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合集下载

PLC系统的组成

PLC系统的组成

PLC系统的组成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 系统,甚至有些PLC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plc常用元器件及功能

plc常用元器件及功能

plc常用元器件及功能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中的常用元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中央处理单元(CPU)CPU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用户程序、处理输入信号、进行逻辑和算术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产生输出控制信号。

它内部通常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RAM、ROM等)、以及其他控制电路。

2. 电源模块提供电源转换功能,将交流电转换为PLC内部所需的直流稳压电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 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输入模块:接收来自现场设备(如传感器、按钮、限位开关等)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CPU可以识别和处理的形式。

输出模块:根据CPU的指令驱动外部执行机构,例如接触器、电磁阀、电机启动器等,实现对生产设备的控制。

4. 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在PLC软件中,这些元件作为逻辑编程的基本元素,虽然它们不是物理存在的元器件,但在编程时被当作逻辑对象使用:输入继电器(I):模拟实际的输入信号状态。

输出继电器(Q):用于控制输出设备的动作。

辅助继电器(M):用于内部逻辑运算和状态记忆。

定时器(T):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积累时间,达到设定值后改变状态。

计数器(C):累计输入脉冲数量,达到预设值时触发特定动作。

5. 人机界面(HMI)或触摸屏提供操作员与PLC系统的交互平台,显示实时数据、报警信息、设备状态等,并允许操作员通过图形化界面发送指令或设置参数。

6. 通信模块支持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实现与其他PLC、上位机、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远程监控。

7. 其他扩展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AI/AO):处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高速计数模块:用于高速脉冲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运动控制模块:适用于精确控制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等运动装置。

PLC的结构组成

PLC的结构组成
PLC的结构组成

输 入 设 备
编程器 盒式磁带机
打印机 EPROM写入器 上位计算机
PLC 可编程终端PT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
主机
电源
输输入 单CPU出 单元元
外 设 接 口
存储器
I/O 扩
系统程序 用户程序 展
存储器 存储器 口
输 出 设 备
I/O扩展 单元
特殊功 能单元
PLC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6.编程器
编程器用于用户程序的输入、编辑、调试和监视,还可以调用显 示PLC内部继电器的状态和系统参数。
编程器
手持型编程器 计算机编程 (安装软件)
7.电源
PLC的电源模块将交流电源转换成供CPU、存储器等所需的直流电源, 是整个PLC的能源供给中心。PLC的电源模块除了向PLC内部电路提供 稳压电源外,还向外部提供直流24V稳压电源,用于传感器的供电。
1.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控制器 运算器 寄存器
2.存储器
存储器
系统程序 用户程序
存储器
存储器
3.输入/输出接口单元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4. 扩展口
I/O扩展、主机扩展
5.通信接口
PLC通过通信接口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或者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构成多机网络。也可以组成多级分布式监控系统。
8.PLC的外部设备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者可根据需要配置一些外部设备。如人-机 接口装置(HMI).外存储器,打印机和EPROM写入器等。

PLC硬件结构

PLC硬件结构

PLC硬件结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工业过程中的机电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PLC硬件结构是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包括基本配置、扩展模块、接口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PLC硬件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配置PLC硬件结构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CPU、电源、输入/输出模块以及编程器等多个方面。

(1)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部件,其主要负责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PLC CPU的性能和配置也会有所差别,从单纯的控制应用到复杂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应用都需要采用不同级别的CPU。

(2)电源电源模块是PLC系统的能源来源,主要用于为CPU、输入/输出模块和其他扩展模块提供供电。

电源模块可以是AC电源模块或DC电源模块,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以满足不同的电源要求。

(3)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是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与外部现场设备进行交互。

输入/输出模块中的输入模块将现场传感器和设备采集到的控制信号转换成PLC中的逻辑信号,而输出模块则将PLC控制信号输出到现场执行器和设备中去。

输入/输出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扩展。

(4)编程器编程器是PLC控制程序的编写和参数设置的重要工具,通常采用的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编程软件。

编程器可以对PLC系统进行程序编写、参数设置、监控和维护等功能,并可将编制好的程序存储到PLC CPU中,以实现实时控制。

二、扩展模块扩展模块是PLC硬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扩展和增强系统的控制能力。

PLC扩展模块通常包括通信模块、转换模块、计数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等。

(1)通信模块通信模块是PLC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的关键部件,其主要用于实现PLC与其他设备、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业以太网、远程网络等进行通信。

plc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系统结构
PLC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电源模块:提供系统所需的电能。

2. 中央处理单元(CPU):进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和顺序控制等,实现各种数据操作。

3. 输入输出模块:实现外部信号的采集和输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4. 存储器: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5. 通信接口:实现PLC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二、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首先,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设备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开关状态、传感器读数等。

然后,这些信号被送到CPU进行处理。

在CPU中,根据预先编写好的程序,对这些信号进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等处理。

处理完成后,输出模块将这些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如马达、灯泡等。

三、控制功能实现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由用户程序实现。

用户程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编写,包括各种逻辑运算、算术运算、顺序控制等。

通过输入模块采集的信号,可以触发用户程序执行相应的操作。

这样,PLC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精确控制。

四、控制性能分析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硬件性能:包括CPU的处理能力、存储器的容量、输入输出模块的精度等。

2. 软件设计:包括用户程序的编写、程序结构的合理性、运算速度等。

3.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对PLC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的来说,PLC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PLC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中文翻译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它是一种用于自动控制工业过程的数字计算机系统。

PLC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下面将详细介绍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硬件组成:PLC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以及其他辅助硬件。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负责接收输入信号、执行程序指令并控制输出信号。

CPU通常具有高性能的微处理器,能够进行复杂的计算和逻辑判断。

-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负责与外部世界进行数据交换。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现场传感器、开关等设备的信号,输出模块用于控制执行机构、显示设备等。

-电源模块提供稳定的电源供电,确保PLC正常运行。

-通信模块可实现PLC与其他设备(如人机界面、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其他辅助硬件包括存储器、时钟模块、编程口等,用于存储程序、记录运行时间、与外部进行编程等功能。

2.软件组成:PLC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开发环境和用户程序。

-操作系统是PLC的核心软件,用于管理硬件资源、执行程序指令、实现通信等功能。

- 开发环境提供PLC程序的开发、调试和维护工具。

常见的开发环境有LD(Ladder Diagram,梯形图)、FBD(Function Block Diagram,功能块图)、ST(Structured Text,结构化文本)等多种编程语言。

-用户程序是PLC的应用程序,由工程师根据控制需求编写。

用户程序根据输入信号的状态和逻辑关系,通过中央处理器进行逻辑判断并控制输出信号,实现自动化控制。

3.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输入端、处理端和输出端。

-输入端:PLC通过输入模块接收来自现场的输入信号,如开关状态、传感器信号等。

输入信号会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给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会周期性地扫描输入信号,并将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以供后续的程序处理。

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PLC系统组成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PLC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介绍

PLC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介绍

PLC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介绍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控制设备,它用于自动化系统中的逻辑控制和运动控制。

本文将介绍PLC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PLC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PLC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设备。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一、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部件,类似于计算机的CPU。

它负责处理输入信号、执行用户程序,并控制输出模块的操作。

中央处理器通常有高速运算和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能够实时地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响应。

此外,中央处理器还负责监控系统的状态和运行情况,并能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二、内存PLC的内存用于存储用户程序、数据和系统参数。

其中,用户程序是PLC最关键的部分,它描述了PLC的逻辑控制和运动控制操作。

内存的容量直接决定了PLC可以存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量,因此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内存容量。

另外,内存还用于缓存数据和临时变量,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三、输入模块输入模块用于将外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PLC进行处理。

它通常包括输入接口、信号转换电路和隔离电路等部分。

输入模块能够接收各种类型的信号,如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编码器信号等。

它们将外部信号转换成PLC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

四、输出模块输出模块用于将PLC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外部设备,实现控制目标。

它通常包括输出接口、信号转换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等部分。

输出模块能够提供多种类型的输出信号,如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继电器信号等。

PLC通过输出模块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送给执行器、继电器、驱动器等外部设备,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五、编程设备编程设备用于编写、修改和下载PLC的用户程序。

它通常是一个电脑或者专用的编程器,配备相应的编程软件。

编程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PLC连接,将编写好的用户程序上传或下载到PLC的内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一.系统组成。

二.各部分的作用。

1.CPU运算和控制中心
起“心脏”作用。

纵:当从编程器输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户程序存储器中,然后CPU根据系统所赋予的功能(系统程序存储器的解释编译程序),把用户程序翻译成PLC内部所认可的用户编译程序。

横:输入状态和输入信息从输入接口输进,CPU将之存入工作数据存储器中或输入映象寄存器。

然后由CPU把数据和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结果存入输出映象寄存器或工作数据存储器中,然后输出到输出接口、控制外部驱动器。

组成: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

这些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与I/O接口电路相连接。

2.存储器
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

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

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系统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监控程序以及对用户程序做编译处理的解释编译程序。

由只读存储器、ROM组成。

厂家使用的,内容不可更改,断电不消失。

用户存储器:分为用户程序存储区和工作数据存储区。

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

用户使用的。

断电内容消失。

常用高效的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寿命一般为3~5年。

3.输入/输出接口
(1)输入接口:
光电耦合器由两个发光二极度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级管: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加上变化的电信号,发光二极管就产生与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光信号。

光电三级管:在光信号的照射下导通,导通程度与光信号的强弱有关。

在光电耦合器的线性工作区内,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线性关系。

输入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当开关合上,二极管发光,然后三极管在光的照射下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当开关断开,二极管不发光,三极管不导通。

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也就是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把外部的开关信号转化成PLC内部所能接受的数字信号。

(2)输出接口
PLC的继电器输出接口电路
工作过程:当内部电路输出数字信号1,有电流流过,继电器线圈有电流,然后常开触点闭合,提供负载导通的电流和电压。

当内部电路输出数字信号0,则没有电流流过,继电器线圈没有电流,然后常开触点断开,断开负载的电流或电压。

也就是通过输出接口电路把内部的数字电路化成一种信号使负载动作或不动作。

三种类型:
继电器输出:有触点、寿命短、频率低、交直流负载
晶体管输出:无触点、寿命长、直流负载
晶闸管输出:无触点、寿命长、交流负载
4.编程器
编程器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持编程器,方便。

我们实验室使用的就是手持编程器。

二种是通过PLC的RS232口。

与计算机相连。

然后敲击键盘。

通过NSTP-GR软件(或WINDOWS 下软件)向PLC内部输入程序。

第二节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PLC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工作方式
1.每次扫描过程。

集中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

集中对输出信号进行刷新。

2.输入刷新过程。

当输入端口关闭时,程序在进行执行阶段时,输入端有新状态,新状态不能被读入。

只有程序进行下一次扫描时,新状态才被读入。

3.一个扫描周期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

4.元件映象寄存器的内容是随着程序的执行变化而变化的。

5.扫描周期的长短由三条决定。

(1)CPU执行指令的速度(2)指令本身占有的时间(3)指令条数
6.由于采用集中采样。

集中输出的方式。

存在输入/输出滞后的现象,即输入/输出响应延迟。

二.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微机区别
1.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区别
前者工作方式是“串行”,后者工作方式是“并行”。

前者用“软件”,后者用“硬件”。

2.PLC与微机区别
前者工作方式是“循环扫描”。

后者工作方式是“待命或中断”
PLC 编程方式
PLC最突出的优点采用“软继电器”代替“硬继电器”。

用“软件编程逻辑”代替“硬件布线逻辑”。

PLC编程语言有梯形图、布尔助记符语言,等等。

尤其前两者为常用。

梯形图语言特点:
1.每个梯形图由多个梯级组成。

2.梯形图中左右两边的竖线表示假想的逻辑电源。

当某一梯级的逻辑运算结果为“1”时,有假想的电流通过。

3.继电器线圈只能出现一次,而它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出现无数次。

4.每一梯级的运算结果,立即被后面的梯级所利用。

5.输入继电器受外部信号控制。

只出现触点,不出现线圈。

第四节主要技术性能
用户程序存储容量:是衡量可存储用户应用程序多少的指标。

通常以字或K字为单位。

16位二进制数为一个字,每1024个字为1K字。

PLC以字为单位存储指令和数据。

一般的逻辑操作指令每条占1个字。

定时/计数,移位指令占2个字。

数据操作指令占2~4个字。

每五节PLC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1.整体式:是把PLC各组成部分安装在一起或少数几块印刷电路板上,并连同电源一起装在机壳内形成一个单一的整体,称之为主机或基本单元、小型、超小型PLC采用这种结构。

模块式:是把PLC各基本组成做成独立的模块。

中型、大型PLC采用这种方式。

便于维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