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比的基本性质(附答案)

合集下载

《比的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比的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1.75、50和30这三个数可以与()组成一个比例。

A.20 B.25 C .352.与:能组成比例的是()A.3:4 B .4:3 C .4:9 D .9:4 3.下面的()比不能组成比例。

A 7:8 和14:16B 0.6 :0.2 和3:1C 19 :110和10:9 4.在下面各比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比是A.4:3 .3:4 .1:2 D .2: 1 5.用3,5,9,15 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A.15∶3=5∶9 .9∶3=5∶15 .5∶3=15∶9 6.能与组成比例的是(A.1:2 .5:4 .3:27.4、6、8 和□可以组成比例。

□内应填(A..6 .88.面比例式不成立的是A.10∶12=35∶42 B .20∶10=60∶20 0.6 ∶0.2= 9.可以与13:0.3 组成比例的比是(A.9:10 130:10.在下面的比中,能与1:2 组成比例的是()A.4:8 B .7: 4 C .4:7A . 6:5B . 5: 6C .8: 15 D14.6、9、10 和下面哪个数可能组成比例?( )A . 24B .2.4C .240 12 . 6、9、 10 和下面 哪个数能组成比例?( )A .1.5 B. 7 C .5.4 11.能与 8、0.6 、0.2 组成比例的数是( ) 组成比例的比是( )15:8A . 1.5B.7 C . 1513.能与15.75、50 和30 这三个数可以与下面哪个数组成一个比例?()A.20B.25C.3516.由10 的四个约数组成的比例是()A.10× 1=2×5 B .10:2=5:1 C .2:5=1:10 17.下列各组中,可以组成比例的是()A.5、6、7 和8B.77 、3、21和24C.1.6 、6.4 、2和0.5D.0.8 、0.75 、 6 和12 1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已知一个外项是5,那么,另一个外项是()A.19.比例式的后项扩大 5 倍,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A.扩大10 倍 B .缩小 5 倍 C .扩大 5 倍 D .不变20.比例式4:9= 20 :45,根据比例式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A. 4 ×9= 20×45B. 4 ×20= 9×45C. 4 ×45= 9×2021.把30× 5=25× 6 改写成比例是()A.30:25=5: 6 B.30:6=25:5 C.5:30=6:25 22.把a×b=c×d 改写成比例式,不可能是()A.a:c=d:b B.a:d=c: b C .a:d=b:c D .b:d=c:a 23.现在、3、9 三个数,再从下面选出一个就可以组成比例的数是()A.6 B . C .424.关于比例说法错误的是()A.已知任意三项,就能求出第四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练习一、1.100 克盐溶解在1000 克水中,盐和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盐和盐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2.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 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假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 5,那么甲数是乙数的。

4.苹果的数目是桔子数目的,苹果的数目与桔子数目的最简整数比是()。

5. 苹果的数目比桔子数目多,苹果的数目与桔子数目的最简整数比是()。

6. 苹果的数目比桔子数目少,苹果的数目与桔子数目的最简整数比是()。

7.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1∶ 3,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8.两个立方体的棱长之比是2∶ 3,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共长是14 厘米,它们的长度之比是 3∶ 4。

假如斜边长10 厘米,那么斜边上的高是()厘米。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独自做20 天达成,乙独自做30 天达成。

(1)写出甲、乙两队达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5∶ 3,此中女生 72 人。

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 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

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4.甲、乙两个车间的均匀人数是162 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 7。

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 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 2。

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 4∶3 搅拌而成,某企业建住所楼需混凝土2400 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当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盛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_比例》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_比例》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比例》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一、细心填写1.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________.2.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1:43=________:121.4 ()=7 100.5:0.2=58:________________:110=1523. 解比例是根据________.二、准确计算.解比例。

20:x=2 3 : 4 51.5 1.6=x 3.2x:1.6=5:14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再解比例(1)25和2的比等于12和x的比。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5和12,两个内项是3和x.三、解决问题将糖和水按5:100的质量比配制成糖水,现有糖20克,需要水多少克?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第一个圆柱与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7:11,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132立方分米,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一、细心填写一幅图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________倍,也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________米。

这是________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的________千米。

在照片上小华的身高是5厘米,她的实际身高是1.6米。

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________.二、解决问题.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5厘米,两地实际相距325千米。

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一个精密零件长4毫米,画在图纸上是8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________.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60千米,画在图上只有12厘米。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实验小学要修建一个圆形花坛,如图是这个花坛的平面图。

已知这个花坛的实际直径是6米,求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并在图的右下方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一、细心填写.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实际距离360千米在图上应画________厘米,图上4.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________千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专题10比和比例 全国通用 有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专题10比和比例  全国通用 有答案

10.比和比例知识要点梳理一、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写法和读法:表示数a与数b(b不能为零)的比,写作a:b,也可以写作。

“:”是比号,读作“比”,所以a:b读作a比b。

比的前项和后项: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做比值。

例如:4 : 5=4÷5=0.8↓↓↓↓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比、分数和除法比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7:4可读作:七比四。

比与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下表所示:三、求比值与化简比1.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比值。

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没有单位名称;不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有单位名称。

例如:100千米:5时=20千米/时2.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称为化简比或比的化简。

四、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便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配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单,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15:60=12:48可得:60×12=15×48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五、比和比例的区别六、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经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比例改写成两个外项乘积与两个内项乘积相等形式的方程,再用已知的两项的乘积除以另一个已知项求出未知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及试题小升初总复习资料:比和比例(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及试题小升初总复习资料:比和比例(含答案)

比和比例⎪⎪⎪⎩⎪⎪⎪⎨⎧⎩⎨⎧⎩⎨⎧→→⎭⎬⎫→→⎪⎩⎪⎨⎧⎩⎨⎧⎭⎬⎫→⎪⎭⎪⎬⎫→⎩⎨⎧→→→应用意义正、反比例解比例性质意义比例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求未知数化简比性质求未知数求比值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意义比比和比例一、本章概念: 比: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相等。

比、分数、除法的关系:)0(:≠÷==b b a bab a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按比例分配: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比例: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和y 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的式子可表示为:(一定)k xy =。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对应的两个量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和y 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一定)k xy =。

二、先关概念的比较1.比和比例的意义、形式、组成和基本性质的区别意义 形式 各部分名称 组成 基本性质比两个数相除由两项组成(前项、后项)项后号比:项前↓↓↓7149任意两个数都可以组成比(同类量或不同类量)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 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由四项组成(内项、外项各两个)任意四个数不一定能组成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比、分数和除法的区别和联系相当部分区别比(bab a 或:)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分数(ba )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值 除法(b a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3.求比值和化简的区别意义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有时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化简比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公因数只有1 注意:当同类量的两个数相比,前项和后项单位不同时,要先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求比值或者化简比。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能与11:34组成比例的是()。

A.4∶3B.3∶4C.1:43D.1:342.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2,0.25,3,0.375B.18,8,5.4,24C.5452,,,3767D.30,25,6,1253.下面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A.8∶3B.15∶40C.0.2∶0.6 4.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

()A.3,5,9,15B.1,2,3,4C.12,13,16,19D.2,4,7,145.如果a、b都是不为0的数,且56a=78b,则a和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 C.a>b6.能与13∶14组成比例的是()。

A.4∶13B.13∶4C.4∶3D.3∶47.下面各比中,能与0.14∶0.1组成比例的是()。

A.0.8∶0.25B.28∶20C.13∶35D.14∶18.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

A.比例的基本性质B.比例C.比例的外项9.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A.a∶c=d∶b B.a b=c dC.b d=c a10.如果a×3=b×4,那么a∶b=()。

A.4∶3B.3∶4C.1∶12二、填空题11.12的因数共有______个,选择其中的4个因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

12.在30的因数中选择4个奇数组成一个比例:(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它改写成乘法等式:( )。

13.比值是2的一个比例是( )。

14.如果2a=3b(a、b≠0),那么a∶b=( )∶( );如果a∶b=5∶2 ,那么a∶5=( )∶( )。

15.比值是35的两个比可以为( ),( ),这两个比组成比例是( ).16.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四章《比例》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含答案)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四章《比例》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含答案)苏教版

【同步强化试题】苏科新版六年级下册巩固提升第四章《比例》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提高版)【学生版】一.选择题1.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10:12=35:42 B.20:10=60:20C.:=12:8 D.0.6:0.2=:2.下面各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5:8和14:16 B.0.6:0.2和3:1C.110:99 和10:93.2014x=2013y,(x,y均不为0)则x:y=()A.2014:2013 B.2013:2014 C.2014:4027 D.4027:2014 4.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20:15和32:24 B.:和8:3C.3.2:1.6和1:2 D.15:45和3:95.在比例4:8=5:10中,如果第一个比的前项加上4,要使这个比例仍然成立,第二个比的前项加上()A.4 B.5 C.2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6.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內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4,另一个外项是.7.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0.2,另一个外项是.8.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a后,分子和分母的比是9:7.a是.9.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39,其中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20%,这个比例式可以写成.10.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除以两个内项的积,商是,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差是.1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4,外项分别是8和1.6,这个比例是.三.判断题12.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相除等于1..(判断对错)13.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判断对错)14.A的与B的相等(A不等于0),则A:B=2:3.(判断对错)15.因为5a=6b(a,b不为0),所以a:b=6:5 .(判断对错)16.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除以两外项的积,商等于1.(判断对错)17.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判断对错)四.计算题18.判断75%、30、和16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出一个比例式来.五.解答题19.如果3X=4y,那么=,当X=时,y=.20.列式计算求x.(1)12和5的比等于36和x的比.(2)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10和0.2,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y.21.若a:b=2:3,b:c=4:7,c:d=5:4;若d是84,a求的值.2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1)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2)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23.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都是6,而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5,x是一个外项,列出这个比例并解答.【教师版】一.选择题1.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10:12=35:42 B.20:10=60:20C.:=12:8 D.0.6:0.2=:【解答】解:A、因为10×42=12×35,所以10:12和35:42能组成比例;B、因为20×20≠10×60,所以20:10和60:20不能组成比例;C、因为×8=×12,所以:和12:8能组成比例;D、因为0.6×=0.2×,所以0.6:0.2和:能组成比例;故选:B.2.下面各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5:8和14:16 B.0.6:0.2和3:1C.110:99 和10:9【解答】解:A、因为5×16≠14×8,所以不能组成比例;B、因为0.6×1=0.2×3,所以能组成比例;C、因为99×10=110×9,所以能组成比例.故选:A.3.2014x=2013y,(x,y均不为0)则x:y=()A.2014:2013 B.2013:2014 C.2014:4027 D.4027:2014 【解答】解:x,y均不为0,如果2014x=2013y,那么x:y=2013:2014.故选:B.4.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20:15和32:24 B.:和8:3C.3.2:1.6和1:2 D.15:45和3:9【解答】解:A,20:15=20÷15=,32:24=32÷24=;所以:20:15=32:24;B,:==;8:3=;所以::=8:3;C,3.2:1.6=3.2÷1.6=2;1:2=;所以:3.2:16和1:2不能组成比例;D,15:45÷45=;3:9=3÷9=;所以:15:45=3:9.故选:C.5.在比例4:8=5:10中,如果第一个比的前项加上4,要使这个比例仍然成立,第二个比的前项加上()A.4 B.5 C.2 D.无法确定【解答】解:4+4=88×10÷8=1010﹣5=5.答:如果第一个比的前项加上4,第二个比的前项加上5,这个比例仍然成立.故选:B.二.填空题6.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內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4,另一个外项是.【解答】解: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可知两个内项的乘积是1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知两个外项的乘积也是1,其中一个外项是0.4,另一个外项为1÷0.4=.故答案为:.7.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0.2,另一个外项是 5 .【解答】解: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乘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也是1,其中一个外项是0.2,另一个外项为:1÷0.2=5.故答案为:5..8.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a后,分子和分母的比是9:7.a是24 .【解答】解:=147+7a=99+9a2a=48a=24答:a是24.故答案为:24.9.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39,其中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20%,这个比例式可以写成13:7.8=5:3 .【解答】解:39=13×3,所以两个外项分别是13和3;其中一个内项是:39×20%=7.8,另一个內项是:39÷7.8=5;这个比例式可以写成:13:7.8=5:3;故答案为:13:7.8=5:3.10.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除以两个内项的积,商是 1 ,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差是0 .【解答】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所以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商为1,差为0;故答案为:1,0.1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4,外项分别是8和1.6,这个比例是8:2=6.4:1.6 .【解答】解:前一个比的后项:8÷4=2,后一个比的前项:4×1.6=6.4,所以这个比例是:8:2=6.4:1.6;故答案为:8:2=6.4:1.6.三.判断题12.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相除等于1.√.(判断对错)【解答】解:因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两个外项的积除以两个内项的积等于1.故答案为:√.13.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判断对错)【解答】解:只有当两个比相等的时候,才能组成一个比例.随便的两个比不一定能组成比例.故答案为:×.14.A的与B的相等(A不等于0),则A:B=2:3.√(判断对错)【解答】解:A×=B×(A不等于0),A:B=:=2:3,故答案为:√.15.因为5a=6b(a,b不为0),所以a:b=6:5 √.(判断对错)【解答】解:5a=6b,所以a:b=6:5.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6.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除以两外项的积,商等于1.√(判断对错)【解答】解:因为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所以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除以两外项的积,商等于1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7.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判断对错)【解答】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比值没变,所以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四.计算题18.判断75%、30、和16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出一个比例式来.【解答】解:30×=1275%×16=12可以组成比例:30:16=75%:五.解答题19.如果3X=4y,那么=,当X=时,y=0.3 .【解答】解:如果3X=4Y,那么Y:X=3:4,即=;当X=时,y=x=×=0.3;故答案为:,0.3.20.列式计算求x.(1)12和5的比等于36和x的比.(2)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10和0.2,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y.【解答】解:(1)12:5=36:x12x=5×3612x=180x=15(2)x:10=0.2:yxy=10×0.2xy=2x=21.若a:b=2:3,b:c=4:7,c:d=5:4;若d是84,a求的值.【解答】解:因为c:d=5:4,所以4c=5d,当d=84,4c=5×84=420 因为b:c=4:7,所以4c=7b,当4c=420时,7b=420,b=60因为a:b=2:3,所以3a=2b,当b=60时,3a=120,a=40.答:a=40.2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1)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2)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解答】解:(1)由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可得:x:2=5:2.52.5x=5×22.5x÷2.5=10÷2.5x=4;答:x是4.(2)5:8=40:x5x=8×405x÷5=320÷5x=64;答:x是64.23.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都是6,而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5,x是一个外项,列出这个比例并解答.【解答】解:第一个比的前项是6×5=30,所以这个比例是:30:6=6:x,30x=6×6,30x÷30=36÷30,x=1.2。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答案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5. (1)篮球:15%足球:20%排球:10%乒乓球:45%羽毛球:10%练习一4. (1)3(2)1.5(3)185. 9.5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5. (1)C(2)C6. 长、宽、高至少各是36厘米、24厘米、10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7. 50.24平方米8. 第二块,计算略练习二4. 78.5平方厘米533.8平方厘米5. 78.5%圆柱的体积(1)4. 423.9升5. 178.98平方分米226.08升6. 1.5米圆柱的体积(2)7. 188.4毫升8. 60.288立方米9. 15700立方厘米练习三6. (1)15857平方厘米(2)39250立方厘米7. 1099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2. (1)×(2)×(3)×3. A10. 14.13厘米练习四5. 62.8立方分米6. 471平方分米整理与练习(1)7. 12.6平方米8. 251.2立方厘米整理与练习(2)1. (1)A(2)B(3)C5. 12.56立方厘米 3.14立方厘米20.096立方厘米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1)5. 12.56厘米22厘米25.12厘米6. 小明、小林、小芳分别采集了9千克、6千克、2千克。

解决问题的策略(2)4. 大和尚:10人小和尚:40人5. 6天练习五6. 4题7. 12.56平方厘米第四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4. 第181页练习六4. (1)15∶9=5310∶6=5310∶3=103(2)15∶9=10∶6 7. 6∶3=14∶7或7∶3.5=12∶6比例的基本性质4. x=16x=512x=16x=325. 9∶8练习七8. 68.5米9. 40人比例尺3. 5厘米6. 1∶1000练习八1. (1)B(2)C(3)C6. 甲车70千米/时乙车90千米/时面积的变化5. 4800平方米6. 9∶1540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1)4. 北偏东45°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2)4. 甲列车行了648千米,乙列车行了432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比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一】比的基本性质
1.填空。

(20分)
(1)6∶8=()∶4=9÷()=
3
()

()
20
(2)一个比的比值是3,如果它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4倍,后项(),那么比值不变。

(3)2∶0.25的比值是()。

如果后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

(4)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原数与所得数的比是()∶()。

(5)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1
2,这时的比值是原来比
值的()。

2.选择。

(8分)
(1)4∶9的前项乘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A.72B.81C.9
(2)0.6∶0.7的比值是()。

A.6∶7 B.6
7C.60∶70
(3)如果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4,那么面积的比是()。

A.6∶8 B.9∶16 C.4∶3
(4)按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8配制一种盐水,现在有盐6克,水42克,要求把盐全部用完,则水()。

A.多6克B.少6克C.无法判断
【知识点二】化简比
3.根据化简比的方法填一填。

(16分)
(1)100∶80
=(100÷________)∶(80÷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25∶43
=⎝ ⎛⎭⎪⎫25× ∶⎝ ⎛⎭⎪⎫43×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0.8×0.05
=(0.8×________)∶(0.05×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12分)
比 最简整数比 比值
12∶20 3∶1
4 1
8∶1.25
5.【操作题】在下面的方格图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使每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比都是2∶1。

(8分)
6.【变式题】人每天需要的水分约为2500毫升,其中从食物中摄取的约为1200毫升,直接饮入的约为1300毫升。

(12分)
(1)写出从食物中摄取的水量和直接饮入的水量的比,并化简。

(2)写出从食物中摄取的水量与人每天需要的总水量的比,并化简。

7.【生活情境题】光明小学六年级一班在“母亲节”开展“我帮母亲做家
务”活动。

其中帮妈妈刷碗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6
5,如果女生是25人,则男
生是多少人?(8分)
8.【变式题】下图中阴影部分与整个图形面积的比分别是多少?你能按比值的大小排列吗?(8分)
()<()<()<()
9.【潜能开发题】六年级一班和六年级二班男生人数的比是2∶3,六年级二班和六年级三班男生人数的比是4∶5。

六年级三个班男生人数的比是多少?(8分)
答案
2.比的基本性质
1.(1)312415(2)也扩大到原来的4倍(3)8乘4(4)1001(5)4倍
2.(1)A(2)B(3)B(4)B
3.(1)202054
(2)1515620 310
(3)10010080516 1
4.3∶53
512∶1121∶10
1
10
6.(1)1200∶1300=12∶13 (2)1200∶2500=12∶25 7.30人
8.1
6
3
8
1
4
1
2
1
6<
1
4<
3
8<
1
2
9.8∶1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