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九联检

合集下载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

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三、临床意义嗜肺军团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

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

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

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

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

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

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最有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肺炎、哮喘及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呼吸道九联检技术手册

呼吸道九联检技术手册

一、呼吸道感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已报道的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是一种兼性细胞内致病菌,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科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

其不抗酸,无孢子,无荚膜,类似于杆菌。

不能分解明胶、糖类或是尿素,同时,不可参加酵解反应。

嗜肺军团菌无色,也非自身荧光,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测试阳性,β-内酰胺酶阳性。

专性需氧,在自然界可长期存活,如在蒸馏水中可存活100d以上,污水中可存活一年,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菌落特征为灰白色,有光泽,湿润,圆形,凸起,并有特殊臭味,革兰氏染色不明显,多用镀银法或Giemsa法染色。

广泛分布于天然淡水环境或人工水域中,在阿米巴体内寄生,亦可感染人巨噬细胞,在其胞内繁殖和杀死人巨噬细胞,是引起军团菌病(军团菌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军团菌病在国内外时有爆发流行,中央空调冷凝塔水系统是引起军团菌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死率较高。

目前已知军团菌有48个种70多个血清型,其中嗜肺军团菌有15个血清型,血清型-1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非典型肺炎是一组由非典型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不一,临床中很难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治疗,容易造成患者治疗不当以及抗生素滥用。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病原体IgM型抗体,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检测内容、方法及检测人群1、检测内容:包括①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②肺炎支原体③Q热立克次体④肺炎衣原体⑤腺病毒⑥呼吸道合胞病毒⑦甲型流感病毒⑧乙型流感病毒⑨副流感病毒1、2和3型3、适用人群:儿童及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或长期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者二、临床意义1、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2、对病原体的鉴别诊断提供导向性依据3、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三、标本采集1、空腹静脉采血3ml(普通不抗凝管)2、严格无菌操作四、结果报告及意义1、结果报告:以阴性(—)/ 阳性(+)表示2、结果意义①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最常见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感染者常伴随有全身症状。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军团菌肺炎潜伏期为2~10天,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并可持续存在3~6个月。

②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

在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

肺炎支原体肺炎潜伏期14~21天,起病缓慢,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 3~4周达高峰, 可持续存在3~6个月。

③Q热立克次体: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

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急性感染Q热立克次体的潜伏期为2~38天,通常为12~19天,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周左右出现,4~8周达高峰, 可持续存在3~4个月。

呼吸道九联检

呼吸道九联检

呼吸道九联检的局限性
检测时间较长需要等待结果 检测费用较高可能增加患者负担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采集、保存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呼吸道九联检的最大价值
优势:快速、 准确、全面 地检测呼吸 道疾病
局限性:可 能存在假阳 性和假阴性 结果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呼吸道九联检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可以实现自动 检测、分析、报告等
远程医疗: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呼吸道九联检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检测、诊断 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呼吸道九联检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技术进步:随着 科技的发展呼吸 道九联检的准确 性和灵敏度将不 断提高
应用范围扩大: 未来呼吸道九联 检的应用范围将 不断扩大包括但 不限于医院、社 区、家庭等
呼吸道九联检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道感染:用于诊断呼吸道 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过敏性疾病:用于诊断过敏性 鼻炎、哮喘等疾病
呼吸道肿瘤:用于诊断肺癌、 喉癌等呼吸道肿瘤性疾病
呼吸道慢性疾病:用于诊断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 等疾病
呼吸道九联检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呼吸道九联检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呼吸道九联检可以用于筛查疑似病例确定感染源。 呼吸道九联检还可以用于监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原体
检测试剂:使 用呼吸道九联 检检测试剂对 样本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根据 检测试剂的反应 结果判断患者是 否感染了呼吸道 九联检中的病原

报告结果:将 检测结果报告 给医生以便医 生进行诊断和
治疗
呼吸道九联检的检测结果解读

呼吸道九联检ppt课件

呼吸道九联检ppt课件
菌性肺炎,现在报道约在40%左右 ④肺炎链球菌大约呼吸占道九联在检 60%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概况
二、非典型病原体
非典型肺炎:泛指所有由某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 的肺炎。病原体可能是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或军团菌、真菌等
1、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了非典型的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
2、临床症状差异大
9.2%
6.6%
10.2%
0% 肺炎支原N体=126
肺炎链球菌N=63 流感嗜血杆菌N=56
肺炎衣原体N=40
混合感染N=62
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665例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呼,吸2道006九;2联9(检l):3-8.
各病原体在CAP中感染率
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感染率(%) 27
肺炎支原体
➢ 广泛分布于天然淡水域或人工水域,空调冷凝水,革兰氏 阴性短小杆菌。 其中1 型在人军团菌肺炎中占70% ~ 90%。
➢易感人群为老年人、吸烟者、慢性肺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癌症病人、肾透析病人和艾滋病人。
➢症状表现为:发冷、不适、肌痛、头晕、头痛,伴有烦躁、 呼吸困难、胸痛。90%以上患者体温急剧上升,咳嗽、粘痰 ,偶尔出现腹泻呕吐胃肠道紊乱,重症患者可发生肝功能变化 及肾衰
➢治疗: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 红霉素
呼吸道九联检
肺炎支原体
➢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病原体; ➢40%以上的非典型肺炎病例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 ➢ MP好发于 1岁以上年长儿,近年来发病年龄明显 提前,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婴幼儿发病也逐渐 增多。 ➢病原菌培养是目前公认的检测标准,IgM抗体检测 ➢治疗:大环内酯类首选、喹诺酮类药物。
呼吸道九联检
腺病毒

呼吸道九联检

呼吸道九联检

为满足临床要求,给临床和病患提供更好的检验服务,检验科开展了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检测,在免疫项目中开呼吸道九联检(收费375元)即可,医保项目,抽血当日即可出报告。

抽血:血清2-3ml(红盖试管)。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临床意义采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检测的病原体包含:1、嗜肺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 3、Q热立克次体 4、肺炎衣原体 5、腺病毒 6、呼吸道合包病毒 7、甲型流感病毒 8、乙型流感病毒 9、副流感病毒1、2、3型。

1、嗜肺军团菌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引起的。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

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日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

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为本病的突出特点。

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粘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

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

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

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

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腹泻为唯一首发症状。

神经症状多见于极期,有时非常突出,包括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 个别可有腹泻、清水样便。

或者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朦胧、项强、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2、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

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

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一、呼吸道感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免疫荧光法介绍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

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

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

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

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

呼吸道九联检结果判断标准

呼吸道九联检结果判断标准

呼吸道九联检结果判断标准
观察结果时,先在10倍镜下对载玻片进行观察,找到视野后再换至40倍镜下观察结果。

建议先观察第十孔(质控孔),这样有利于判断本底(减少杂质荧光的干扰或者病人自身抗体的干扰),其余各孔的观察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调整。

400倍镜下,九联检各孔的阳性判断标准如下:
第1、3、4孔:形态符合标准;亮度明亮;数量上均匀布满整个视野,400倍镜下每个视野内荧光个数超过70个
附注:1孔:形态为典型的杆状,3孔:形态为典型的球杆状,4孔位典型的球状。

详见下图:
图表1嗜肺军团菌(1孔)图表2立克次体(3孔)
图表3肺炎衣原体(4孔)
第2孔:国外显微镜下:荧光形态符合标准,亮度明亮,荧光细胞比例超过50%;国内显微镜:荧光形态符合标准,亮度可以,荧光细胞比例超过10% 附注:荧光形态为胞围荧光模式
图表4肺炎支原体(2孔)
第5、6、7、8、9孔:国外荧光显微镜:荧光形态符合标准,亮度明亮,荧光细胞比例超过3%即400倍镜下,每个视野中约5个阳性细胞;国内荧光显微镜下:荧光形态符合标准,亮度较亮,荧光比例超过1%,即400倍镜下,每个视野中约2-3个阳性细胞
附注:荧光形态为胞核、胞浆或胞膜混合荧光模式
图表5腺病毒(5孔)图表6呼吸道合胞病毒(6孔)
图表7甲型流感病毒(7孔)图表8乙型流感病毒(8孔)
图表9副流感病毒(9孔)
第10孔、质控孔:正常情况下为一些红色的细胞
图表10质控(第十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的通知
为满足临床要求,给临床和病患提供更好的检验服务,检验科开展了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检测,在免疫项目中开呼吸道九联检(收费375元)即可,医保项目,抽血当日即可出报告。

抽血:血清2-3ml(红盖试管)。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 采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测的病原体包含:1、嗜肺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 3、Q热立克次体? 4、肺炎衣原体? 5、腺病毒? 6、呼吸道合包病毒? 7、甲型流感病毒?? 8、乙型流感病毒?? 9、副流感病毒1、2、3型。

?1、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引起的。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

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日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

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为本病的突出特点。

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粘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

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

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

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

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腹泻为唯一首发症状。

神经症状多见于极期,有时非常突出,包括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 个别可有腹泻、清水样便。

或者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朦胧、项强、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
2、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

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

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

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支原体肺炎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

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

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

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3、Q热立克次体
??? 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

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初起时伴畏寒、头痛、肌痛、乏力、发热在2~4天内升至39~40℃,呈弛张热型,。

剧烈头痛是本病突出特征,多见于前额,眼眶后和枕部,也常伴肌痛,尤其腰肌、腓肠肌为着,亦可伴关节痛。

约30~80%病人有肺部病变。

于病程第5~6天开始干咳、胸痛,少数有粘液痰或血性痰,体征不明显,有时可闻及细小湿罗音。

患者有纳差、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长期不规则发热,疲乏、贫血、杵状指、心脏杂音、呼吸困难等
4、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多数起病缓慢;轻症可无明显症状。

青少年常有声音嘶哑、干咳、有时发热、咽痛等咽炎、喉炎、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炎等症状,且可持续数周之久,发生肺炎通常为轻型,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并可能伴随肺外表现如红斑结节、甲状腺炎、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

成年人肺炎多较严重,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必须住院和呼吸支持治疗。

起病隐匿,一般不发热,只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流涕、鼻塞、咳嗽,咳嗽可持续且逐渐加重,出现百日咳样的阵咳,但无回声。

呼吸加快为典型症状,偶见呼吸暂停或呼气性喘鸣音,可闻及两肺湿啰音或喘鸣音。

偶可发生胸膜渗出,半数病人可见结膜炎和鼓膜外观异常。

末梢血象往往出现嗜酸细胞增多。

5、腺? 病? 毒
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典型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早期与一般细菌性肺炎不同之处为:①大多数病例起病时或起病不久即有持续性高热;②自第3~6病日出现嗜睡、萎靡等神经症状,嗜睡有时与烦躁交替出现,面色苍白发灰,肝肿大显着,以后易见心力衰竭、惊厥等合并症。

上述症状提示腺病毒肺炎不但涉及呼吸道,其他系统也受影响;③肺部体征出现较迟,一般在第3~5病日以后方出现湿性罗音,病变面积逐渐增大,易有叩诊浊音及呼吸音减低,喘憋于发病第二周日渐严重;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

6、呼吸道合胞病毒
近十年来合胞病毒肺炎及占我国婴幼儿第一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

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
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2∶1。

潜伏期约4~5日。

初期可见咳嗽、鼻堵塞。

约2/3的病例有高热,最高可至41℃,但发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高热时间多数为1~4天,少数为5~8天。

约1/3病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

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

轻症病例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不着,中、重症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

胸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罗音,叩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过清音。

?
7、甲型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乏力、精神不好、食欲不振等、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8、流感病毒
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

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发病开始常有一般的流感症状,如起病急骤,咳嗽、咽痛伴有发热、头痛、肌痛、不适,症状持续进展,出现高热不退气急、发绀、阵咳、咯血痰量常很少,但可带血。

继发细菌感染常发生于发病2周内,表现为高热或症状一度减轻后又复加重。

痰转为脓性,出现细菌性肺炎的症状、体征。

病原多为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9、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

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第1和第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常见于幼儿。

局部流行发生于托儿所,儿科病房,小学及其他儿童场所。

第3型为地方性流行,传染性强,四季均可发生,多数儿童1岁内可感染。

由副流感病毒1型或2型引起的流行性疾病有每年均可发生并交替占主导地位的倾向。

第2型引起的疾病更趋于散发。

第1,2,3型可在秋季流行。

第4型引起轻度呼吸道疾病。

在疾病早期有中度咽喉痛和干咳,许多病例声音嘶哑和哮吼症状突出;这种哮吼()是小儿副流感病毒感染最严重和危险的病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