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亲子关系之心理营养
如何有效地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改善家庭关系

如何有效地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改善家庭关系有效地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改善家庭关系家庭是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家庭关系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了解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背景和原理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尔吉尼亚·萨提亚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她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
因此,要改善家庭关系,就需要从整体上考虑,而不仅仅是关注个体的问题。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是共同的责任。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与家庭成员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发现并改变不利于家庭关系的模式和动力。
通过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家庭可以建立更加健康和和谐的关系。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具体应用1. 建立安全的治疗环境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中,治疗师需要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的治疗环境。
这样,家庭成员才会感到舒适,愿意分享他们的问题和感受。
治疗师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以便更好地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
2.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沟通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治疗师会引导家庭成员学习如何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改善沟通,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减少冲突。
3. 探索家庭中的模式和动力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中,治疗师会帮助家庭成员探索家庭中存在的模式和动力。
这些模式和动力可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角色分配、权力关系等。
通过了解这些模式和动力,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家庭,从而改变不利于家庭关系的模式。
4. 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情和支持共情和支持是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
摘记笔记大纲--林文采萨提亚亲子关系之:父母成长版20100325

一、父母需向孩子传递的信条:①我相信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学习自己处理事情。
②如果你需要帮助,我就在这里,不过由你决定是否需要我的帮助。
③我不会介入去拯救你,你将会有自己的成就。
④我也会允许你做错,这样你才能从错误中学习得更好。
二、心理营养(7个心理营养)0—3个月:母亲无条件的①接纳、母亲成为②重要他人。
4个月—3岁:安全感。
安全感来自两个方面即③父母关系和睦与④母亲情绪稳定。
4岁-----5岁:⑤有“我”的存在意识,⑥希望得到肯定、赞美、认同。
6—7岁:需要⑦学习、认知、模范。
1、父母九种情况会使孩子偏差①完美主义②过度高压③过度屈从④过度溺爱⑤疑病症⑥依情绪处罚孩子⑦忽略拒绝性刺激2、爸爸的功能①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②帮助孩子自信和独立③生存的意义④自觉有价值3、爸爸如何做?①欣赏孩子的成就②告诉孩子他有趣、有价值、可爱。
关系永远比处理问题重要。
③接纳孩子温和而坚持。
④看重他内在的特质三、四种天生性格四、EQ学习活动1感觉与情绪的定义情绪。
感觉宣言1、感觉就是感觉,感觉是对内在的反应,不分对错,别人可以有不一样的感觉。
2、我为自己的感觉负责。
3、感觉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感觉才是问题。
4、如何应对感觉有很多选择5、感觉产生能量,不能消减,只能转化(说、写、画、唱、运动)。
6、压抑的情绪失控会伤害身体。
五、EQ学习活动2、3—感觉轮、用感觉词汇和描述性词汇造句。
六、EQ活动4—四种面孔和游戏套戒指1、剪下来手图和情绪条2、5个人每个人占据一个手指3、逐个人讲一个自己发生的故事,然后其他人猜猜讲故事的人当时是什么感受并写下来(或者把纸条套上去)4、写下处理方法:如果自己是他的话在当时会怎样处理?七、EQ学习活动6、7我感觉…….创作性写作。
八、EQ学习活动8------糖果朋友九、教导孩子EQ管理之总结1、我的感觉是什么?2、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感觉?3、要如何处理我的感觉?①告诉他人我的感觉:A、为什么我要告诉他?B、怎样告诉他?C、要考虑的三件事:对方是否准备好聆听我的话?加入他不听怎么办?我要做什么?②写③画④运动⑤唱⑥离开现场或数颜色4、学习去聆听别人、鼓励别人。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核心原理解析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核心原理解析导言: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旨在通过改善家庭系统的功能和互动模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家庭治疗方法,它的核心原理是以家庭系统为基础,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核心原理进行解析。
一、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基础,它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会影响整个家庭系统的运作。
家庭系统理论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模式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家庭问题的核心。
二、家庭治疗的目标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目标是改变家庭系统的互动模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改善家庭系统的功能,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夫妻关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家庭冲突等。
三、家庭治疗的过程1. 评估阶段在家庭治疗的评估阶段,治疗师会与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家庭的背景、问题和目标。
通过评估,治疗师可以了解家庭系统的运作方式,确定治疗的重点和方向。
2. 目标设定阶段在目标设定阶段,治疗师与家庭成员一起制定治疗的目标。
目标设定是一个共同的过程,家庭成员需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期望和需求。
治疗师会根据家庭成员的目标制定治疗计划。
3. 治疗阶段在治疗阶段,治疗师会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家庭系统的互动模式。
例如,治疗师可以使用观察家庭互动的方法,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来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治疗师还可以使用家庭游戏的方法,通过游戏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4. 结束阶段在结束阶段,治疗师会与家庭成员一起回顾治疗的过程和成果。
家庭成员可以分享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治疗师还会提供一些家庭维持和巩固的建议,帮助家庭成员在治疗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互动模式。
四、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特点1. 系统化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是一种系统化的治疗方法,它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模式的重要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全面介绍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全面介绍导言: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挑战。
许多家庭面临着婚姻破裂、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家庭治疗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全面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包括其理论基础、应用范围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理论基础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尔顿·H·萨提亚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要解决家庭问题,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家庭系统的运作。
1. 系统论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技术基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人的行为。
因此,要改变家庭中的问题,必须通过改变整个家庭系统的运作。
2. 传代模式萨提亚强调,家庭中的问题往往是代际传递的结果。
家庭成员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价值观等的影响,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会被代际传递下去,导致家庭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因此,要解决家庭问题,必须破坏这种传代模式,建立新的、健康的家庭关系。
二、应用范围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家庭问题,包括婚姻冲突、亲子关系问题、家庭暴力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问题的治疗方法。
1. 婚姻冲突婚姻冲突是许多家庭面临的问题之一。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通过改变夫妻之间的互动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治疗师会引导夫妻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亲子关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是许多家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通过改变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互动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治疗师会帮助父母了解子女的需求和情感,并提供有效的育儿技巧,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和家庭成员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通过改变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在亲子关系建立中的应用指南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在亲子关系建立中的应用指南导言:亲子关系是一个家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压力、社交媒体的影响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亲子关系常常受到挑战。
为了帮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在亲子关系建立中的应用指南。
第一部分: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概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萨提亚(Satir)创立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关注家庭系统中的沟通和互动模式,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和理解,以及家庭中的角色和权力平衡。
第二部分:亲子关系建立的重要性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健康和心理成熟。
然而,许多家庭面临着亲子关系紧张、沟通不畅和互动问题。
这时,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第三部分: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在亲子关系建立中的应用指南1. 倾听和表达情感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强调倾听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家长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家长也应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孩子建立真实而亲密的连接。
2. 建立信任和尊重亲子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信任和尊重。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出对孩子的承诺并信守承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尊重的权利。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人空间,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3. 培养积极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基石。
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强调积极的沟通技巧,如使用肯定性语言、避免批评和指责,以及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改善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 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家庭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
【林文采原创】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精神(二)

【林文采原创】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精神(二)我们来看一下萨提亚治疗模式的五大元素。
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个个案是不是萨提亚模式的呢?这五大元素其实也是萨提亚的整个治疗核心精神。
【续昨天同名文章】第二个元素是:正面导向萨提亚相信人类的生命力就是向上的。
她非常喜欢大自然,所有植物的生命力都是向上的。
人类是一个向上的灵住在肉体里面,生命的本源是向上向善的。
我在做治疗时如果把案主带到正面导向我就是带案主与他的生命力联结了,他的生命就能开出五朵金花了。
所以萨提亚治疗师要去学习影响轮的用法,可以从别人的人事物中看到他的资源,我用影响轮这工具就是来训练学生能从所有碰到的人事物中看到资源。
要带领案主正面导向这概念使我在做个案时会常常问我自己:“她为什么这样会这样做?有什么用处?有什么正面意义?在父母的有限里面看到父母的努力,在案主的有限里看到案主的努力。
比如说夫妻来做婚姻治疗,请他们做雕塑,问丈夫:“你看到她指着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你在这个姿态里是什么感受?”丈夫说:“生气。
”这时治疗师的正面引导怎么说呢?这就很不容易了。
因为治疗师引导的方向是负面的。
如果治疗师问:“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案主可能说:“我希望她好。
”治疗师问:“为什么她对你是重要的?”案主可能答:“因为我爱她。
”两三句话就可以将她带到渴望里面。
渴望都是正面的,也可以带到生命力中,那里面也都是爱。
举例有个案主的爸爸是精神病人,经常发疯打妈妈,说只有一次打了自己,因为自己从滑梯上摔下来。
我问:“爸爸为什么打你?“他说:“爸爸担心我受伤。
“我说:“你爸爸大脑已经受影响了会打其他人,却不打你。
那是一种怎样的爱让他可以去超越自己的生理界限?”我们总是将他带到渴望和生命力中。
第三个元素是:系统性系统包括内在的系统和外在系统。
案主告诉我们的是外在的行为和所发生的情况,我们抓住他的手一起跳水,看可以潜得多深。
带她去看看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东西,这是觉察,也是改变的第一步。
如何正确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

如何正确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引言:在当今社会,家庭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主要挑战之一。
无论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还是家庭沟通,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以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更健康、和谐的关系。
一、了解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尔金·萨提亚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当一个家庭成员出现问题时,整个家庭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要解决家庭问题,需要从整体上来思考和处理。
二、建立安全、尊重和信任的治疗环境在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时,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全、尊重和信任的治疗环境。
家庭成员需要感到他们的意见和感受都受到尊重,并且不会受到批评或指责。
治疗师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倾听和沟通的重要性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中,倾听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师需要倾听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学会有效地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不是通过争吵或冷战来解决问题。
通过倾听和沟通,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识别和解决家庭系统中的问题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强调整体家庭系统的重要性。
治疗师需要识别和解决家庭系统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关注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出现行为问题,治疗师可能会发现这个问题是由家庭系统中的紧张关系导致的。
因此,治疗师需要帮助家庭成员重新建立和谐的关系,以解决问题的根源。
五、培养家庭成员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能力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中,家庭成员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师需要帮助家庭成员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反思自己对家庭系统的影响。
通过培养家庭成员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模式。
孩子的心理营养

孩子的心理营养Randy Pausch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都是在7岁以前获得的,假如一个孩子7岁前各个阶段最重要的心理都能充分获得,今后的成长就会非常健康,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操心。
正如一个孩子只要获得了充足的食物营养,他就会按照成长规律在相应阶段翻身、坐起、站立和走路一样,一切的成长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别人的示范教导和帮助。
0-3个月:对于刚出生(dui4 yu2 gang1 chu1 sheng1)的婴儿而言,TA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有两(zui zhong yao de xin li ying yang you liang)个,首先是母亲对TA“无条件的接纳”,其次是TA能感受到对母亲而言“I’m the No.1 in your life”。
孩子出生后,母亲的体内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激素,本体胺的分泌使母亲对新生的婴儿布满了感情,所以才会毫无怨言、没日没夜地照顾呵护小生命。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母亲的体内没有及时分泌本体胺,就轻易产生烦躁失控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的责任就更加重要了。
4个月-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安全感很重要的一部分来源于父母稳固的关系,因此孩子3岁前父母最好不要离婚,否则今后这个孩子会一直缺乏安全感。
对三岁前的孩子而言,TA还没完全意识到TA 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会认为自己和妈妈还是一个整体,是共生的,因此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也会时不时跑回父母尤其是母亲身边,等心理上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后再跑开。
对父母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等孩子来找你。
有一天当孩子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头都不回地跑开去玩了,说明从那时开始他终于从心理意义上真正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
如果这段时间父母没在身边,孩子会从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中选择一个作为他的“重要他人”,并对这个“重要他人”产生强烈的依靠以获取安全感。
4-5岁:这个阶段对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提亚亲子关系之心理营养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和其生长的所有的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长得粗壮茂盛。
生理营养,我相信各位家长应该没有问题,但你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是如何需要的?什么时间需要?所有的孩子的营养一样的?我们如何给?我们自己具有这种营养吗?如果没有怎么办?
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滋养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绽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力量去追随自己的梦想!生物本性就是向上向善,努力展现自我的过程,更何况人!
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1、0—3个月
此阶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
我饿了,就需要吃到奶水;我渴了,就需要喝到水;我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帮我整理;我冷了热了,就需要帮我加减衣服和被子。
呵呵,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们要以我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我的需要。
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1)无条件接纳。
(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此阶段的心理营养更多是妈妈给予的。
在生养孩子后,妈妈体内就分泌两种物质,一种是荷尔蒙,在奶水中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种是本体荌,会让妈妈有满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伟大的,这种物质三个月后就会消失,这样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这个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
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来。
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
如果孩子在3个月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
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另外找一个人替代。
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
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没有条件的接纳。
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
到了小学,他会去找小学的老师,到中学,他会去找爱人,会很早谈恋爱。
他会希望有人能那样对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
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带着这个期待结婚。
等到结婚,他也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讲了又讲,问了又问。
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坏很糟糕,你还会那样爱我那样对我吗?他会一直不断地去寻找一个答案,这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问题。
成为他的缺失。
不能够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有那么多困扰。
他不能够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他的身体就会去寻找,去找那个重要的他人。
2、4个月—10个月
在生理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慢慢要学会爬行。
爬出去爬回来---主动选择离开,需要安全时自己就会爬回来。
此时心理营养是妈妈要允许他爬出去爬回来,很自然的离开,很自然的回来。
如果妈妈自己没有安全感,她在此时期最恐惧。
如果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有分离焦虑,例如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环境,有异常表现;谈恋爱失恋,情绪反应大甚至自杀。
3、10个月—16个月
孩子在生理上开始会走,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险,如果此时得到妈妈支持和照顾,孩子就会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
孩子将来不会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险、胆子大,但不是不要命的那种!因为他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
4、16个月—2岁
“可怕的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最难教养:一面是非常的依赖,一面又非常的独立,经常说不要。
这是锻炼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时候,不要的时候要为自己的决定去承担后果。
例如不吃饭,好,就饿你一顿,呵呵,孩子可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我们该怎么做?心疼孩子就放弃自己当时的决定,这就是溺爱,我们的做法是:温柔的坚持!这个需要力量和决心,所以这个阶段的妈妈会觉得自己特别的累,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
5、2岁—3岁
稳定自我的建立。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形成这种认识:我有时看不到妈妈在,但我知道妈妈的爱在。
玩的游戏是:捉迷藏。
这个时期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现,要求是温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软的,比如毛绒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
这是健康心理的表现。
如果一直依赖妈妈,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远在心理上长不大!
0岁—3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获得了被充分接纳,学会安全,懂得该分开就分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有稳定自我形象的心理营养,他们就很快适应新环境,社会化速度快!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妈妈的照顾支持和帮助。
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一遇到给他心理营养(也许有意也许无意)的人,他会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恋。
这和如果三天没喝水,见到水不管脏不脏就喝;如果七天没喝水,见到水不管有毒没毒就喝一样的道理。
安全感的来源:
(1)爸爸妈妈夫妻关系稳定。
即便有争吵,有冲突,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决的。
(2)妈妈的情绪稳定,越稳定越安全。
妈妈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有的妈妈会认为孩子是惹你有情绪的人,其实这不是真相,也许是其他原因(夫妻等问题),孩子没有能力和责任帮助妈妈解决情绪问题!
其实人有情绪时一定是找安全的人发的,孩子在承受着社会最底层的情绪垃圾,爸爸在单位,妈妈在单位,甚至夫妻关系问题产生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处理,孩子是最终的出气筒!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孩子吸收更多,不忍心不吸收啊。
也许妈妈的焦虑成为孩子的焦虑。
6、4岁—5岁
有了“我”的记忆,人一般有四岁以后的记忆,真正的人类出现,新我:我是谁?我有价值吗?我可爱吗?
此时的孩子需要从爸爸身上获取这些心理营养,所以变得跟爸爸亲近,喜欢爸爸。
现在的妈妈就很落寞,感觉自己的孩子很陌生,曾经粘成一个人似的,现在陌生了,有的妈妈就骂自己的孩子没良心,可能在心里上不适应很寂寞。
此时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鼓励、认同。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有底气,遇到挫折时有力量去面对,是孩子心理上是守护神!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1)人生价值观,(2)自我概念,(3)性别认同。
前两项妈妈也可以代替爸爸做,但需要更多的时间,同时需要一致性表达。
性别认同只有爸爸可以做。
要对女儿表达: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女儿(女性认同)女儿16岁之前称呼
女儿为女儿;要对儿子表达:你是我的好儿子,你真像我啊(男性认同)。
同性恋的出现固然有社会因素,但我们的家庭似乎有更大的责任啊。
爸爸对孩子的承诺是:
(1)孩子,需要我时,我就在你的身边,不要怕。
(2)孩子,我允许你犯错!
最伤害人的两个场所: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家庭。
让孩子成为一个人,安全感的来源,妈妈很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价值感自信心的来源,爸爸很重要!
孩子如果容易发火、行为偏差,原因大部分来源于夫妻关系恶劣,亲子关系问题包括母子、父子关系!情绪在孩子内心深处难于消化,积累了很多情绪,也可能导致晚上睡眠不好,失眠梦多。
中国的爸爸是爱孩子的,但不一定和孩子亲近。
没有时间交流沟通,但一见面就教导!此时关系比教导更加的重要!
孩子如果和爸爸的关系差的话,导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强!
如果处理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的学习力、记忆力、注意力会提升20%。
孩子出了问题,也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也许是夫妻关系疏远,也许是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出了问题,也许都有!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什么是最好的药?-----个人时间,父母要有时间去给孩子心理营养。
7、5岁---6岁
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①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方法及态度。
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③如何处理情绪。
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和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8、7岁以后
7岁以后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尊重、信任、自由选择。
9、13—15岁
这个阶段是父母给孩子最后一次补充心理营养的黄金年。
因为孩子在12岁之前缺失的心理营养在13—15岁时爆发年,渴求最强烈。
父母的做法是:(1)接纳他;(2)重视他:花时间和他在一起;(3)模范:让他有时间去模仿父母。
这样几个月,孩子就会有变化。
10、16岁以上
孩子如果超了16岁,调整需要用年来计算。
因为现在孩子不信任你,即便你想试图改变,他也会去试探你,有怀疑。
如果可以有肢体接触:拥抱是接纳最好的肢体动作,遭到拒绝也要坚持!
11、25岁以后
这时需要自己给自己补充心理营养,为自己的生命去负责。
做自己的优秀父母,滋养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自己更重要,照顾好自己,肯定赞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