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课程设计模板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导板式落料模设计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导板式落料模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导板式落料模课程设计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时间: 2011年1月14日1序言首先,冷冲模课程设计是模具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其目的是:1.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实训技能,进行一次冲压设计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设计资料手册熟悉设计标准和技术规定,通过方案认证设计与计算,计算机辅助绘图,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编写与设计说明书等环节,进行工程师的基础训练,培养从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3.培养勤奋求实,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其次,冲裁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冲裁模具按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简单冲裁模、连续冲裁模、复合冲裁模。
(一)简单冲裁模即敞开模1、定义:它是指在一次冲裁中只完成冲孔或落料的一个工序。
2、简单冲裁模按其导向方式可分为:(1)无导向单工序模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较小、模具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但冲模使用安装时麻烦,模具寿命低,冲栽件精度差,操作也不安全。
无导向简单冲模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形状简单、批景小或试制的冲裁件。
(2)导板式简单冲裁模模精度高、寿命长、使用安装帧、操作安全,.但制造比较复杂。
一般适用于形状较简单、尺寸不大的工件。
(3)导柱式简单冲裁模由于这模具准确可靠,能保证冲裁间隙的均匀,冲裁的工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冲模,适合大批量生产。
(二)连续冲裁模1、连续冲裁模的定义:按一定的先后程序,在冲床的滑块的一次到和中,在模具的不同位置上,完成冲孔,落料导两个的上的冲后工序的冲裁模,又称及进模或跳步模。
2、连续冲裁模的定位原理可分为:导正销定位原理、侧刃定距原理(三)复合冲裁模21、复合冲裁模的定义:在部床滑块的一次行程中,在冲模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内孔和外形两种的上工序的冲裁模。
2、复合冲裁模按结构可分为:正装式复合模、倒装式复合模最后,希望通过本次冷冲模课程设计,能进一步巩固课程,扩大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材料成形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材料成形技术二、课程目标:1. 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2. 掌握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5.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1.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材料成形基本概念- 材料成形的基本规律- 材料成形的基本条件2. 材料成形工艺方法- 热成形工艺- 冷成形工艺- 精密成形工艺- 混合成形工艺3. 材料成形设备与技术- 常见材料成形设备- 材料成形设备选型与维护- 材料成形技术发展动态4. 材料成形工艺设计- 材料成形工艺参数的确定- 材料成形工艺流程设计- 材料成形模具设计5. 材料成形工程案例分析- 材料成形工程实例分析- 材料成形工程问题解决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设计技术。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和实训,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形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案例教学:选取典型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
2.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考试内容包括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工艺方法、设计技术等。
3. 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10%,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成绩。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材料成形技术》2. 教学课件: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工艺方法、设计技术等教学课件3. 实验设备:材料成形实验设备、实习设备、实训设备4. 教学案例:材料成形工程案例集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材料成形基本原理2. 第5-8周:材料成形工艺方法3. 第9-12周:材料成形设备与技术4. 第13-16周:材料成形工艺设计5. 第17-20周:材料成形工程案例分析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模板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模板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材料工程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合理设计和选择材料对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至关重要。
本次作业设计的背景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零部件需经过各种特殊材料的加工处理,然后方可投入汽车的生产。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需要对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二、设计目的1.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为零部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2. 掌握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处理方法,为产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 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三、设计内容1. 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1)对铝合金、钢材、塑料等常见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2)了解不同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等特性。
(3)比较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为零部件的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2. 确定零部件的材料和工艺(1)结合零部件的功能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
(2)设计零部件的结构和工艺,优化零部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3)确定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处理方法,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
3. 测试验证(1)对经过设计选取的材料进行样品制作,进行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的测试验证。
(2)对零部件进行装配和使用测试,验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依据。
4. 成果展示(1)制作成果展示报告,对该次作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和成果进行汇总和展示。
(2)对优秀成果进行推广和宣传,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声誉。
四、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成员和分工(1)确定项目组长和各个成员的分工和责任。
(2)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计划。
2. 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1)明确本次作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2)确定研究方法和方案。
初中物理优质材料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优质材料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主题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主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1)本节课以(教材名称)为例,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主题知识);(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主题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主题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主题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主题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主题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主题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4. 学生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或测验,了解学生对(主题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课程设计模板(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设计)

专 业 课 程 设 计题 目: 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院 部: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业: 材料化学 班级: 1101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李 谷 才 完成日期: 2014年6月2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院部: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班级:1101姓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黄先威院教学院长:2014年6月21日目录1 引言 (1)2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 (2)2.1 四磨汤的制备方法 (2)2.1.1 处方设计 (2)2.1.2 四磨汤制备方法 (2)2.2 四磨汤生产工艺设计 (2)2.2.1 原料预处理 (2)2.2.2 浸出 (4)2.2.3浸出液的净化 (4)2.2.4浓缩配液 (4)2.2.5分装灭菌 (4)2.2.6包装 (5)2.3 物料衡算及设备选择 (6)2.3.1 原材料预算 (6)2.3.2生产设备 (6)2.4生产过程要求与措施 (8)2.5排污方面 (8)2.6酒精回收 (9)2.7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9)2.7.1劳动组织 (9)2.7.2 岗位定员 (10)2.7.3工时定额 (10)3 总结 (11)参考文献 (11)1引言四磨汤由木香,槟榔,枳壳,乌药四味药组成[1],药物纽成虽简单,但临床应用较多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后世医家对其临床应用有很多研究和阐述。
近几年来的大量资料报道表明,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2,3]。
四磨汤原出自于宋代严用和著《济生方》,由人参、乌药、槟榔、沉香组成。
其功用为破滞降逆,补气扶正。
方中沉香降气平喘,槟榔行气破滞,乌药调肝顺气,人参补气扶正。
用法采取浓磨温服,则力专效速,故方以四磨汤命名[4]。
现在临床上所用四磨汤口服液主要组成一般为木香,槟榔,枳壳,乌药[5]。
《成方便读》日:“若纯实无虚者,即可去参加枳壳。
”《本草纲目》云:“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
竹木结构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竹木结构设计与施工2. 课程代码:XX001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4. 学分:4学分5. 学时:64学时6.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7. 开设学期:第2学期8. 教学大纲版本:2023版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竹木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 了解竹木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 熟悉竹木结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竹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进行竹木结构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竹木材料特性- 竹材的分类、性质与结构- 木材的分类、性质与结构- 竹木材料的质量检测与评定2. 竹木结构设计原理- 竹木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竹木结构的设计规范与标准- 竹木结构的设计方法与步骤3. 竹木结构类型- 竹木框架结构- 竹木排架结构- 竹木组合结构4. 竹木结构施工技术- 竹木结构的施工工艺- 竹木结构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竹木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5. 竹木结构案例分析- 国内外竹木结构工程实例- 竹木结构设计创新案例- 竹木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案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竹木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竹木结构设计软件操作、模型制作和现场实习。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在线答疑和交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竹木结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
含能材料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爆炸性基团主要的基团C-NO2、N-NO2,O-NO2。
并非含上述基团的化合物都具有爆炸性,是否具有爆炸性取决于整个分子结构,而非某个单个基团。
如,一硝基芳烃没有爆炸性,多硝基芳烃有爆炸性。
理想爆轰大于极限直径时产生的稳定爆轰,爆速与反应热的平方根成正比,随密度增加成比例增长。
非理想爆轰小于极限直径大于临界直径时产生的稳定爆轰,爆速是装药直径的函数。
相容性(也称配伍性)1)定义:炸药与其它物质混合或接触时,所构成的系统与各组分相比,在规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其物理、化学、爆炸性能改变的情况,是衡量火炸药能否安全使用的重要标志之一。
火焰感度将炸药装于火帽中用黑火药柱或导火索引燃,调节点火源下端面与装药表面间的距离,平行做6次试验求得100%发火的最大距离或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
也可用升降法求得50%发火距离。
枪击感度(抛射体感度)枪弹等高速抛射体撞击下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难易程度,与落锤的低速撞击相比,抛射体的高速撞击更能准确评价炸药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起爆感度。
提高爆热的途径:加入铝粉等金属粉,大幅度提高爆热。
原因:铝粉与CO、H2O、CO2等爆轰产物发生放热反应。
爆温全部爆热用来定容加热爆轰产物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爆温越高,气体产物压力越高,作功能力越强。
可以理论计算也可近似测定。
合成单质炸药的主要有机反应硝化、缩合、叠氮化、间接硝化等。
硝硫混酸(应用最广、最重要的硝化剂)优点:(1)硝化能力强;(2)硫酸与氮氧化物作用生成亚硝基硫酸,减少了氮氧化物引起的副反应;(3)硫酸比热容大,不致引起反应温度急剧升高;(4)减少硝酸用量,提高硝酸利用率;(5)腐蚀性比硝酸低;(6)价廉。
硝硫混酸不适用于胺类等碱性化合物的硝化。
硝酸中加入硫酸,NO2+ 的浓度显著提高,提高硝化能力。
硝硫混酸中生成NO2+ 的反应亚硫酸钠精制粗TNT不对称TNT、2,4-和2,6-DNT以外的DNT异构体、四硝基甲烷、多硝基苯甲酸及偶合物等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钠盐被水洗除去。
课程设计方案万能模板

一、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列出具体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出具体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列出具体情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列出具体品质)。
三、课程内容1. 课程背景(1)课程来源:……(2)课程意义:……2. 课程模块(1)模块一:……(简要介绍模块一内容)(2)模块二:……(简要介绍模块二内容)(3)模块三:……(简要介绍模块三内容)……3. 课程安排(1)学时分配:……(列出每个模块的学时分配)(2)教学进度:……(列出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讲授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讨论法:……(介绍讨论法在课程中的应用)(3)案例分析法:……(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课程中的应用)(4)实践教学法:……(介绍实践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介绍多媒体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2)实验实训:……(介绍实验实训在课程中的应用)(3)网络教学:……(介绍网络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列出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期中考核:……(列出期中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3)期末考核:……(列出期末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程度:……(列出评价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指标)(2)能力培养情况:……(列出评价能力培养情况的具体指标)(3)情感态度:……(列出评价情感态度的具体指标)……六、课程特色与创新1. 课程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3)激发学生兴趣:……2. 课程创新(1)教学方法的创新:……(2)教学手段的创新:……(3)课程内容的创新:…………七、课程实施与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训:……(2)教师考核:……2. 教学资源建设(1)教材建设:……(2)实验实训设备:……(3)网络资源:……3. 教学环境建设(1)教室设施:……(2)实验室建设:……(3)校园网络:…………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设计,本课程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缩率有所不同。通常制模时所用的模尺,已经附加了收缩率。各种合金的
线收缩率可查表27-20。
表27-18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一) (mm)
铸件基 本尺 寸
至 l
注:仅适用于各种铸造及合金生产的压铸件和熔模铸件
表27.20 铸造合金线收缩率(略)
表27-2l铸件的最小铸出孔的直径 (mm)
<50 >200 铸件壁 50~ 100~200 100 厚 30 35 40 最小孔 另行规 径 定 表27-22 砂型铸造用的模型和芯盒的拔模斜度(略)
(5) 起模斜度。
铸造工艺设计
热加工工艺基础
第八章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是指在铸件生产之前编制的,用来控制该铸件生产过程的
技术文件。 它包括:铸造工艺图、铸件图、铸型装配图、工艺卡。 本课程设计对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 本次铸件工艺设计简化为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图纸两部分。
一、编制设计说明书
注:表27-16、表27-17中.数字表示尺寸公差等级,字母表示加 工余量等级
27-17与铸铁尺寸公差配套使用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mm)
尺寸公差 加工余量等级MA 基本尺寸 ≤100 D E 7 F D 8 E F D E 9
加工余量数值 1.0 0.7 1.5 0.9 1.5 1.5 2.0 1.5 l5 0. 9 2.0 l. 5 2.0 2.0 2.5 2.0 2.0 1.5 2.5 2. 0 3.0 2.5 3.5 3.0 1.5 0.8 1.5 1.5 2.0 I.5 2.5 2.0 1.5 l0 2.0 1.5 2.5 2.0 3.0 2.5 2.0 l5 2.5 2.0 3.0 2.5 4.0 35 2.5 2.0 3.0 2.5 4.0 3.5 5.0 4.5
(6) 最小铸出孔及槽。
零件上往往有许多孔、槽和台阶,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铸出,这样既节 省金属,减少机加工余量,又可使铸件壁厚均匀。但有时有些孔、槽 的铸出必须采用复杂而且难度大的工艺措施,而实现这些措施还不如 用机加工方法更为方便和经济,这时便可不铸出。
最小铸出孔和槽的尺寸以及铸件的生产批量、合金种类、铸
工艺操作是否方便,是否容易获得致密无缺陷的铸件。
(三)铸造工艺规程设计 1.铸件的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拟订几种不同的方案进 行论证比较)。 1.浇注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保证铸件的质量,适当考虑生产 费用。 (2)选择分型面即要考虑保证铸件质量,又要尽量减少铸件
的生产费用。
2.选择铸造工艺参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2.0 2.2 2. 1 2.6 2.8
2.8 3.O 3.2 3.6 4.0
4.2 4.4 4.6 5.O 5.6 6 7 8
注:l.CTl和CT2没有规定公差值,是为将来可能要求更精密的公差 保留的。 2.CT13~CTl6小于或等于16mm的铸件基本尺寸.其公差值需单 独标注.可提高2~3级。 表27—19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二) (略)
公差等级CT
2
3
4
5
6
7
8
9
l0
11
12
13
10 16 25 40 63
0.18 0.20 0.22 0.24 0.26
0.26 0.28 0.30 0.32 0.36
0.36 0.38 0.2 0.46 0.50
0.52 0.54 0.58 0.64 0.70
0.74 0.78 0.82 0.90 1.00
金属型
7—9/F
7 —9 / F
7—9/F
7~ 9/ F
低压铸造 .压力铸造
熔模铸造 5~7/E
7~ 9/ F
7 ~ 9/ F
7—9/F
7—9/V 6—8/r::
5~7/E
5~7/E
4~6/£
表27~16 单件和小批量生产时与铸件尺寸公差配套使用的铸件机械加:[余量等级
造型材料 加工余量等级
铸钢 干、湿砂型 自硬砂 13~l 5/J 1 2~14/J 灰铸铁 13一15/H 11~13/H 球墨铸铁 13~15/H l l—13/H 可锻铸铁 13一l 5/H 11一13/H
(一)任务分析
以保证铸件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为目标,根 据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种类、技术要求、生产类型(小批、成批或大批)及 工厂的具体条件确定采用的模具、造型方法以及铸型的种类。 (二)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分析零件的形状和结构是否适合铸造工艺的特点,既在铸造生产过程中,
在制订铸造工艺时,为简化造型工艺,便于起模,铸模在起模方向必须 有一定的斜度,斜度的大小由模样尺寸和造型方法决定。 铸模质量好、表面光洁、起模斜度可以小些,反之需大些。 起模斜度一般以度数或差额表示,在使用机床加工制模时,斜度用度数 表示比较方便;用手工制模时,用差额表示比较方便。起模斜度值可查 表27-22。
件大小、孔处铸件的壁厚、孔径大小等有关(见表21-8)。
(7)铸造圆角见表27-22、27-23 。
1. 确定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加工余量等级,可由表27-15、27-16选择。
表27一15成批和大批量生产时与铸件尺寸公差配套使用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加工余量等级 工艺方法 砂型手/H 灰铸铁 11-13/H 8一l0/G 球墨铸铁 l l一13/H 8一10/G 可锻铸铁 l0~12/H 8~l0/G 铜合金 l0—12/H 8—10/G
>l00~160
>160~250
>250~400
注:表中每栏有两个余量值,上面的数值以一侧为基准,进行单侧加 工的加工余量值,下面的数值为进行双侧加工的加工余量值。
(2) 铸件加工余量的数值与其尺寸公差等级、加工余量等级以及基本尺寸 有关,可查表27-17。 (3) 铸件尺寸公差值由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确定,具体值查表2718、27-19。 (4) 考虑铸件的线收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