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η式中: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土渠:=净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2)支渠:Q净=支=m3/s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4)农渠:Q净= 农==0.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3)m、k、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4.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5.灌溉水利用系数干渠至田间:η干田=0.9090.9430.8620.9080.9=0.604支渠至田间:η支田=0.9430.8620.9080.9=0.664斗渠至田间:η斗田=0.8620.9080.90.9=0.704农渠至田间:η农田=0.9080.9=0.81二、各种水源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系数以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依据,各种水流按照进入田间的途径,分别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平衡断面的拆算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一、定义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
它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用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
二、影响因素灌区灌溉用水除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部分在输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损失掉。
主要有:1. 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以及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2.漏水损失,含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导致裂缝所漏出灌区的水量;3.蒸发损失。
三者分别占总输水损失的81%、17%、2%。
三、利用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目前灌区平均水利用系数仅为0.45,节水仍有较大空间。
另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测定方法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
这样,可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个难点,减少了许多测定工作量。
首尾测定法,是建立在灌区进行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因此,也可称灌溉试验法或净灌水定额法。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能分别反映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的情况。
如在任何一级渠道上防渗,降低渠道透水性,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都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2、典型渠段测量法典型渠段测量法,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及测流断面,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其次选择测量方法,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
3、综合测定方法综合测定法就是将首尾测定法、典型渠道测量法及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修正等综合考虑的一种方法,它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1计算公式 (1) 灌溉水利用系数:n =n n式中:n ――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 乘求得。
n ――田间水利用系数。
(2) 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式中:(T ——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L —渠道长度(kmK ――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 3.1.9-1查得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 3.1.9-1查得£ ――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 3.1.9-3查 得2参数选择(1) 设计净流量:1 )干渠:Q 净二q s A 干=0.368 2.46=0.972m 3/s 2) 支渠:Q 净二—= ------------- m/s3) 斗渠:Q 净二n Q 农净=2 0.091=0.182 m 3/s4) --------------------------- 农渠: Q 净二 = =0.091 m 3/s(2) 渠道长度:1 )干渠:1条,长12.6km 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 宽=700 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 )支渠:4条,总长7.6km ,平均长1.9km ,平均灌溉面积0.66 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 )斗渠:14条,总长21km 平均长1.5km ,平均灌溉面积0.1886 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 )农渠:100条,总长0.65km ,平均长度0.65km (3) m k 、£的选择查表 3.1.9-1 沙壤土: K=3.4, m=0.5查表3.1.9-3 干渠砼板衬砌:£ =0.15-0.05,取£=0.10土渠:(T --净衬砌渠:C =£(T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 取£ =0.153. 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 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

无法完全模拟实际的灌溉情况,实验条件较 为理想化。
田间测定法
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
需要使用水表、量筒、计时器等设备来测 量水的流量和时间,还需要地形图、GPS等 工具进行地形测量。
在田间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安装水表 和量筒等设备,记录水的流量和时间,同 时进行地形测量,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
优点
缺点
优化灌溉方式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流失。
改善灌溉设施
01
02
03
更新老旧设备
对老旧、破损的灌溉设备 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备 性能和效率。
修建和维护水渠
定期对水渠进行清理、维 修和加固,确保水流畅通 无阻。
增设节水设施
在灌溉系统中增设节水设 施,如控制阀、流量计等, 实现精准控制和计量。
国内外比较与借鉴
比较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灌溉水利用系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设备和管理 水平的落后。我国需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科技含量和管
理水平。
借鉴
学习国际上成功经验,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等。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节水灌溉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
灌溉水利用系数
目 录
•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定义与意义 •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 •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措施 • 灌溉水利用系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国内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现状与趋势
01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定义与 意义
定义
•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灌溉水量与总灌溉 水量之间的比例。它反映了灌溉过程中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是 衡量灌溉工程效益和灌溉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灌溉水利用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是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从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灌溉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比值,它能够反映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常用方法包括水文法、渗透法和水平衡法等。
水文法是指通过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补给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且水位变化明显的地区。
渗透法是指通过测定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蒸腾蒸发量来计算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具体操作是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耗水量,推断灌溉水的渗漏和蒸发量,从而得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其适用的场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测算方法。
二、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灌溉方式等。
土地条件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土地类型对水分的滞留和渗透能力不同,因此其有效利用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气候条件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间等气候要素都会对农田水分蒸发和作物需水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作物种类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些节水作物对水的利用效率较高,而一些耗水作物则相对较低。
灌溉方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传统的地面灌溉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因此在具体的测算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灌溉水利用系数》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灌溉水利用系数概述 •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措施 • 灌溉水利用系数与节水农业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灌溉水利用系数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用于农 作物生长的水量与灌溉系统供给 的水量之比,是衡量灌溉效率的 重要指标。
确定测定地点和时间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在作 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测定。
准备测量设备
准备必要的测量工具和设备, 如水表、流量计等。
实际测量
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记录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
测定注意事项
01
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 准和维护。
节水农业的定义
节水农业是一种以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改进灌 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农业的意义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节水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节水农 业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02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测定方法
田间灌溉试验法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测量 实际灌溉水量和有效利用 水量,计算灌溉水利用系 数。
实验室模拟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灌溉 过程,测量水的利用情况 ,推算实际灌溉水利用系 数。
实际调查法
通过实际调查和测量,收 集灌溉水利用数据,计算 灌溉水利用系数。
测定步骤
02
在不同地块和不同作物 上进行多点测定,以提 高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 性。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水分占灌溉水总量的比例,通常用水分平衡法或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进行测算。
水分平衡法是通过测量灌溉前后土壤水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长期间的降
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计算作物利用灌溉水的量。
具体步骤如下:
1.测定作物整个生长期间的灌溉量(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灌溉方式)和降雨量。
2.在灌溉前、灌溉后和生长季节末,分别取土样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3.计算通过作物生长获取的水分量,包括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作
物的降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
4.通过对比灌溉量和作物利用的水分量,计算有效利用系数。
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是通过定期测量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含量、
作物生长状况、光合效率等指标,综合评估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情况。
该方
法需要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精度更高,但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成本支持。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η式中: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土渠:=净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2)支渠:Q净=支=m3/s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4)农渠:Q净= 农==0.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3)m、k、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4.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5.灌溉水利用系数干渠至田间:η干田=0.9090.9430.8620.9080.9=0.604支渠至田间:η支田=0.9430.8620.9080.9=0.664斗渠至田间:η斗田=0.8620.9080.90.9=0.704农渠至田间:η农田=0.9080.9=0.81二、各种水源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系数以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依据,各种水流按照进入田间的途径,分别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平衡断面的拆算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摘要对任何一种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评价都离不开灌溉水利用系数。
目前,各地、各灌区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具备可比性,难以作为比较和衡量节水措施的标准。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而不是只测量典型渠段,并在测流断面、测量方法、测定条件、渠道数量、典型渠段长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既使得测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符合实际,又使得不同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
综合测定法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要根据渠道越级输水、渠道布置形式等情况进行修正,并用首尾测定法校核。
关键词灌溉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
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时都不能离开灌溉水利用系数。
但是,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却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
从各地区来讲,目前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急需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研究。
综合测定计算方法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
为灌区今后经常性地测量符合实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指导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汁算方法。
一、典型渠道的选择及要求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典型渠道应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工程完好率分别接近全灌区该级衬砌和未衬砌渠道的工程完好率,过水流量接近该级渠道的平均值。
典型渠段的了程完好率和过水流量应接近典型渠道的平均值。
2.测流断面的选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
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
全面、认真地检查拟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处及附近淤积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
3.测量方法的选择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
4.测定条件要求应在实际灌溉运行条件下测定流量及水量。
测段内分水口正常分水,测量时段内渠道(渠段)流量应尽可能保持稳定。
5.测量渠道数量的选择为减少工作量,可采取抽样测量,衬砌与未衬砌渠道分别进行测量,各级渠道按表1确定测渠数量。
对于井灌区,以县域为单位,以井为单元进行抽样测定。
每个县域的典型井数为6眼井,其中3眼井为已建节水灌溉工程,3眼井为未建节水灌溉工程。
井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应接近全县渠道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的平均水平;测定时井的运行状态应为正常灌溉情况下的一般状态。
6.测量典型渠段长度要求流量小于1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lkm;流量为1~l0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3km;流蛆为l0~30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5km;流量大于30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l0km。
二、典型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δ典渠道的计算1.典型渠道(渠段)测量时段内损失水量计算测量时段内的损失水量W损失为:W损失=W首-W尾-ΣW i±△W渠(1)式中:W首为测量时段内典型渠道(渠段)首部测量断面的累计水量;W尾为测量时段内典型渠道(渠段)尾部测晕断面的累汁水量;ΣW i为测量时段内正常运行的下级渠道测量断面的累计水量;△W渠为测量始末典型渠道(渠段)蓄水量的变化,增加的情况取“-”号,减少的情况取“+”号。
要求水位、流量在测量时段内基本恒定,渠段首部、分水口及渠段尾部可同时测量。
2.典型渠段的输水损失δ典段。
典型渠段的输水损失率等于典型渠段测量时段内损失水量与渠段上游断面的累汁水量之比,即:W典段=W损失/W首(2) 3.典型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δ典渠道实际渠道不论是按续灌方式运行还是按轮灌方式运行,都是在分水情况下运行,流量自渠首至渠尾逐渐减小,单位长度的损失水量也相应减少,故由典型渠段的输水损失率计算实际渠道单位长度输水损失率时,必须进行换算。
典型段选定后,影响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流量变化情况、沿程分水情况及典型段选择的位置情况。
因此,根据灌区实际测量验证,引入k1、k2、k3三个修正系数,典型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可由下式计算:δ典渠道=[k2+k3(k1-1)(1-k2)]·δ典段/L典渠段(3) 其中:(4)式中:L典渠段为典型渠段的长度,若测量段为整条典型渠道时L典渠段为整条典型渠道的长度,km。
k1为输水系数,Q o为渠首流量,Q e为渠尾出流流量。
k2为分水系数,实际渠道的分水情况是很复杂的,为便于应用,简化为线性分水,即假定换算到单位渠长上的分水量,自渠首至渠尾呈直线变化;如果实际渠道接近均匀分水,即上下游控制面积区别不大,则:k2=0.5;B为渠道控制区的平均宽度;△B为在控制区宽度呈线性变化的假定下,首部与尾部的宽度差。
K3为位置修正系数,L1为典型渠段中心点到典型渠道渠首的距离,L为典型渠道的长度。
1.渠道水利用系数η渠道首先计算渠道单位长度的辅水损失率率σ渠道,渠道单位长度的辅水损失率等于所选该级各典型渠段输水损失率σ典渠道i按渠道长度L典渠道i进行加权平均的计算值,即:σ渠道=Σσ典渠道i L典渠道i/ΣL典渠道i(5)则,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率δ渠为:σ渠=σ渠道L渠(6)式中:L渠渠为该级渠道的平均长度(km),即该级渠道的总长度除总条数。
因此,某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η渠道为:η渠道=1-δ渠(7)2.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间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田间水利用系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η田间=mA/W农净(8)式中:η田间为田间水利用系数;A为农渠控制的实灌面积,W农净为一次灌溉农渠放出的总水量,m为设计净灌水定额。
充分灌溉为在作物生育期完全按高产需要水量灌溉。
充分灌溉时,根据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确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据此校核设计净灌水定额。
稻区田间水利用系数可取0.95以上。
非充分灌溉为在作物生育期部分地按生长需要实施灌溉。
非充分灌溉的判别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土壤水分消耗、灌溉定额等参数确定。
即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设计净灌水定额可取实际亩均毛灌水量的90%~95%,即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可取为0.9~0.95,亏缺量大时取上限,亏缺量小时取下限。
也可在灌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通过实测灌水前后(2天左右)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净灌水定额,算出田间水利用系数。
3.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η渠与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间的乘积,即:η水=η渠η田间(9)1.渠道越级输水的修正在灌区中存在越级渠道输水现象时,应进行修正,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设根据不同的越级状况,渠系组成类型有m种,对应的灌溉面积为A1、A2…A m;则渠道越级输水修正后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η水=l/(f1/η1+f2/η2+…+f m/ηm) (10)式中:η1、η2…ηm,为对应于A1、A2…A m的灌溉水利用系数;f1,f2…f m分别为A1、A2…A m占总面积的权重。
2.渠道布置形式的修正在非等效并联渠道中,同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不相等,流量也不相同。
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能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相乘的积来计算。
对于i、j上下两级非等效并联渠道,其渠系水利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ηij=ηiΣ(d kηjk) (k=1,2…m)(11)式中:ηij为i、j两级渠系的渠系水利用系数;d k为下级第k条渠道的毛流量占下级渠道总毛流量的权重;ηi为上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ηjk为下级第k条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对非等效并联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修正后,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相乘即可得到灌溉水利用系数。
五、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校核1.首尾测定法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在灌区中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的不同,选择典型灌溉地块,测定灌区每次灌水时,渠首引进的水量和作物净灌水定额以及实灌面积,用下式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12)式中:m i为第i种作物的净灌水定额;A i为第i种作物的实灌面积;W为渠首总引水量;n为灌区作物种植种类。
也可通过实测灌水前后2天左右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净灌水定额,算出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Σ102(β2i-β1i)γi H i A i/W (13)式中:β1i、β2i为第i种作物灌水前、后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水率(以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γi为种植第i种作物的土的干容重,t/m3;H i为种植第i种作物的计划湿润层深度,m。
灌溉水利用系数传统测定方法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口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摘要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
由于灌区渠系复杂、级数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貌、水文及土壤条件,采用传统的动水测定法或静水测定法所获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均不能反映灌区一段时期甚至当年的实际灌溉水利用情况。
加强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工作,才能真实了解灌溉水利用程度,科学指导农业灌溉。
关键词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影响因素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水的过程,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
目前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很大,有的仅有0.2,而有的高达0.78,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难以正确制定地区发展规划,也难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全国节水灌溉的发展。
一、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传统测定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从水库、河流引来或提取的地表水,或用水泵从井内提取的地下水,通过采用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引水到田间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程度。
亦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
灌溉水从水源引入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可分解成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两部分。
相应地灌溉水利用系数可分解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两部分。
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首到末级渠道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渠道水利用系数等于该渠道同时期放人下一级渠道的流量(水量)之和与该级渠道首端进入的流量(水量)的比值。
可分别用下式计算:η=W j/W0=ηqηt(1)ηq=ηgηzηdηn(2)ηS=ΣQ X/Q S=ΣW X/W S(3)式中:η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W j为灌溉时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W0为渠首引入的总水量;ηq为渠系水利用系数;ηt为田间水利用系数;ηg、ηz、ηd、ηn分别为干、支、斗、农渠的加权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ηS为渠道水利用系数;ΣQ X、ΣW X分别为该级渠道同时期放人下一级渠道的流量、水量;Q S、W S分别为该级渠道首端进入的流量、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