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检测(五)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1 . (2018昆明一中月考,26)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
这反映了清政府()A .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B .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 .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 .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答案B解析“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 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
2. (2018 广州高三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
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答案C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 物充积于厦口” 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故C 项正确。
3. (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
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A .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B .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C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 .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答案A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 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 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验收——“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

板块验收——“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
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
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
这一变化说明( )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B.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C.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解析:选D 材料反映出传统蚕桑业由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各道工序,后来各生产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体现了近代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
2.(2019届高三·铜川质检)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
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
这一政策(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解析:选D 由“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可知,是放松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为了防止洋人挟持中国的轮船业,清政府放松限制,任从买卖,并未提及洋务派和民用工业,故B项错误;题目材料主要是讲轮船业,没有涉及办工厂的信息,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由“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可知,清政府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故D项正确。
3.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1933年全部完成。
此做法(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采用西方的度量衡法,是与世界接轨的进步措施,顺应列强经济侵略不是其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实行与世界相同的度量衡,与关税自主无关,故B项错误;国内度量衡有一致的标准,并与世界接轨,为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中国现代史专项练习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中国现代史专项练习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2017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6题〕“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那么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其思想精髓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团结一致D、祖国统一2、〔2017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8题〕在2017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
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
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3、〔2017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4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以下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4、〔2017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5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项:中国近代史专项检测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项:中国近代史专项检测【一】选择题1、〔2017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2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2、〔2017年10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检测12题〕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3、〔2018年春季北京〕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
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人民军队的诞生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4、〔2018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二模16题〕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17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6、〔2017年11月山东冠县诊断9题〕“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A.反清灭洋B.扶清灭洋C.以清灭洋D.反清扶洋7、(2018年11月河南信阳市高三调研10题)“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8、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变迁专题线索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线索5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某某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答案 A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
2.(2018·孝义三模)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生产资料的进口不断增加和消费资料进口不断下降,说明民族工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自给性在加强,故C项正确。
3.(2018·某某高三单科质检)与古代商业行会不同,中国近代的商人组织打破了传统的行业、血缘、地缘限制,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事务。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传统抑商政策走向没落B.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商业经济的地位提高答案 D解析近代商人之所以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究其根源,还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结果,故D项正确。
4.(2018·某某三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
以下对于洋务工业“是一种畸形物”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略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答案 D解析“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强调其垄断性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抑制作用,故D项正确。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练) -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1.练高考1. (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6) —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 “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8能力。
首先我们5知道无湘不成军指的是湘军,湘军是由 曾国藩创立的.其次我们就是要知道这个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同治中兴的功臣之一。
更加确定了这个 人就是曾国藩,选择A 选项.C 选项是中央的代表,不是地方军队的创立者,排除.r ■选项不杲湘军的【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 (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 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
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
该机构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就是找到关键词。
首先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外交事务,同文馆是教育机构,不管理外交事务,因此排除 词就是现代化项目,外务部是《辛丑条约》之后出现的名词,是总理衙门演变而来,位于六 部之首,不再管理现代化项目。
因为材料所给的时间是晚晴,所以排除了军机处。
因此本题 选择A 选项。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3.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21)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此人是( )A .曾国藩B .李鸿章 D .左宗棠A .总理衙门B .同文馆C .军机处D .外务部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B 选项。
另外一个关键“千磨百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矩工时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项: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项练习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项: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2018年1月福建〕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A、张謇B、梁启超C、李鸿章D、荣德生2、〔2018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29题〕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
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①国家基本统一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④国民政府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A、①②⑧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A、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4、〔2017年11月临沂市期中9题〕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l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l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
这反映了A、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B、平均地权在农村得到普遍实施C、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全面瓦解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5、〔2017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8题〕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6、在对以下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7、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答应对外五口通商。
与英国试图操控对华茶叶贸易相关的口岸是〔〕A.上海B.天津C.福州D.宁波8、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答应对外五口通商。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史近现代经济专题测试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近现代经济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3.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 C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 )5.下图为某校同学的作品《一棵树的自述》,此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请观察四格画面来判断以下哪个选项是时间背景的正确反映 CA.①19世纪60、70年代② 20世纪30、40年代③20世纪60年代④21世纪初B.①19世纪30、40年代②19世纪末③20世纪20年代④20世纪40年代C.①19世纪60、70年代②20世纪初③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④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D.①19世纪末②20世纪30年代③20世纪中期④ 20世纪末6.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B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③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
针对建国初期社会上某些人一度出现的这种惶恐心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BA.稳定物价,统一财经B.合理调整工商业C.开展“五反”运动D.进行三大改造8.被誉为“企业大王”的刘洪生,1930年在上海创办章华毛纺织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五)“中国近现代史”经济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上海乡土志》记载,“本邑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
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
”这反映了()A.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B.农村奢侈之风开始盛行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D.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家庭纺织业破产后农村妇女转改他业,这是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也就不能说明生产结构的变化,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奢侈之风”,B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虽是西方经济侵略的结果,但并不能说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项错误。
2.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
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
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解析:选B“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体现洋务派企图用政权力量压制民间资本开办企业,体现不了“分洋利”,故A项错误;对民间资本的压制和“严格控制”反映经济垄断,故B项正确;“不择手段”夸大其词,故C项错误;洋务派办企业即“师夷长技”体现,故D项错误。
3.(2019届高三·烟台摸底)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年,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
这可用来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C.实业救国思潮盛极一时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解析:选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企业产生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为十家,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族企业,故D项错误。
4.《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
”这得益于()A.清末新政的推进B.变法政策的实施C.商品输出的加强D.清政府政策鼓励解析:选D“在1895~1901年间”这段时间没有“清末新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其经济政策基本没有得到执行,故B项错误;“在1895~1901年间”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主要为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5.甲午中日战争后,原有洋务企业多数进行了改制,如1896年湖北机器织布局实行股份制改造后,“竟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旧债外,仍余三万金”。
这一现象说明()A.清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危机B.企业经营日趋具有新活力C.洋务运动最终走向了破产D.中国企业开始股份制尝试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洋务企业经过改制后由亏转盈,这说明改制促使企业焕发新活力,B项正确;材料现象无法说明清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危机,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部分洋务企业进行改制,而不是破产,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进行改制,D项与之不符。
6.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抽样调查)》,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A.B.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C.政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解析:选B“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这一现象出现于鸦片战争后,而非20世纪上半期,故A项错误;从图表上看,1930和1933两年,“女工人数”比1920年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相关,故B项正确;无论从材料中还是从史实中,都无法找到颁布妇女地位提高的文件,故C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指在一战期间的史实,故D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党在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
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
这一变化()A.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缺乏持续性B.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C.表明南方阶级对立超过北方地区D.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农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为了争取地主阶级对抗战的支持,故B项正确;前者国共阶级矛盾突出,后者反映的是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是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最大限度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故D项错误。
8.(2019届高三·保定调研)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交通、材料等实行统制,对财政金融进行统一筹划,并部署有关部门立即执行。
这些举措()A.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模式B.导致物资匮乏财政困难C.旨在进行国防经济动员D.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1937年7月”“对粮食、交通……立即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对重要物资和财政金融实行统制,旨在进行国防经济动员,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C项正确。
统制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战争是导致该时期物资匮乏、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
9.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解析:选C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看不出得疾病者数量,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项错误;结合教材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且材料中挤购人群中甲客购物盲目抢购,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品是哪国的,故D项错误。
10.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C.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解析:选C轻工业占民族资本的比例下降,并不代表轻工业生产下降,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1935年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而1941年纺织业和食品工业比例迅速下降,冶炼业、机械金属业比例急剧上升,这是不正常的,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重工业占比迅速上升,结合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可推知重工业比重上升是为军事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族工业结构的变化,不能体现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故D项错误。
1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四年的经济建设情况,出现表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C.国家经济政策的偏差性D.新科技革命调整经济结构解析:选C从表中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四年的经济建设情况,包括粮食产量、国家职工人数、国家财政收支等情况,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只能说明粮食产量的情况,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数据方面不可能严重恶化,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而“大跃进”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职工人数不断增加,这两项运动也使国家财政收支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信息,故D项错误。
12.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
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
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
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
这一历程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解析:选A由材料1982年、1998年的时间信息,结合材料中1982年换房到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买房取代了换房”,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换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而非房屋的产权和使用权问题,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是执政之要,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从换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并未涉及政府管理职能,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高三·铜川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
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修建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
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处于经济上考虑。
直到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战备和国防才最离不开铁路事业的发展。
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
——摘编自翟光润《中国铁路的发展及影响》材料二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
(2)对比材料一、二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发展的变化情况,谈谈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得出起步晚;据材料一“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修建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
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处于经济上考虑”得出规模小,偏经济目的;据材料一“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得出未形成网络,分布不平衡。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治上,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西方列强的阻碍;思想上,保守思想的束缚,不受社会重视;技术上,自身技术落后。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的表格,把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分成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是分散建设,局部建设,仅考虑经济目的,技术不高;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是全国整体建设,股份制融资,关注多重目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从经济建设、群众出行、区域协调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四个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