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xx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xx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的核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引导学生将《弟子规》中的教诲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弟子规》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背诵并记忆重要的章节和语句。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弟子规》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2)如何让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正确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弟子规》原文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2、故事法讲述与《弟子规》相关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弟子规》中的观点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法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在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呢?”(2)介绍《弟子规》这本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叫做《弟子规》,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

”2、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逐句讲解《弟子规》的开篇“总叙”部分,让学生了解其整体框架和核心思想。

(2)分章节讲解,如“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故事分享(1)讲述古代名人遵守《弟子规》中道德规范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2)分享现代社会中践行《弟子规》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弟子规》在当代生活中的适用性。

4、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在‘入则孝’这一部分,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在学校里,如何做到‘出则悌’?”(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弟子规》各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意义,从而引出《弟子规》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

3. 章节讲解:(1)总序:阐述《弟子规》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2)入则孝:讲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和方法。

(3)出则悌:介绍尊敬师长的意义和做法。

(4)谨:强调自律、严谨行事的重要性。

(5)信:讲述诚信做人的原则。

(6)泛爱众:倡导关爱他人,弘扬博爱精神。

(7)亲仁:强调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演练,提高道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完整版学习2. 板书内容:(1)总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入则孝: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3)出则悌: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4)谨:自律严谨,言行一致。

(5)信:诚信做人,诚实做事。

(6)泛爱众:关爱他人,弘扬博爱。

(7)亲仁: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努力学习,提升素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孝敬父母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例子。

(3)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情景,并阐述其意义。

2. 答案:(2)答案示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诚实守信等。

《弟子规》教学课程设计

《弟子规》教学课程设计

《弟子规》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熟练背诵《弟子规》全文,理解其中的词句含义。

2. 学生能分析《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掌握其文化内涵。

3. 学生能了解《弟子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形式,提高国学经典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我约束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升表达、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2. 学生能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弟子规》的内容,注重知识传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底蕴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弟子规》全文为核心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弟子规》全文学习1. 课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弟子规》,熟练背诵全文。

2.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成语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含义。

3. 道德规范:分析课文中的道德规范,如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部分:《弟子规》文化背景与影响1. 作者与时代背景:介绍作者李毓秀及其创作《弟子规》的历史背景。

2. 文化内涵:探讨《弟子规》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等。

3. 后世影响:阐述《弟子规》对后世道德教育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部分:实践与应用1. 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自我约束和评价。

2.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弟子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等方面。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目标: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弟子规》歌曲,引入所背内容,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快速抢答:(课件出示,说出相对应的语句)(1)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2)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3)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4)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5)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6)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7)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每一句讲述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做人的道德和规范,是一本教育孩子如何遵纪守法、规范做人的经典启蒙读物。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弟子规》教学设计_1

《弟子规》教学设计_1

《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1【活动目的】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3、展示诵读成果,增强学习经典信心。

【活动设计】1、全班学生成扇形分成三个方阵,领颂6名学生,每2人一组,两个组站在方阵之间,另一组站在中间方阵前面。

2、方阵学生手捧书有弟子规的文件夹,领颂学生不拿道具,根据具体情境做适当表演。

3、采取诵读、分组、领颂、呼告、唱读、男女、混合等多种诵读方式。

【活动过程】1、开场白(6齐)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②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

③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

③我们把国学经典引进课堂,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经受着民族文化的神圣洗礼。

④打开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走来的就是先贤至圣的儒家文化。

⑤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它是古代读书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操守。

⑥《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无不给人以精神的滋养与启迪。

男:我们诵读《弟子规》,感悟《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女:它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让我们孝敬父母。

女:“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让我们友爱兄弟姐妹。

合:让我们在学中做,:让我们在做中学,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①下面请欣赏八(十)班全体同学诵读《弟子规》。

2、诵读展示【全班多种形式诵读“弟子规……勿摇髀。

”】(设计:略)(6齐)“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齐)教我们谨慎。

(6齐)“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齐)教我们诚信。

(6齐)“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齐)教我们仁爱。

(6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

》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教学设计
张立波
一、经典回放: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
六、活动广角:第23页
七、成长袋:第24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