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合集下载

鱼类系统分类

鱼类系统分类

第二篇鱼类系统分类第一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种鱼类,包括62目、515科、4494科、约28000种,其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约各占一半,海水鱼类略多,大约12500种。

其中无颌类85种,850种软骨鱼类鲨(sharks)、鳐(skates)、魟(rays)、银鲛(chinaeras) ,有23000或更多的硬骨鱼类,淡水鱼类占41%,海水鱼类占58%,而生活在海淡水之间的鱼类超过1%。

中国鱼类有3000多种,其中海水鱼类有2000多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2004年我国渔业产量达4901.77万吨,海水鱼类为1017.16万吨,占渔业产量的20.75% ,捕捞量和养殖量分别为959.01、58.15万吨,占海水鱼类产量的94.3%、5.7%。

海水鱼类捕捞中分别是带鱼140.29万吨(占海水鱼类捕捞量的14.65%,下同)、鳀鱼110.17(11.49%)、蓝圆鲹61.77(6.44%)、海鳗31.96(3.33%)、小黄鱼31.45(3.28%)、金线鱼31.25(3.26%)、马面鲀19.88(2.07%)、拟沙丁鱼18.04(1.88%)、鲷类15.23(1.59%)、金枪鱼13.60、白姑鱼10.94、鳓鱼9.50、大黄鱼8.92、黄姑鱼7.52、石斑鱼6.79、鳕鱼2.46。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一.种的定义鉴别一种鱼要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结合进行,从形态学角度,不同种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个别变异、年龄差异、地理位置等情况,造成同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

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第二篇 鱼类的系统分类

第二篇 鱼类的系统分类

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 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亚门 纲 ---总纲、亚纲 目 ---总目、亚目 科 ---总科、亚科 属 ---亚属 种 ---亚种
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种的命名法
– 学名的意义--接触一种生物,总要给出一个名称,
但是常有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情况,在对外交往 中,造成混乱。 – 命名法-- 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生物的名称由 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叫“二名法”。

纳尔逊(1976)--目前世界上比较倾向的系统。 我们的教材上,目的排列和使用按拉斯系统,亚目和科的排列和使 用上,多按纳尔逊系统。目内科、属、种的数量依纳尔逊系统。
第十二章
– 第五节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鱼类的分类系统 缪勒(1814)--将鱼类列为脊椎动物的1个纲, 下分6亚纲、14目。 黎根(1906)--将现生和古生鱼类分为6纲。 乔登(1923)--将鱼形动物和鱼类分成6纲、71 目、638科。 贝尔格(1940、1955)--将现生和古生鱼类分成 12纲、119目,是比较完善的一个分类系统。 拉斯(1971)--鱼类分为2纲。其中软骨鱼纲2亚 纲、2总目、14目;硬骨鱼纲十几个总目。我们的 教材用的就是该系统。
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分类学不是孤立的,它建立在形态学、生理学、生态 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 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鱼类学的研究,得知鱼类彼 此间在发育与构造上的异同,而这些异同则成为分类 学上的依据,但分类方法若仅依靠单纯的形态构造方 面的知识,常易引起偏差,所以现代分类学的研究, 不仅要依靠形态构造的知识,还要依靠生态与分布的 知识,使对鱼类能有较全面的了解。 现代分类学,还应用数学,同工酶,染色体,DNA等 分析手段。

鱼类的种类与分类

鱼类的种类与分类
鱼类分类对于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
鱼类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鱼类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化历程 鱼类分类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分类对于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水生生态保护
鱼类分类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防止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 了解鱼类分类有助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水域生态,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鱼类分类可以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历程,促进科学的发展。 鱼类分类对于水产养殖和渔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优势:不受鱼类形态特征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鱼类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历程
生态分类法
定义:根据鱼类的生活环境、食性、行为等特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优点:能够全面反映鱼类的生态特征,有助于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缺点:分类标准主观性强,不同分类学家可能存在分歧
应用:在生态学、渔业资源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03
鱼类分类的方法
形态分类法
定义:根据鱼类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特点:注重鱼的体型、头型、鳍型等方面的观察 应用:在鱼类分类学中广泛应用,有助于确定不同鱼类之间的关系 局限性:形态分类法容易受到个体差异、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导致分类不准确
生物分类法
分子分类法:通过DNA或 RNA序列进行分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鱼类的种类与分类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鱼类的种类 鱼类的分类 鱼类分类的方法 鱼类分类的意义
01
鱼类的种类
淡水鱼
定义:生活在淡 水环境中的鱼类
分类:按照生活 习性可分为静水 型、流水型和洞 穴型
特点:淡水鱼一 般体型较小,适 应力强,分布广 泛

鱼类学: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鱼类学: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拉斯和林德贝尔格:
1971年《现生鱼类自然系统之现代概念》一书中提出了新的 分类系统,将现生鱼类分成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但因篇幅所 限,未将鱼形动物包括在内。
23


纲1:软骨鱼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亚纲1:板鳃亚纲

总目1:侧孔总目(鲨形总目)

目1-8: (1)绉鲨目

(2)六鳃鲨目
目 前 习 惯 使 用 拉 斯 系 统
总目8:鲈形总目
目23-32:(23)金眼鲷目
(24)海鲂目
(25)月鱼目
(26)刺鱼目
(27)鲻形目
(28)合鳃鱼目
(29)鲈形目
(30)蚰形目
(31)鲽形目
(32)鲀形目
27
总目9:蟾鱼总目 目33-35: (33)海蛾鱼目 (34)蟾鱼目 (35)喉盘鱼目 (36)鮟鱇目
(12)长吻鱼目 总目4:鳗鲡总目 目13-15: (13)鳗鲡目
(14)囊鳃鱼目 (15)背棘鱼目 总目5: 鲤形总目 目16-17: (16)鲤形目 (17)鲇形目
26
总目6:银汉鱼总目
目18-20:(18)锵形目
(19)银汉鱼目
(20)颌针鱼目
总目7:鲑鲈总目
目21-22 (21)鲑鲈目
(22)鳕形目
2. 逐项退格检索表
3. 连续检索表
18
(一)对选并靠检索表
优点: 对选性状互靠拢,便于比较 缺点: 各单元的关系并不明显
鲱科亚科检索表 1、腹部圆,无棱鳞 ------------------------ 圆腹鲱亚科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 ------------------ 见 2 2、臀鳍鳍条 15-18 ------------------------ 见 3

2010年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2010年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2 2、臀鳍条15~18 ……………………………… 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3、口前位,辅上颌骨2块,胃不为砂囊状……见4 口下位,辅上颌骨1块,胃为砂囊状…鰶亚科Dorosomatinae 4、上颌中间无显著缺口……………………鲱亚科Clupeinae 上颌中间有显著缺口……………………鲥亚科Alosinae
1(2) 无口须,口呈漏斗状,成体眼发达,鼻孔位于头背面 ‥‥‥‥‥‥‥‥‥‥‥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2(1) 具口须,口不呈漏斗状,眼埋于皮下,鼻孔位于吻端 ‥‥‥‥‥‥‥‥‥‥ ‥盲鳗目Myxiniformes
第一目 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 体鳗形。单鼻孔,开口于头部背面,嗅囊内鼻孔不与口腔相通,吻 部无须,口周缘有短穗状突起。幼体变态前眼不发达,为皮肤所复 盖而埋于皮下,成体时发达。鳃囊每侧7个,鳃囊各自开口于体外。 背鳍2个,内耳半规管2个。 七鳃鳗现存有1科3亚科6属约40余种,我国有1属3种。 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2个背鳍连续。 东北七鳃鳗L. morii:2个背鳍分离,下唇板齿9~10枚。 日本七鳃鳗L. japonica:2个背鳍分离,下唇板齿6~7枚。
第五节 鱼类的分类系统
● Muller J 提出:1844年首次提出鱼纲,下分6亚纲,14目。 ● 贝尔格 提出:现生和古代鱼类共12纲119目。 ● 拉斯和林德贝尔格提出:现生鱼类分2纲,4亚纲, 13总目,53目。 ● 《中国鱼类系统检索》提出:国产鱼类分3纲,43目, 圆口纲:2个目, 软骨鱼纲:2亚纲,13目, 硬骨鱼纲:28目。

鱼类学13鱼类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鱼类学13鱼类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一、种的定义
种是分类上的基本单位,也是分类学上最重要而 又最具体、最客观的阶元。
物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相似的一 群有机体的集合体。
鉴定物种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特征分明,二是 特征稳定。
亚种是种下分类阶元,也是种内分类单位;亚种 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因此也叫地理亚 种。
3、目、纲、门:科以上的分类阶元,分类系统中稳 定的阶元。
我国有辽阔的海洋和广大的内陆水域,蕴藏了丰 富的鱼类资源:
据《中国鱼类系统检索》(1987)统计,我国现知鱼 类2831种,隶属于43目,282科,1077属,包括圆口 纲4种,软骨鱼类162种,硬骨鱼纲2665种;其中海 水鱼类约占72%,淡水鱼类约占28%。
《中国大百科全书》报道我国软骨鱼类202种,硬 骨鱼类500余种。
命名法则规定任何一个种名都以最早订立的一个 种名为准,其余后定的都是同物异名,为无效名, 这就是优先律。
在分类中无效的学名分为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两 类:
1、同物异名:指同一生物的不同名称,最先订立 的名称是有效学名,后定的学名无效。
2、异物同名:同一个或一样的名称用于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不同物种。
若出现在属名上,则所有属名都不可用; 若出现同一属内,则后定的种名无效,应废除; 但在不同属间,可用同一词作为种名,例如花鲈
一、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1、标本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求
在进行水系资源调查、鱼类生物学调查时,必须 要收集一定量的鱼类标本,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性状 和特征描述。
标本采集要求:
一定规格,数量在25-50尾;要选择不同大小、不 同性别的个体;
体表完美、鳞片完整无脱落、内脏完好,发育正常。
2、标本处理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七章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鱼类种数在脊椎动物中占优势 ★ 脊椎动物现有总数近40,000种,鱼类约 20,000余种(尼尔逊),其中:
圆口类约73种 软骨鱼类近800种 硬骨鱼类约20850余种 海洋鱼类约13300余种 淡水鱼类约8400余种。 ★ 我国:约3000种=海水鱼类约2100余种
淡水鱼类约800余种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分类学:识别鱼类,鉴定名称,探讨鱼类彼 此间的异同及其程度;研究物种的亲缘关系 和分类系统;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以及 鱼类进化的可能过程和趋向 分类学的基础:鱼类形态与解剖,以及鱼类 生理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
第一节 分类的阶元、范畴及命名法
分类阶元(Taxa):脊索动物门下, 分为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 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及 亚种等
种 族(race)
种族:鱼类资源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不同种群。 不同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都
有不同特点,特别是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分布区,每年沿着不同的洄 游路线,到一定的水域进行繁殖活动nus)的概念
属:分类阶元,包括一个物种或一群推测起 来在系统发育方面是具有共同祖先衍生而来的 物种。与其他相似的单元之间存在着一个确定 的间断。是一个系统发育的单元,是一群适应 于一特定生活方式的物种 受模式种的限制,也与模式标本有关 属内所含的种可增减,但始终包含模式种 同一属的所有种与本属的模式种的相似程度 >其它属的模式种 具某些共同形态特征,即独特的属的性状
第二篇 鱼类分类系统
第七章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 分类的阶元、范畴及命名法 第二节 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第三节 研究鱼类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鱼类分类系统

鱼类系统分类

鱼类系统分类

第二篇鱼类系统分类第一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种鱼类,包括62目、515科、4494科、约28000种,其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约各占一半,海水鱼类略多,大约12500种。

其中无颌类85种,850种软骨鱼类鲨(sharks)、鳐(skates)、魟(rays)、银鲛(chinaeras) ,有23000或更多的硬骨鱼类,淡水鱼类占41%,海水鱼类占58%,而生活在海淡水之间的鱼类超过1%。

中国鱼类有3000多种,其中海水鱼类有2000多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2004年我国渔业产量达4901.77万吨,海水鱼类为1017.16万吨,占渔业产量的20.75% ,捕捞量和养殖量分别为959.01、58.15万吨,占海水鱼类产量的94.3%、5.7%。

海水鱼类捕捞中分别是带鱼140.29万吨(占海水鱼类捕捞量的14.65%,下同)、鳀鱼110.17(11.49%)、蓝圆鲹61.77(6.44%)、海鳗31.96(3.33%)、小黄鱼31.45(3.28%)、金线鱼31.25(3.26%)、马面鲀19.88(2.07%)、拟沙丁鱼18.04(1.88%)、鲷类15.23(1.59%)、金枪鱼13.60、白姑鱼10.94、鳓鱼9.50、大黄鱼8.92、黄姑鱼7.52、石斑鱼6.79、鳕鱼2.46。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一.种的定义鉴别一种鱼要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结合进行,从形态学角度,不同种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个别变异、年龄差异、地理位置等情况,造成同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

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脊椎动物中,鱼类在种的数量上占优势。

目前世界上有鱼类2万多种,其中圆口纲占%,软骨鱼纲占%,硬骨鱼纲约占%。

我国近产2831种,分隶于43目,282科,1077属。

圆口纲4种,软骨鱼纲162种。

硬骨鱼纲2655种。

其中海水鱼纲约72%,淡水鱼约28%。

这么多的鱼,要全部认识,的确是个问题,所以,为了有利于鉴定和分类工作,必须对这些鱼类按照系统演化的规律加以分门别类。

所谓鱼类的分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是以形态生理、生活习性、胚胎发育、遗传等各方面的异同之处,找出它们的血缘关系,然后再分门别类,给每一个类群一个分类位置和适当的名称,这样排列成了一个自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鱼类分类学。

目前鱼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

还有鱼体外部和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口的位置、形状、牙齿的形状,幽门垂等)。

为了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还要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分布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节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阶元和命名法鱼类分类阶元和其它生物一样,在脊索动物门下分为纲、目、科、属、种六个基本分类阶元。

一、种的概念种又称物种,它是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分类阶元。

它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一)属的概念:它是一个聚合的分类阶元,是包括了一个种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于共同祖先的物种,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即属的特征。

分布局限于一个大陆或相邻的大陆,属与属之间有明显的间断。

(二)科的概念:它是比属更高一级的分类阶元。

它由一个属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共同祖先的属组成。

科有它的共同特征,科与科之间有明显的间断。

它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三)目、纲、门的概念:它们是科以上的分类阶元。

是分类系统中最稳定的分类阶元。

相关的科归为一个目,相关的目归为一个纲,相关的纲归为一个门。

为了确切的确定一个种的分类地位,往往在上述的6个基本分类阶元之间增设了总级或亚级,如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

举例说明:鲤的分类位置——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总目,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鲤亚科,鲤属,鲤。

三、命名法:由于各地区的语言和方言不同,所以,同一种鱼,却名称不相同。

会出现同物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

如同物异名:真鲷在水分称加吉鱼,而浙江称铜盆鱼。

同名异物:白鱼有些地区代表白鲢,有的地区代表翅嘴红鱼白。

为了知识交流以及避免文字上的误会,所以国际上采用了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

(一)双名法:对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采用双名法,即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所组成。

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名在后,全部小写,另外在学名后面加上定种人的姓名(凭记名),第一个字母也是大写。

如鲤的学名即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若发现新种时,在凭记名方面属上或,若新种尚不能确定,则在属名后加sp。

(二)三名法:即亚种的定名法,由属名加种名+亚种名+凭记名。

如果为亚属,则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

如刺鱼巴Barbodes(Spinibarbus)caldwelli+凭记名。

(三)单名法:即种以上阶元的命名法。

它们均由一个字组成。

另外,目与科的学名一般均用一定的字属来表明,采用贝尔格的意见。

目——formes 如鲤形目 Cypriniformes亚目——oidei或 oidea 如鲤亚目 Cyprinotdei亚科——oidae科——Tdae 如鲤科 Cyprtntdae第二节鱼类分类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1.数量以25-50尾为宜。

2.采集的个体大小,♂♀都应兼顾。

3.标本要注意完正性和发育正常。

4.将标本洗净后编上号码。

5.在采集本上登记编号和作一系列记录,如采集地点、时间、网具、网法以及鱼类的生活习性、体色及主要特征。

6.最后将鱼体洗干净,除去体表粘液,然后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浓度一般为6-10%,鱼体固定时要平直,切忌弯曲,另外,鱼体较大时,要进行腹腔注射福尔马林溶液来固定内脏,再入在配置好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

二、鉴定工作、参考有关鱼类分类书籍来进行标本鉴定和定种。

一般从目开始鉴定,因为纲的特征很明显区分。

从目开始一级级往下查,查到种为止。

目和科好查,属和种不太好查,尤其是种,所以查到种后,一般还得找种的描述来对照,最后作出决定。

最常用,最简便的分类工具是检索表。

检索表是分类分析的工具。

它是将各种性状分离分档,构成简短扼要的表格,为鉴定与分类提供捷径。

它的应用和编制方法:1.检索表中所列的特征应该是有用和最明显的特征,对种的所有个体都适用,尤其选择外部特征。

2.列举的特征必须严格双歧,对选的性状必须清楚明确,不能有模棱两可的情况。

3.检索表中的文字要简洁可用,电极式的。

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类型:1.对选并靠检索表。

2.逐项退格检索表。

3.连续检索表。

(一)对选并靠检索表:它的优点在于对选性状互靠拢,便于比较,缺点在于各单元的关系并不明显。

鱼非科亚科检索表1.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2 2.A鳍条-----------------------见33.口前位,胃不呈砂单状--------------------------------见4口下位,胃显砂单状--------------------------------鱼祭亚科4.上颌中央无显著缺口--------------------------------鲱亚种上颌中央有显著缺口--------------------------------鱼时亚科(二)退项逐格检索表:其优点在于各不同单元的关系醒目,缺点在于对选性相离很远,尤其是较长的检索表中较浪费幅,最好用于较高级阶元的检索表。

鲤形目亚目的检索表A1 体披鳞或裸露,不披骨板,第三、四脊椎不愈合。

B1 下咽骨正常,口不突出,口一般具齿C1 体不呈鳗形,被鳞,具V--------------------------------脂鲤亚目C2 体呈鳗形,无鳞,无V--------------------------------电鳗亚目B2 下咽骨扩大,无颌齿,口多少能伸缩----------------------鲤亚目A2 体裸露或披骨板,第2-4椎骨愈合-----------------------------鲶亚目(三)连续检索表:优点节省篇幅,适用于冗长的检索表,且次序易再同调动,便于应用,易编排,缺点,对选性相距较远。

它是最常用的检索表。

侧孔总目目的检索表1(2)鳃孔6-7个,D一个--------------------------------六鳃鲨目2(1)鳃孔5个,D二个3(6)具臀鳍4(5)背鳍前方有一硬棘,无吻软骨--------------------------------虎鲨目5(4)背鳍前方无一硬棘,有三根吻软骨--------------------------鼠鲨目6(3)无臀鳍,有一吻软骨--------------------------------角鲨目在检索过程中,必须循检索表顺序号自第一条开始检索,若发现标本与检索表条文不附时,应返回查对高一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

第三节鱼类的分类系统不少鱼类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特点的分类系统。

缪勒提出的分类系统是最早的科学分类体系,他将鱼类列为脊椎动物中的一个纲一鱼纲,下面分6个亚纲,14个目。

缪勒之后,又有不少鱼类学家,如黎根,乔登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其中以近代的分类学家贝格格提出的分类系统较为完善,他把古生鱼类和现存鱼类共分为12个纲。

119个目,并对每一个纲、目、科的特征都有描述,那些老的分类书上还是采用贝尔格的分类系统近年来,检斯等学者创立了拉斯分类系统,它是在贝尔格的基础上,吸取了近年来鱼类分类研究的新成果,作了一些补充和调整。

将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软骨鱼纲分为2个亚纲,2个总目,14个目。

硬骨鱼纲分为2个亚纲,11个总目,39个目。

由于篇幅关系没有将圆口纲列入。

它的特点是:1.归纳了十几个总目。

2.在某些类别的位置上作了一些更动和调整,如鲱形目上升为鲱形总目,原先鲱形目中的四个亚目均上升为目。

又如鳗鲡目原先的分类位置在鲤形目之后,现列在鲤形目之前,原鲤形目中的鲶亚目上升为鲶形目。

下面就根据拉斯系统的分类来介绍其各类鱼的分类位置、特点、以及运用分类工具鉴定鱼类,认识一些常见的种类。

第十三章软骨鱼纲(1学时)全世界已知的现存种有800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

我国的软骨鱼类共有160种,多数是肉食性,绝大多数种类属热带和亚热带性,缺乏寒带性种类。

其中鲨类97种,鳐类62种,银鲛类3种,以南海种类最多,东海次之,黄、渤海最少。

软骨鱼类的经济价值很高,其肉可食用,皮可制皮革,肝脏可制维生素甲、丁,鳍加工后制成高级食品——鱼翅。

一、特征:1.头部在鳃孔5-7对(个别开口体外)或一个(外包膜状假鳃盖)。

2.内骨骼全为软骨,但有钙盐沉淀。

3.体被盾鳞或裸露无鳞。

4.雄性有鳍脚。

5.肠内有螺旋瓣。

6.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胎生。

7.歪形尾8.无鳔。

二、分类:由两个亚纲组成。

板鳃亚纲:1、鳃孔5-7对,个别开口体外。

2、上颌不与脑颅愈合。

3、具泄殖腔。

全头亚纲:1、鳃孔一个,外有膜状假鳃盖所包。

2、上颌与脑颅愈合。

3、无泄殖腔。

(一)板鳃亚纲:由两个总目,13个目组成。

1.侧孔(鲨形)总目:(1)鳃孔位于头侧;(2)胸鳍前缘因分离,不与吻相连;(3)体常呈纺缍形。

有8个目组成,我国有7个目,缺皱鳃鲨目,有些书上鳍鲨目归在鼠鲨目中。

六鳃鲨目——鳃孔6-7对,D一个虎鲨目鼠鲨目鳃孔5对,D二个真鲨目角鲨目扁鲨目无臀鳍锯鲨目统鲨目——具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鼠鲨目鳍鲨目——无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2.下孔总目:(鳐形总目)(1)鳃孔位于头腹(2)胸鳍前缘与体侧或头侧相连。

(3)体平扁有5个目组成电鳐目——头侧与胸鳍间有大型发电器锯鳐目——吻特别长,呈剑状突出,侧缘具吻齿无发电器犁头鳐目——尾部粗大,具尾鳍,D二个鲼形目——吻正常,侧缘无锯齿。

尾部细小如鞭,无C,背鳝一个鳐形目——V不正常前部外方分化或是趾状构造。

犁头鳐目——尾部粗大,具尾鳍,D两个鳐形目鳐目(二)全头亚纲:仅银鲮目,我国有2科、3属、3种1.银鲮科:吻短圆,圆锥形,雄鳍脚2-3分支。

2.长吻银鲮科:吻长而尖,雄鳍脚棒状不分支。

第十四章硬骨鱼纲硬骨鱼纲是现存鱼类中最茂盛的类群,现存种类有2万种存在,分布于各个水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