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对外贸易报告 2006

合集下载

宁波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5]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钱纳里,赛尔昆等.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7]赤松要.废金货币与国际经济[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吴进红.对外贸易与江苏产业结构升级[J].南京社会科学,2006(3).
[18]张伟.对外贸易影响产业绩效的机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12).
[19]乔真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外贸易视角[J].经济问题,2007(1).
[20]黄晖.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宁波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启示[J].经济新视野,2010(11).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许多;而且研究方法既有理论,也有实证分析,同样有理论和实证相结合,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当然,目前,国内学者大部分研究的对象还是局限于国家层面,以宁波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析目前还没有。从上面的研究也知道,宁波近些年来必须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和升级,而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宁波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宁波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也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参考文献
[1]李怀政.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3.
[2]吕铁,周叔莲.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1999(1).
[3]周英章,蒋振声.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2(3).
[4]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2).

宁波经济加快步入科学发展新轨道——2006年一季度宁波经济形势分析

宁波经济加快步入科学发展新轨道——2006年一季度宁波经济形势分析
全 市共 完成 肉类 总 产量4. 万吨 ,比去 6
年 同期 增 长45 ; .u 完成 蛋类 总 产量 30 0 . 2 万 吨 ,减产 7 ; 奶产量057 ,减 . 牛 .3吨
产3 1 。 1.
产 的主 要特 点是 : 春粮 生 产平 稳 发展 。今 年我 市继续
渔 业生 产 结构 继 续 调 整 。今 年 卜 3
宁波 经济 继续 呈 现平 稳健康 发展 态 势
材 、果用 瓜 、花卉 苗木 等经 济 怍物 面积
增加 。
1 、各 地 重 视 粮 食 生产 ,农 业 生产 进 展顺 利 季度 全 市实 现农 林牧 渔 业总 产值 4 {元 , 比上年 同期增 长2 7 农 业生 2L . 。

畜 牧业生产 势头 回落 。今年 一季 度 .
循环 。■
上 年 同期 增 长 1 . 32 。其 中 ,第 一 产 业 实现增加 值2 . 亿元 ,增长2 ; 53 2 . 第二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3 2 8 亿 元 ,增 长 3 .8
1 .u 第三 产业 实现增加 值 2 5 2L 3 40: 3 .{ 元
增 长 1 .% 4 3 。一季度 经济运 行主要情 况 :

宁波经济加快步入 科 学发展 新 轨道
2 0 年 一季 度 宁 波经 济形 势 分析 06
■ 章 建 雷
个 国家就 象一 座大 厦 ,而 税收 就象 支
撑 大厦 的钢 筋 、水泥 和 砖头 。国家 向企 业 提供 了经 营 的环境 ,企业 生存 的基 础 则是有 序和 谐 的社 会 。而税 收是 这一 切 良好 环境 的 保证 。我 们 也深 知 这 一 点 。 家乐福 自从 19 年 1 月开 业至 今 ,从高 99 1 层 领导 到 员工 都非 常 重视 纳税 ,缴 纳税

共印份数: - 巨潮资讯网

共印份数: - 巨潮资讯网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东方中汇会审[2006]2144号 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我们接受委托,审核了贵公司管理当局对2006年6月30日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

贵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我们的责任是对贵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我们的审核是依据《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进行的。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包括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以及我们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我们相信,我们的审核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限制,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而导致错报发生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降低对控制政策、程序遵循的程度,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我们认为,贵公司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及其他内部控制制度标准于2006年6月30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会计报表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

本鉴证报告仅供贵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使用,不得用作任何其他目的。

附件: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有关事项的说明浙江东方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杭州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报告日期:2006年7月20日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有关事项的说明一、公司基本情况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经贸资二函[2002]1000号文和外经贸资审[2002]0192号《批准证书》批准,在原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宁波康强电子有限公司基础上,整体变更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本总额7,210万股,由原宁波康强电子有限公司股东宁波普利赛思电子有限公司(原宁波沪东无线电厂,以下简称“普利赛思”)、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盛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盛贸易”)、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集团”)、英属维尔京群岛杰强投资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强投资”)、江阴市新潮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江苏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潮科技”)和自然人(台湾)刘俊良先生以原宁波康强电子有限公司基准日2002年3月31日经审计后的净资产7,210万元,按原出资比例等额折合而成。

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目录一、绪论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意义 (2)(三)概念界定 (2)二、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3)(一)外贸出口成本上升,效益偏低 (3)1.劳动力成本上升增加企业人事成本 (3)2.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3)3.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给外贸企业带来环境压力 (4)4.企业摩擦增加企业成本 (4)5.应对贸易壁垒增加了企业成本 (4)(二)自主创新不足给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 (5) 1.对外贸易创新意识薄弱 (5)2对外贸易科技投入低 (5)3对外贸易自主创新人才缺乏 (6)4.品牌起步晚,价值不高 (6)(三)人民币升值对宁波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 (6)1.汇率波动挤利润 (7)2.各显神通化风险 (7)3.多方联动渡难关 (7)(四)金融危机给宁波外贸带来的负面影响 (8)1.增大了宁波外贸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8)2.宁波外贸企业的资金压力与经营风险增大 (8)3.削弱了外贸企业的创业信心 (9)三、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9)(一)加快服务平台构建,降低出口成本 (9)(二)加快实施贸易多元化 (9)1.深化市场多元化 (9)2.深化产品多元化 (9)3.尽快实现“二个转移” (10)(三)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10)1.吸引外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10)2.自主创新,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根本 (10)(四)大力推进品牌战略 (10)(五)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 (11)(六)积极主动应对外贸摩擦 (11)1.加强对反倾销认识,提高应对对外贸易摩擦的能力 (11)2.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12)3.积极发挥进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12)(七)加大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 (12)1. 加大出口促进政策 (12)2.制定多种政策促进进口业务的开展 (12)四、结论与展望 (13)(一)主要结论 (13)(二)主要展望 (13)参考文献 (13)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宁波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是什么?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哪些策略以推动宁波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宁波对外贸易的的现状,内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以及发展对外贸易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希望对处于转型之际宁波出口企业,在积极应对市场,实现企业规模及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方面有所帮助。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

中国2006对外贸易及2007年一季度贸易分析

中国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

出口大于进口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

表1 2006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表2 2006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比上年增长%美国2035 24.9 592 21.8欧盟1820 26.6 903 22.7中国香港1554 24.8 108 -11.8日本916 9.1 1157 15.2东盟713 28.8 895 19.4韩国445 26.8 898 16.9中国台湾207 25.3 871 16.6俄罗斯158 19.8 176 10.5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485家,比上年下降5.8%。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94.7亿美元,下降4.1%。

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57.7%;房地产业为11.8%;金融业为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2.9%。

表3 2006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行业名称合同项目(企业)(个)比上年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总计41485 -5.8 694.7 -4.1 农、林、牧、渔业951 -10.1 6.0 -16.5 采矿业208 -17.5 4.6 29.7 制造业24790 -14.3 400.8 -5.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75 -3.9 12.8 -8.1 建筑业352 -23.0 6.9 40.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65 -9.4 19.8 9.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378 -7.7 10.7 5.5 批发和零售业4664 79.3 17.9 72.3 住宿和餐饮业1060 -12.2 8.3 47.8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

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六大联动”战略,全面建设“平安宁波”,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和“法治宁波”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增幅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575.9亿元,增长12.4%,其中工业增加值1421.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1亿元,增长15.9%。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40%,达40.1%,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47.5%,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达51285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6568美元)。

财政收支稳健增长。

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7.4亿元,增长21.2%,均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2.7亿元,增长10.5%。

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各项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支出增幅,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教育支出、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33.6%、18.3%、22.8%、34.7%和16.2%。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2.9万个,累计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6754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余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9万余人。

宁波进出口贸易调查报告

宁波进出口贸易调查报告

宁波服装进出口调查报告导语:为了进一步了解宁波服装进出口、规范服装进出口的运行体制、在小组成员的领导下、我们前往了宁波轻纺城、开始了对其中的中小服装店的调查、我们通过面谈和走访、并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与服装批发商进行了深入交流。

关键词:服装进出口、企业性质、进出口贸易概括介绍:(一)调查时间地点本次调查为期10 天,从5月20 日开始到5 月30 日截止。

调查的地理范围主要是宁波轻纺城、后面也到宁波其他的一些针织企业。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外贸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

调查显示,其所属服装进出口企业的特征分析参见表1。

上表显示,调查对象学历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数最多。

这与我国近3年整体的外贸形势相关。

作为我国外贸方面的主力军,民营股份制企业在2009年受到了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后,近几年整体外贸的回暖给这部分企业带来了生机。

企业性质的多样化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出各种企业类型下宁波外贸现状,从而使调查结果的得出更为科学。

(三)调查方式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发放问卷,以及借助网络发放问卷等形式搜集相关信息。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60 份,收回有效问卷52 份,回收率为86.7%。

并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二、调查结果以下为调查结果,全面考察了宁波市进出口贸易状况。

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1、现在大部分的店家和批发商对宁波服装行业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宁波服装进出口的一些操作也很了解。

其中、71.15%的市民很了解、只有17.31%的市民不了解。

而且69.23%是通过专业知识了解的、13.46%通过新闻、只有1.92%是通过其他知识了解的。

2、53.85%的人认为宁波服装进出口企业的性质是贴牌生产、36.54%的人认为是自创品牌。

71.14%的人看好宁波服装进出口贸易、但也有少数人不看好。

3、质量是顾客购买服装的重要因素之一。

71%的人认为出口的服装质量一般、3.85%认为很差。

宁波对外贸易与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宁波对外贸易与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对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是 ADF 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下:
-3-
表 1 单整性检验 Tab.1 Test of intergrated 相关变量 LNGDP ∆LNGDP ∆∆LNGDP LNEX ∆LNEX ∆∆LNEX LNIM ∆LNIM ∆∆LNIM ADF 值 - - - - - - - - - 检验类型(c, k) ( ) ( ) ( ) ( ) ( ) ( ) ( ) ( ) ( ) 临界值 ﹡ DW 值 结论 不平稳 不平稳 平稳 不平稳 不平稳 平稳 不平稳 不平稳 平稳
许启发蒋翠侠200222应用协整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并得出出口或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却互为因果主张进口与出口并重

宁波对外贸易与 GDP 增长的实证分析
樊超,熊袁杰
宁波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系,浙江宁波 (315211)
3.2 使用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协整检验、JJ 检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通过此些方 法的使用,来探求 GDP、EX 、IM 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及因果关系。
-2-

3.2.1 单整性检验 由于大部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因而在不进行平稳性检验的情况下直接应用 OLS 回归分析,势必造成“虚假回归”现象。为了使回归有意义,必须要对序列进行平稳性的单位 根检验。为了保证检验的可靠性,本文使用 ADF 检验。 ADF 检验由下面三模型完成[24]: 模型 1: ∆Xt = δ Xt − 1 +
2.文献简单综述
根据相关理论的发展,分为国外和国内的顺序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对外贸易报告(2006年)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方针。

宁波作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事关宁波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事关宁波社会稳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事关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大局。

为全面反映2006年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宁波市外经贸局首次编写了《宁波市对外贸易报告(2006年)》。

报告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地位贡献篇,主要介绍宁波对外贸易在全国、全省的排名、比重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发展对宁波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等情况;第二部分为市场开拓篇,主要介绍宁波对外贸易国别(地区)结构以及宁波企业境内外参展和第五届消博会有关情况;第三部分为队伍发展篇,主要介绍宁波对外贸易企业结构以及企业获权用权情况;第四部分为重点商品篇,主要介绍宁波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重点商品进出口情况;第五部分为科技兴贸篇,主要介绍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进口情况;第六部分为品牌培育篇,主要介绍宁波自主出口品牌发展现状;第七部分为贸易方式篇,主要介绍宁波对外贸易方式结构情况;第八部分为公平贸易篇,主要介绍宁波公平贸易工作开展有关情况。

宁波市进出口、出口占GDP比率情况对外贸易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等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地位突出,作用重大,外贸大市地位已基本确立。

1988年至2006年,宁波累计进出口总额达1777亿美元,其中出口1174亿美元,进口602亿美元;18年进出口年均增幅达36.6%,其中出口年均增幅36.4%,进口年均增幅37.1%,均远高于同期全国对外贸易和宁波经济发展的增长水平。

目前,宁波进出口额在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中名列第11位,进出口额占全国和全省的比重分别为2.4%和30.3%。

2006年,宁波对外贸易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出口品牌战略,在保持对外贸易规模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升外贸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2006年,宁波进出口总额达到422亿美元,其中出口288亿美元,进口134亿美元,进出口、出口、进口比上年分别增长26.1%、29.5%和19.5%。

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6669家,其中两家企业进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直接与宁波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14个;机电产品出口比重54.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15.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06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占GDP比率分别为117.5%和80.1%。

电产品出口比重54.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15.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06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占GDP比率分别为117.5%和80.1%。

宁波对外贸易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进口增速低于出口,进出口不平衡现象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依然偏低,特别是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出口产品整体竞争力仍然较弱等等。

地位贡献篇“入世”五年来,宁波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全国及同类城市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002至2006年,宁波进出口、出口、进口在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中的排名从第14位分别升至第11、第10和第13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的排名从最末位分别升至第2、第2和第4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分别从第6、第5、第6位升至第3、第3、第6位。

宁波进出口占全国、全省的比重也从2002年的2.0%和29.3%提高到2006年的2.4%和30.3%。

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

2002年,宁波进出口和出口占GDP的比率分别为67.7%和45.0%,到2006年,这两个比率已分别升至117.5%和80.1%。

根据国家统计局理论税收模型实际测算,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在大约两年的时间内累计带动GDP增长约0.15个百分点;带动税收增长约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每增加1元人民币,相应带动税收增加0.4-0.5元。

按此计算,2006年,宁波出口增长26.5%,带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带动税收增长26个百分点左右。

2006年宁波一般贸易出口增加51.5亿美元,相应带动国内税收收入增加200*亿元左右。

同时,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计算,每出口1亿美元的产品可提供1万人就业机会,2006年宁波出口为国内288*万人提供了就业,由于出口比上年增加65.4亿美元,新增就业人数口为国内288*万人提供了就业,由于出口比上年增加65.4亿美元,新增就业人数约65*万人。

此外,统计数据还反映,2002年至2006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从569.1亿元扩大到1696.2亿元,增长3倍;港口集装箱箱量从185.8万标箱扩大到706.8万标箱,增长3.8倍;口岸进出口从214.6亿美元扩大到864.9亿美元,增长4倍。

对外贸易的发展直接拉动了工业生产,促进了港口繁荣,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劳动就业,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

同时对外贸易发展还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推动了企业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进步。

对外贸易已成为宁波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有力支撑点。

宁波欲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以上测算数据由宁波市统计局提供)宁波市进出口规模占全国、全省比重情况市场开拓篇近年来,宁波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完善境内外参展促进体系,把鼓励各类企业参加境内外展销会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抓手。

据统计,宁波参加境外各类展销会的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第一,2006年,宁波参加境外国际性展会项目140个,展位2105个,参展人数3780人次。

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更是宁波外贸发展的重要载体,自1993年(第73届)宁波第一次组团参加广交会以来,展位数、参展企业不断扩大,2006年秋季广交会(第100届)宁波展位数达1205个,参展企业523家,正式参展代表3000多人。

(第73届)宁波第一次组团参加广交会以来,展位数、参展企业不断扩大,2006年秋季广交会(第100 届)宁波展位数达1205个,参展企业523家,正式参展代表3000多人。

2006年,宁波还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展会共设展位3000个,参展企业达到1550家,共计到会客商7100名,分别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跨国采购集团14家。

经过多年努力,宁波贸易伙伴不断扩大,市场结构不断改善。

2006年,直接与宁波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14个,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为前三大市场,合计占比49.2%,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对拉美、非洲及俄罗斯市场进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46.3%、43.7%和69.6%。

队伍发展篇多年来,宁波对外贸易积极实施“千军万马”发展战略,鼓励各类企业获取自营进出口权,特别是2004年7月1日新《外贸法》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颁布实施以后,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备案登记开展外贸业务。

2006年,宁波新增自营外贸企业1805家,累计7151家;新批国际货代企业205家,累计421家。

为帮助新获权企业开展业务,2002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建立外贸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人才培训、翻译、信息咨询、组织参展、业务操作指导等服务。

孵化器已成为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扩大出口的助推器,累计为3600多家企业提供各类外贸服务,带动企业出口14亿美元,其中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出口孵化服务,孵化企业自营出口约9亿美元。

目前,全市有进出口经营资格企业(含三资企业)上万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6669家,约占获权企业总数的60%。

根据海关分类,2006年,宁波各种性质外贸企业进出口规模和比重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75.1亿美元,占比41.5%;私营企业进出口109.3亿美元,占比25.9%;国有企业进出口83.6亿美元,占比19.8%;集体企业进出口54.1亿美元,占比12.8%。

内资企业中,流通性外贸公司2006年进出口151.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5.9%,其中出口118.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41.1%。

2006年,全市进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共有67家,其中超5亿美元的10家,超10亿美元的2家,分别是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

重点商品篇宁波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基本形成以机电产品、纺织服装、轻工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以资源型产品和原辅材料为主要进口商品的外贸商品结构。

2006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55.8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占全市出口比重54.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五部委口径)出口44.2亿美元,同比增长41.0%,占全市出口比重15.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6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市出口比重22.0%;农产品出口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出口比重2.3%。

2006年,全市出口上亿美元商品达到53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灯具、电线电缆为前五大出口商品;进口上亿美元商品达到27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初级形态的塑料、废铜、原油、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苯乙烯为前五大进口商品。

2006年,宁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若干意见》(甬政办发[2006]243号),加强了科技兴贸工作力度。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五部委口径)出口44.2亿美元,同比增长41.0%,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比重15.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按出口额排序,依次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出口9.44亿美元,同比增长37.1%;新材料产品出口7.87亿美元,同比增长55.0%;新能源和节能产品出口3.69亿美元,同比增长39.3%;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出口2.25亿美元,同比增长53.0%;环境保护产品出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51.7%;航天航空产品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40.4%;现代农业产品出口31万美元,同比增长36.8%;软件出口29万美元,同比增长4.5倍。

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新材料和节能产品出口分别占比39%、21%和17%,是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