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间体对胺基苯甲酸的合成及表征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讨论
实验结果
01
实验成功合成对氨 基苯甲酸
通过化学反应,成功合成了对氨 基苯甲酸,并得到了白色固体产 物。
02
实验产率较高
03
产物稳定性良好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实验产率达 到了85%,表明合成过程效率较 高。
合成的对氨基苯甲酸在常温下稳 定,不易分解,便于保存和运输。
结果分析
反应机理分析
通过对反应机理的分析,确定了 合成过程中各步反应的化学键断 裂和形成过程,以及反应条件对 产物生成的影响。
实验误差分析
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 行了分析,包括称量误差、温度 波动、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
最佳条件确定
通过对比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实验 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温度、 压力、溶剂等条件,以提高产物 的产率和纯度。
选用高质量原料
确保原料纯度高、稳定性好, 降低杂质含量。
优化反应条件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温度、压力 、溶剂等参数,提高产率与产 品质量。
定期维护设备
确保反应器性能稳定,延长使 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投料 、搅拌等操作符合要求,提高
合成效果。
对氨基苯甲酸合成的前景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发展,新的合成方法与技术不断涌 现,有望提高合成效率与降低成本。
市场需求
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对氨基苯甲酸的 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环保要求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推动绿色合成技术的发 展,减少三废排放。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将促进对氨基苯甲酸产 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感谢观看
THANKS
用于过滤生成的产 物。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的有机合成技术。
二、实验原理1.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其反应物为酸和醇,在催化剂或非催化条件下发生缩合作用生成酯。
其反应机理如下:2. 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氨基苯甲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中间体,其合成方法多种多样。
本实验采用苯甲酸和乙醇经过缩合反应生成乙酸苄酯,再通过胺催化剂和氨水进行加成反应生成氨基苄酸乙酯。
三、实验步骤1. 取100ml圆底烧瓶,加入5g苯甲酸和20ml无水乙醇。
2. 在烧瓶中加入少量硫ic 钾催化剂(约0.3g),搅拌均匀。
3. 将烧瓶放入油浴中,在150℃下加热反应2小时。
4. 取出烧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5ml氨水和10ml乙醇,搅拌均匀。
5. 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沉淀过滤并用乙醇洗涤干净。
6. 将得到的氨基苯甲酸乙酯在110℃下干燥至恒重。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 在添加催化剂时应慢慢加入,并充分搅拌均匀。
3. 反应过程中需注意温度控制,避免过高或过低引起反应失控。
4. 在加入氨水和乙醇时需缓慢滴加,并充分搅拌均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合成得到的氨基苯甲酸乙酯为白色固体,收率为80%。
通过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特征峰为1720cm-1(C=O伸缩振动)和1590cm-1(苯环伸缩振动),证明产物为氨基苯甲酸乙酯。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掌握了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常用的有机合成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温度控制和催化剂加入的重要性,并且在操作中遵守了安全规定。
通过对产物的分析,证明了合成得到的产物为氨基苯甲酸乙酯。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氨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掌握化学反应过程和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氨基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制备染料、药品等。
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苯甲酸与氨水反应法和苯甲醛与氨水反应法。
本实验采用苯甲醛与氨水反应法,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CHO + NH3 + H2O → C6H5CH2NH2COOH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称取苯甲醛10g放入干燥的圆底烧瓶中;称取浓氨水10mL放入干燥的滴定管中;准备冷却器和加热器。
2. 加入氨水:将滴定管中的浓氨水缓慢地滴加到圆底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蒸馏水。
3. 反应加热:将圆底烧瓶装入加热器中,进行搅拌并加热至80℃,反应2小时。
4. 产物分离:将反应液降温至室温,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至4-5,产生大量沉淀。
用滤纸将沉淀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
5. 产物纯化:将湿沉淀放入烘箱中干燥,得到氨基苯甲酸。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氨气。
2. 反应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避免溢出和剧烈反应。
3. 操作时要注意精确称量和计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在分离和纯化产物时要注意操作细节,避免污染或损失产物。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制备的氨基苯甲酸产物为白色晶体粉末,经过分离和纯化后得率为80%左右。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得产物为目标化合物。
六、结论本实验采用苯甲醛与氨水反应法成功制备了氨基苯甲酸,并通过分离和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产率较高,适用于小规模制备氨基苯甲酸的实验教学。
对氨基苯甲酸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实验报告
《氨基苯甲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合成氨基苯甲酸,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氨基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通过苯甲酸和氨水反应得到。
在实验中,首先将苯甲酸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氨水,反应生成氨基苯甲酸,并通过结晶得到产物。
实验步骤:
1. 将苯甲酸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
2. 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中,同时搅拌。
3. 反应完毕后,过滤得到沉淀物。
4. 用冷水洗涤沉淀物,然后晾干得到氨基苯甲酸产物。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合成了氨基苯甲酸,产物呈现白色结晶固体。
通过对产物的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了氨基苯甲酸的合成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加深了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原理的理解。
总结:
有机合成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实验分析能力。
通过本
次实验,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和结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有机合成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药物中间体对胺基苯甲酸的合成及表征实验报告分析

药物中间体对胺基苯甲酸的合成及表征实验报告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学院:生化学院2016年6月5日摘要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以多步骤的综合性学生实验合成苯佐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并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
同时也促进学生对重结晶,抽滤,熔点测试,分液等基本操作的掌握。
苯佐卡因是一种白色针状晶体,无臭,味微苦而麻,遇光渐变黄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难溶于水,临床上一般用作局部麻醉剂。
本实验是以对氨基甲苯为原料,先与醋酸反应经酰化得对甲基乙酰苯胺,再与高锰酸钾反应经氧化得到乙酰氨基苯甲酸,然后加盐酸经水解得到对氨基苯甲酸,最后加乙醇经酯化得到产品。
由于该有机合成实验步骤多及实验操作上的失误,使得最终产率较低,但经多种中间产物的熔点测定可以基本确定已成功合成了苯佐卡因,同时实验技能得到了一定锻炼。
引言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制备对氨基苯甲酸,学习,了解和掌握氨基保护与脱保护,及官能团的选择性氧化。
对氨基苯甲酸性状:无色针状晶体。
在空气中或光照下变为浅黄色。
具有中等毒性。
刺激皮肤及黏膜。
接触皮肤后迅速用水冲洗。
[1]熔点:187~187.5℃[2]密度: 1.374 g/mL at 25 °C溶解性:易溶于热水、乙醚、乙酸乙酯、乙醇和冰醋酸,难溶于水、苯,不溶于石油醚。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和医药中间体。
用于生产活性红M-80,M-10B,活性红紫X-2R 等染料以及制取氰基苯甲酸生产药物对羧基苄胺。
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其衍生物对二甲氨基甲酸辛酯,是优良的防晒剂。
对氨基苯甲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进一步合成得到辅酶F,为细菌合成DNA碱基提供一个碳单位。
磺胺类药物作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因与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类似,因此可在二氢叶酸合成中取代对氨基苯甲酸,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熟悉氨基苯甲酸乙酯的性质及合成方法,了解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氨基苯甲酸乙酯又叫苯甲酸乙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11NO2。
在有机合成中,氨基苯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间体,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备多种化合物。
其合成方法一般采用苯甲酸和乙醇作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酸苯甲酯,然后在氨的存在下进行酰胺化反应,最终生成氨基苯甲酸乙酯。
该实验中,使用的氨基苯甲酸乙酯是通过苯甲酸和乙醇在硫酸催化下酯化制备,然后在氨水中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得的。
实验步骤:1、将氨基苯甲酸乙酯溶于少量的乙醇中,搅拌均匀。
2、将浸泡在甲醇中的瓷杯放在滤纸上晾干。
3、将称量好的氨基苯甲酸乙酯溶液滴加到瓷杯中,滴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溶解。
4、将瓷杯加热到50℃左右,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慢慢滴加氨水。
5、继续加热反应物,不断搅拌,直至反应液变为白色晶体固体。
6、用蒸馏水冲洗几次,将晶体固体转移到漏斗中赛干,再用乙醇洗漱3-4次。
7、将漏斗中的晶体固体晒干,称重,记录产物的重量和收率。
实验结果:实验中得到的氨基苯甲酸乙酯的产量为1.22g,收率为77.8%。
产物的外观为白色晶体,结晶良好,纯度较高。
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氨基苯甲酸乙酯,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氨水促进反应的进行,同时对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氨基苯甲酸乙酯的方法较为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氨基苯甲酸乙酯,并获得了较高的收率。
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机合成中,氨基苯甲酸乙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间体,在广泛的有机合成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合成化学 实验名称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二级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 化学 姓名 汪建红 实验次数 2 实验日期: 3 月 18 日验条件:室温 ℃ 相对湿度 % 大气压 mmHg一、实验目的1、熟悉制备对氨基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2、熟练掌握回流装置的安装和使用;3、熟练掌握真空泵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对氨基苯甲酸的用途对氨基苯甲酸是维生素B 10(叶酸)的组成部分(P ABA ),磺胺药具有抑制细菌把P A BA 作为组分之一合成叶酸的反应的作用。
2、对氨基苯甲酸合成涉及的三个反应(1)将对甲苯胺用乙酸酐处理变为相应酰胺,此酰胺比较稳定,这样可以在高锰酸钾氧化反应中保护氨基,避免氨基被氧化;(2)高锰酸钾将对甲基乙酰苯胺中的甲基氧化成相应的羧基;由于反应中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故要加入少量硫酸镁作缓冲剂,避免碱性太强而使酰基发生水解;反应产物羧酸盐经酸化后得到羧酸,能从溶液中析出。
(3)水解除去保护的乙酰基,稀酸溶液中很容易进行。
3、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反应式p -CH 3C 6H 4NH 2(CH 3CO)2Op -CH 3C 6H 4NHCOCH 3+CH 3CO 2H32p -CH 3C 6H 4NHCOCH 3+2KMnO 4p -CH 3CONHC 6H 4CO 2K +2MnO 2+H 2O +KOHp -CH 3CONHC 6H 4CO 2K +H +p -CH 3CONHC 6H 4CO 2HCH3CO 2H p -CH 3CONHC 6H 4CO 2H +H 2p -NH 2C 6H 4CO 2H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温度计(100℃),直型水冷凝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布什漏斗,真空泵,抽滤瓶。
试样:对甲苯胺(A.R),醋酸酐(A.R),结晶醋酸钠(CH3COO Na·3H2O)或无水醋酸钠(A.R),高锰酸钾(A.R),硫酸镁晶体(MgSO4·7H2O)(A.R),乙醇(A.R),盐酸(A.R),硫酸(A.R),氨水(A.R)。
对氨基苯甲酸制备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制备实验报告氨基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和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材料包括苯甲酸、浓硫酸、浓硝酸、冷却剂等。
设备包括反应瓶、冷却器、加热设备等。
实验开始时,我们将苯甲酸与浓硫酸混合在反应瓶中。
这一步骤是为了形成苯甲酸的硫酸酯。
硫酸酯的生成是酸催化反应,通过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在反应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对反应产生不利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制得的硫酸酯溶液缓慢滴加到浓硝酸中。
这一步骤是为了使硝酸与硫酸酯反应生成氨基苯甲酸的硝酸酯。
反应进行时,我们需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稳定,并且控制滴加速度,以避免产生过多的副产物。
当滴加完成后,我们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
冷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产生的硝酸酯逐渐结晶沉淀。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将固体产物分离出来,并用冷水洗涤,以去除杂质。
最后,我们将得到的固体产物进行干燥,得到纯净的氨基苯甲酸。
干燥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真空干燥的方式进行。
干燥后,我们可以对产物进行质量分析,例如使用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制备了氨基苯甲酸。
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由于硫酸和硝酸等化学品具有腐蚀性和毒性,我们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并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
实验结束后,废液和废弃物需要正确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起来,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有机合成实验。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我们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产物,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这个实验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够加深我们对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中间体对胺基苯甲酸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
学院:生化学院
作者:吴达宇
2016年6月5日
摘要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以多步骤的综合性学生实验合成苯佐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并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
同时也促进学生对重结晶,抽滤,熔点测试,分液等基本操作的掌握。
苯佐卡因是一种白色针状晶体,无臭,味微苦而麻,遇光渐变黄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难溶于水,临床上一般用作局部麻醉剂。
本实验是以对氨基甲苯为原料,先与醋酸反应经酰化得对甲基乙酰苯胺,再与高锰酸钾反应经氧化得到乙酰氨基苯甲酸,然后加盐酸经水解得到对氨基苯甲酸,最后加乙醇经酯化得到产品。
由于该有机合成实验步骤多及实验操作上的失误,使得最终产率较低,但经多种中间产物的熔点测定可以基本确定已成功合成了苯佐卡因,同时实验技能得到了一定锻炼。
引言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制备对氨基苯甲酸,学习,了解和掌握氨基保护与脱保护,及官能团的选择性氧化。
对氨基苯甲酸性状:无色针状晶体。
在空气中或光照下变为浅黄色。
具有中等毒性。
刺激皮肤及黏膜。
接触皮肤后迅速用水冲洗。
[1]
熔点:187~187.5℃[2]
密度: 1.374 g/mL at 25 °C
溶解性:易溶于热水、乙醚、乙酸乙酯、乙醇和冰醋酸,难溶于水、苯,不溶于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和医药中间体。
用于生产活性红M-80,M-10B,活性红紫X-2R 等染料以及制取氰基苯甲酸生产药物对羧基苄胺。
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其衍生物对二甲氨基甲酸辛酯,是优良的防晒剂。
对氨基苯甲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进一步合成得到辅酶F,为细菌合成DNA碱基提供一个碳单位。
磺胺类药物作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因与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类似,因此可在二氢叶酸合成中取代对氨基苯甲酸,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
这导致微生物的叶酸合成受阻,生命不能延续。
细胞质中对氨基苯甲酸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可逆转化为葡糖醛酸酯,因此植物中全部或大部分对氨基苯甲酸都发生了酯化,这可能是植物对对氨基苯甲酸的一种贮存和运输形式。
实验的流程如下: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的原料是对甲苯胺,和氨相似,对甲苯胺也是弱碱,其水溶液呈碱性,pKb=8.92。
对甲苯胺能与强酸作用生成盐,其盐与强碱如氢氧化钠作用可使胺重新游离出来。
因为氨基同样容易被氧化,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会生成硝基,所以在氧化甲基时,需要将氨基保护起来。
到达实验目的。
其他原料:
冰醋酸、锌粉、高锰酸钾、
10%的氨水、18%的盐酸、乙醇
仪器:
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圆底烧瓶、烧杯等
装置:
实验步骤:
第一步:
1.将对苯甲胺10.7g、冰醋酸14.4ml和少量锌粉加到100ml的烧瓶中,
混合均匀,按图1搭好,加热溶解。
反应50min以上。
2.趁热倒入有200ml水的烧杯中。
可以观察到有大量肉色的结晶,抽
滤,收集产物,称重。
取少量的产品对苯乙酰胺加热烘干,测出熔
点。
第二步:
3.取上一步的产品对苯乙酰胺7.5g(干重)、七水合硫酸镁20g高锰
酸钾16g和水加到500ml的烧杯中。
水浴加热控制温度为85℃持续
加热45min。
到温度下降时说明反应结束。
4.上一步的反应液中此时有大量的二氧化锰泥状沉淀,此时多次抽滤。
5.抽滤后,向滤液中加入20%的硫酸至沉淀不再增加,此时PH约为
2。
6.再次抽滤,得到产品对乙酰氨基苯甲酸。
称量,烘干,
测熔点。
第三步:
7.取上一步的产品对乙酰氨基苯甲酸7.1g,加入50ml的18%的盐酸
到100ml的烧瓶内进行水解,小火回流30min。
8.准备好冰水,足量的10%氨水。
当上一步的反应完全后,待其冷却,
加到装有50ml水的烧杯中。
烧杯放到冰水浴中。
9.开始加10%的氨水,开始时,可以一次加较多的量,每次加入后,
都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反应液到PH试纸上,到PH为3左右时,
开始改为滴加氨水,到PH为5时缓慢滴加氨水。
到有结晶析出,
且量不再增加时结束。
10.抽滤,称量,测熔点。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第一步反应方程:
第一步结果分析:对甲基乙酰苯胺分子量为149.192
原料:对甲苯胺10.7g
实际产量:对甲基乙酰苯胺:18.4g(湿重)
理论产量:对甲基乙酰苯胺14.9g
产品颜色:淡黄色
第二步反应方程式:
第二步结果分析: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分子量179.175
原料:对甲基乙酰苯胺:7.5g (干重)
实际产量:对乙酰氨基苯甲酸:3.8g(湿重)
理论产量:对乙酰氨基苯甲酸:8.9g
产品颜色:淡黄色
第三步反应方程式:
第三步结果分析:对氨基苯甲酸分子量137.1378
原料:对乙酰氨基苯甲酸:7.1g(湿重)
实际产量:对氨基苯甲酸:0.68g(湿重)
理论产量:对氨基苯甲酸:5.5g
产品颜色:黄色针状
各产品实际熔点:对甲基乙酰苯胺:145.0℃-145.4℃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251.3℃-251.7℃
对氨基苯甲酸:185.2℃-185.7℃
讨论:
1、在第二阶段中,以第一步步反应制得的对甲基乙酰苯胺为原料,经过高锰酸钾氧化合成对乙酰氨基苯甲酸。
在进行点滴实验时应注意,若点滴周围有紫色圈(证明溶液中仍有高锰酸钾),则应在溶液中滴加乙醇直到有色圈消失,较好的是一开始就少加一些高锰酸钾。
此步反应中高锰酸钾的用量甚为关键,过少,反应不完全;过多,后处理繁琐,都将影响产品的产率和质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边加热边缓缓像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使其溶解充分。
由于加热很久都没有是紫色退去,我加入了少量乙醇。
由于下一步产物会融解于乙醇中所以下一步要加热煮沸使乙醇挥发出来,不然会影响产率。
在抽滤除去MnO2后,颜色偏
黄,可能含有较多杂质,但在重结晶之后产物为较细的纯白色。
2、在第
三步阶段中,以第二步中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是酰胺的水解,即除去起保护作用的乙酰基,此反应在稀酸溶液中容易进行。
但此步反应,成功率最低,后处理时往往析不出晶体,得不到产品。
文献资料表明,经过大量的实验后发现,后处理时调酸碱性是此步反应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
反应过程中,要求“用1O%氨水中和,使反应混合物对石蕊试纸恰成碱性,切勿使氨水过量”。
这一步的实施有一定困难,因为每个人对试纸是否达到是要所要求的蓝色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较难确定应加入的氨水的量。
由于我的实验氨水放多了,碱性过强,所以加入一定量酸调节,因为较难调节,可能使产量降低。
3、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又
名苯佐卡因,是合成的最终目标产物。
它以对氨基苯甲酸与乙醇为原料,在
浓硫酸催化下经酯化反应合成的。
浓硫酸有两个作用,一、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二、具有吸水性强,可以除去反应中生成的部分水,使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酯的产量。
但是,因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脱水性,反应过程中副产物多;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在酸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产率降低。
因此浓硫酸的用量,对提高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产量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浓硫酸过多过少都会影响产物的产率,用量较难以掌握。
总结与展望
这个实验是目前为止我所做的最为综合的化学实验,实验中对各个流程,步骤的把握也有较高的要求。
实验过程中,很多细节是预期不到的,还是要看操作者当时的操作,所以实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做出产品,还有培养在试验中处理未知情况的能力。
就在这样的一次次学习积累中,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实验的水平才会慢慢提高,化学的学科素养才会提高。
通过此次实验,我对基础的化学实验及对这个学科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化学合成的实验成功进行也有了更大把握,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才刚刚迈入化学实验世界的门槛,在大学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相信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献、致谢
文献:
[1]宗汉兴等,基础化学实验[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清廉等,有机化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浙江大学化学系,综合化学实验[M],科学出版社,2005
[4]有机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黄宪,王彦广,陈振初,新编有机合成化学[M],化学工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