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 第17章例题及练习题
《大学物理》第17章 温度热膨胀和理想气体定律

§17- 8 利用理想气体定律解决问题
我们会经常提到“标准状况”或标准温度和压强(STP),这意
味着: T 273K (0 0C)和P 1.00 atm 1.013105 N / m2 101.3 kPa
§17- 6 气体定律与绝对温度
玻 意 耳定律 [ 罗伯 特 · 玻意 耳 ( 1627 - 1691)]首次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提出—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 V
[ 常数 T ]
雅克·查尔斯(P法国人1746-1823年)发
现——当压强保持恒定,且不太高的情况
下,体积几乎随温度呈线性的变化。
V T
解:α=12×10-6(℃)-1,当温度在40℃时,其长度增加为 l αl0T (12 106 / C0 )(200m)(40 0C 20 0C) 4.8 102 m
当温度下降到-30℃ 时,Δ T = -30℃, 则有
Δl αl0ΔTC0 ) 12.0 102 m 伸缩缝总范围容许量为12cm + 4.8cm ≈ 17cm
对于摄氏温标,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被划分为100等份,在0℃ 和100℃ 之间,相邻等份之间相差1℃ (因此得名“摄氏温标”意思是“百份”)。
对于华氏温标,这两个点被标记为32℉和212℉,它们之间的距离被分 成180个相等的间隔。
请注意,当我们提到一个特定的温度时,例如我们说 200C,“0在前,C 在后”;但是,当我们提到一个变 化的温度或温度间隔时,例如我们说 2 C0 ,“C在前, 0在后”。两个温标之间的转换可以写成:
ΔV (3α)V0ΔT
大学物理17振动学习题ppt课件

(a) 合振动的频率与分振动的频率相同
(b)合振动的振幅 A A12 A22 2A1 A2 cos(2 1 )
(c)合振动的初相 tg A1 sin1 A2 sin2
2. 合振动加强、减弱的条件A1 cos1 A2 cos 2
(1) 2k (k 0,1,2,)
2
1
A A1 A2 合振动加强,并与分振动同相
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
最大正位移处.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x2
Acos(t
a
1 2
π).
(B)
x2
Acos(t
a
1 2
π)
.
(C)
x2
Acos(t
a
3 2
π) .
(D)
x2 Acos(t a π)
.
2
解:由图看出,振动2比振动1位相落后90度
a
1
2
B
2
19
16、如图所示的是两个简谐振动 的振动曲线,它们合成的余弦振 动的初相为 __________________. 解: 由图知二者同振动方向、
同频率,且位相相反。
x
A
O
1 2
A
2
x1 t (s) 4 x2
合振动位相与振幅大者相 同,由矢量图可知初相为
(或 3 )
2
2
20
17、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o
t
6
6
6
6
解:
t
设x Acos(t
M sin(t )
0时 , 0
1 2
M
) M
M
cos
大学物理第十七章波动光学(二)双缝干涉

3.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pM
E
s1
ds
s2
N E`
B
C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点光源 s
屏
平面镜
M1
A
C
M2
B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点光源 s
屏
平面镜
s1
M1
A
虚光源
s2
C
M2
B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xk红
k
D d
红
x(k 1)紫
(k
1)
D d
紫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由 xk红 = x(k+1)紫 的临界情况可得
k红 (k 1)紫
将 红 = 7600Å, 紫 = 4000Å代入得 k=1.1
因为 k只能取整数,所以应取 k=2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央白色明纹两侧, 只有第一级彩色光谱是清晰可辨的。
当容器未充气时,
测量装置实际上是杨氏
l
·P`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其
s1
零级亮纹出现在屏上与 s
p0
S1 、S2 对称的P0点.从
s2
S1 、S2射出的光在此处
相遇时光程差为零。
容器充气后,S1射出的光线经容器时光程要增加, 零级亮纹应在 P0的上方某处P出现,因而整个条纹要向 上移动。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高等教育大学教学课件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
§17-2 双缝干涉 1. 杨氏双缝实验
托马斯• 杨
杨氏双缝实验
相干光的获得:分波阵面法
大学物理规范作业17-33PPT课件

P 3
2 1
0
V1
V2
A
P1 (V2
V1 )
RT1
V1
(V2
V1 )
19944
J
21
福州大学大学物理规范作业B 19
22
一、选择题:
1.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 体在下面的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绝热 膨胀到体积2V ,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3)等温压 缩到原来的体积V,则这整个循环过程中 【 A 】
V1 1T1 Vc 1Tc V2 1Tc
得:
Tc
V1 V2
1
T1
V1 V2
2/3
T1
对单原子分V子1 i=3V2
1 (i 2)R / 2 1 2
iR / 2
3
5
3
26
再由绝热方程: 得到:
P1V1 PCV2
PC
P1
V1 V2
RT1 V1
V1 V2
RT1V 1 V2
1
RT1 V2
4P1V1
8
混合后气体温度为T,
T
4
3 / 2T1 5 / 2T2
284K
9
2.有N个粒子,其速率分布函数为:
f (v) av / v0 (v0 v 0)
f (v) a (2v0 v v0 )
f (v) 0 (v 2v0 )
1.画速率分布曲线并求常数a;(2)分别求速率大于v 0
中气体(1)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______A_1______;(2)内能增加了 E _____A__2______。
解:等温过程 ET 0 QT AT QTa A1 放热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1章 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1.以下五种运动中,加速度a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 D )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E) 圆锥摆运动。
2.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B )(A)质点作圆周运动,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垂直; (B) 物体作直线运动,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C)轨道最弯处法向加速度最大; (D)某时刻的速率为零,切向加速度必为零。
3.某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质点的速度不变; (B)质点的加速度不变 (C)质点的角速度不变; (D)质点的法向加速度不变4.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D )()()(()22⎪⎭⎫⎝⎛+⎪⎭⎫ ⎝⎛dt dy dt dx D C dtrd B dt drA5.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j t i t r222+=,则该质点作( B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6.一质点做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a t 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B )(A)dt dr v = (B) dt ds v = (C) dtdv a = (D) dt vd a t=7.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3723+-=t t X (SI ),则该质点作 [ D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8.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I t t x 3235-=,当t=2s 时,该质点正在( A )(A)加速 (B)减速 (C)匀速 (D)静止1.D2. B3. C4.D5.B ,6B ,7A 8 A二 、填空题1.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2t ,y =4t 2-6t ,写出质点的运动方程(位置矢量)j t t i t r)64(22-+=,t =1s 时的速度j i v22+=,加速度j a 8=,轨迹方程为x x y 32-=。
大学物理下第17章习题详解

第17章习题解答【17-1】解 首先写出S 点的振动方程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有:-=0 21cos 0-=ϕ 0=-A sin 0>0, sin 0<0即 πϕ320-= 初始位相 πϕ320-= 则 m t y s )32cos(02.0πω-= 再建立如图题17-1(a )所示坐标系,坐标原点选在S 点,沿x 轴正向取任一P 点,该点振动位相将落后于S 点,滞后时间为:ux t =∆ 则该波的波动方程为:m u x t y ⎥⎦⎤⎢⎣⎡--=πω32)(cos 02.0 若坐标原点不选在S 点,如图题17-1(b )所示,P 点仍选在S 点右方,则P 点振动落后于S 点的时间为:uL x t -=∆ 则该波的波动方程为:m u L x t y ⎥⎦⎤⎢⎣⎡---=πω32)(cos 02.0 若P 点选在S 点左侧,如图题17-1(c )所示,则m u L x t y ⎥⎦⎤⎢⎣⎡--+=πω32)(cos 02.0 【17-2】解(1)由图题17-2可知,波长 =0.8m振幅 A=0.5m频率 Hz Hz u v 1258.0100===λ 周期 s vT 31081-⨯== (2)平面简谐波标准动方程为:⎥⎦⎤⎢⎣⎡+-=ϕω)(cos u x t A y 由图可知,当t=0,x=0时,y=A=,故=0。
将A 、(v)、u 、代入波动方程,得: m x t y ⎥⎦⎤⎢⎣⎡-=)100(250cos 5.0π 【17-3】解 (1)由图题17-3可知,对于O 点,t=0时,y=0,故2πϕ±= 再由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可知,0<0取 2πϕ= 由图题17-3可知,m OP 40.0==λ,且u=0.08m/s ,则s rrad s rad uv /52/40.008.0222ππλππω==== 可得O 点振动表达式为:m t y )252cos(04.00ππ+= (2)已知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u=0.08m/s ,以及O 点振动表达式,波动方程为: m x t y ⎥⎦⎤⎢⎣⎡+-=2)08.0(52cos 04.0ππ (3)将x==代入上式,即为P 点振动方程:m t y p ⎥⎦⎤⎢⎣⎡-=ππ3252cos 04.0 (4)图题17-3中虚线为下一时刻波形,由图可知,a 点向下运动,b 点向上运动。
大学物理下17章习题参考答案中国石油大学

17章习题参考答案17-3 如图所示,通过回路的磁场与线圈平面垂直且指出纸里,磁通量按如下规律变化()Wb 1017632-⨯++=Φt t式中t 的单位为s 。
问s 0.2=t 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多少? R 上的电流方向如何?[解] ()310712d d -⨯+=Φ-=t tε ()23101.3107212--⨯=⨯+⨯=V根据楞次定律,R 上的电流从左向右。
17-4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同轴圆形线圈,相距x ,且,R >>r ,x >>R 。
若大线圈有电流I 而小线圈沿x 轴方向以速度v 运动。
试求x =NR 时(N >0),小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解] 因R>>r 可将通过小线圈的B 视为相等,等于在轴线上的B()2322202xR IR B +=μ由于x >>R ,有 3202x IR B μ=所以 t xxIS R t d d 32d d 420μ=Φ-=ε 而v t x=d d 因此 x =NR 时, 242023R N v r I πμ=ε17-5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导体圆盘,它的轴线与外磁场平行,并以角速度ω转动(称为法拉第发电机)。
求盘边缘与中心之间的电势差,何处电势高?当R =0.15m ,B =0.60T ,rad 30=ω时,U 等于多大?[解] 圆盘可看成无数由中心向外的导线构成的,每个导线切割磁力线运动且并联,因此有2021d d )(BR r rB R L ωω==⋅⨯=⎰⎰l B v 感ε因电动势大于零,且积分方向由圆心至边缘,所以边缘处电位高(或由右手定则判断)代入数据得201506030212...=⨯⨯⨯==εU V 17-6 一长直导线载有电流强度I =5.0A 的直流电,在近旁有一与它共面的矩形线圈,线圈长l =20cm ,宽a =10cm ,共1000匝,如图所示。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解答]17-5 将20g的氦气分别按照下面的过程,从17℃升至27℃,试分别求出在这些过程中气体系统内能的变化、吸收的热量和外界对系统作的功:(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
设氦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
解(1)保持体积不变:外界对系统不作功,系统内能的变化为,吸收的热量为.这表示,在系统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外界对系统不作功,系统从外界获得的热量全部用于内能的增加。
(2)保持压强不变:,系统内能的变化,外界对系统作功.这表示,在系统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系统从外界获得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系统对外界作功。
(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即绝热过程:吸收的热量,系统内能的变化,外界对系统作功.这表示,在绝热条件下,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全部用于内能的增加。
17-6 把标准状态下的14 g氮气压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试分别求出在下列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传递的热量和外界对系统作的功:(2)绝热过程;(3)等压过程。
设氮气可看作为理想气体,且。
解(1)等温压缩过程: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内能不变;传递的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这表示,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内能不变,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全部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到外界。
(2)绝热压缩过程:;,根据绝热方程,,其中,所以;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这表示,在绝热压缩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全部用于系统内能的增加。
(3)等压过程:根据物态方程,在初态和末态分别有,,两式相除,得或 ,所以.内能的增加为;系统获得的热量为;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为.这表示,在等压过程中,系统向外界释放热量,此热量来自于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和自身内能的减小。
17-7 在标准状态下的16 g氧气经过一绝热过程对外界作功80 J。
求末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
设氧气为理想气体,且,。
解系统对外界作功80 J,即,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所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这表示,在绝热过程中系统降低自身的内能而对外界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