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3)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内外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评价学生在讨论、汇报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关注学生在作文中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3. 综合评价:(1)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驿路梨花”这个成语吗?它有什么寓意?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自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梨花、老邓等。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二、探讨主题思想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学习写作技巧1.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如细腻的描写、独特的叙事手法等。

2.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借鉴和运用这些技巧。

第三课时一、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驿路梨花”的读后感。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创作一篇小说,题目自拟。

第四课时一、课堂检测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如梨花的文化象征等。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尝试创作一篇以“驿路梨花”为题的诗歌或散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小说主题思想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说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可以从梨花姑娘的行为中寻找答案。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优秀10篇)

驿路梨花(优秀10篇)

驿路梨花(优秀10篇)驿路梨花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重点:目的1教学难点:目的2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兴趣学习古诗三分钟学习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注音解释听写三、课文学习(一)解题1、看注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了我们什么?2、题目是一个什么词组?作者写的重心在哪一个词上?3、找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4、这篇文章真的是写自然界那开满枝头、洁白美丽的梨花吗?5、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按照小说的写作特点,如果哈尼梨花是本文写的主人公的话,那她出场了吗?6、实际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可不可以称为梨花呢?7、要解开这个谜,看来需要弄清楚文章究竟在写什么?(二)阅读,熟悉课文,配合朗读1、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2、请大家以小屋为线索划分归纳文章段落3、全文写作以什么为序4、全文是否用了其它的写作顺序5、哪些段落是插叙(三)分层学习1、学生朗读,复述“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2、小说又是怎样开头的?回忆原来我们学过的小说是否有同样的开头法?你认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3、景是静止不动的,但人有感情,我们可以赋予它生命,你认为作者彭荆风是否把这景写活了,何以见得?4、“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是一个什么句?有什么作用?四、作业我们从预习中知道,有一个叫梨花的姑娘出嫁前照顾小屋,我们假设,如果这个梨花姑娘回娘家特意来照顾小屋,在第二天早晨与我们相遇了,这篇文章的情节又将怎样发展呢?请从第27自然段末尾开始用自已的想法续写完,300字以上。

第二课时一、字词复习二、课文学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让我们也随着老余的电筒去看一看。

读课文。

(一)第12自然段的学习1、阅读、词组2、房子的主人是谁呢?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4篇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里大家都更努力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理出故事情节,明确写作技巧。

体会*标题的深刻含义。

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其创作形式丰富,涵盖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等。

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颇受好评。

学习生字这篇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概括本篇课文的五件好事,学习插叙的作用。

第一件:“我们”路过住宿,修屋;第二件:瑶族老人借助照看小茅屋;第三件: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第四件: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第五件: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揣摩语句,感悟主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这句话点名了*的主题:为别人着想。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这句话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虚幻的美景衬托了人物心灵的美好。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话双关花和人,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四.拓展教育办好事,办实事,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爱心传递,世界会更美好!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

2.通过训练,提高速读质量。

3.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4.学习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1.提高速读能力2.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难点:对*中心主题的理解一、导入新课:课前玩飞花令,引出《驿路梨花》二、速读训练:(一)介绍“速读口诀”,幻灯出示1、老师板书解释“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1.理清篇章结构。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4.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作者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作者。


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
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按照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③课文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的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则是通过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作业布置】
将小说中哈尼族姑娘梨花妹妹讲述的“梨花姑娘”的故事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要求:根据原文增加具体的细节和情景,更为生动形象地表现梨花姑娘的美好品格;不少于6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阅读小说,自然要重视情节、人物、环境等三个要素,也要分析小说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本节课的主要就是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叙述手法。

二、问题探讨(一):主题思想分析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顶密林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具体生动地表现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开花的美好情景,歌颂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1.本文的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

“梨花”是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的梨花形象,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2.结尾的抒情具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3.本文所写的各个人物,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品质: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4.环境描写,(梨花)烘托或(偏远荒僻)反衬了“雷锋精神”的高尚。

5.“雷锋精神”的深厚内涵:不只是乐于助人或舍己为人,更重要的是:①见义勇为(行正义,行大义);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③一种纯朴善良的民风。

三、问题探讨(二):叙述手法分析
小说中,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②课文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其叙述顺序是:“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③好处:本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

补充: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

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能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也叫追叙,是补充交代,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