为了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每个试管中接种的样品量为10ml。
5.结果分析: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观察每个试管中的菌落数并记录。
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样本中大肠杆菌的最可能数。
6.结果报告: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报告每100ml(或者每1g)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最可能数。
三、MPN计数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1.MPN计数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可用于估计微生物的数量,不仅适用于大肠杆菌,还适用于其他微生物。
2.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相对简单,可用于基层实验室。
3.MPN计数法可以提供微生物数量的范围,而非单一数值,对于初步估计和趋势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局限性:1.MPN计数法的主观性较强,结果会受到操作人员的影响。
因此,需要操作者接受专业培训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
2.MPN计数法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

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
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化学方法:使用化学试剂检测大肠杆菌的生长产物,例如检测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或亚硝酸盐的产生。
2. 免疫学方法:使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
可以通过免疫层析试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进行检测。
3. 分子生物学方法:使用DNA提取和PCR扩增技术,通过特定基因的检测来确定大肠杆菌的存在。
常用的是检测16S rRNA基因。
4. 血液培养法: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菌落形成。
5. 基于大肠杆菌特定生理和生化特征的传统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金属光泽、产生气泡、使用L-色氨酸作为唯一氮源,以及产生酸和气体等特征来进行初步检验。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并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
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厌氧菌,常常被用作指示性微生物来评估食品和水源的卫生质量。
以下是常见的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1. 培养基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包含大肠杆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和EC培养基等。
大肠杆菌能够利用琼脂中的乳糖发酵产生酸,导致培养基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此外,EC 培养基还包含了可以检测大肠杆菌β-葡萄糖苷酶的亚甲基红试剂,如果大肠杆菌存在,则培养基呈现金属光泽。
2. 确认方法:对落有培养基上的鲜艳深色菌落进行进一步确认。
典型的确认方法包括革兰染色、目测观察形态特征、氧化发酵试验和测试产气杆菌酶试验。
3. PCR检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样品中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如16S rRNA基因),然后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4. 快速方法:如免疫层析试纸法和光学组织测定法。
免疫层析试纸法利用抗大肠杆菌抗体与大肠杆菌特异性抗原结合生成可视化结果。
光学组织测定法利用大肠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比色底物产生颜色变化。
这些方法都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在食品和水源中的存在及其数量。
在进行检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实验室操作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检测步骤

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为了对鸡精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微生物的检测就显的十分重要。
下面是鸡精产品的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实验检测方法。
一、大肠杆菌:1)培养基准备(以3.5g乳糖胆盐发酵琼脂为例)双料试管配制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7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三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三根为双料试管,即双倍原料)。
单料试管配制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3.5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六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六根为单料试管,即单倍原料)。
2)将配制好的试管放入灭菌锅进行115℃进行灭菌10min。
3)将灭菌过后的试管放置在无菌室,常温保存一周。
4)若要对生产的样品检测其大肠杆菌,其步骤如下:A、量取灭菌后的蒸馏水225ml加温后及25g样品混合均匀。
(样品需要在无菌室中,有封盖的塑料杯中进行混合)B、取三个玻璃培养皿,分别标上-1、-2、-3标记。
C、取两根新试管取9ml蒸馏水分别标为a、b。
D、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1培养皿中,并盖上盖子。
E、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a试管中,记为-2培养基液。
F、用吸管吸取1ml a试管中的液体,注入到b试管中,记为-3培养基液。
G、用1ml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3根单料试管中,用10ml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双料试管中H、用1ml吸管取-2培养试管液体,分别注入到单料试管中。
I、装好液体的试管,用试管塞封好,放到36℃±1℃的恒温培养箱中24小时培养。
J、24小时培养后,取出并用肉眼观察试管的颜色及冒气泡情况,若有其中的任意状况,说明有大肠杆菌,需要通过美兰做进一步的检测。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 col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指示性微生物,可以用来评估环境和水源的卫生状况。
对大肠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现在,我将详细介绍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两大类。
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在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的培养基上孵育,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典型的大肠杆菌形态和生长特征。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样品可以是水、食品、环境表面等。
2. 分装样品:将样品分装到培养基培养皿或试管中。
3. 孵育培养:将分装好的样品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培养,通常是在37摄氏度下孵育24小时,有时也需要采用其他不同的条件。
4. 观察结果:在培养基上观察是否有大肠杆菌形态和生长特征的典型菌落,如红色菌落、金属光泽等。
5. 进一步确认:对观察到的典型菌落进行进一步的生化和生理测试,如大肠杆菌产气试验、甲烷气生成试验等,以确认是否为大肠杆菌。
传统培养法有着较长的检测时间和较低的检测灵敏度,但由于其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仍然是大肠杆菌检测的常用方法。
另一种常用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对于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检测速度更快。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 PCR扩增法:该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和酶的作用,通过对大肠杆菌特定基因(如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可以检测到极少量的大肠杆菌DNA。
2. 实时荧光PCR法:该方法是PCR扩增法的改进,可以同时进行扩增和检测,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产生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3. 基因芯片技术:这种技术利用微阵列芯片,含有大肠杆菌的特异性探针,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和多个大肠杆菌菌株。
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探析

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探析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是一种有潜在危害的细菌,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一、传统方法:传统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标定菌、判断菌的方法。
传统的培养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通常需要24至48小时,而快速检测方法通常可以在1至2小时内提供结果。
因此,传统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已逐渐被快速检测方法所取代。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1.PCR检测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方法。
PCR 可以复制和扩增DNA序列,对食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特异性检测。
PCR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PCR法常用的目标基因是与大肠杆菌特异性相关的基因,如16s rRNA基因和uidA 基因等。
PCR法的结果可以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定。
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相对于传统PCR法的改进和升级。
该方法可以在DNA合成的同时进行荧光信号的拓展,实现实时监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目标基因序列。
该方法基于DNA的指数级增殖,因此对样本中的少量目标序列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已经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用于定量测定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含量。
三、免疫学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可以在几小时内得出。
然而,ELISA法的检测结果可能受到食品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因此在使用ELISA法时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2.免疫免融诊断法(LFD):免疫免融诊断法是一种新兴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快速检测。
中国药典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中国药典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中国药典中关于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传统培养方法:1.外源菌培养基法:将待检样品接种于含有选择性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形态。
通过形态特征、气味、色素等来初步判断是否为大肠杆菌。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有VRB和EMB。
2.确认试验法:通过进行染色试验,如革兰氏染色和断杆试验,来判断菌体形态和结构。
可以进一步采用生化试验,如IMVIC试验(亮甲基绿青试验、分解氯化酪蛋白试验、甲酸氧化试验、酒石酸汞试验)来鉴定大肠杆菌。
3.基于生长特性的检测方法:通过观察大肠杆菌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来确定其存在。
如革兰氏正浓度法、大肠杆菌生长阳性试验法等。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1. PCR方法:通过引物设计,利用PCR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位点的DNA片段,再通过凝胶电泳检测。
PCR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强,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肠杆菌。
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利用特定引物和探针,对大肠杆菌特异性序列进行定量扩增,并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增加。
这种方法能够自动化操作,结果可靠。
3.基于32P标记的杂交法:通过将亲和探针与32P标记进行杂交,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来检测标本中特异结构。
该方法精确度高,但操作复杂。
4.基于质谱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质谱技术检测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如脂肪酸、糖代谢物等,来判断其存在。
该方法准确度高,且对菌落的生长条件要求不高。
以上是中国药典中常用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因此在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验条件、检测要求和经济成本,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提高大肠杆菌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大肠杆菌检测步骤

餐饮具用大肠菌群测试片
采样:
(1)随机抽取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各类食具(碗、盘、杯等),取样量可根据大、中、小不同饮食行业每次采样6件~10件,每件贴纸片两张,每张纸片面积25cm²
(5cmX5cm)。
(2)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大肠菌群检测用纸片后,立即贴于食具内侧表面,30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
(3)筷子以5只为一件样品,用灭菌1mL吸管吸取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纸片后,立即将筷子进口端(约5cm)抹试纸片,每件样品抹拭两张,放入无菌塑料袋内。
培养:
将已采样的纸片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6h~18h,取出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若纸片保持紫蓝色不变,或有红色斑点但斑点周围无黄晕者为大肠菌群阴性;在红色斑点周围有黄晕,或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阳性。
国家标准规定:在50cm的纸片上(即两片纸片上),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菌群及检验
、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就是卫生细菌领域得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得就是具有某些特性得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得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
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 C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得革兰氏阴性
无芽胞杆菌。
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与阴
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与自然界广泛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得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得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得污染就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得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她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就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得,主要就是以该菌群得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
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得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得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得大小。
粪便就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得粪便,所
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得可能性,潜伏着食物
中毒与流行病得威胁,必须瞧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得危险性。
大肠菌群就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得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
工作中。
二、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由于大肠菌群指得就是具有某些特性得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得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 C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得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因此大肠菌群得检测一般都就是按照它得定义进行。
目前国内采用得进出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与原国家商检局制订得行业标准。
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
养与证实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
36 ± C培养48戈h,观察就是否产气。
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 ±1 C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
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得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
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 ±1 C 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得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 (g)大肠菌群得
MPN 值。
具体操作参见GB4789、3-94《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得行业标准,等效采用美国FDA得标准方法,用于对出口食品中得大肠杆菌进行检测。
本方法采用两步法:推测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
36±1C培
养48±2h,观察就是否产气。
证实试验:将产气管培养物接种煌绿乳糖胆盐(BGLB )肉汤管中,36±1C培养48±2h, 观察就是否产气。
以BGLB产气为阳性。
查MPN表,报告每ml(g)样品中大肠菌群得MPN 值。
具体操作参见SN0169-92《中华人民共与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与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三、说明:
1. MPN检索表:
MPN为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得简称。
这种方法,对样品进行连续系列进行稀释,加入培养基进行培养,从规定得反应呈阳性管数得出现率,用概率论来推算样品中
菌数最近似得数值。
MPN检索表只给了三个稀释度,如改用不同得稀释度,则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或增加
10倍。
注意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中所附MPN表所用稀释度就是不同得,而且结果报告单位也不相
同。
2. 初发酵与证实试验:
无论就是国家标准得三步法还就是行业标准得两步法,都利用了乳糖发酵管进行了两次
发酵试验,培养基得配制略有不同,但都就是为了证实培养物就是否符合大肠菌群得定义,
即在37 C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初发酵阳性管,不能肯定就就是大肠菌群细菌,经过证实试验后,有时可能成为阴性。
有数据表明,食品中大肠菌群检验步骤得符合率,初发酵与证实试验相差较大。
因此,在实际检测工作中,证实试验就是必需得。
3. 产气量与倒管:
在乳糖发酵试验工作中,经常可以瞧到在发酵倒管内极微少得气泡(有时比小米粒还
小),有时可以遇到在初发酵时产酸或沿管壁有缓缓上浮得小气泡。
实验表明,大肠菌群得
产气量,多者可以使发酵倒管全部充满气体,少者可以产生比小米粒还小得气泡。
如果对产酸但未产气得乳糖发酵如有疑问时,可以用手轻轻打动试管,如有气泡沿管壁上浮,即应考虑可能有气体产生,而应作进一步试验。
4. 挑选菌落:
国家标准中,需要对初发酵阳性培养物接种伊红美蓝平板分离,对典型与可疑菌落进行
观察与证实试验。
由于大肠菌群就是一群细菌得总称,在平板大肠菌群菌落得色泽、形态等
美蓝平板为分离培养基,在该平板上,大肠菌群菌落呈黑紫色有光泽或无光泽时,检出率最方面较大肠菌更为复杂与多样,而且与大肠菌群得检出率密切相关。
国家标准方法规定伊红
高;红色、粉红色菌落检出率较低。
另外,挑取菌落数与大肠菌群得检出率有密切关系,只挑取一个菌落,由于机率问题,
尤其当菌落不典型时,很难避免假阴性得出现。
所以挑菌落一定要挑取典型菌落,如无典型菌落则应多挑几个,以免出现假阴性。
5. 抑菌剂:
大肠菌群检验中常用得抑菌剂有胆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洗衣粉、煌绿、龙胆紫、孔雀
绿等。
抑菌剂得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其它杂菌,特别就是革兰氏阳性菌得生长。
国家标准中乳糖胆盐发酵管利用胆盐作为抑菌剂,行业标准中LST肉汤利用十二烷基
硫酸钠作为抑菌剂,BGLB肉汤利用煌绿与胆盐作为抑菌剂。
抑菌剂虽可抑制样品中得一些杂菌,而有利于大肠菌群细菌得生长与挑选,但对大肠菌群中得某些菌株有时也产生一些抑制作用。
有些抑菌剂用量甚微,称量时稍有误差,即可对抑菌作用产生影响,因此抑菌剂得添加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