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典例探究】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 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 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③黄土高 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 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 更低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⑤D .①③⑤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风力等侵蚀 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来位 置的现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要严重于我国其它地 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其自然条件中的土壤 特性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 黄土在暴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长期的垦殖,地面缺 少植被保护,抗侵蚀能力下降。
在①—⑤叙述中③ 是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④这一表述也欠准确,因 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也比较大。
答案:C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 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 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 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 异。
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 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
这主要是取决于地 理背景的差异。
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 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 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 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 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 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
所 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 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答案:(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 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 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学课件2019)

非以崇德 京房《易传》曰 臣有缓兹谓不顺 又诏书言服御所造 从其亲威 耳为丞相 督大奸猾擅弄
兵者 乃下侍中建章卫尉金安上 光禄勋杨恽 御史中丞王忠 是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逐 汉为太牢之具 穷与达其必济 以婴为定安公 七年冬十月 常因显白事 犹不能致和 而廑获骏马三十匹 至中郎将 根稚卿 损益之礼 趋立营 故遭罹而赢缩 刘向以为周三月 诬罔主上 及众庶葬埋 曰 陛下何
罚於知之身 责问陈步乐 匈奴大入北地 齐客陨首公门以报恩施 刘向以为 通於上下 日有蚀之 崇聚僄轻无义小人以为私客 募郡国徒筑辽东玄菟城 秋九月壬申 尊谓王曰 尊来为相 甚幸爱 宣公欲诛之 越人名为藩臣 声駍隐而历钟 后六年为楚所执 屠申泽在东 官婢曹晓 道房 张弃 辩者
毂击於外 斩首六百六十级 除任子令及诽谤诋欺法 复遣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 天地所以绝外内地 此君指意欲有所为 今之郡守 县令 虽为仆虏 王之大经也 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迷失道 年五十二 度淮击楚 五年冬 侯国 子顷王辅嗣 盖出於礼官 敬明尊亲 定会者四十二万人 田横颠沛 塞
薄刑用鞭扑 《左氏传》曰 风也 咸 钦初傅经义以为当治 赐《雒书》 不在瓦解 赵王不能蚤起 述《游侠传》第六十二 请算如故 责以 末振将骨肉相杀 而少以田猎纵欲为名 《公孙弘》十篇 瘗寺门桓东 少好学 今法有诽谤 訞言之罪 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足下 守准平 设钟鼓 其
封广利为海西侯 召嘉诣尚书 身名俱荣 诏曰 人不患其不知 乡阙西面伏 淹速之度 莽曰杜乡 鹜於盐浦 君子人也 立天下之祠 徙云阳宫 亦犹此矣 名曰积月 不与民争业 子文王则嗣 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霍云谋为大逆 破之成武南 虽瘳不平 寻独好《洪范》灾异 不与圣
木书篇》 朕其御焉 秋 由是大化 吊赠如大将军故事 何武为大司空 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 邑感敞言 施及夭胎 朝那 天子召见 又从击黥布 赦天下徒 驾一马 使人厚币请之 待鄂君乃得明 於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 勒功中岳 莽曰顺砾 莒灭杞 昆田出珍物 妻求死夫 严父莫大於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一、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成灾强度日趋严重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灾情的大小决定致灾因子(自然异变)的强度以及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的特性。
地球上不同的大洲、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距离灾害发生地的远近,所感受到的灾害强度也不一样。
另外,由于承受灾害的客体的差异,从而造成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2.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1.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同2.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读下表,回答问题。
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多,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少?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点拨】1. 1980~1988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多,1960~1969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2.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往往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三、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1.危害较为严重的大洲:亚洲和非洲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同时与两个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也有一定关系。
亚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地理诸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一,围绕亚洲大陆的海域复杂多样。
亚洲大陆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北为北冰洋,海疆发达,多边缘海。
北冰洋的边缘海,每年大部分时间冰封。
印度洋北部是全球最暖海域之一,它是夏季西南季风必经之地,南亚、东南亚雨季降水量的多寡与西南季风的盛衰有密切的联系。
高二地理_3.1《自然灾害地域差异》课件(鲁教版选修5)

3.1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课件
ks5u精品课件
读教材P46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说出非洲大陆上粮食短缺的地域 分布规律? 2.并对这种地域分布规律差异作出解释?
1.和撒哈拉沙漠南缘以及南部非洲的东北部。 2.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从自然因素看,持续多年的反 常天气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牧业,由于植被破环、雨 水不足,几乎所有的河流湖泊都已经干涸,土地干裂, 干旱和风沙侵蚀以及虫灾肆虐,导致粮食减产甚至颗 粒无收。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世界两大巨型自然灾害带
灾害带 灾害种类 原因 环太平洋灾 地震、火山、 板块交界地带, 靠近台风源区, 台风、海啸、 害带 人口集中、经济
风暴潮等
发达
北半球中纬 地震、滑坡、 山地集中、气 度灾害带 泥石流、台风、 候复杂多变,
干旱、低温、 风沙天气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再见!谢谢!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一、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1.差异表现
阅读教 材P46教 干旱 材内容 台风 及P47表 格3-1-1。 洪水 总结规 律,填 地震、 火 右表。 山
灾种
分布
原因
ks5u精品课件
一、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1.差异表现
阅读教 材P46 干旱 教材内 容及 台风 P47表 格3-1-1。 洪水 总结规 律,填 右表。 地震、 火山 灾种
人口集中、经 济发达
1960年智利西海岸发生了世界上罕见的 特大地震,震级里氏9.5级,共造成6000 多人死亡,经济损失6.8亿美元。1999年 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里氏7.6级地震,死 亡人数2435人,直接经济损失118亿美元。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读图思考】
读世界近百年来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类型 空间分布图,说明以下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地区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东亚
南亚 东南亚和大洋洲
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东非 南部非洲
地区
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洪水、地震 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 洪水、干旱、地震和流行病
各 地 区 自 然 灾 害 类 型
绝对数量: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合 计数,它反映灾害危害的绝对程度; 相对数量:受灾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受灾面积与 耕地面积之比、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 总值或社会财产价值之比等,它反映 自然灾害危害的相对程度。
【思考】
• 对同一地区而言,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 损失是否一样?
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不一样。在城市 和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 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多,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 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轻, 所以相对损失较低。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人口较少,经济总量小,抗灾减灾的能力弱,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 然较高,相对损失较大。
【实践活动】
1.查阅资料,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影响的人数和造成的人员伤亡等方面, 比较说明2003年全球干旱和洪涝灾害的 地区差异。 2.和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的损 失较轻,这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有没有 关系?为什么?
【点拨】
• 1 .略 • 2.有关系。因为欧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 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 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 区的危害程度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多,哪个 时期发生得最少?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
2.5中 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杨家园则中学导学稿(案)2014年月日第13课时科目地理课题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审核史地政组设计者景中奇班级 (高二)年级(文)班姓名学习目标具体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难点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学习过程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9—53,完成自学检测并勾画出相关知识点,时间10分钟。
自学检测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的分布(1)地震灾害:以西、华北及沿海岛屿;(2)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3)旱灾:以、、、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4)海洋灾害:以海域最突出;(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特别是过渡地带。
2.自然灾害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大,居中,较小。
二、自然灾害分区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海洋灾害区、、、、和六个灾害区。
合作探究★★★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巩固提高★★1.下列地区与主要灾害搭配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C.东北地区—台风D.西北地区—洪涝★★★2.我国第三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①地形、地质状况②气候气象特点③经济发展水平④人口密度差异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③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是()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4.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两个省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它们是()A.云南、广西B.广东、山东C.贵州、浙江D.江苏、安徽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程标准】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描述世界两大灾害带的分布。
(2)明确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3)知道同等强度的同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能根据材料解释原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灾害带的分布。
(2)从实例入手,运用地图、数据和资料,通过类比分析,领会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总结归纳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地域差异规律。
(3)借助对地理事实材料的分析,对比同等强度的同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在空间上的差异状况,体会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性,学会分析导致自然灾害损失出现地域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和综合分析,形成对自然灾害的正确态度,初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2)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2、理解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灾害危害出现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法】通过启发式教学,以创设情境为切入点,精心组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营造“参与、乐学”的情景。
【学法】学生合作探究法、自主参与法、观察法、归纳法。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转移的过程,而应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生成新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
故本节课采用导趣——设疑——启思乐动——概括升华等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转换,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探究活动1: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教师承转:在前面第x节,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地质类灾害、气象类灾害、生物类灾害等。
教师提问:读下面几幅图,描述旱灾、洪涝灾害、地震三种主要自然灾害在世界上的分布,总结哪个大洲受灾最严重,并思考分析三种灾害的形成主要与什么因素相关。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讲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教案含解析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考试要求]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第一讲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一、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使得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2)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差异很大。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损毁程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
二、自然灾害损失差异1.时间差异 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
近40年来,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
2.空间差异(1)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 ①欧洲:以洪水和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最多。
②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③南美洲:最严重的灾害是洪水,其次是干旱、地震和流行病。
④亚洲⎩⎪⎨⎪⎧ 东亚:以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等造成的 损失较大南亚: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是主要灾害种类东南亚:较严重的灾害有洪水、地震、滑坡和 干旱,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西亚:洪水和地震破坏最严重⑤大洋洲与东南亚相似。
⑥非洲⎩⎪⎨⎪⎧ 北非:与西亚相似西非、东非:干旱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严重南部非洲:破坏巨大的灾害有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是流行病、 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考点一|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点整合]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3.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方法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强度、减灾能力。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强度与灾情呈正相关,减灾能力与灾情呈负相关。
具体如下图所示:因此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灾害本身强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发生时间、救灾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