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哈尼小姑娘和解放军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2)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美德。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梨花盛开的视频或展示梨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梨花的美丽。

2. 提问学生:看到梨花,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梨花的洁白、美丽、纯洁等特点)3.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也与梨花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受梨花的魅力和人性的温暖。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正音释词。

3.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1. 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作用:描写了梨树林的美丽景色,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成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驿路梨花》,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3)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内外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评价学生在讨论、汇报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关注学生在作文中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3. 综合评价:(1)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文章主题的把握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2.文章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生分享生字词学习心得。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4.内容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5.主题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3.作业布置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

2.生字词表。

3.课文解析资料。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结合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拓展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梨花的诗句,进行分享交流。

2.学生以“驿路梨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本节课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思想】《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语文教学专家吕志范在《一个老教师的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艺术。

因为,它要创造某种意境,氛围和格调——境;它要表露某种情感,情绪,情趣——情;它要传递某种意念,思想,观点,法则——意,它要培养某种应用、操作、实践能力——能;它要进行某种习惯,方法,技巧的指导——法。

”的确,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应仅仅是一节课它更应该是一种高雅的艺术,《驿路梨花》处处彰显着美,眼前的梨花林美,边疆的梨花姑娘美,“乐于助人”的梨花精神更美,因此本篇文章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梨花的不同层次的美,在感受美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掌握“驿路、撵、迷茫”等生字词。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略读、创设情境读、交流讨论、点拨追问【教具使用】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诗句初步感受梨花之美投影:“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温庭筠“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雷渊“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李白交流:读完这些诗句,你觉得诗人笔下的梨花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明确:梨花清纯、玉洁,白得无瑕,如雪一般晶莹,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倩而不俗。

设计理念:课堂导入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

恰到好处的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略读课文,感知梨花美1、齐读课题,会写“驿”字,知道驿路的意思。

投影: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学生上黑板写“驿”这个字,其余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适时点拨“马”作为部首时最后一笔横变为提)设计理念:字词不但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是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领悟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体最直接的载体。

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

2、略读课文,找找在这驿路上都有哪些人,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这条驿路上“梨花”也多次出现,找找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投影: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投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的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设计理念:略读是本单元及本课要承载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理解梨花不同层次的美作下了铺垫。

三、细读文本理解梨花之美1、眼前的梨花投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交流:梨花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为什么说梨花是美丽的呢?你能在这几句话中找出关键词吗?明确:引导学生找出“美丽”这个词,引导学生关注叠词。

投影:叠词的作用: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设计理念: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段、篇组成的,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善于抓住那些主要的、关键的词语,以点带面,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一种策略,是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内容。

投影:“看,梨花!”“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快看,有人家了。

”交流:读一读这几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他们现在所走的这条驿路是怎样的一条驿路?明确:是一种欣喜,充满希望与喜悦的语气,眼前的梨花是他们在绝望中继续走下去的希望,自然觉得它是美丽的。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情正是因为他们所走的这条驿路环境很恶劣。

投影: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交流:从这段话中找找关键词说说这里的环境特点。

明确:地势严峻,荒无人烟,杳无人迹情境创设:满眼望去,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望不到头,拖着一身的疲惫,行走在这大山的最高处,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人烟,没有希望,有的只是这丛林深处传来的夜的恐惧,突然,眼前出现一片茂密的梨花林,老于指着这梨花林叫了起来:投影:“看,梨花!”这梨花就如这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前方的道路,有了这梨花,我们就不要在挨饿了,不要再带着着一身疲惫了,有了这梨花,我们就不用在忍受这黑夜的恐惧了。

因为:投影:“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这是一片美丽的梨花林,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梨花林。

投影:“快看,有人家了。

”设计理念: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氛围下很快地进入文本,为此,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交流:这片梨花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了吗?请读8—12段,说说那些语句或者关键词能体现“希望”?明确:门是从外面扣着的,“请进”,厚厚的稻草,粗大的字等细节体现着“希望”。

交流: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几句话:投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设计理念:朗读和分析是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两条途径。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是分析的前提,分析之后的朗读又是分析的深化,以提高朗读的质量,可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梦中的梨花投影: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交流:这梦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有香气四溢的梨花林,这是植物,还有哈尼小姑娘是人物梨花,为什么会梦到人物梨花呢?他们是怎样评价梨花这个人的?投影:多好的梨花啊!交流:为什么“我们”认为梨花好?她“好”在哪里,请默读13——26段。

明确:热情、乐于助人3、心中的梨花交流:略读28——37段说说哈尼小姑娘的心灵美还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明确:知书达理,传承雷锋精神,梨花已不是仅仅在作者梦中出现了,在这边疆地区有很多梨花,这梨花不再只是梨花林,也不仅仅是一个人,它已然成为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的植根在作者心里,它是作者心中的梨花。

设计理念:所谓“一线串珠”“一线贯穿”的“线”,即语文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即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明一点而悟全文。

“梨花”就是本文的线。

四、拓展延伸投影:云南边疆民风淳朴,他们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

我在他们竹楼里做过客,养过病,也曾和他们一起跋涉远行,钻老林,爬大山,睡过无人的山间小茅屋,也常在大树下肩并着肩露宿……我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我想到了我曾见到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那只是为方便旅人,并无他求),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到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交流: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难怪作者会说?投影:驿路梨花处处开。

交流: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谁可以是这朵“梨花”?明确:是的,雷锋精神在祖国的边疆军民中已生根、开花、发扬光大,学了这篇文章,我想,这梨花不能只开在边疆地区,更要开遍祖国甚至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是文中的这些人物,还有生活中的你,我,我们每一个人。

投影:你、我……交流:学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设计理念: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如果学生连对作家所想所感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又怎么对作品联系现实有所感受?可见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将书本上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五、小结全文你们中间一定有很多人已然成为梨花了,其实,老师也为梨花写了一首诗,最后,老师想把这首诗送给所有的梨花们,希望大家永远做一支洁白的梨花。

投影:如身穿素裙的嫦娥,在春风中伫立,千朵、万朵、千千万万,是山坡上的婚纱展,你,美丽、洁白、芬芳。

如姑娘脸上绽放着天真烂漫的笑,秀而不媚,清而不寒,是身披月光的缥缈仙子,你,风姿绰约,素洁淡雅。

一阵微风吹来,片片花瓣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漫天飞舞,我想凑上去触摸一下,风摆动着我的衣袂,我转过身,扬起眉毛,在这风中,我要和你一起开花。

(教师和学生配乐朗读)设计理念:从古诗开始,从现代诗结束,从梨花的外表美开始,从梨花的心灵美结束,整个课堂更显得浑然一体,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缓缓结束本节课教学,更使整节课笼罩在“美”的氛六、板书设计设计理念: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那么板书就是这幅水墨画中最浓的一笔。

好的板书具有美感性,趣味性,可以帮助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本课的板书设计紧扣本堂课的关键词“梨花”,加深学生对梨花内涵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