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正确答案为C。

2.错误解释为A。

3.错误答案为B。

4.正确答案为D。

5.(1)拟人 (2)比喻 (3)对仗。

6.选项A,表现了诗人宽容大度的品质。

7.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高大的树木,但是你可以做娇小的花朵。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8.(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王孙自可留风骚,照曲神工耐久归。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二、阅读理解1.诗歌的作者是曹操。

2.诗歌中描写了东临碣石观沧海的景象,包括水平静、山岛耸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同时也表现了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

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憧憬。

9.这篇文章描述了在寒冷的二月里,孩子们在学校课桌上发现了春天的踪迹,并通过小草芽、小树枝和小花朵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孩子们的喜悦之情。

10.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登临的地点是仙人掌山,目的是远眺大海。

这两句话统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探索。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其中”指的是天空和宇宙。

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天空和宇宙的无限敬畏和向往。

12.古代的许多诗人,常常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抱负和雄心壮志。

比如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和杜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都表现了诗人们的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孩子们在学校课桌上发现春天的踪迹。

2.作者从哪里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答:作者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3.孩子们是如何感受到春意的。

答:孩子们从课桌上发现小草芽、小树枝、小野花等,用手指拾起来染在课桌上,感受到了春意。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情境卷一、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计24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大好春光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春游踏青——一桩有历史感的文化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听一听,恰逢春色话春游】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春游的历史文化,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

不少同学对古人如何踏青产生了浓厚兴趣。

先秦·浪漫诗意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春游,那个时期的郊游以浪漫闻名。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里常常可见有关春游的内容。

孔子推崇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颇具浪漫色彩。

你听,泗水河边,夫子拨弦,弟子和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琴声歌声融进暖暖的春日里,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魏晋·【甲】魏晋时期的文人常借踏青之机交游,这是他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流连于山水之间,他们一起品茶、饮酒、赋诗。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可称得上“旅游大咖”。

他和友人共聚会稽山,在水边交游,还玩起了漂流杯的游戏——曲水流觞。

此次聚会收获了37首诗歌。

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还提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因此,永和九年暮春时节的这场文人雅集,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春游。

唐朝·【乙】到了唐代,春游已成了一项全民活动,主要在上巳、寒食、清明时节展开。

这些节日可是唐代官吏的公休假日!每到这时,唐玄宗还会给百官发“旅游基金”呢!说起资深的“旅游博主”,白居易绝对算一个。

他徜徉于“绿杨阴里白沙堤”上,乐而忘fǎn。

那时,不仅官家喜爱乘兴出游,百姓也喜爱郊游宴饮。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的诗句,让人仿佛看到这样的景象:城外远郊的阡陌上,踏青赏春的人们络绎不jué,好不热闹!宋朝·健身休闲宋朝的春游,内容更加多元化。

除了赏花、品茶、写诗,人们还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蹴鞠、射柳、荡秋千、放风筝……宋朝人,无论文人武士还是大家闺秀,几乎都会玩蹴鞠。

人们趁着春融日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宋人的春游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有没有给你的春游带来一些启发呢?1.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阅读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阅读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训练主题导言:大自然四季的美景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本单元选录的美文描述了不同地方的四季美景,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多彩与美丽。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运用修辞赏析语言的技巧。

美文阅读:1.从春天出发丁立梅阅读导航: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本文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希望。

让我们一起种下梦想,在夏秋时节收获希望。

①春天的风变得暖和了,云也变得轻盈了。

雨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变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就是春天的奇妙之处。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绿色像雏鸡身上的毛一样毛绒绒的。

但是,等你到了近前,它突然消失了。

你抬头一看,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向你挤眉弄眼。

原来春天的绿色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和你玩捉迷藏呢。

现在你知道了,春天真的来了。

②让我们从春天出发吧。

③先去看看河边的柳树。

它们被装扮成碧玉的样子,万条垂下绿丝带。

你抬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树是春天最美的使者。

它一抬胳膊,燕子就飞来了。

它一扭腰,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了翠色的希望。

采一枝柳树,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里学会收藏希望。

④再去看看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丽,没有梨花的白皙,没有菜花的恢宏,但它们同样开出了生命的美丽。

万紫千红总是春天的主人。

采一朵小野花,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里学会收藏美丽。

夏夜是一场美妙的表演,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月光为其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在这样的夜晚里,只有月光穿过树梢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宁静和祥和。

村庄中的槐树、院落、柴垛和田野,仿佛在默默地思考着过去和未来。

黑暗已经悄悄地离开,月光成为了今夜唯一的客人。

她带来了夏夜的安谧、平安和祥和,还有世界在安宁之外的星星点点的声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ㅤㅤ“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ㅤ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各种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10.【甲】段写春花的文字在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层次井然的三个词语。(3分)
、、。
11.在【乙】段文字中,作者赞扬夏天的精神;【丙】段文字中,作者强调秋天的精神。(2分)
12.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作答)(2分)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7.九月,同学们升入了初中,然而,许多同学仍然没有脱离童年的稚嫩情绪。于是,在学习之余,学校决定组织七年级同学开展“告别童年情绪”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6分)
(1)欣亮同学将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告别童年情绪”主题发言。下面是他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2分)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却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 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远天归雁拂(A.fó B.fú)云飞,近水游鱼进冰出。()
②她悄然用灵巧的手把一岸垂柳梳理得分(A.fēn B.fèn)外妖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返回目录
3.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赏析句子】
(1)碧油油的油菜叶像绿色的海,黄灿灿的花穗就像金色的浪。 运__用__比__喻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把__“__碧__油__油__的__油__菜__叶__”__比_作__“__绿__色__的__海__”__,___ 把__“__黄__灿__灿__的__花__穗__”__比_作__“__金__色__的__浪__”__,__形__象__地_描__绘__出__油__菜__的__茂_____ 盛__和__美__丽__,__表__达__了__作__者_对__油__菜__的__喜__爱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__章__主__要__通__过__描__写__油__菜_花__的__形__象__和__农__民__种__植__油_菜__花__的__情__景__,__表__达___ 了__作__者__对__油__菜__花__的__喜__爱_、__对__朴__实__农__民__的__热__爱__、__对_田__园__生__活__的__向__往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天上的风儿,轻轻地飘着,不紧不慢;田野的菜花,默默地开 着,不艳不妖。若能居一间农舍,拥半亩花田,喝一杯淡茶,看几本 闲书,沐一身乡间野趣,于此男耕女织,养儿育女,心无旁骛,安之 若素,岂不快意人生!
(有删改)
返回目录
1.作者笔下的油菜花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分析文章内容】 _平_凡__、__热__烈__、__奔__放__、__毫__不__忸__怩__作__态__、__金__灿__灿__、__娇__艳__艳__、__明__晃__晃__、__淳__朴__、___ _粗_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采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分析表现手法】 _采__用__了__欲__扬__先__抑__的__手__法__,__既__呼__应__了__标__题__,__也__为__下__文__写__油__菜__花__的__不__同__凡__响_ _作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阅读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阅读训练

SHZXZX 第一单元亲近自然感悟四季主题导言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我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阅读本单元选录的美文,你能领略到不同地方的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体会到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初步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运用修辞赏析语言的技巧。

美文阅读1.从春天出发阅读导航:拂去冬的尘埃,春天向我们走来,在你的眼中,春该是怎样的一幅模样呢?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空灵,还是涌动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阅读丁立梅的《从春天出发》,追随她的脚步,去感受春天展现的美丽世界,让我们在春天里种下梦想,在夏秋时节收获希望。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万紫千红总SHZXZX 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

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与课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与课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与课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课文阅读专项练字词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黄晕()静谧()枯涸()贮蓄()吝啬()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ó()落宽chang()狭zhǎi()抖sǒu()chéng()清卖nong()害xiū()liáo()亮hōng()托lì()临干zào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欣欣然张开了眼。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4)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

()4,给下列词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一年之计在于春()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D.策划2)呼朋引伴()A.指引B.牵引C.引伸D.招引3)欣欣然张开了眼()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4)朗润()A.光线充足、明亮B.声音模糊、响亮C.朗读D.明察语言运用5.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时,我总喜欢捧着一本诗集,享受属于自已的那种安静的生活。

1②既能,把握方向,又能,关注细节,这样的人才干成就一番事业。

A.①闲暇闲适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B.①闲适闲暇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C.①闲暇闲适②明察秋毫鼠目寸光D.①闲适闲暇②明察秋毫高瞻远瞩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有没有优秀的思想人格,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尺度之一。

D.XXX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XXX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ɡ) 窠巢(kē) 黄晕(yùn) 发髻(jì)B.水藻(zǎo)看护(kàn) 花苞(bāo)棱镜(lén)C.静谧(mì) 高邈(miǎo)莅临(lì) 吝啬(sè)D.卖弄(lòng) 风筝(zhēng)咄咄(duō)菜畦(qí)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朗润 嘹亮 抖擞 干躁 B.贮蓄 喉咙 睫毛 响晴C.化妆 粗犷 干涩 澄清 D.屋檐 凄冷 碣石 蟋蟀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干旱了许久的禾苗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一场及时雨。

B.她的这席话咄咄逼人,令人目瞪口呆。

C.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作辅导。

D.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好好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B、“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C、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第一单元1一、第一阵清风——诗词古韵【阅读提示】这首小诗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写的,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形象,他划着小船去偷采白莲花,可是,他毕竟太幼稚了,还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行踪掩盖起来。

朗读时,适宜用轻松语气,舒缓的节奏,饶有兴味地读。

结尾的“开”字一定要拖长声音,读作“开————”才有韵味哟。

读三遍,争取背过。

用时5分钟。

池上(其二)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意: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二、第一声鸟语——字词正音掌握一个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意“见”字的读音。

用时2分钟。

dúshūbǎi biàn,qíyìzìxiàn解释:见:显现。

古同“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熟读后,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第一缕花香——美文园地【阅读提示】不知道是哪位细心人还收藏着“大郅”初中时代的作文,虽然笔触还显稚嫩,但是,春天校园一天的风光还是写出来了,而且,从早到晚,以时间先后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校园风光”。

几处拟人手法很是可爱,“草儿睁开它那小而亮的眼睛”句耐人寻味;“小草睡着了”放在结尾处,又呼应了开头。

整篇文章轻松自然,清新可人,也写出了小时候的“大郅”对校园生活的喜爱。

读这篇文章需要:节奏均匀,语气轻快,情感愉悦,用时8分钟。

醉人的校园风光王治郅春天的风,吹进了校园,吹醒了万物。

草儿睁开它那小而亮的眼睛,正好瞄到了风的背影,于是它急忙挤出自己贮存了整冬的绿。

那新绿,让人见了好生欢喜。

于是乎,同学们停下脚步,欣赏着这片新绿。

天边渐渐擦白,月亮婆婆守了一夜,再也禁不住床被的诱惑,悄悄的,悄悄的落下西山。

紧接着,太阳公公上来了,没有人见过他们一起待在天上,他们就象被拆散的恋人一般。

还是很静的,球声传来。

几个早起的同学,抱着篮球,兴冲冲地跑向球场,鸟儿们见到球,哗啦啦四散飞去。

操场边的,满头花白的老头正沿着跑道步履蹒跚地走着,爬满皱纹的脸却掩盖不住他的渴望青春的心。

更多的同学徐徐进入学校,一路上有说有笑,此刻,我们的校园终于醒了。

开始热闹了。

一晚不见,同学们却有千言万语相互倾诉,有的追逐打闹,有的捧书朗读,3年,为了中考,我们还得奋斗。

敲钟声刺穿走廊,同学们呼地拥入教室,虽然静静地等待着老师们来上课,但脸上的意犹未尽,却让人一览无遗。

琅琅的读书声,布满了整个校园。

散去的鸟儿觅食归来,相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同学们张大了眼睛,撑开了耳朵,害怕丢失掉老师讲的每一点知识点,老师们也不甘势弱,站在黑板前,伊伊呀呀唾液横飞;同学们鹦鹉学舌,满心期待下课的铃声。

终于,又是一声刺耳的铃声,同学们冲出教室,尽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放学了。

同学们散去,留下空旷的校园,再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刺耳的铃声,小鸟的叫声,留下的,只有寂静,还有风哗哗刮过的声音。

小草睡着了。

嘘,你看,醉人的校园风光。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草儿睁开它那小而亮的眼睛”句以外,再找两个拟人手法的句子。

①②2.通过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四、第一滴甘露——文言源泉【阅读提示】刚刚接触文言文有可能感觉吃力,不过,对照参考译文,你也许能够了解到其中的主要意思。

这篇短文旨在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做学问空有志向不行,还得付诸行动。

学古文也这样,只要你肯去学,就没有学不好的。

用时12分钟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选自《白鹤堂文集》)参考答案:美文园地1. ①天边渐渐擦白,月亮婆婆守了一夜,再也禁不住床被的诱惑,悄悄的,悄悄的落下西山。

②小草睡着了。

2.首先,作者是个热爱校园的人,他把学校写得那么美丽,题目都是“醉人的校园风光”;其次,作者是位喜欢运动的人,一大早就进入操场打球,上课都盼着下课;第三,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喜欢读书,认真听课等。

文言源泉译文:蜀地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有的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呢?”贫穷的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够了。

”富有的和尚说:“我好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去过南海的事情告诉给了富有的和尚。

富有的和尚感到惭愧。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两个和尚,富有的一个没有去成,而贫穷的一个却去成了。

人们的志向远大,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地方的穷和尚吗?2一、第一阵清风——诗词古韵【阅读提示】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手握鱼竿学钓鱼,偏偏这时来了一位不识趣的人问路,他连忙远远招招手,不让他惊动了咬钩的鱼儿。

全篇白描手法,没有刻意雕琢,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形象自然,神情专注,清纯可人。

最后两句适于用轻声读,最好也做做招手的手势,仔细体味一下。

用时5分钟。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意: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二、第一声鸟语——字词正音掌握一个成语束之高阁(注意“阁”不要写错,2分钟)拼音:shù zhī gāo gé解释:束,捆扎起来。

之,代词。

高阁:储藏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示例: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自己造一个句子:束之高阁:三、第一缕花香——美文园地【阅读提示】这是一场“儿子”与鱼的战争,战争激烈的时候,需要加快阅读的速度,营造紧张氛围,显示“父亲”的大多数情节应该舒缓,有张有弛,方能读出味道。

用时8分钟。

读完最好回味一番,利于把握主旨。

这是一篇小小说。

阅读时,你只要弄明白如下几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清楚了。

1.“父亲”为什么“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2.“父亲”为什么不帮助也不要别人帮助处在险境中的儿子?3.“父亲”为什么高声叫着消失在灌木丛中的儿子的名字?4.你明白为什么文章要用这个题目了吧?儿子的鱼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的钓鱼。

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

儿子大概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跑脱了。

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条王鲑。

个头儿不小。

”伙伴保罗悄悄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地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去的边缘。

我知道一但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放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儿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窜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靠拢。

十五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

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

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保罗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它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

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迳直窜入那片灌木丛。

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儿往前一扑,紧追着鲑鱼钻入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

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

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儿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大鱼。

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

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男孩的父亲的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

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

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四、第一滴甘露——文言源泉【阅读提示】这是劝诫孙燕读书的一篇短文。

本文用类比的的手法,阐述“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把读书”这个道理。

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把读书上升到像人离不开喝水吃饭一样的高度,是人的必需,值得重视。

(12分钟)诫子弟书初读古书,切莫惜书。

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便须圈点③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④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⑤,当珍惜;然贫家只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选自《诫子弟书》)『注释』①燕:孙燕。

②高阁:收藏书籍所在。

比喻放着不用。

③圈点:用圆圈或点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

④遑(huáng):顾得上。

未遑,顾不得。

⑤旧窑:这里指年代久远、特别名贵珍奇的器物。

参考答案:美文园地1.因为父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子,而不是为了自己钓鱼,儿子还没钓到鱼,所以,就放掉了。

2.父亲想让儿子自己面对困难,独立处理问题。

3.一方面,父亲希望儿子独立面对困难;另一方面,父亲看不到儿子了,又担心儿子会出危险。

这正是父亲对儿子的大爱的体现。

4.这个题目一方面体现着这条鱼是“儿子”亲手捕获的战利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成长的骄傲与尊重。

而且,这个题目统率全篇,贯穿始终,结尾更有很好的照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