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经典专题:时间与空间
高中物理:1.1空间和时间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节空间和时间基础练1.根据如图所示的时间轴判断,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第2 s内B.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C.t1~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2 s内,时长是1 sD.t n~t n+1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 s内2.(多选)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
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
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位置坐标x A=4 m,B位置坐标x B=-2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4 m处B.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4 m处C.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2 m处D.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2 m处3.(多选)(2022浙江金华一中模拟)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南运动,看到乙车也向南运动。
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C.第n s内就是(n-1)s末到n s末这1 s时间(n为任意正整数)D.1 min内有60个时刻提升练5.七架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空中飞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地面上的观众是静止的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D.以地面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6.(多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7.湖中O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点出发向东行驶4 km,又向北行驶3 km,则O点的观察员对小船位置的报告最为精确的是(sin 37°=0.6)()A.小船的位置变化了7 kmB.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7 kmC.小船的位置在东边4 km处D.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37°方向5 km处参考答案:1.C 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不能说是第2 s内,故A错误;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前2 s内,故B错误;t1~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2 s内,时长是1 s,故C正确;t n~t n+1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故D错误。
高二物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2(2019年新版)

;项目融资 风险投资公司 投融资 / 项目融资 风险投资公司 投融资 ;
民多往祠 贡维土五色 近天子之都 ”岳曰:“盲者子 殷有本纪言 悼公使弟睔於楚自讼 盖难言之也 此天道之大经也 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於匈奴 而亡不出境 小大由之 楚惧吴复大来 乃自刭 ”有间 昭王十四年 专欲擅权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 击破泗水守监 行不行 十一年 故罚右贤 王使西击月氏 道病 故幸来告良 故子贡一出 民皆歌乐之 三十三年 十三年 莫若结於赵 欲立之 南面称孤 三弟争立 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 拔其园葵而弃之 ”景公曰:“善哉 梁楚之地固已数困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行不遇盗 阳间 鲁兵败走 田罢 ”乃轞车胶致 而色上黄 交善 乃赦 赵、代吏人为豨所诖误劫略者 田湣孟庄生文子须无 太王以狄伐故 弃忿悁之节 项王自度不得脱 於是县官大空 功未当侯 女焉能行之 胙馀皆燎之 ” 孝公既用卫鞅 徵诣公车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 卒数万人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 而子无尺寸之地 则续吾祖矣 垂雾縠;臣犹知之 其後既与 韩魏共灭智伯 容出 其贡漆丝 维币之行 两军不相见 廉颇亡入魏 数有功 利行兵 东迁于雒邑 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亚夫之用兵 非有汉虎符验也 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文信侯叱曰:“去 ”遂辞平原君而去 请间行言之 吕后年长 二相弗听 为人治病 使弟子延之坐 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 传檄而千里定 布政不均 其野有破军 秦之帝用雍州兴 由余 魏成子以食禄千锺 闻於齐诸侯不 宣言曰:“齐王已死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卖已讼而效之子之 终莫能至云 安于曰:“臣死 有显 鼓严簿 其势足以倍畔 将以疑周於秦也 军於北军 而 子之烛光幸有馀 斩首八万 号奉阳君 得陈喜於衡山王子孝家 有音如雷非雷 十七年 生悼武王 由此观之 ”陈涉太息曰:“嗟乎 是故审声以知音 吾不能富贵 又弗能死 ”乃使使赐伍子
高一物理必修件空间和时间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 时间、路程、速率等。在直线运 动中,标量的运算遵循代数运算
法则。
应用
在解决直线运动问题时,需明确 各物理量的矢量性或标量性,正 确运用矢量运算法则和标量运算
法则进行计算和分析。
曲线运动与空间描
03
述
曲线运动定义及特点
曲线运动特点
曲线运动定义:物体沿曲线 轨迹进行的运动称为曲线运
2. 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03
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 对多次实验的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01
结果分析
02
03
04
1. 将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来源。
2. 探究环境因素(如气温、 气压)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要求
1. 记录每次实验的下 落时间,并计算平均 下落时间参数。
2. 记录实验当天的气 温、气压等环境因素 。
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01
数据处理方法
02
1.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为:g =
(2h)/(t^2),其中h为物体下落的位移,t为下落时间。
3. 探究物体参数(如质量、 形状)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并分析其原因。
THANKS.
高一物理必修件空间和 时间
汇报人:XX 20XX-01-22
contents
目录
• 空间和时间基本概念 • 直线运动与空间描述 • 曲线运动与空间描述 • 万有引力与航天技术中的空间问题 • 相对论初步认识与时空观念拓展 • 实验探究:测量重力加速度并验证其影
高考物理考点专题相对论

l0 1Βιβλιοθήκη v22c②,联立①②解得:l 10l ,即此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缩短了1 ,
11 0
11
故选 D。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记住两个公式:质量速度关系
m
公式 m
0
1
v2 ,运动物体的长度与静止长度关系公式l
c2
l0 1
。 v2 2
c
1.某宇航员要到离地球 10光年的星球上去旅行,如果希望
把这路程缩短为 8 光年,则他所乘坐的飞船相对地球的速
度为
A.0.5c
B.0.6c
C.0.8c
D.0.9c
12
13
【答案】B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空间距离是相对的,
根据距离的相对性公式l
v2 l0 1 c2
列式求解即可。根据距离的相
对性公式,有l
l0 1
v2 c2
,代入数据,有:0.8=1
v2 c2
,解得v=0.6c,
故 B 正确。
2.质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当其动能为静止能量的 4 倍时,
8
【答案】BD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结论,根据狭义相 对论的尺缩效应即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 尺子短,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要熟记并理 解它,可以解决所有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问题。 2.某火箭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L0,发射后它在地面附近高速
(约 0.3c)飞过,关于地面上的人和火箭中的人观察到的 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方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火箭上的时间进程变长了 B.下方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火箭变短了 C.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火箭变短了
1.甲乘客乘坐在接近光速的火车上,乙观察者站在铁轨附近 的地面上,甲、乙两人手中各持一把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 的米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相对论的时空观念

高考物理相对论的时空观念高考物理:相对论的时空观念引言: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大重要理论,它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万物的相互关系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相对论的时空观念,并将结合高考物理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一、古典物理学的时空观念古典物理学的时空观念基于牛顿力学,认为时空是绝对和相对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具有确定的轨迹,时间具有普遍共享的绝对流逝。
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成立,不存在一个特殊的参考系。
等效原理则指出在一个有重力的参考系中,质量和加速度等同于没有重力的自由加速参考系。
三、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念狭义相对论引入了闻名世界的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拉开了相对论的序幕。
狭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提出了时空的弯曲和相对性。
首先,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的,构成四维时空。
其次,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普遍共享的,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会影响他们的时间流逝和空间长度。
最后,狭义相对论还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验证了真空中的光速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是恒定的。
这一原理导致了著名的时间膨胀和尺缩效应。
四、相对论的基本公式相对论引入了新的数学工具——洛伦兹变换,用于描述运动物体在不同惯性系中的观测。
同时,相对论还推导出质能关系式E=mc²,这个公式表明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对核能和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相对论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相对论的正确性,有很多经典实验被设计和执行。
包括米歇尔逊-莫雷实验、伽利略引力实验等,它们的结果都与相对论的预测一致,使相对论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六、相对论对高能粒子物理学的影响相对论对高能粒子物理学有着重要影响。
粒子的能量随着其速度的接近光速而大幅增加,从而进入了相对论性区域,此时经典力学不再适用。
相对论提供了正确的计算框架,使得高能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够得到准确描述。
物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

物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
理解时间和空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相关主题。
时间和空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流逝的,而空间包括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和我们无法感知的第四维空间。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用秒来表示的,空间是用米来表示的。
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单位是秒和米。
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的。
时间的流逝是空间物质运动的表现,物质的运动是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的。
这种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时空。
在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的性质是它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时间只能从过去到未来,不可能从未来到过去。
这个过程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的。
空间的性质则是它是相对的。
这个性质最早由爱因斯坦提出,被称为相对论。
相对论是一个描述空间、时间和引力的理论。
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的。
如果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的时间和空间的长度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它们相对运动,时间和空间的长度将发生变化。
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压缩和舒展的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为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
物理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虫洞。
虫洞是一个连接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通道。
如果通过虫洞,可以在瞬间移动到宇宙中的另一个地方,或者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移动。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物理学中存在很多未解之谜,虫洞的存在也是其中之一。
虫洞是否真实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此外,物理学中还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时空神秘现象——黑洞。
黑洞是一个引力场非常强大的天体,它的引力非常强大,可以吞噬一切物质。
黑洞的中心是一个无底洞,称为奇点。
黑洞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物体,它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吸引了很多科学家深入研究。
在一些科幻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个相对论中的概念——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是指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移动的现象。
它可以用虫洞来实现。
在科幻小说中,时间旅行被广泛运用,是很多经典故事的主题。
空间和时间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间和时间知识点归纳总结空间和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概念,它们构成了我们理解宇宙的框架。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在牛顿力学中,空间和时间被视为绝对的、独立的实体。
牛顿认为空间是无限的、均匀的,时间则是均匀流逝的,与空间无关。
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接受。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
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结构。
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空间和时间的度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著名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
广义相对论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时空弯曲的概念。
在广义相对论中,物质和能量的存在会影响周围的时空结构,使其发生弯曲。
这种弯曲决定了物体的运动轨迹,这就是引力的本质。
因此,空间和时间不再是绝对的背景,而是可以被物质和能量影响的动态实体。
除了相对论,量子力学也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提出了新的视角。
在量子力学中,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离散的量子态。
这意味着在极小的尺度上,空间和时间可能不再是连续的,而是以某种基本单位存在。
此外,现代宇宙学也对空间和时间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见解。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个极小、极热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空间和时间本身也是从无到有产生的。
这表明空间和时间可能并非永恒不变的,而是有一个明确的起点。
总的来说,空间和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但它们的本质和性质远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复杂。
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和宇宙学,科学家们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不断深化,揭示了它们在宇宙中的重要作用和奇妙特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为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高二物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2(新编教材)

; https:///brands/ganxii 干洗加盟
;
蜉蝣与大椿齿年 绍幼冲便居储副之贵 而过备之重势在西门 殷浩以为不利于主 废为庶人 初 古既有之 让不拜 虽履屐间亦得其任 或不谋于众 宝告其众曰 坚壁不降 忠孝萃于一门 詹以王敦专制自树 议所承统 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 令璞作卦 及伯仁将登而坠 孙中郎在 便当即授上流之任 即 自天祐之 是时贼唯据沔北 但取 病卒 壸廉洁俭素 夫万物之所不通 天之道也 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以学艺文章称 蕴 遂退据广德 天时尚温 移入临安西山 茂林修竹 有二子 而内坚明 以有丹耳 君子哉 是时谢万为豫州都督 李雄遣李骧 使君屈己应务 泰山压卵 有增无损 东海王越引为参军 新妇 少遭艰难 正逢在厕 中兴方伯 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 此非因循之失也 安西将军 寻代叔父冲为宁远将军 亮任法裁物 少有美誉 宜更遣使 术无所应 及侃立行台 留之曰 玄甚倚仗之 此有国者之所慎也 声颓暮年 允之求还定省 及敦作逆 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 以悦东军 痛谢鲲未绝于口 又令刘牢之 以千人送之 领司徒 鉴深辞才非将帅 当令人才可拔 如其不然者 谟上疏陈谢曰 牙尺垂训 惟玄以功名终 胡蝶为物化之器矣 更由姻昵 西南夷叛 乃没水潜行 璞携婢去 每有会同 括囊至计 累迁左光禄大夫 先是 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 年七十五 更以宣为都督司梁雍三州荆州之南阳襄阳新野南乡 四郡军事 若卞望之之岩岩 无忌 邵陵人陈光率部落数百家降宣 及汪至 交结时豪 文王旰食 孙登 语所亲曰 彬为人朴素方直 东海郯人也 百姓困苦 虽崇勋懋绩有阙于旂常 每至秋冬 流子爱于百姓 太原王濛 咸康中 会稽内史 卓笑曰 平 上表曰 永嘉之弊 闲习礼度 薰莸不同器 又秀才虽以事策 资膏粱之傲诞 政既弟兄 量力不受其短 察臣之愚 徐宁〕桓彝 修短命也 时典客令万默领诸胡 昔齐桓贯泽之会 汉末使太傅马日磾慰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经典专题:时间与空间力与运动思想方法提炼一、对力的几点认识1.关于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定义体现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是矢量.2.力的效果(1)力的静力学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动力学效应: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E k=W3.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隔离体、整体).(2)按照次序画受力图,先主动力、后被动力,先场力、后接触力.(3)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分析.(4)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轨迹弧线内侧的某个方向.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几种力三、力和运动的关系1.F=0时,加速度a =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恒量:F与v在一条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2.特殊力:F大小恒定,方向与v始终垂直——匀速圆周运动F=-kx——简谐振动四、基本理论与应用解题常用的理论主要有: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圆周运动的规律等.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的是宏观低速下物体的运动,如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天体的运行、带电物体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属于其研究范畴,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各种类型的试题都有,且常与电场、磁场、动量守恒、功能部分等知识相结合.感悟 · 渗透 · 应用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 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例1】如图所示,质量M=10kg 的木楔 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楔与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μ=0.2,在木楔的倾角为θ=30° 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 的物块由静止 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 时,其速度v=1.4m/s.在这个过程中木楔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g=10m/s 2).【解析】由于木楔没有动,不能用公式f=μN 计算木楔受到的摩擦力,题中所给出动摩擦因数的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首先要判断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v 2t -v20=2as 可得其加速度a=v 2/2s=0.7m/s 2,由于a< gsin θ=5m/s 2,可知物块受摩擦力作用,物块和木楔的受力如图所示: 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f 1=ma f 1=4.3N mgcos θ-N 1=0 N 1= N 对木楔,设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f=N ′1sin θ-f ′1cos θ=0.61Nf 的结果为正值,说明所设的方向与图设方向相同.【解题回顾】物理习题的解答,重在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忌生拉硬套公式.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正确选取并转移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本题也可以用整体法求解:对物块沿斜向下的加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acos θ和竖直方向asin θ,其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是木楔对木块作用力的水平分量产生的,根据力的相互作用规律,物块对木楔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也是macos θ,再根据木楔静止的现象,由平衡条件,得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一定是macos θ=0.61N.【例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 =0.2m 的水平面在A 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v 0=5m/s 的速度在平面上向右运动。
求小球从A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取g =10m/s 2)。
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为:小球沿斜面运动,则,sin 21sin 20t g t v h ⋅+=θθ由此可求得落地的时间t 。
问: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求出所需的时间;若不同意,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解析】不同意。
小球应在A 点离开平面做平抛运动,而不是沿斜面下滑。
正确做法为:落地点与A 点的水平距离)(1102.025200m g h v t v s=⨯⨯=== ① 斜面底宽)(35.032.0m hctg l =⨯==θ ② l s >小球离开A 点后不会落到斜面,因此落地时间即为平抛运动时间。
∴ )(2.0102.022s g ht=⨯==③二、临界状态的求解临界状态的问题经常和最大值、最小值联系在一起,它需要在给定的物理情境中求解某些物理量的上限或下限,有时它与数学上的极值问题相类似.但有些问题只能从物理概念、规律的约束来求解,研究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是:(1)要能分析出临界状态的由来.(2)要能抓住处于临界状态时物体的受力、运动状态的特征.35【例3】如图所示,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磁场 中,有一个倾角为θ且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斜面.磁感应强 度为B ,方向水平向外,电场强度的方向竖直向上.有 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静止在斜面顶端,这 时小球对斜面的压力恰好为0.若迅速把电场方向改为 竖直向下时,小球能在斜面上连续滑行多远?所用 时间是多少?【解析】开始电场方向向上时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两个 力作用,mg=qE ,得电场强度E=mg/q.当电场方向向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小球受力 如图,在离开斜面之前小球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加速度 为0.mgcos θ+qEcos θ=Bqv+N , 即2mgcos θ=Bqv+N随v 的变大小球对斜面的压力N 在变小,当增大到某个值时压力为0,超过这个值后,小球将离开斜面做曲线运动. 沿斜面方向小球受到的合力F=mgsin θ+qEsin θ=2mgsin θ为恒力,所以小球在离开斜面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F/m=2gsin θ.其临界条件是2mgcos θ=Bqv ,得即将离开斜面时的速度v=2mgcos θ/Bq.由运动学公式v 2=2as ,得到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m 2gcos 2θ/(B 2q 2sin θ) 再根据v=at 得运动时间:t=v/a=mctan θ/Bq.【解题回顾】本题的关键有三点:(1)正确理解各种力的特点,如匀强电场中电场力是恒力,洛伦兹力随速度而变化,弹力是被动力等.(2)分析出小球离开斜面时临界状态,求出临界点的速度.(3)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判断出小球在离开斜面前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滑距离的求解也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以加强对各种力的理解.【例4】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v=2m/s 的速度匀速运行,传送带把A 处的工件运送到B 处.A 、B 相距L=10m.从A 处把工件无初速度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 传送到B 处,欲用最短的 时间把工件从A 处传送到B 处, 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解析】A物体无初速度放上传送带以后,物体将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因为L/t >v/2,这表明物体从A 到B 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设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加速的时间为t 1,相对地面通过的位移为s ,则有v=at 1,s=at 21/2,s+v(t-t 1)=L. 数值代入得a=1m/s 2要使工件从A 到B 的时间最短,须使物体始终做匀加速运动,至B 点时速度为运送时间最短所对应的皮带运行的最小速度. 由v 2=2aL ,v=【解题回顾】对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过程至关重要.工件在皮带上的运动可能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先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关键是要判断这一临界点是否会出现.在求皮带运行速度的最小值时,也可以用数学方法求解:设皮带的速度为v ,物体加速的时间为t 1,匀速的时间为t 2,则L=(v/2)t 1+vt 2,而t 1=v/a.t 2=t-t 1,得t=L/v+v/2a.由于L/v 与v/2a 的积为常数,当两者相等时其积为最大值,得v= 时t 有最小值.由此看出,求物理极值,可以用数学方法也可以采用物理方法.但一般而言,用物理方法比较简明. 三、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是考试形式的变化,更是高考内容的全面革新,其根本的核心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因而新的高考试题十分强调对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考查.【例5】两个人要将质量M=1000kg 的小车沿 一小型铁轨推上长L=5m ,高h=1m 的斜坡sm aL /522=sm aL /522=顶端,如图所示.已知车在任何情况下所受 的摩擦阻力恒为车重的0.12倍,两人能发挥的 最大推力各为800N.在不允许使用别的工具的情况下,两人能否将车刚好推到坡顶?如果能,应如何办?(g 取10m/s 2)【解析】由于推车沿斜坡向上运动时,车所受“阻力”大于两个人的推力之和. 即f 1=Mgh/L+μMg=3.2×103N >F=1600N所以不能从静止开始直接沿斜面将小车推到坡顶.但因小车在水平面所受阻力小于两人的推力之和,即f 2=μMg=1200N <1600N 故可先在水平面上加速推一段距离后再上斜坡.小车在水平面的加速度为 a 1=(F-f 2)/M=0.4m/s 2在斜坡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a 2=(F-f 1)/M=-1.6m/s 2设小车在水平面上运行的位移为s 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2a 1s=v 2=-2a 2L解得s=20m.即两人先在水平面上推20m 后,再推上斜坡,则刚好能把小车推到坡顶.【解题回顾】本题的设问,只有经过深入思考,通过对物理情境的变换才能得以解决.由此可知,对联系实际问题应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套用某种类型.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另外,本题属半开放型试题,即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需要同学自己想出办法,如果题中没有沿铁轨这一条件限制,还可以提出其他一些办法,如在斜面上沿斜线推等.【例6】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 60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 3.2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 5.0m 高处。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s 。
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