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毗邻南京。
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5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5.15%。
马鞍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中国版图上有明显的标记:万里长江到了马鞍山掉头北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观,长江两岸也因此称为江东、江西。
楚汉战争中项羽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就是指马鞍山一带,马鞍山也素称江东大地。
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马鞍山规划建设富有特色: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容积率、建筑密度低,人口不多,公园、广场众多,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
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去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马鞍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周兴嗣的《千字文》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
李白一生在此写下53首壮丽诗篇和7篇文章,并长眠于大青山脚下,至今在采石矶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
为了纪念诗仙李白,马鞍山每年举办一届李白诗歌节,因此被誉为“诗城。
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
因钢设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又被称之为“钢城”。
全市二产比重60%,以钢铁为基础材料的下游产业比较发达,还有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工业城市有两个特征:一是崇尚工业、崇尚企业家的文化蔚成风气;二是各类加工设备齐全,人才、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这几年,也发展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光伏、光电、风电、新能源等。
柳州马鞍山的人文故事

柳州马鞍山的人文故事柳州的马鞍山,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和人文故事的山峰。
这座山因其形状酷似马鞍而得名,它见证了柳州人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马鞍山位于柳州市中心,是柳州的地标之一。
山的形状独特,犹如一匹马的鞍部,因此得名马鞍山。
在柳州市的街头巷尾,你总能听到人们对马鞍山的谈论和赞美。
马鞍山的人文故事丰富多彩。
传说中,马鞍山是古代一位将军骑着飞马穿越天空时留下的印记。
这个传说为马鞍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访。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许多市民和游客都会前往马鞍山,欣赏这座城市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景观。
在马鞍山的山腰处,有一座古老的庙宇——马鞍山寺。
这座寺庙建于唐朝,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寺庙内的佛像庄严,香火鼎盛,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在寺庙的周围,还有许多古老的碑刻和石雕,记录着这座寺庙的历史和故事。
除了人文景观外,马鞍山还是柳州市的重要生态区域。
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市民们休闲和锻炼的好去处。
登上马鞍山的山顶,你可以俯瞰整个柳州市的美景,感受这座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马鞍山的人文故事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更在于它是柳州人民的精神象征和文化传承。
在柳州的民间传说中,马鞍山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勇气。
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柳州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如今,马鞍山已成为柳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和城市名片。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同时,柳州市政府也不断加大对马鞍山的保护力度,确保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峰能够永久地矗立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
介绍家乡马鞍山

介绍家乡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安徽东部,横跨长江两岸,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马鞍山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这里有李白墓、太白楼等遗迹,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前来探访。
此外,马鞍山还是一座钢铁城市,拥有著名的马钢集团,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鞍山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这里有著名的采石矶,它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峭壁千寻,突兀江流,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此外,雨山湖、濮塘等自然景观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
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也别具特色。
马鞍山的特色小吃如采石茶干、当涂大肉面等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这些美食不仅反映了马鞍山的地方特色,也成为了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
近年来,马鞍山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马鞍山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
总之,马鞍山是一座兼具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发展的城市。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无论你是来旅游、学习还是工作,马鞍山都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马鞍山历史典故

马鞍山历史典故马鞍山,座落于江苏省淮北地区,得名于山形如马鞍。
这个小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洋溢着无数神秘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马鞍山历史典故。
一、从岳飞讨伐方腊说起马鞍山历史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当时,岳飞为国家讨伐外敌方腊,打了大败仗。
他反而被朝廷视为罪犯而被杀害。
这时,他的儿子岳云不忍父亲的冤屈,便率领一支部队,在马鞍山一带展开了反抗。
二、紫金山之战又到南宋时期,金兵来犯,宋军在马鞍山上与金兵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就是著名的紫金山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文天祥为国家殉国,成就了大写的“忠”字。
三、白蛇传马鞍山的历史典故还包括了白蛇传。
相传,白娘子和徐仁贵在此处谈过恋爱。
在白蛇被妖怪所掳走时,徐仁贵曾经助她讨回白蛇。
事后,白娘子为了纪念这段恋情,在马鞍山修建了一座神仙居所。
四、当涂先人王老百姓的事迹在1716年时,当涂先人王老百姓,为王伯温追悼会感到震惊不已,由此,发“筑山史”的念头,他踏遍长江南北,搜集笔记,撰写了《芜湖府志》(现南宋版已全部失传),并完成《筑山记》、《香山志》、《十通志》、《王琦離史》和《故城记》。
五、马鞍山起义马鞍山历史上有一次空前绝后的起义,由贾汪、石盘、泰兴、当涂等地的菜农、奴隶、贫民等组成的起义军,曾在马鞍山一带地区抗击清军,控制该地区三年之久。
起义军政治理念先进,在当时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六、闻一多事件在1935年,有一位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曾在马鞍山上游走。
他以高尚的品格、英勇的行为和非凡的文学才华享誉全国。
但是,他的反对派发起了一个丑恶的纪念活动并突然发起了攻击和谋杀,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民主运动的重大损失。
通过这些典故,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马鞍山历史的厚重,体会了这座城市曾经发生的悲欢离合。
也许在未来的岁月里,马鞍山的历史典故将不断地被文化爱好者们追寻,并获得新的发现和重构。
马鞍山简介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东北与南京市接壤,南与芜湖市相邻,西临浩荡长江,是安徽东大门,也是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马鞍山地处江东。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西周春秋时先后隶属吴越南楚等诸侯国,秦置郡县制分属分属丹阳、于湖二县,隋属当涂县,沿迄至明清。
解放初期,这里仅是一个80多户数百人的小村镇。
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以境内滨江而立的马鞍山命名,为省辖市。
经过四十年发展,全市现辖当涂县和花山,雨山,金家庄、向山4个区,总面积1684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其中市区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48万。
马鞍山地处北亚热带,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呈现微丘地形东高西低,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的达到20多种,其中铁、硫、磷的储量在华东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勤劳智慧的马鞍山人民,凭借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出熠熠生辉的现代文明。
景观:马鞍山旅游资源丰富,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太白楼与黄鹤楼、岳阳楼、藤王阁齐名,并称长江“三楼一阁”;“诗仙”李白长眠在当涂青山脚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
马鞍山市介绍作文

马鞍山市介绍作文在安徽的东部,有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那就是马鞍山。
说起马鞍山,我可有太多的话想说啦!这座城市,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先来说说采石矶吧,那可是马鞍山的标志性景点。
我第一次去采石矶的时候,就被它的壮美给震撼到了。
沿着蜿蜒的小路往上走,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游客遮挡阳光。
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就像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到了山顶,放眼望去,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奔腾而去。
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有的是货船,装满了货物,沉甸甸地吃水很深;有的是游船,载着游客欣赏江景,欢声笑语不时传来。
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与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我站在那里,感受着江风的吹拂,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太神奇了,能创造出如此壮丽的景色。
除了采石矶,雨山湖也是马鞍山的一颗璀璨明珠。
还记得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去雨山湖公园散步,那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进公园,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草地,绿油油的,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
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嬉戏,放风筝的、踢足球的,好不热闹。
沿着湖边漫步,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湖边的垂柳依依,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姑娘的长发轻轻摆动。
湖中心有一座小岛,岛上绿树成荫,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充满了诗意。
我们租了一条小船,划向小岛。
在船上,我把手伸进水里,感受着湖水的清凉,那感觉真是惬意极了。
到了岛上,发现这里别有一番天地。
有一群老人在亭子里唱着黄梅戏,那婉转的唱腔让人陶醉。
还有一些年轻人在拍照留念,想要把这美丽的景色永远定格。
我们在岛上逛了一圈,欣赏了各种花草树木,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说到吃,马鞍山也有很多特色美食。
比如当涂大肉面,那大块的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面条劲道有嚼劲,汤汁浓郁鲜美。
每次我吃当涂大肉面,都能把一大碗吃得干干净净,连汤汁都不放过。
还有采石矶茶干,口感细腻,豆香十足。
无论是直接吃,还是作为配菜,都非常美味。
马鞍山

横山:称横望山,因四望皆横而得名,位于博望区,主峰太阳拱海拔
459米。山势威严,峰峦叠起,苍翠亘天,林壑幽美,横列若屏障。 灵墟山:位于当涂县城东15公里,山麓平缓,竹木扶疏,高133米, 北靠龙泉山,西邻围屏山。相传古时辽东人丁令威来此修真炼丹,化 鹤仙去,故称灵墟山。
李白墓园:背倚大青山,面临长江,青山文物古迹丰富,北麓有著名的晋
去,山形颇似头枕江流、身卧江畔的大猫,俗称猫子山
鸡笼山:旧名亭山,亦作历山。坐落在和县西北约20公里处。群山环 拱,一
峰独雄,鸡笼山状若鸡笼,故名鸡笼山。
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汪洋,随着地壳运 华阳
洞动,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
濮 塘 风 景
小九华山
太 白 楼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马鞍山二中
当涂一中
二十二中 安工大附中
石桥中学
市外国语学校
和县一中
红星中学
濮塘风景区:清幽静谧,有如世外桃源,竹海、古树、清泉、钟鼓
被称为濮塘“四绝”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的长江东岸,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级旅游区。 因集“雄、奇、险、秀”于一体而居于“长江三矶” 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甄山寺:又称甄山禅林,甄山庵,晋山庵。位于安徽省当涂县甄山南 麓 ,寺因山而得名。甄山寺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 远近闻名的十大古寺之一。
马钢总部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 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矿 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 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 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 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 徽全省铁矿总储量57.32%,
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
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
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
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一、历史悠久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
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
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
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
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
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
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
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
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御之蟹花津醉蟹
花津螃蟹主产于安徽省当涂县丹阳湖畔之釜山。此蟹终年 生活在湖滩茂盛的水草丛中,洄游于釜山之脚,故足呈现金黄 色,脚毛亦变成棕红色。由于肉质丰嫩肥美,味道鲜美油足, 当地曾有“到了当涂不观采石辜负目,不食花津螃蟹辜负腹” 之说。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陶主敬恪尽职守
陶安,字主敬,元末明初当涂人。六岁丧父,矢志读书, 日记千言,敏悟异常。稍长,投师李习兄弟,博览群书,尤深 于《易》。元至正四年,中浙江乡试,八年,授明道书院山长。 十四年冬归省,避乱居家。十五年,朱元璋渡江至当涂,陶安 携李习及乡里父老迎谒,即被召见。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萧云从画坛扬名
明末清初,我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奇 峰独秀的画派,这就是以太平府署所在地 姑孰(今当涂)为名的“姑孰画派”。这个 画派的创始人萧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 画、寒暑不废。当时太平府所辖当涂、芜湖一带,萧云从以马 鞍山、芜湖、繁昌三地沿江景点为描摹对象,画《太平山水图》 43幅,此画是超凡的杰作,郑振铎称其“幅幅皆精”,全部收 入《中国版画史图录》。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原名牛渚山,在安徽马 鞍山市西南7公里。面临长江、牛 渚河,东北与荷包山、宝积山、西 山、马鞍山一脉相连。海拔131米, 周5公里,山上松翠欲滴,山形酷似蜗牛,故名翠螺山。李白有 诗描绘:“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濮间,回波自成 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 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 处,位于慈姥山。相传昭明太子尝来慈姥山闭门苦读。萧统, 字德施,武帝天监元年(502)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
明,世称昭明太子。昭明太子生性好 学,纂有《文选》三十卷,对后代文 学颇有影响。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又名太白楼,位于安徽马鞍山市 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 山,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 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 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 天贮一楼”之称。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悠久的历史
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 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 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 马鞍山市。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周兴嗣朽撰千字文
《千字文》是封建社会集识字、 书法和教化为一体的问世最早、流 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幼儿启蒙教材, 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作者是梁武帝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当涂的周兴嗣。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李太白魂系江东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虞允文智十年使 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 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 安徽马鞍山境内),适主将罢职,三 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拟 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此战 成为战争史上1.8万与40 万的悬殊取胜的千古佳话,赢得了著 名的“采石大捷”。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三元洞临江欲飞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矶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 素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三元洞原为采石江边悬崖绝壁中的天 然石洞,清康熙年间,一僧人依崖造屋,设天、地、水三官神 位于内,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后的三 元洞,三面临江,跃跃欲飞。游人入洞 后,可直达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极目 远眺,也可俯视江流。
黄山塔镇守市口
黄山塔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北2.5公里处黄山山巅,为当涂 进入市区的标志物,因建在黄山顶上而得名。此塔最初为南朝 宋武帝刘裕代晋以后所建八丈佛塔,现存之塔已非原塔。塔高
26米,塔5层8面,塔身上尖下阔,逐层收减。 塔身八角形,檐为莲花瓣,2米见方,底周 17.6米,基厚1.8米,塔面檐角突出,用砖砌 成仿木斗拱结构。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谢公祠争辉青山
谢公祠为安徽省当涂县著名古迹,是为纪念南齐诗人谢朓 而建,在今当涂县太白镇青山南麓。谢公祠前有一小池塘,传 说为谢朓所凿,人称谢公池,又名谢公井。池水翁然,水味甘 冷,从未枯竭,池中有“千年红鳞”,史称“元晖古井”,为 “姑孰八景”之一。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峨眉亭江月尽揽
峨眉亭创建于北宋熙宁三年,历朝 均有修葺,民国23年(1934年)重建, 1987年复修。此处“前望东西梁山, 夹江相对,宛宛如峨眉”,遂名峨眉 亭。亭中原有古碑五通,皆元、明以来所镌,后移至太白楼保 护。峨眉亭与三元洞紧邻,因亭飞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 咏其“双峰秀山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悠久的历史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 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 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 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 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 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樊若水巧驾浮桥
樊若水,字叔清,五代时南唐士人,发明家,中国历史上 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发明者。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赵匡胤采纳了 樊若水的主意,在长江上架起浮桥,使军队如履平地般地跨过 长江,灭掉南唐,统一中国。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郭祥正诗风飘逸
北宋仁宗皇佑至神宗熙宁年间,我国 诗坛上出现了一颗新星——郭祥正。郭祥 正,当涂青山人,北宋诗坛主将之一。一 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 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广济寺名冠江南
马鞍山广济寺是我国最早 的佛寺之一,有安徽“佛教祖 庭”之誉,广济寺创建于汉朝,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原名关 家庵,主持僧人“智定”,以自 种为食,长修苦行。东吴赤乌二年(239),孙权亲自书名“石 矶院”。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太白墓古朴典雅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李 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 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青山 位于当涂县城东南7.5公里处,亦名青 林山,高372米,北临姑溪河,东傍丹阳湖,西隔青山河与龙山 对峙,南视平野。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传统美食
◇老字号谢家馄饨 ◇御之蟹花津醉蟹 ◇省非遗横山米酒 ◇风味独特黄池菜 ◇首席糕点玉带糕
◇味江南薛津臭干 ◇纯手工博望香菜 ◇酥松脆香霸王酥 ◇汁浓味醇大肉面 ◇品茶佳品采石干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老字号谢家馄饨
谢家馄饨是位于原当涂县薛津镇 老街人的骄傲,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清 朝,一名叫安兴玉的老人创立于清朝 光绪十六年(1890年),后来传到继子谢福隆手中,四代传承, 一直延续至今。一百多年的风雨,一百多年的传承,谢家馄饨 百年来以它的嫩滑爽口、汤清味鲜吸引着八方来客。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名胜古迹
◇朱然墓轰动全国 ◇黄山塔镇守市口 ◇太白墓古朴典雅 ◇昭明阁遗迹犹存 ◇峨眉亭江月尽揽
◇广济寺名冠江南 ◇谢公祠争辉青山 ◇太白墓古朴典雅 ◇三元洞临江欲飞 ◇翠螺山古迹荟萃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朱然墓轰动全国
朱然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雨山乡 (现雨山区),是中国三国时期东吴左 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朱然的坟墓。 1984年发掘。为双室砖墓,全长8.7米。 墓砖上模印“富且贵,至万世”等篆书吉语及钱文。
马鞍山市当涂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乡、绝笔之地。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年), 卒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他坎坷半世,放浪情性,“一生 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作为“圣朝之高士、当
涂之旅人”,更与马鞍山、当涂有着 不解之缘。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马鞍山行政区划一览表(二)
县 面积 人口(万 邮政 名 (k㎡ ) 人) 编码
当
243
涂
995
48.65
100
县
含
238
山
1037
45
100
县
和
238
1319
54.2
县
200
政府 驻地
太白 中路 6号
环峰 南路 6号
历阳 东路 87号
行政 中心
姑 孰 镇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四兄弟各有所成
夏炘、夏炯、夏燠、夏燮四兄 弟生于当涂一书香门第,其父夏銮 对四子严慈相融,使四子分别在理 学、经学、音韵学、考据学等方面 各有建树,时称“当涂四夏”。特 别是夏燮,在历史学上引人注目,其《明通鉴》、《中西纪事》 两部史学专著,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明代历史的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