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集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课找春天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课《找春天》教案1【教材分析】《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课件。
3.歌曲《春天在哪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唱)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师:是的。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3.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找春天)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 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指导:“遮、触”是翘舌音。
“遮”读一声。
“嫩”韵母是en不un。
(2)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识字:躲(身+朵)触(角+虫)鹊(昔+鸟)符(竹+付)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识字:遮、掩、探。
自编谜语识字:羞(歪尾巴羊骑着牛)嫩(一束鲜花在中间,女孩反文两边坐)(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
3.出示句子,巩固识字。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3)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4)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_49

咏柳教材分析《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通过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
感受古诗文字美,课文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课前布置让学生认真观察柳树,特别是细心观察柳枝与柳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理解。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美,感受课文意境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咏”“绦”这两个生字,会写“碧、丝、咏、妆、裁、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通过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苏醒,是温暖,是生机,是希望,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草》《春晓》《村居》。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揭题,齐读课题。
(咏鹅是赞美白鹅,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注意“咏”的书写,师范写,生书空)指导学习“咏”字。
3.了解作者。
贺知章,唐代诗人。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
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那么,贺知章为什么要写《咏柳》这首诗呢?据说当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为他送行。
当时正是早春二月,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
在自家的旧宅外,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垂杨柳,柳芽初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 咏柳|人教(部编版)(共38张PPT)

造句:春天的草原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一样。
换偏旁识记:把“好”字右 边的“子”换成“丬”放在“女” 的左边就是“妆”。
sī
吃丝
jiǎn
叫剪
笔顺:
书写提示:上部分在竖中线两侧,横长托住上部。 组词:丝绦 雨丝 蚕丝 丝线 巧记:叠叠山,曲曲弯,山弯下面一条滩。
造句:雨丝细细地、密密地、斜斜地落下来。
笔顺:
熟字相加识记:立+里=童 王+白+石=碧
zhuāng 笔顺:
吃妆
书写提示:第三笔竖是垂露竖,“女”字笔画舒展。 组词:梳妆 妆扮 化妆 巧记:一“女”倚在“丬”旁边。
造句:小柳树对着平静的河面梳妆打扮。
lǜ
笔顺:
叫绿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录”第三笔横长,竖钩挺立。 组词:绿色 碧绿 翠绿 绿丝绦 巧记:“录”旁有蚕丝(纟)。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
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
鹰的风筝。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
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
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易错提示: 一声,不要读成二
声。 组词:河堤 堤坝
liǔ
柳 易错提示:韵母是iu, 不要读成ui。
组词:柳树 杨柳
易错提示: 平舌音。
组词:喝醉 陶醉 沉醉
yǒng 易错提示: 咏 后鼻韵母,声母是y,不 要读成r。
组词:歌咏 吟咏 咏叹
tāo 易错提示:
绦 前鼻音,不要读成tang。 组词:丝绦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含5课)

1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一、看拼音,写词语。
ɡǔshīér tónɡbìlǜhuàzhuānɡjiǎn dāo sīxiàn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根据图片选择诗句,在方框里打“√”。
A.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四、填一填。
1. “妆”共______画,第五笔是______。
2. “诗”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带有这个部首的字: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咏柳________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垂下__________绦。
__________________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根据古诗内容选一选。
(1)“绿丝绦”指的是()。
A. 柳条B. 柳树C.柳叶(2)裁出细叶的是()。
A. 燕子B. 剪刀C.春风3.这首诗赞美了()。
A. 燕子B. 柳树参考答案一、古诗儿童碧绿化妆剪刀丝线二、fúdīzuìliǔ三、A四、1.左右讠话语 2.6 丿五、1.碧玉一树高万条绿丝不知细叶二月春风似剪刀 2.(1)A (2)C 3. B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找春天》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táo shùxún zhǎoɡū niɑnɡ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害羞.()遮掩.()解.冻()脱.掉()杜鹃.()嫩.芽()三、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A.冲B.奔C.脱我们几个孩子__________掉棉袄,__________出家门,__________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四、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五、课内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

看一看这张图,你 发现了什么?
这是一张公园 导览图,上面 有六个地点。
你能根据图示方向, 说出景物在公园的具
体位置吗?
湖心亭在公园的西北 咨询处在公园的东北 管理处在公园的西南 露天剧场在餐厅的正北
宝塔在公园的东南 餐厅在公园的正南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tíng
湖心
zī xún
处
我仿佛看到了碧 绿的田野、细长
的柳条。
暖暖的阳光让我感 受到春天来了。
读一读,找规律。
这是有关修饰语的练习。补充词语时,可以读一读 泡泡里的话,结合你对春天的了解,想一想春天的天空、 阳光……是怎样的,再用合适的词语填空。然后说一说 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景象,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春天,我看到小草探出了小脑袋,一丛丛,一簇簇;柳
奏着乐曲?)
(3)春雨姑娘在叶丛中弹. 奏. 着. 乐. 曲. 。(春雨姑娘在叶丛中 做什么?)
5. 补全古诗,并完成练习。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离离_原__上__草____, __一__岁_____一枯荣。 野火烧__不__尽_____ , __春__风_____吹又生。 (1)本诗的作者是__唐___代诗人__白__居__易___。
(2)诗句中“岁”字的意思是( B ) A. 岁数。 B. 年。
(3)小草的生命力极强,不管烈火怎样焚(fén)烧,只要 春风一吹,就又会蓬勃生长。正如诗中所写:野 火_烧__不__尽____ ,_春__风__吹__又__生___。
6. 我爱阅读。 (1)阅读《笋芽儿》后,我知道:呼唤笋芽 儿起床的是__春__雨__姑__娘__、__雷__公__公____。
树枝条上缀满了黄绿色的嫩叶,不几天就甩开长长的辫子在 春风中舞蹈;田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大片大片地开了,好 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春天里,太阳暖洋洋的, 让我们感到很暖和。春风轻轻地吹拂着,让我们觉得很舒服。
晋州市四小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一)1《古诗二首》课后作业A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一1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拼音,写词语。
gǔshīér tóng bìlǜhuàzhuāng jiǎn dāo sīxiàn三、填一填。
1。
“诗"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带有这个部首的字:______、______。
2.“妆”共______画,第五笔是______。
四、根据图片选择诗句,在方框里打“√”。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课内阅读。
咏柳________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垂下__________绦。
__________________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把古诗补充完整。
2。
根据古诗内容选一选。
(1)“绿丝绦"指的是().A。
柳树B。
柳条C。
柳叶(2)裁出细叶的是()。
A。
剪刀 B.燕子 C.春风3。
这首诗赞美了( ).A.柳树B。
燕子参考答案一、fúdīzuìliǔ二、古诗儿童碧绿化妆剪刀丝线三、1.左右讠话语 2.6 丿四、B五、1。
碧玉一树高万条绿丝不知细叶二月春风似剪刀2。
(1)B (2)C3.A快乐读书吧[教学目标]1。
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学重难点]1.对儿童故事产生兴趣,且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学会从目录中了解相关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借助音频,激发情感1。
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有声故事。
2。
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音频选段,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这个片段的主人公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口之家?3。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春郊》+《清江引·立春》《城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春郊》+《清江引·立春》《城南》教案1.《古诗二首》+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春郊》《清江引·立春》《城南》【教学目标】“莺、拂、堤〞等11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诗、童〞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培养主动积累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内容】《村居》+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丛书《春郊》【教学目标】“莺、拂、堤〞等5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村居》《春郊》《赋得古原草送别》,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景色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说出理由。
是的,杨柳、风筝、展现新绿的树林都告诉我们,这是春天。
早在清朝,诗人高鼎就作了一首七言诗《村居》,描写了在绿草青青、黄莺啼叫的春季里,河边的杨柳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人们陶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
白天渐渐长了,小孩子们放学回来,时光还早,赶忙趁着东风在大好的春色中快乐地放风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代诗人眼中的春天的美。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齐读课题。
二、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教师范读、领读古诗:注意停顿和字音。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停顿。
3.同桌互相读诗,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相机正音学习:草长莺〔yīng〕飞、拂〔fú〕堤〔dī〕杨柳醉〔zuì〕春烟、散〔sàn〕学评价:你可真会读呀!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只有手脑并用才能做好事情,才能有所创造。
三年级上册的7课《动手做做看》就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展开的。
这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
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再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很多孩子都对朗志万的错误结论深信不疑,因而有两个孩子就毫不犹豫地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这答案似乎有些道理,孩子们都光去猜想为什么了。
而在场的伊琳娜没有盲从,她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觉得这几个孩子都没说对,但又一时想不出道理来,这时她没有放弃,懂得去寻求帮助——问妈妈,在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下,她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在这里,当其他的几个孩子都对科学家的话深信不疑时,伊琳娜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随便下结论,并且敢于尝试,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而且当她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时候,她又是多么勇敢,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向权威质疑,如此认真的科学态度不由得让我们心生敬佩,也自愧不如。
最后当科学家向她说明了这样做的用意所在时,伊琳娜恍然大悟,我想这里只有伊琳娜才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领悟到科学家说这话的内在含义,而这对伊琳娜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将起到无法估量的推进作用。
当我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被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深深地打动了,她身上有着多么可贵的东西啊!肯动脑筋,敢于质疑,勇于实践……那我班上我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学生呢?肯定有的,孩子的身上肯定或多或少有这东西,就是看你怎么去发现,怎么去开掘,怎么去培植了。
可能就是缺少了像朗志万那样高招的人,善于激发兴趣,善于创造机会,善于发现潜能。
我不由得提醒自己:可千万学着点,决不能误人子弟!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启发孩子“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
这里,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这对我们中国的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启发。
看看我们中国的小孩子,过的是什么生活?且不说有多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在学校也得不到多少实践锻炼的机会,长期的依赖生活形成了他们的依赖思想。
“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师”,这是孩子的依靠,但也往往因此造成了很多孩子遇事没有主见,懒于思考,懒于动手,盲目从众的心理。
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吗?我们中国历代以来盛行灌输制,崇拜权威,有时甚至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
统治者往往抓住这一点,拿权威来压天下,以控制天下百姓的思想。
读书者往往死读书、读死书,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身心的自由,变的人云亦云,唯唯诺诺。
就是到了现在,这种盲目崇拜的思想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什么三纲五常,什么师道尊严,理解过头了,就变成了死教条,就变成了害人的东西。
要继承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没错,但我们同样要摒弃那些挡住我们视线,阻挡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我们要做一代开放大气同时又内敛自收的中国人,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现在的新教材在取材上就做得非常好,像这篇课文写的是外国,里面的教育环境如此宽松民主,里面的人际关系如此自由平等,这样的环境才容易激发创新的火花。
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的一个暗示吗?我们中国的教育者,包括教师和父母,对孩子就是不放心,常常有意无意地就开始包办代替,且总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凛然不可冒犯,“老师讲的话,肯定没错,你们照做就是了。
”“你是小孩,一定要听大人的话,不然,有你受的。
”“你怎么能不听大人的话,太不象样了”……瞧瞧这些话,简直到处可捡,好象不这样,就不是“大人”了。
试问:不这样,我们大人就没有威信了吗?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吗?听话了,就有出息吗?答案不是这样的吧。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有创新的欲望吗?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成功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现在全国上下之所以积极推进课改,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育模式,解放我们孩子的思想,切实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主席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而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是主渠道。
这里没有我们的老师切切实实地转变观念,没有我们的老师脚踏实地地辛勤耕耘是万万不行的,当然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也是必要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一个是人们心中的权威,一个是孩子身边的亲人;一个是机智巧妙地提出问题,一个是和言悦色地点拨启发。
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处在教育孩子的不同层面上,也事先没有商量过,但两人的配合却是如此默契,如此艺术。
殊不知,这默契、这艺术的结合点正是在于他们对孩子充分的尊重。
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
妈妈对伊琳娜说,“你动手做做看!”朗志万告诫孩子们,“要动手做做看。
”几个小朋友在听了朗志万提的奇怪的问题后,是不是动手做做以后再回答的呢?我们的学生当时又是怎样想的呢?朗志万到底“哄骗”小朋友没有呢?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伊琳娜会说什么呢?这一课会带给孩子很多启迪,在学习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入情入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想到了吗?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语言,并训练学生读好对话,培养语感。
在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人名师:上课前,让我们活动活动大脑,做个思维体操好吗?生:(好奇地)好!师:师:(演示)如果把这只杯子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生:水肯定会洒出来,因为杯子一倒过来,水就会把水冲开。
生:水有可能不会洒出来,也许纸会粘住杯子的口。
生:我试过的,水会洒出来。
师:师:有的孩子是猜想的,有的还动手试验过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显得很谨慎。
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能让这颗智慧之树挂满红红的智慧果,有信心吗?生:(自信地)有!师: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与动手做实验有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生:(大声地、一字一顿地)动手做做看。
师:这样一字一顿好听吗?生:不好听。
生:我们读的不连贯。
师:你来试试。
生:(试读)师:读书就应该像说话那么自然。
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读。
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位法国的新朋友。
(课件显示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名字和画像)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生:(小声地练习拼读。
)师:年长的叫什么?小女孩呢?你觉得他们的名字好念吗?为什么?生:“朗志万”容易读成“朗志曼”。
生:伊琳娜的“琳”读边音,“娜”读鼻音,这里容易读错。
师:你们俩教大家读读。
生:(极其认真地教读)二、聆听故事,预测情节。
师:精彩的故事就要上演了,请听。
(放课文录音)师:(放完第一段暂停)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你会怎么说?生:水不会漫出来,因为金鱼很轻,它是浮在水面上的。
生:金鱼把水喝进肚子里了,水就不会漫出来了。
生:金鱼放进水里时它会跳,水肯定会泼出来。
师:故事中的小朋友怎么想的、伊琳娜怎么做的呢?继续听。
师:师:(放完第六段暂停)想像一下,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生:他可能会非常生气,因为他毕竟是个科学家。
生:他会笑起来,因为他知道伊琳娜动手做实验了。
生:他会不高兴的,因为他不喜欢伊琳娜用“哄骗”这个词来说他。
师:师:课文中到底是怎样写的呢? 想知道吗?快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练习读课文)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师:我看见你们读书的样子可认真了,奖大家一个智慧果。
师:瞧,小鱼带着生词娃娃来了,你会读吗?(课件显示:哎呀漫出来哄骗鱼鳞)师:请两个孩子来读,注意把音读准。
(用学生教读、教师范读等方式正音)师:有不懂的词吗?生:“漫出来”是什么意思?生:我知道,“漫出来”就是说水装得很满,流出来了。
师:还可以说什么漫出来?生:牛奶漫出来。
生:可乐饮料从杯子里漫出来。
生:妈妈烧的汤从锅里漫出来了。
师:孩子们真会联想,智慧树又挂果了。
师:去掉音节,只剩下单独的生字,这样你还会认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的,把好的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生:我发现“哎”和“漫”是形声字。
生:生:我补充,“漫”是指水漫出来,所以部首是三点水;说“哎呀”的时候要张大嘴,所以“哎”字有个口字旁。
师:师:你们俩真会发现规律。
生:生:我编了一个字谜:被马踩扁了身子。
你们猜是什么字?生:生:是“骗”字。
生:生:我也编了个字谜:总共只有一张口。
(“哄”)师:师:多了不起呀,编谜高手们。
生:“鳞”字非常像鱼身上一片一片的鱼鳞。
师:师:这些字都会认了吗?请这列小火车开动起来。
(抽一个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师:师: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现在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
你想用什么方式读课文呢?生:我喜欢自己大声读。
生:我想和同桌读,可以互相帮助。
生:我想轻声地读,这样能保护嗓子。
师:原来读书的方式会有这么丰富。
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吧。
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我特别观察到赵欣萌那个四人小组分工很快,合作得很好,一点都没有浪费时间。
你们能把课文读顺了吗?生:能!师:师:不会有滥竽充数的吧?我得选一生字多的段抽查抽查。
谁敢读读第六段?(抽一名学生读。
)四、读懂课文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通顺了。
生:可是他读得还没有感情。
师: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呢?生:我觉得应该读出伊琳娜很生气。
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生:生: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被朗志万哄骗了,朗志万说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漫出来,可结果伊琳娜试了一下,水却漫出来了。
师:你被别人哄骗过吗?当时什么感受?生: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