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二新人教版(20210211122320)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二

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
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
2019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二(word 版可编辑修改)
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 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
2019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二(word 版可编辑修改)
综合模拟试卷二
(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孔子曾经批评晋国铸造刑鼎,更早一些时,叔向也曾批评郑国子产公布刑法.二者批评的共同
出发点是( )
A。公布刑法会削弱贵贱之分 B.反对商鞅变法
C。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D.没有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
8.1953 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
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3。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 《旧唐书·回纥传》
为衣。”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二 世界近代史-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检测(二) 世界近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桐乡学考押题)“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
”上述航海家应该是( )A.达·伽马 B.麦哲伦C.哥伦布 D.迪亚士答案 C解析“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反映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事件,题干材料与达·伽马、麦哲伦和迪亚士无关,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8·义乌学考押题)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版图非常狭小,但是一次历史性的航行使得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
完成这次“历史性航行”的探险家是( )A.哥伦布 B.迪亚士C.达·伽马 D.麦哲伦答案 A解析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欧洲人知道除了亚洲外还有美洲,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故A项正确。
3.(2018·某某学考押题)下图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 )A.葡萄牙、西班牙 B.葡萄牙、荷兰C.英国、西班牙 D.荷兰、英国答案 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从海上开辟了到亚洲的新航路,因此16世纪到达亚洲商船数量最多的是葡萄牙,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垄断了海上航运,因此17世纪到达亚洲商船数量最多的是荷兰,选择B项符合题意。
4.(2018·某某名校学考仿真测评)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答案 B解析从1765年珍妮纺纱机出现之后,图表中棉纺织品出口价值连年攀升,说明棉纺织部门的机械创新成果显著,故B项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验卷及答案(二)

综合仿真测二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北联考)陈康祺在《邮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
与此相关最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答案】 B【解析】翰林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官,与科举制有关,排除A、C、D三项。
从材料中“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张氏六代翰林”可知材料中作者推崇的并非是翰林和科举,而是一个姓氏甚至是一家之中接连产生翰林的事情,体现了宗法制中的家族观念,所以选B。
2.(2015·潍坊)右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B.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答案】 D【解析】《山径春行图》属于文人画,不是人物画,故A 项错误;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不是材料反映主要信息,故B 项错误;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是明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山径春行图》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体现作者重视意境特点,故D项正确。
3.(2015·天津滨海新区)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 A【解析】材料“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说明清帝退位时没有发生重大流血事件,属于和平方式,故A项正确;“共和立宪国体”指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体制,故B项错误;封建制度的结束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综合训练2-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市高三模拟)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
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
这说明(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齐国引诱鲁国放弃粮食生产,再以阻断其粮食进口的方式战胜鲁国,这说明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具有战略意义,故A正确;商战并不是争霸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而是强调粮食生产的战略价值,故D错误。
2.(2018·某某市高三联考)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答案:B解析:“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
3.(2018·某某市高三统考)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
这说明( )A.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B.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C.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D.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答案:B解析:材料“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签订契约文书”反映了唐代政府设置军市、与西域商人签订契约,以稳某某北地区,故B 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而是说明唐代政府设置军市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北地区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故D错误。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A.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D.是公平的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3.观察下表,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公里)A. 19世纪后期,世界各地铁路发展不均衡B. 列强的侵略影响了亚非地区铁路的发展C.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兴起D. 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的不断扩大4.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5.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6.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有这样的字样:“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从广告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广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有一个文化修养高的导演准备拍古装戏《庄周梦蝶》。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版 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试题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2.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
”该言论反映出宋代A.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B.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C. 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D.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一新人教版

地地道道的达到(综合卷一)1、春秋战国时期, 养士之风流行 , 平原君门客四千, 孟尝君门客三千, 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 以致宗法分封制的崩溃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声威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2、在宋代 , 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 , 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 , 宋代向来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 , 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方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示在宋代()A. 中央以转运使监察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满地方监察系统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侧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3、古代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时会获取装饰着各种图像的青铜或铅制的证牌, 公民可凭此在参加完会议后获取必然的薪酬。
这说明古代雅典()A. 注意提升公民参政热情B.政冶腐败现象日趋严重C.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公民大会兼有商业活动4、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 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更正就经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 《独立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 处 , 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 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A.需要对史料的背景检查考证并进行史料责备B.回忆录与书信属于一手史料且可信度特别高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新讲解就可以得出新结论D.回忆录与书信等史料拥有主观性, 没有可信性5、若是说1954 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 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
这说明1954 年宪法 ()A. 缺乏改革的创新性B. 拥有历史的继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D. 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6、唐先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 置市令一人、史二人 , 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 其实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 旧来交易繁者 , 听依三千户法置”。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卷二 新人教版

(综合卷二)1、《贏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贏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独立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 )A.需要对史料的背景调查考证并进行史料批判B.回忆录与书信属于一手史料且可信度非常高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新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D.回忆录与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4、1951年12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这表明( )A.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多党合作得以实现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D.政协职能发生转变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500年前,非洲人拿着象牙,欧洲人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拿着象牙,非洲人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7、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卷二)1《贏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贏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独立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A. 需要对史料的背景调查考证并进行史料批判B. 回忆录与书信属于一手史料且可信度非常高C. 只要对史料敢于作新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D. 回忆录与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4、1951年12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这表明()A. 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多党合作得以实现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D.政协职能发生转变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 500年前,非洲人拿着象牙,欧洲人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拿着象牙,非洲人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7、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8、美国某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苻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理学()A. 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C. 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的迅速发展9、2006年8月24日,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5号决议,冥王星被正式从九大行星中除名,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冥王星的发现当年是根据()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B.牛顿力学的推算C.法拉第定律的推算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0、70多年来,世界银行历届行长均由美国人担任,而其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之位则一直由欧洲人把持。
这一“潜规则”反映了()A. 美欧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B.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受到遏制C. 美国和西欧联合操纵世界经济D. 美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有明确分工11、材料一(法国)工人武装组织发表《里昂工人宣言》,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
起义工人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材料二(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拟定了3个争取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并向国会请愿……但遭到国会的否决,工人武装起义由此爆发,但很快被镇压。
材料三巴黎公社颁发了法令,全面摒弃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民主选举出巴黎公社的执政人员,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以监督领导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阶级的权益…••――以上三则材料摘自冯国超《世界通史》材料四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摘自《共产党宣言》1•归纳材料一、二中英法两次革命斗争的共同之处。
2. 材料三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巴黎公社政权的民主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民主政权得以建立的有利条件。
3. 材料三、四中提出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目标有哪些?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什么?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
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
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中的比喻•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结合所学可知是指罗马法对欧洲影响深远•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的基础•故选A项:B项中“行为规范"与题中所述法律精神不是一回事: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统治.排除C项:D项错在“不断地改变”,排除,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史料价值的认识,据材料可知,真实的史实和历史记录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对史料应持辩证的态度•故A项正确;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一手史料,但对其真实性应持批利的态度•才能达到历史的真实•故B项错误;对史料要有辩证的态度•应该利用其他的客观条件进行相互印证•而不能盲目解释断幸取义•故C项错误;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属于第一手资料•有较高的可信性•但要结合背景等其他相关的方面进行考证•不能盲目迷信•故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转变。
由“统一战线组织”可见政协的职能已经不能体现其权力机关的性质,故A项错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没有指明中国的政党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故c项错误;由“统一战线组织”可见政协职能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权力机关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故D项正确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描述了当地丝绸贸易繁盛的景象,“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反映出重商向利风气盛行,以致社会上出现拜金现象。
“人家勤织作,机抒彻黄昏”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忙于纺织的情景,说明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D项正确。
A、B两项不能说明其原因。
清代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可知象牙最终转到欧洲人手中,可知是指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即经济的冲突;《圣经》转到非洲人手中则反映了殖民者在客观上把文化带到了非洲,即文化上的融合,故答案为A项。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已有十年,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邓小平已经逝世,与“邓小平说”不符合,故D项错误.故选A.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理学的评价•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内在生命与动力”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理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其本身具有进步性和科学性•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并不是法调理学在维护专制统治方面的作用•排除A项;C项与该学者現点无关,排除;理学时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排除D项。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经典力学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故选B。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材料核心内容的能力。
两大机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的调整有着重要影响,材料体现出美欧对两大机构的控制,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1答案及解析:答案:1.要求选举权;采取暴力革命手段;最终失败;2.体现:选举产生执政人员;有民主监督机制。
条件:法国启蒙思想的长期影响;近百年资本主义发展打下基础;法国工人斗争经验的积累3.目标:夺取政权,发展生产力;手段:进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2. 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 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
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