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官陵湖中心小学陈晨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践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

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2分硬币1枚,小食品1包,100克的味精1包,500克的精盐2包。

教学过程实录:一、交流信息,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评析]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时,有的用克作单位,像一袋QQ糖重25克,一包虾片重10克,一袋味精重100克;有的用千克作单位,像小朋友体重30千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箱苹果重20千克,等等。

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生: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常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你拿起面前的小食品,先跟同位互相说说你拿的小食品重多少克,然后把它放在手里,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我的虾片重20克,感觉很轻。

1:我的草莓丁重10克,感觉特别轻。

生2师:根据你手中的小食品的重量,你能想象出1克有多重吗?你能不能想办法从你的小食品中拿出1克的食品?请各小组研究一下。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_苏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_苏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_苏版新课标(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专门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明白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能够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现)。

师;你们在什么地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知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师: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明白它有多重?(学生脸上充满着欢乐,齐声说想)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怎么说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爱好专门高,纷纷权衡、推测)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快乐!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师:1克确实是好轻。

大自然中象如此轻的物体还有专门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一课时信息窗1【教学内容】:课本第2——8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两袋盐、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好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猜一动物。

对是大象。

又来了,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来啦!那么我们比较这两种动物,你会发现什么呢?生可能会回答:一大一小,一轻一重,抓住一轻一重揭示课题。

很棒,说的很准确,那一轻一重是什么呢?这就需要走进我们的数学,学习质量单位。

也正是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师:板书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2、出示学习目标(生读目标)二、预习展示。

同学们已经预习新内容了,谁能告诉老师,通过预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知识,生可能:我知道了我们平时说重量就是质量,也可能:质量是克,千克,[尽管生回答的不严密,不准确。

也不要否决。

让其自己发现错误。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出示课件:课本第二页插图学生合作读信息,你发现什么了?在小组内交流。

找小组代表读你喜欢的信息,说说你的理解。

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重点点拨:世界上最小的鸟出生时才1克。

蓝鲸重150吨。

让学生初步感知大的质量单位和小的质量单位}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几个质量单位学生自由读。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数据;1克 1千克 40千克 150克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的质量,克,千克,吨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完整版】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完整版】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哈尔滨市抚顺小学校孙超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买东西吧其实,在超市里也有许多数学信息呢。

(出示课件)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从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了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

生2:我发现售货员阿姨说苹果重1千克。

生3:我发现那袋饼干110克。

师:这些数据表示什么呢生:表示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购买一些物品时,我们还需要称一称它们有多重,在数学上,我们称为质量。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样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三种物品:口香糖,番茄酱,阿尔卑斯糖师:同学们,请在你的桌上找到这三样物品,你发现关于它们的质量的信息了吗(学生观察)生1:我发现口香糖的质量是15克。

生2:我发现阿尔卑斯糖的质量是31克。

生3:我发现番茄酱是120克。

师:在这些质量的前面还有3个字,你发现了吗生:净含量。

师:净含量是指物品实际有多重。

这袋番茄酱的净含量就是里面的番茄酱有多重。

师:刚才你拿着这些物品时,有什么感觉生:这些物品很轻。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们都比较轻。

在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板书:克),也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板书:g)。

师:除了这些物品,你还见过哪些用克做单位的物品生1:铅笔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2:格尺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3:橡皮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师: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物品都是以克做单位的,比如说大家喜欢吃的薯片。

下次去超市时,大家可以再观察一下。

出示天平师:这是一架天平,我们可以用它来称量一些物品的质量,用天平称量时,我们会用到砝码,把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到天平的左盘。

我手中的就是1克的砝码。

大家可以在你的学具中找到1克的砝码,请你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

(学生感受1克的质量)师:大家感受到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学生在学具中找物品)师:你找到了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1:我找了一个玩具小人。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与反思【DOC范文整理】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与反思【DOC范文整理】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学会估量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感知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及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教具:1角硬币、盐两袋、苹果、薯片、多媒体、天平、弹簧秤。

学具:1角硬币、盐两袋、苹果、一瓶1千克水、乒乓球、花生、糖、棋子、橡皮、书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1、出示: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

这两个苹果你觉得哪个重?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过眼睛看大小就判断出她们的轻重了——板书“看”}2、出示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得来掂一掂——板书“掂”二、感知1克,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1、感知1角硬币。

告诉我有什么感觉?{轻}2、小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同学们可不可以从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币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组长维护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交流汇报:小朋友们找到了吗?1)生1:乒乓球。

你是怎么找的?2)生2:花生。

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双手对比着来掂的方法}3)生3:一颗棋子。

你是怎么找的?3、小结: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我们说估量两个物体是否一样重,我们可以对比着掂一掂。

2)那么像刚才同学们找到的一颗花生、一颗棋子、一个乒乓球以及这个1角硬币都大约重1克。

克就是今天要向同学们介绍的一个质量单位——板书“克”4、进一步感知克:一个1角硬币是1克,那2个是几克呢?6、8个呢?小组6个、8个同学可以把硬币合起来掂一掂,和1克想比有什么感觉?那50克要几个这样硬币呢?100克呢?结:虽然1克给我们的感觉很轻,但当100克时,就有一些分量了。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和千克»教学实录一、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第四册第6单元«克和千克»。

二、学习目的。

1、知识目的:先生能准确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树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才干目的:先生观察才干,入手操作才干及相互协作学习的才干在实践活动中清楚表达;3、情感目的:先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联络,在学习进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发生亲切感,培育先生估测看法。

教具、学具预备:1、微机课件2、五袋1千克的物品〔毛线、苹果、小西红柿、面条、小石子〕 1大袋桔子3、 5台盘秤、五盒学具〔盒中有标识着不同重量的小食品:果冻、方便面、火腿肠、蛋黄派、QQ糖、虾条、袋装奶,两袋500克的精盐------;10个2分硬币,1克重的海绵、纸片、图钉------〕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联络生活、感知轻重:师:同窗们,喜欢小植物吗?〔喜欢〕如今我们一同去植物乐园看看好吗?〔课件出示植物乐园图〕师:咦,小植物们在干什么?在它们玩的进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它们在玩翘翘板!生2:我发现了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太轻了,小松鼠怎样用力也撅不起老虎来!生3:我发现小刺猬和小乌龟差不多重,所以他俩能玩翘翘板.师:那也就是说老虎比小松鼠重,小松鼠比老虎轻。

你还能用轻和重对照其他植物说说吗?〔生兴味盎然的比拟〕[评析:应用动画导入极大的引发了先生兴味,激起了先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先生一末尾便以一种愉悦的形状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师:其实不只植物有轻有重,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课前教员请同窗们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罕见的一些物品的重量,如今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一袋面粉25千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教学实录教学内容: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盘秤称物体的方法,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初步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同学们有兴趣吗?游戏的名字叫“背一背”。

请听游戏规则:请在小组内任选两名同学背一背,体验一下,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背的是吴琼和薛原,觉得吴琼太沉了。

生2:我背的是高楠和卢丛琳,我觉得背高楠的时候都快背不动了,卢丛琳很轻。

师: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都感觉到有的同学轻一些,有的同学重一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轻重的问题。

(析:用学生喜欢的背一背游戏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建立初步轻重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师:前几天,同学们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含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调查的是食盐,净含量500克。

生2:我调查的是大米,净含量5千克。

…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用“克”做单位,有的用“千克”做单位。

生2:g表示什么?kg表示什么?(板书g和kg)师: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析:学生在汇报交流课前的收集情况时,老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处理的自然、贴切。

)2、认识秤,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同学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那如果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背的书包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1:用秤称一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和千克》教学实录一、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6单元《克和千克》。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明显体现;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1、微机课件2、五袋1千克的物品(毛线、苹果、小西红柿、面条、小石子)1大袋桔子3、5台盘秤、五盒学具(盒中有标识着不同重量的小食品:果冻、方便面、火腿肠、蛋黄派、QQ糖、虾条、袋装奶,两袋500克的精盐------;10个2分硬币,1克重的海绵、纸片、图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联系生活、感知轻重: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现在我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图)师:咦,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在它们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在玩翘翘板!生2:我发现了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使劲也撅不起老虎来!生3:我发现小刺猬和小乌龟差不多重,所以他俩能玩翘翘板.师:那也就是说老虎比小松鼠重,小松鼠比老虎轻。

你还能用轻和重对照其他动物说说吗?(生兴趣盎然的比较)[评析:利用动画导入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师:其实不只动物有轻有重,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重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一袋面粉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生1:有的用千克做单位,有的用克做单位.生2:我发现重的物品用千克,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问题,千克和克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板书:千克和克)[评析: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从生活中发现不同轻重的物品用的单位不同,从而初步感知了千克和克,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二、感悟体验,形成模型:1、认识千克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出示5袋不同的物品.)猜猜看,哪一袋最重?生1:我认为苹果最重.生2:我认为石子最重.师:意见不同,那么到底哪一袋最重呢,单凭眼睛观察,能确定吗? (不能)师:那用什么方法来知道物品的轻重呢?生1:用手掂一掂.生2:用秤称一称.师:还有吗?(生沉默,师举起一条包装好的饼干)比如------ (生顿悟,立即有很多人举手)生3:可以看看包装上写的重量.师:不错,包装好的物品我们可以看看包装上的标识,在这些方法中,称一称要用到秤,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秤.(课件出示盘称、电子秤、台秤、弹簧秤、天平)师: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些秤,称什么的?生1:我在超市见过称菜的电子秤.生2:我在卖水果的地方见过盘称.生3:我在姥姥家见过磅秤,用来称化肥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主要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先看看盘秤的使用方法:师:课件演示----盘秤称葡萄的重量。

师:盘称的盘面上还有两个字母kg,(kg在盘面上闪烁一下)谁知道什么意思?(千克)非常正确,kg就是千克的英文缩写(板书:kg)(1)称量并感知1千克师:请每组派代表上来领一袋物品,回去称一称。

称时注意轻拿轻放。

生兴致勃勃的开始称量,师巡视指导。

(提醒称时不要把手压在秤上)。

师:称好了吗,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称量的结果?生汇报称量结果,师贴上物品图。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这五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师:噢,重量相同,那什么不同?生:物品不同,大小也不同。

师:这5袋物品虽然不同,堆的大小也不一样,但他们的重量是相同的,都是1千克。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板书:1千克)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拎一拎、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学生很有兴致地掂物品,感知1千克)(2)小组活动,感受几千克:师:请坐好,刚刚我们感觉了1千克的重量,想想手中的感觉,好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每一组的桌上都有一袋大米,一捆本子,我们不用称的办法,就用你的手掂一掂,拎一拎,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重?看谁估的比较准?(学生掂后指名说)生1:我估计这捆书有4千克。

生2:我估计这袋米有8千克。

师:到底谁估的最准确?那就需要验证!请看要求:(课件打出活动要求)1、称一称(注意轻拿轻放)。

2、把称量结果小组长写在包装袋的标签上。

3、称完后,互相掂一掂,说说重量。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称量.学生汇报称量结果:一袋米5千克、一捆书3千克、一捆本子2千克师:除了我们刚才称的这些物品,生活还有许多物品也是用千克做单位的,你能例举出几个例子吗?生1:一袋面粉10千克。

生2:我的体重30千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师:刚才有的同学例举了自己的体重,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体重吗?(一些同学喊知道一些同学喊不知道)。

师:哦,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没关系,这样吧,每个小组我都给准备了一台人体秤,不知道的抓紧时间称一称,知道的帮着看一下,看哪个小组称的又快又准。

(学生称量体重并汇报交流)[评析:感受1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猜一猜引发争论,然后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展开自己动手反复掂一掂、拎一拎,最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

学生真正是在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再通过猜一猜,拎一拎,称一称再掂一掂的过程,感受2千克、3千克、5千克,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和升华。

]2、认识克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桌上物品轻轻放在地上,小组长请把你们组的学具盒拿到桌上放好,(出示2分硬币)这是一枚2分硬币,现在每个小组也从盒中找出一枚2 分硬币,把它轻轻放在盘称的托盘里,称称它是多少千克?(生称量,并小声议论)怎么了?生1:没有变化。

生2:称不出来。

师:看来,它实在太轻了,用盘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那我们就换一种更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它,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这是一台调节好的天平,这是砝码,砝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点击出现g),g是克的英文缩写(板书:g)这个最小的砝码重1克,这个重2克。

还有其他一些重量不等的砝码。

现在我们来称这枚2分硬币的重量(课件演示):把2分硬币轻轻放在天平的左盘里,你发现了什么?(天平歪了)再用镊子夹一颗标有一克的砝码放入右盘,你又发现了什么?(天平两边一样平了)天平恢复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生:1 枚2分硬币重1克。

(1) 掂一掂,感知一克。

师:非常正确,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一克。

请每人找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互相说说什么感觉?生:很轻!师:噢,很轻,怎么个轻法?(学生纷纷说:象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师:不是没感觉,而是感觉特别轻微,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小看这1克,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它是非常重要的,你象我们都知道的神州6号航天飞船正在研制中,就是为了仅仅增加1克的载重量,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个月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课后查一下。

现在大家闭上眼再掂掂1枚2分硬币的重量,感觉一下1克。

师:知道1克有多重了,想一想,找一找学具盒或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重量和这1克差不多。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 师:了解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生(思考了一会):我觉得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说的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个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师: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办法,找一找你学具袋中物品有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

(生活动,感知1克和几克。

)指名说:1个果冻重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重100克,一袋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评析:学习的最好态度与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环节中,提供给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小食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了克。

通过实物的提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其自主探索的欲望。

]2、单位换算:师:刚才同学们说一袋盐500克,那两袋盐是多少克?(生答师板书:1000克)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看重多少?(学生操作称量)生:1千克师(指板书):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相等)师板书等号并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

师:这两个1千克的单位一样吗?(不一样)多少个1克是1千克?(1000个1克是1千克)[评析:在认识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两个单位的不同与联系,通过实践操作,知道1000克=1千克,在读1000克=1千克的时候,师放慢放重单位的读音,突出强调了不同的两个质量单位]师:也就是说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想一想我们刚才称量的物品,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生:称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举起一袋桔子)称这袋桔子的重量,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千克)一个桔子呢?(克)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师:1千克等于1000克,那你知道2千克等于多少克吗?课件出示练习1:2千克=()克4千克=()克3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指名填空。

师:明明的爷爷昨天收到明明写来的一封信,看完后,笑的直不起腰,我们也来看看好吗?谁给大家读一下?课件出示练习2:爷爷:您好,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的特别健壮,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生读很多学生开始笑。

师:同学们也都笑了,谁来说说大家为什么笑啊?生:很多地方说的不对!师:哦,哪儿说的不对,能说说吗?生:鸡蛋60千克那是不可能的。

60克还差不多。

师:哦,也就是单位用错了,那还有别的吗?生:馒头的单位也不对,一袋米才5千克,1个馒头不可能100千克。

(其他生也纷纷站起来说)师:看来,单位用错了会出笑话的,我们可要注意啊!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奖竟猜活动,请看,(出示一个大果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