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
小学生低年段规范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小学生低年段规范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俗话说,“字如其人”。
低年段规范汉字书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关键期,教师在写字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掌握写字要求的具体内容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在实际的汉字书写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本论题主要是从写字姿势、执笔姿势、笔画笔顺、书面情况四个方面来调查研究小学低年段规范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从而探求缓解低年段规范汉字书写现状的对策。
一、小学低年段规范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规范汉字书写是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运用各种不同的书写工具,将汉字的各个点画,按照汉字约定俗成的结构规律,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而组合成字。
它是人们记录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文明行为。
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用字规范化意识,掌握汉字的规范和标准;有利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用笔、坐姿、结构等基本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纠正不良书写习惯。
但现在的小学生在规范汉字书写现状不尽人意。
学校开设的写字课一部分逐渐被语文、数学课取代,写字训练只能留在家庭作业中进行,而家庭作业繁重和家长的不重视导致该校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薄弱。
在学生做作业时,我观察到他们的写字姿势总是东倒西歪,还有的学生是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眼睛离书本不到10厘米;他们的握笔姿势大多是用大拇指的关节死死钩住笔杆,形成了虎口紧夹笔杆的姿势,或是用食指和中指的关节夹着笔杆写字,这样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写字时会感到十分别扭;另外他们在写字时会经常出现笔画笔顺写错情况,在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涂抹现象严重;在作业中还有不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行款排列不整齐、字迹潦草;师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缺少对学生规范书写的指导;家长没有对子女的规范汉字书写方面起到督促作用。
因此该校的学生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系统归纳为:写字姿势不正确;执笔姿势不规范;汉字的笔画笔顺不符合笔画规则;用字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书写不美观。
书法教学总结汇总6篇

书法教学总结汇总6篇书法教学总结篇1这学期我承担了七年级174--185共12个班的书法课程,现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回顾(一)规范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年级学生写字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的姿势。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但影响到写字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要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需要扎扎实实、毫不松懈地坚持,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
开始我要求学生进行坐姿训练: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然后进行三个“一”训练:一尺、一拳、一寸。
最后进行握笔姿势训练:右手拇指拿,食指捏,中指托,左手按住写字本。
写字的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缘一拳远,握笔点离笔尖一寸远。
接着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自身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照着样子做,并且在同学中树立典型,要其他同学照样子做,长期坚持,严格规范,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在教学中除了老师口头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老师经常的、耐心的督促,凡发现不规范者,立即指正,令其改正,不姑息迁就。
在写字时,我让学生看清、写好每一个字,第一个字没写好没关系,争取写好后面的字就行了。
这样,学生写字的压力就变小了,写字也就整洁了。
(二)想尽办法,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七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兴趣持续时间短,很难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这方面兴趣培养起来了,那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就可以化厌烦为喜爱,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有趣。
因此,写字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我可谓想尽了办法。
1、用上生动形象的譬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写字。
如在教学基本笔画“捺”时,我先在黑板上示范写一“捺”,让学生观察,想想这一捺很像我们身体哪一部位。
学生感到很有趣,随即发现很像人的腿和脚,老师也可伸出腿来让学生比较一下,进而告诉学生人之所以能站直,是因为有了脚,所以我们在写捺的时候,一定要把“捺脚”写好了。
再看老师写一捺,注意起笔、行笔、收笔,边范写边告诉学生在“脚后跟”地方用力顿一下,然后往上轻轻一提,就把捺脚写好了。
书法中常见的问题

1、什么是书法?答:书法是指汉字的书写艺术。
包括用笔、结构、间架、行款等方面。
2、为什么要学习书法?答:学习书法,最低目的是写得笔画端正,间架安稳,流利,漂亮,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提高效果质量;更进一步,则是通过书法来反映思想,表达感情,成为一种艺术品,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
3、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答: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方面的基本法则。
4、学习书法从何入手?答:先摹后临。
执5、为什么要讲究执笔?答:执笔不得法,字就写不好。
6、怎样才是正确的执笔法?答:正确的执笔法,简单地说,就是“指实掌虚”四个字。
7、怎样执笔才能指实掌虚? 答:食指(第二指)中指(第三指)并拢,在笔管前面用指尖勾住;拇指在笔管左面用指尖向右擫(ye);无名指(第四指)的指甲中部紧靠中指在笔管里面往外抵,小指紧贴在无名指一起。
这样,五个指头欑(cuān)在笔管四围,拇指的指骨突出,掌心就空了,空得差不多可以放进一个鸡蛋,这就是“指实掌虚”。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拇指和食指、中指必须欑在一起,无名指、小指必须要紧靠中指,拇指的指节必须突出。
(图一)8、古人执笔有“龙眼”“凤眼”之说,是怎样执法? 答:所谓“龙眼”9、笔要执得紧好,还是执得松好?答:执笔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
太松了笔管容易掉落,太紧了笔管会颠抖,手也容易累。
拿骑自行车来作比,初学骑车的,为了怕摔饺,往往把车把攥得紧紧的,结果车身反而更容易倾倒。
执笔跟攥车把一个道理,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
相传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小儿子献之在练宇,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
由于这个故事,后人便误以为笔要执得紧。
其实如照前面所说的方法执笔,不用很大的指力去攥住笔管,而笔管自然稳如泰山,要想拔去,确实是不大容易的。
10、笔要执得高好,还是执得低好? 答: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的大小而定。
总的原则是,字越小,笔执得越低;字越大,笔执得越高。
你在书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必藏版上)

你在书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必藏版上)崔寒柏老师解答书法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临帖到创作,从读帖到审美,包罗万象,值得一读!问:颜体与王体是不是一脉的?具体区别在哪?王字与颜字是不是两座相互对望的高峰?王体与颜体习书的早期是否适宜同临?有无冲突?答:确切地说,王与颜不是互望,而是颜一直在望王。
王字之所以伟大,一是他是创建这一书体的书家们的代表,二是他把这一书体的精妙发挥到一个极致,这个极致包括了用笔的精准和结体的精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类似《兰亭序》中章法的精妙。
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而后代的书法创造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挥和改进,有的是在外形上,有的是在情绪上,也有的是在精神上。
颜字就是在外形上、情绪上和精神上成功地改进了王字的代表。
外形上他改变了王字的俊逸妍美,而采用了雍容庄严;情绪上他改变了王字的游冶而变成庄重和畅快;精神上的专注更从王字纨绔世家的文人交会变成了为官为臣的国难家愁。
颜得笔得法得理,得了王的书写真髓,却保留了自己的形象和习惯,这正是继承和发挥的大境界。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早期可以写颜的楷书,笔画自如、结体清爽以后,可再习《集王字圣教序》。
二者笔法相近,区别的只是结构中外拱与内包而已,有时对立的感受也可以让人抓住特点,有时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中找到适应自己的角度和弧度。
问:请问崔先生,就所面世的汉墨迹,好像大多是露锋居多,起笔大都直接调锋行笔,且提按少,感觉“直来直去的”,与汉碑迥异(或许书丹时也没藏锋?)。
另林散之老临《礼器》好像不是清人的路子?“藏锋起笔”是不是清代才发展的写法?答:民间的书法确实是露锋居多,就像民间的穿着比较随意一样。
经典的书法,宫廷的也罢,典雅的也罢,凡是上得台面的,都以藏锋居多,就像正式的场合,人们往往衣冠楚楚那样。
分辨古迹时,常因为它的用途或者书写者的身份不同而露锋和藏锋。
所以简书中有藏有露,书丹时也有藏有露。
散老临到老的作品感觉上就是一种临帖在维持一种感觉,这种作法我们可以学习,而他临出的东西没必要深究。
书法基础知识问答

书法基础知识问答(上)1.关于汉字构造《说文解字》作者是谁?许慎。
2.古人有四种造字法:①象形法:是根据自然物象的形体特征进行摹画而创造文字的方法;②指事法:是象形法的一种补充。
从字的表现形态上审视出它的抽象含义;③会意法:是象形法的一种拓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④形声法:是对象形法的进一步拓展,将本质相同的一类事物并列在一起,赋予它们一个共同的义符(表义的符号)作为“形旁”,然后再根据各个事物称呼的不同,标以不同的“声旁”,从而组成许许多多的字。
3.公元1899年,我国清代小说家王懿荣、刘鹗在购买中药材“龙骨”时,无意中发现上面刻有一些“符号”和“图形”,后经研究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即“甲骨卜辞”,现在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线条瘦劲,时有锋芒,并具有多种形态,字与字之间的排列错落有致。
金文:大都发现于考古出土的商代钟、鼎等青铜器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金文线条丰满、柔韧、凝重,字体比较端庄、稳重。
到西周晚期,金文已趋成熟,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的铭文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
小篆:秦朝统一以后为了统一文字,由李斯等创造了一种比较规范、结构整齐、线条较细的篆书叫小篆。
如《泰山刻石》等。
大篆:金文,以及按照金文的书写方法的其它刻石且具有金文等艺术特点的文字叫大篆。
4.汉字起源于画图,它自身的“以形示义”的本质行征,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最初的表现对象,所以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
5.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为满足统一化、便捷化的实用性需要,其书体、字形也在不断地演变。
书体自大篆之后出现了小篆、隶、楷、行、草(章草)等多种书体,字形(包括笔画形态)也循着从繁到简,从象形到逐步概括、抽象的大轨迹不断变化。
这不仅丰富了汉字的视觉形象,而且也增加了汉字的抽象意味,使得书法艺术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与非直观的抽象性、象征性意蕴巧妙结合的艺术。
6.随着毛笔、墨、纸等书写工具,书写材料的发明,也使得书法艺术获得了更为适宜的表现媒介。
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中)

书法知识汇总(中)怎样运笔?运笔必须用腕运。
五指攥住笔管,使笔管直立不动,全用腕力使手活动,笔管随着手的活动方向来回运转,这就是“腕运”。
什么叫“折锋”?“折锋”也叫“逆锋”,即起笔时笔锋逆入。
比如横画自左向右,写时先逆笔向左,到起笔顶点,往下轻轻一按,再向右画去;直画自上向下,写时先逆笔向上,到起笔顶点,向右下方轻轻一按,再向下画去。
什么叫“锋”?笔尖捻开捺扁后,在阳光下照看,近尖处有一段透明的部分,这就是“锋”。
笔的弹性由“锋”决定,锋越长弹性就越强。
写字时笔尖在纸上一按即倒,一提即直,这就是“锋”所起的作用。
何谓长短 ?“长短”是指根据字形本身的长短不一,而安排不同的结体。
字形长的,写得长些;字形短的,写得短些。
如“东、自、目、耳、茸”等字,字形比较长,“西、白、曰、臼、四”等字,字形比较短,就不能作同一安排。
什么叫行款?行款是指字与字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一字的末笔与第二字的起笔,第一行的末笔与第二行的起笔,虽不一定相连,但笔意贯通,看上去一气呵成,而不是各管各的,用互不相干的每个单字硬凑成文。
这就叫“行款”。
不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要讲究行款,这样,一篇字看起来很生动、完整,而不是勉强凑成。
对临要注意什么?对临一定要注意看一字写一字,不可看一笔写一笔。
因此必须先经“格临”,熟悉了帖字的间架结构,然后才可“对临”。
何谓连贯?“连贯”是指点画之间的气势相连,互相呼应,笔道之间有有机联系,而不是每一笔都单摆浮搁、互不相干。
注意了笔道之间的连贯呼应,就能使整个字显得有气势而生动。
间架有哪些要求 ?字的间架,要求大小、长短、宽窄、斜正得宜。
何谓挪让?"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书法知识问题集锦

书法知识问题集锦颜真卿书法的历史地位?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
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
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
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
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
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
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
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书法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2)

书法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2)26、王羲之的行书传世作品有哪些?行书:《兰亭序》《二谢帖》等。
27、王献之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王献之创造出了意气纵横、优游神骏的行草新体。
后人把他和他父亲称为“小王”和“大王”,并称为“二王”,成为千年书法经典。
28、王献之的行草传世作品有哪些?行草:《中秋帖》《鸭头丸》等。
29、王殉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书法遒劲飘逸,潇洒古淡。
他的传世作品《伯远帖》。
30、智永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智永《真草千字文》用笔秀润圆劲,清俊妍美;结体平正和雅,风神朗发,犹如豪门英俊少年之气质。
31、“初唐四家”是指哪四位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32、欧阳询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楷书作品,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构内紧外松,左敛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寓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33、欧阳询的楷书传世作品有哪些?《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
34、虞世南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
35、虞世南的楷书传世作品有哪些?《孔子庙堂碑》等。
36、褚遂良书法楷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楷书代表作品《孟法师碑》清远萧散,遒劲端雅;37、褚遂良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38、薛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以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
39、李邕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笔势瘦硬,骨力刚健,结体取相背之势而右耸,疏密对比强烈。
40、李邕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李思训碑》《麓山寺碑》等。
41、孙过庭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其草书作品《书谱》深得二王笔法,用笔峻利,点画跳跃,且蕴藏含蓄。
42、张旭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张旭的草书最为著名,他往往醉后呼走狂啸,挥毫于壁,有“张颠”之称。
43、张旭的大草传世作品有哪些?《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知识汇总(上)“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三希堂法帖”中有没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国清代宫廷刻帖。
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
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
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收藏的三件稀世之宝是什么?“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书房,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
乾隆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贴,他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贴》和王献之的《中秋帖》置于书房,视之为三件稀世珍宝,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全文共四行二十八字,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睛”几字而得名。
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
王珣的《伯远帖》全文共六行四十七字,属典型的晋代行书。
其内容为叙事之辞,该帖的命名出自于贴内的首句的“伯远”二字,《伯远帖》的用笔灵舞飞动,为上乘的行草作品。
王献之的《中秋帖》,全文共二十二字四行。
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
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
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
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三宋二沈与“台阁体”是什么?三宋二沈与“台阁体”明初的书法,以“三宋、二沈”最为知名,并由这几位书家而形成了明代所谓的“台阁体”书法,此一并作些介绍。
所谓的三宋,是指宋克、宋和宋广。
三人并皆善书,但并非同里同族,只是都姓宋而已。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南京长州(今苏州)人。
书法初学赵孟,上追二王及晋唐诸家,再上溯两汉,学习章草书。
他能写楷书,尤善行草,更精章龙门提醒:龙门书法高考培训以诚信为本,龙门书法高考培训全国只有开封一个校址,没有设任何分校及其他机构,全国各地书法高考生报名都以到校实际报名为准,龙门提醒各位学员及家长谨防那些虚假诓骗恶意行为。
草。
他的楷书作品,传世者有《七姬权厝志》和《录赵子昂兰亭十三跋》等,取则于赵文敏,上追钟王,写得宽闲静穆,古雅端劲。
所以,与他同时代的人杨慎说:“国朝真行书,当以克为第一,所书《七姬帖》真冠绝也。
”都穆也说他的楷书“师法钟元常,后竟以是妙绝天下。
”宋克对于章草书情有独钟,他的章草师法皇象、索靖,可谓取法高古,功力深厚。
看他所临写的《急就章》,古意蔼然,甚至可与皇象的《急就章》相媲美。
明人王世贞曾说:“章草自二王后,仅萧子云。
既颜、柳、苏、米以至赵吴兴负当代能声,而不一及之。
黄长睿刻意其学,而无其法。
国初仲温,可备述者,然波险太过,筋距溢出,遂成佻卞。
及观仲温《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唯波撇小异耳,此其亦仲温临象本耶?”(《艺苑卮言》)可见他临写古帖的工力之深,事实上宋克临写的《急就章》有好几种本子,有些是刻意临摹古人的,有些则带有他自己的特点。
如他晚年临写的《急就章》笔势流畅,结构散逸,波磔险劲,很有特色。
宋克的草书,以《唐宋诗卷》为代表,此外还有《刘桢公筵诗》、《杜甫壮游诗》等,这些草书作品往往将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写法糅合起来,力图变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草书面貌来,由于他有较深厚的临习古帖的工力,加上他任侠尚气的性格,他的草书的确能够写得奇崛生姿,恣意挥洒,气势不凡。
前人评价他的草书“如鹏抟九万,须仗扶摇”(明解缙语),是颇为恰当的。
明初的另外两位书家,宋和宋广,成就不及宋克,但也颇有名气。
宋(1344-1380),字仲珩,浙江蒲江人。
他是宋濂的次子,得父荫为中书舍人,后因其兄子宋慎坐罪而受株连被处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
宋出身于仕宦之家,而天性喜好书法,自然比常人容易成家。
他初学篆书,取则于李斯和李阳冰,颇能得其体段,前人评其小篆为“国朝第一”。
他的行草书直承元代赵孟和康里子山,又能上溯晋唐,写得清丽俊秀,自成一格。
李东阳评价他的行草书“出入变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者比,真翰墨之雄也。
”但由于他的身世和时尚,决定了他的书法创作虽能显示他的才情,却不可能写出气势来。
再者因为他享年不永,使他的书法艺术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境界。
宋广,字昌裔,河南南阳人,曾任沔阳同知。
宋广善草书,《明史?文苑传》说他的草书可比宋克,但他的作品传世很少,所能见到的作品,多属熟媚娟秀一类,气格不高,且有做作习气。
项穆《寓意编》说:“广与宋克、宋俱以善书擅名,人称三宋,然评者谓广书较之二宋不逮,以其笔之连绵不断非古法也。
”总体来看,在当时书法崇尚清丽婉媚的风气之下,明初“三宋”的书法是多守成而少创新。
以姿媚娟秀相尚,取悦世人,没能跳出赵孟书法艺术的藩篱,且等而下之。
这个开端,为整个明代的书法定下了调子,随之而来的“二沈”,可以说就是“三宋”的唱和者。
“二沈”指沈度、沈粲兄弟。
他们兄弟二人同时以书法知名,是由特殊的条件所决定的。
二沈生活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明成祖也是一个特别爱好书法的皇帝。
他曾下令招四方善书龙门提醒:龙门书法高考培训以诚信为本,龙门书法高考培训全国只有开封一个校址,没有设任何分校及其他机构,全国各地书法高考生报名都以到校实际报名为准,龙门提醒各位学员及家长谨防那些虚假诓骗恶意行为。
者入翰林做中书舍人,抄写文告典章。
更从其中选二十八人专习羲献书。
同时,又将秘府所藏古名人法书拿出来,让这些善书者临摹学习。
“二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冒出来的书法家。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人。
朱元璋在位时,他因罪被贬云南,至明成祖时,他因善书而得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在众多的书法家中,他的字最受朱棣青睐,因而成了一个地道的御用书法家。
每日陪伴着皇帝写诏版文告,一时间声名振于远近。
沈度善篆隶真行诸体,因写得端稳秀媚,甚至被明成祖称为“我朝王羲之”,并被拔擢为翰林典史、直讲学士。
沈度因受到皇帝的赏识,书法的名声盖过了当时其他书家如解缙、胡广、梁潜等人,于是朝野士夫争相模仿他的字,“馆阁体”书法由此而形成。
实际上,沈度的书法从他传世的作品《四箴帖》《不自弃赋》来看,虽然写得端稳、秀美、精到,但既无气势也乏个性,但得秀整平和而已。
沈度的弟弟沈粲,字民望,号简庵。
亦因善书,得与其兄同为翰林学士。
他的书法深受其兄影响,同时学习米芾、赵孟等前代大家,以善写真、行、草书而知名,尤其擅长写草。
书法圆润遒丽,有过于兄。
连沈度也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弟弟说:“臣有弟粲,其书胜臣。
”(明沈津《吏隐录》)这固然有兄弟之间互相推重之嫌,也说明他的书法的确有令其兄折服之处。
二沈兄弟的书法都是台阁体的正宗,或者可以说是明代台阁体书法的始作俑者。
在书法中,真、行、草、隶、篆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篆、隶、草、真、行我国书法精品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出自哪里?陕西汉中三帖是指什么作品啊 ?上海画报社新近出版《三希堂三帖》,将分散于海峡两岸的晋代“三王”书法作品,重聚一堂。
“三希堂”,乾隆皇帝藏书之所。
当年,乾隆获得晋代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乐不可支,藏于一室,命名为“三希堂”。
希,即稀字,稀世之宝也。
《快雪时晴帖》,唐人摹本,高7寸1分,宽4寸6分,行书4行,28个字,系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
《中秋帖》,宋人米芾临本,高8寸4分,宽3寸6分,行书3行,22个字。
王献之是王羲之第7子,自幼习字,与父齐名。
王珣是王羲之侄子,《伯远帖》是他的书函,是难得的晋人书法真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国民党政府偷偷运至台湾。
上海画报社经多年努力,用高科技手段,使隔海相望的“三王三帖”重聚一堂。
这本《三希堂三帖》,为纸本摺子,古色古香,展开后可供案头临写,也可装框陈列。
龙门提醒:龙门书法高考培训以诚信为本,龙门书法高考培训全国只有开封一个校址,没有设任何分校及其他机构,全国各地书法高考生报名都以到校实际报名为准,龙门提醒各位学员及家长谨防那些虚假诓骗恶意行为。
介绍一下千字文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
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
据说是南朝梁(502-549年)的梁武帝为其公主练习书法,而委托周兴嗣(470年-521年)创作的。
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
作为儿童习字的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资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龙门提醒:龙门书法高考培训以诚信为本,龙门书法高考培训全国只有开封一个校址,没有设任何分校及其他机构,全国各地书法高考生报名都以到校实际报名为准,龙门提醒各位学员及家长谨防那些虚假诓骗恶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