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31首)1、身痛逐瘀汤秦艽9g 羌活12g 香附9g 川芎15 桃仁12g红花9g 当归9g 没药9g 牛膝12g 地龙6g甘草6g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臂、腰、腿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2、参苓白术散人参10g 茯苓15g 白术10g 山药12g 陈皮10g薏苡仁10 莲子8g 砂仁3g 桔梗6 甘草8g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引起的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3、左归丸熟地20g 山药山15g 茱萸12g 枸杞12g 牛膝15g茯苓12g 鹿角胶12g 龟甲胶12g 兔丝子12g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损伤日久或骨疾病后,肝肾精血亏损,骨折修复期,肾阴虚引起的骨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4、右归丸熟地20g 附子9g 肉桂6g 山药15 山茱萸12g枸杞12g 杜仲12 兔丝子12g 鹿角胶12g 补骨脂20g牛膝6g功用:温补肾阳主治:骨及软骨损伤后期,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而致神疲气怯,筋骨连接延迟或下肢浮肿者。
5、独活寄生汤独活9g 桑寄生18g 秦艽9g 防风9g 细辛3g当归12g 芍药9g 川芎6g 地黄15g 杜仲9g牛膝9g 党参12g 茯苓12g 甘草6g 肉桂6g功用: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腰脊损伤后期,肝肾两亏,风湿痛及腿足屈伸不利者。
6、四妙散苍术20g 黄柏10g 苡仁30g 牛膝15g功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所致骨性关节炎或者湿热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7、十全大补汤炙黄芪20g 肉桂9g 人参9g 白术12g 茯苓12g川芎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15g 炙甘草6g功用:气血双补主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所致的骨性关节炎。
8、桃红四物汤桃仁6g 红花6g 川芎12g 当归15g 生地12g赤当12g功用:活血祛瘀主治:伤后瘀血作痛者。
骨伤科协定处方药

六味地黄汤 熟地黄 20 山药 15 山萸肉 15 丹皮 12 泽泻
15 茯苓 12
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 60 当归尾 8 赤芍 8
50 桃仁 8
广地龙 8 红花
左归饮 熟地 8 山萸肉 4 山药 4 茯苓 3 枸杞 3 炙甘草 2
蠲痹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1
半夏 9 天麻 9 白术 9 茯苓 9 橘红 6 甘草 6 生姜 6 大枣 仁 10 红花 10 当归 15 赤勺 15 血竭 15 丹参 20 川断 15 牛膝 15 补骨脂 15 延胡 15 甘草 5
骨伤Ⅱ号 当归 15 赤勺 15 丹参 20 川断 15 牛膝 15 木瓜 5 川木香 5 骨碎补 10 丝瓜络 5 桑枝 10
骨伤Ⅲ号方 杜仲 15 枸杞子 15 山萸肉 10 黄芪 15 川断
身痛逐瘀汤 秦艽 3 川芎 9 桃仁 9 红花 9 羌活 3 没药 6 当归 9 灵脂 6 香附 3 牛膝 9 地龙 6 甘草 6
八珍汤 当归 10 川芎 5 白芍药 8 熟地黄 15 人参 3 白术 10 茯苓 8 炙甘草 5
泽兰汤 泽兰 14 香附 14 续断 14 红花 2 当归 12 柏子仁 12 赤芍 12 牛膝 6 延胡索 8
2
寒痹方 制川乌 5 土鳖虫 3 羌活 10 当归 15 丹参 20 牛膝 10 独活 10 秦艽 15 地龙 10 延胡 15 甘草 5
湿痹方 茯苓 15 泽泻 10 威灵仙 15 荆芥 10 车前草
15 牛膝 10 苍术 10 丹参 20 当归 15 延胡 15
虚痹方 当归 15 白芍 30 山萸肉 15 黄芪 15 川芎 10 淮山 15 熟地 15 枸杞子 10 牛膝 10 桑寄生
15 骨碎补 15 当归 15 丹参 20 巴戟天 10
骨伤科协定处方

膝骨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方药
1.风寒湿痹型
症见:膝部肿,膝关节内有积液,膝部酸重沉着,活动不便,疼痛缠绵,阴寒湿天气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缓。
治则:祛风胜湿,温经通络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9g 桑寄生18g 秦艽9g 防风9g 细辛3g
当归12g 芍药9g 川芎6g 地黄15g 杜仲9g
牛膝9g 党参12g 茯苓12g 甘草6g 肉桂6g
2.湿热下注型
症见:膝痛,红肿,觉热感,得温痛剧,痛不可近,关节不能活动,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通经止痛
方剂:四妙散加减
苍术20g 黄柏10g 苡仁30g 牛膝15g 茯苓20g 泽泻12g 车前子12g
3.气血虚寒型
症见:膝关节肿痛,遇寒则发,劳累加剧,形体浮胖,面色苍白,喜
暖怕冷,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润,脉沉细弱。
治则:补益气血,温经壮阳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炙黄芪20g 肉桂9g 人参9g 白术12g 茯苓12g 川芎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15g 炙甘草6g
4.肝肾不足型
膝酸痛反复发作,无力,关节变形,或有膝内翻,或筋骨外移,伴有
耳鸣,腰酸,舌质炎、苔白,脉或弱。
治则:补气血、益肝肾,温经通络
方剂:右归饮加减
熟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9g 枸杞子9g
菟丝子12g 鹿角胶12g 杜仲12g 肉桂6g
当归9g 制附子6g。
中医骨伤科医院常用方剂

医院常用方剂手册一、协定方骨一方【来源】本院【组成】白芍 15g 防风 10g 羌活10g 钩藤 15g 白芷 10g 伏神15g 远志 10g 当归10g 川芎 10g 生地 10g 木通 10g 甘草 6g【方歌】骨1羌防芷钩藤,芎归芍地与茯神;远志木通甘草用,头伤震荡应如神。
【用法】内服。
【功用】化瘀通窍,祛风安神。
【主治】外伤所致之头痛、眩晕症。
【方解】方内羌活、防风、白芷祛风;远志、茯神通窍安神;配以钩藤解痉;赤芍、生地、当归活血去瘀;助木通利尿而解除颅内压增高达到治疗头部外伤引起的眩晕。
【现代应用】脑震荡。
骨二方【来源】本院【组成】红花3g 防风10g 连翘10g 枳壳10g 桃仁10 赤芍10 桔梗10g 栀子10g 香附10g 五灵脂12g 田七9g【方歌】骨2红花五灵脂,防翘枳桃并山栀;赤芍津梗香附用,清热凉血跌打施。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定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初起之瘀血肿痛。
【方解】方内由红花、桃仁、栀子、赤芍、五灵脂破血消瘀(其中灵脂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血,并有止痛,缓解平滑肌痉弯的作用)配连翘清肌表之热;防风解表祛风;助香附理气止痛,津梗开胸宣肺。
本方治疗跌打初起,骨折初期均可选用。
【现代应用】骨折、关节挫伤及外伤性坐骨神经痛等。
骨三方【来源】本院【组成】台乌10g 郁金12g 蒌仁10g 桃仁10g 素馨针10g 枳壳10g 生地15 栀子10g 青皮10g 前胡10g 田七6g【方歌】骨3蒌桃乌青皮,郁栀枳壳与生地;前胡素馨延胡索,和营止痛调血气。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内用郁金、青皮、枳壳理气解郁;素馨舒肝行气;助山栀子、生地、桃仁活血祛瘀;配前胡、蒌仁宣肺祛痰。
本方对胸部挫伤,气滞胸翳,壳达和营止痛,行气活血之效。
【现代应用】肋软骨炎,胸部软组织挫伤等。
骨四方【来源】本院【组成】银花15g 当归10g 天花粉10g 五灵脂12g 浙贝15g 防风10g 陈皮10g 蒲黄10g 白芷10g 角刺10g 甘草6g【方歌】骨4银防归白芷,粉甲角刺五灵脂;陈皮甘草蒲黄具,仙方活命加减治。
骨伤科(协定方)

骨伤科1骨关节疼痛1.1风湿骨痛药组成:当归30g,防风30g,麻黄30g,秦艽20g,独活20g,续断20g,羌活20g,鸡血藤20g,川芎20g,牛膝10g,木瓜10g,生杜仲10g,土鳖虫10g,白芷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紫草10g。
功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因受风寒引起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折骨。
用法:每日一剂,一日两次。
2关节炎2.1痰瘀阻络汤组成:牛蒡子9g,土鳖虫9g,僵蚕9g,独活6g,白芷4.5g,半夏9g,丹参12g,制天南星9g,蒺藜9g。
功能:豁痰逐瘀,祛风通络。
主治:痰瘀阻络型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术后关节黏连症、滑囊炎等。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2.2补益风湿汤组成:盐菟丝子10g,烫狗脊10g,炒杜仲10g,续断10g,熟地黄15g,牛膝10g,肉桂5g,党参10g,麸炒白术10g,当归10g,酒白芍10g,制川乌6g,细辛6g,独活6g,防风6g,威灵仙10g。
功能: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燥湿。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痛,风湿肌肉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日一剂,温服两次。
2.3通痹汤组成:羌活15g,秦艽15g,细辛3g,川芎15g,当归15g,杜仲20g,赤芍20g,萆薢10g,木瓜10g,茯苓20g,牛膝20g,乳香10g。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类关节炎、类风湿类关节炎所见关节肿胀、疼痛,筋脉拘急,活动不利等。
用法: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3骨质增生3.1益肾坚骨汤组成:黄芪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2g,菟丝子12g,狗脊12g,川断12g,枸杞子12g,干地黄2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鸡血藤30g,葛根12g。
功能:益肾养血,和络止痛。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痛,脊柱活动欠利者。
用法:每日一剂。
4椎间盘突出症4.1腰舒汤组成:党参10g,当归10g,狗脊20g,丹参10g,川牛膝10g,制川乌6g(先煎一小时),桑寄生10g,熟地10g,全蝎粉3g(装胶囊用药汁分三次吞服)。
医院重点骨伤科协定方,治疗风湿骨伤疾病的经验秘方,赶紧试试

医院重点骨伤科协定方,治疗风湿骨伤疾病的经验秘方,赶紧试试1:骨科洗药处方:当归,红花,姜黄,续断,木瓜,川芎,急性子各一钱,透骨草二钱半,五加皮,乳香,没药,防风,羌活,伸筋草各一钱半制法:混合均匀,每剂一两九钱功能与适应症:舒筋活血,祛瘀消肿,适用于四肢关节,软组织的挫伤,扭伤,皮肉红肿痉痛或经络受伤者用法与用量:布包水煎,熏洗患处,次数视情况而定(一剂可洗多次)注意事项:患处出现破伤以及化脓者忌用2:紫金丸处方:生菜籽,江米各六两,无名异,自然铜,沉香,苏子,红花,地龙,桂枝,鳖甲,木鳖子,乳香,密陀僧,没药各三钱,土鳖虫四钱,当归五钱,龟板二钱,儿茶一钱制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散瘀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血瘀作痛,闪腰岔气,伤筋动骨。
用法与用量:每日一付,温开水送下注意事项:孕妇忌服3:活血丹处方:白芍,茯苓,乳香,砂仁,熟地,芡实,没药,白术,莲子,山药,红花,当归,薏仁,大黄,川芎,甘草,血竭,丁香,朱砂各二钱,木香一钱,制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舒筋壮骨,活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伤筋骨折,气血瘀滞,肿胀痉痛者用法与用量:每日一付,温开水送下注意事项:妇女经期,孕期忌服。
4:理伤丸处方:地龙,草乌,灵脂,申姜,茴香,红娘,青皮,防风,朱砂,血竭各二钱半,狗脊三钱半,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黑丑各五钱,川乌二钱,禹余粮一钱。
制法:共为细面,以黄酒二两,白面六钱,调糊为丸,朱血竭上衣,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舒筋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红肿作痛用法与用量:每日一付,温开水送下注意事项:妇女经期,孕期及体弱者忌服5:荣筋丸处方:吉力,沙苑子各四两,大云,当归各三两,熟地,枸杞,牛膝,川断,陈皮,杜仲,虎骨,黄芪,五味子,鱼膘各二两,茯苓,故纸,甘草各一两制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舒筋活血,强筋壮骨,追风散寒,适用于肝肾不足,腰酸腿软,筋骨作疼,步履艰难,配活血丹对久病劳损,老年人腰腿疼。
骨伤科协定处方药

骨伤科协议方药骨伤I号桃仁10 红花10 当归15 赤勺15 血竭15丹参20 川断15 牛膝15 补骨脂15 延胡15甘草5骨伤n号当归15 赤勺15 丹参20 川断15 牛膝15 木瓜5 川木香5 骨碎补10 丝瓜络5 桑枝10骨伤川号方杜仲15 枸杞子15 山萸肉10 黄芪15 川断15 骨碎补15 当归15 丹参20 巴戟天10舒筋活血汤川芎6 大腹皮4.5 川断炭9 当归身9 青皮3 延胡索9 桃仁6 红花4.5 怀木通3 大黄4.5热痹方生石膏30 知母10 桂枝10 赤勺15 黄柏10苍术10 茅根10 牛膝10 防己10 延胡15杜仲15 川断15寒痹方制川乌5 土鳖虫3 羌活10 当归15 丹参20牛膝10 独活10 秦艽15 地龙10 延胡15 甘草5湿痹方茯苓15 泽泻10 威灵仙15 荆芥10 车前草15 牛膝10 苍术10 丹参20 当归15 延胡15虚痹方当归15 白芍30 山萸肉15 黄芪15 川芎10淮山15 熟地15 枸杞子10 牛膝10 桑寄生10 茯苓15 独活10羌活10 姜黄10 当归10 黄芪10 防风10 赤勺10 炙甘草5 补肾壮筋汤熟地黄12 当归12 牛膝10 山萸肉12 茯苓12 续断12 杜仲10 白芍10 青皮5 五加皮9独活寄生汤独活9 桑寄生6 杜仲6 牛膝6 细辛6 秦艽6 茯苓6 肉桂心6 防风6 川芎6人参6 甘草6 当归6 芍药6 干地黄6 身痛逐瘀汤秦艽3 川芎9 桃仁9 红花9 羌活3 没药6当归9 灵脂6 香附3 牛膝9 地龙6 甘草6 八珍汤当归10 川芎5 白芍药8 熟地黄15 人参3白术10 茯苓8 炙甘草5泽兰汤泽兰14 香附14 续断14 红花2 当归12 柏子仁12 赤芍12 牛膝6 延胡索8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0 山药15 山萸肉15 丹皮12 泽泻1茯苓12补阳还五汤生黄芪60 当归尾8 赤芍8 广地龙8 红花5桃仁8左归饮熟地8 山萸肉4 山药4 茯苓3 枸杞3 炙甘草2半夏白术天麻汤蠲痹汤半夏9 天麻9 白术9 茯苓9 橘红6 甘草6 生姜6 大枣3。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内服丸散:1.七厘散:血竭500g 乳香(制)75g 没药(制)75g 红花75g 儿茶120g 冰片6g 麝香6g 朱砂60g功效: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2.小活络丹:天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各180g,乳香(制)65g,没药(制)65g。
功效: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①风寒湿痹证。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
②中风。
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汤剂:1.阳和汤: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
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2.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土) 。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没桃红。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4.补阳还五汤:黄芪生,四两[125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5.复元活血汤:柴胡9g、瓜蒌根9g、当归9g、红花6g、甘草6g、穿山甲6g、大黄(酒浸)12g、桃仁(酒浸)9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1、内服汤10种:
(1)上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桑枝12 羌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伤肢肿胀较甚者,加地龙9g、防风9g;若疼痛较甚者,加元胡9g、白芷9g、制乳没各6g。
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2)上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
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羌活9 防风9 荆芥9 当归15 枳壳6
续断12 青皮5 怀牛膝9 五加皮9 杜仲9
红花6 白芍15 土元6
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2g、砂仁6g;夜眠差者加合欢皮12g、酸枣仁9g;伤肢酸困者加桂枝10g。
(3)上肢三号:
功效与适用症:补养气血、健脾开胃、温经通络。
用于骨折创伤后期。
方药组成:
黄芪30 当归15 白术9 茯苓12
骨碎补15 焦三仙15 陈皮12 川断 12
杜仲12 桂枝12 羌活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加减:合并贫血者加黄芪15g、桂元肉12g;骨折端骨痂生长量少,加锻自然铜10g、甜瓜子12g。
(4)下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川牛膝12 独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地龙9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加减: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泽兰、苏木、穿山甲、全虫;局部肿胀甚加车前子、瞿麦;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5)下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方药组成:
独活9 防风9 小茴香9 当归15
枳壳6 续断12 青皮5 川牛膝9
五加皮9 杜仲9 红花6 白芍15
土元6 伸筋草12 锻自然铜9 丹参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6)下肢三号:
功效与适用症:补养气血、健脾开胃、温经通络。
用于骨折创伤后期方药组成:
黄芪30 当归15 白术9 茯苓12
骨碎补15 焦三仙15 陈皮12 川断 12
杜仲12 桂枝12 独活12 怀牛膝12
丹参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7) 消肿活血汤: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地龙泽泻红花云苓
川牛膝当归川芎赤芍
陈皮元胡二花公英
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8) 接骨续筋汤:
功效与适用症:接骨续筋,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方药组成:
川断杜仲自然铜鸡血藤
川牛膝桃仁红花川芎
当归赤芍陈皮云苓
山楂甘草
用法:水煎服,煎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9) 补肾壮骨汤:
功效与适用症: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用于骨折创伤后期
中药组成:
黄芪20g 熟地15g 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川断10g 杜仲10g 陈皮6g 何首乌10g
龙骨3g 牡蛎3g 骨碎补10g 牛膝10g
甘草5g 独活10g
用法:水煎服,煎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10)活血消肿散: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消肿,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用于扭伤、跌打损伤软组织挫伤或筋伤,局部肿胀、疼痛、红肿、皮温高。
方药组成:
大黄30 蒲公英30 金银花30 小蓟30
牡丹皮60 生地30 当归15 川芎15
白芍30 川牛膝15 鸡血藤15 三七15
乳香15 没药15
用法:水煎服,煎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2、外用药物4剂
(1)、外敷中药
①中药贴片:
鸡血藤2g川草乌2g大黄2g乳香2g没药2g粉碎过160筛目,凡士林调糊,电极片包装待用。
②外用接骨丹: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消肿、止痛、接骨。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断。
方药组成:
当归15 川芎12 赤芍12 乳香30
没药30 锻自然铜20骨碎补30 甜瓜子15
大黄30 桃仁15 血竭15 三七15
儿茶15 冰片9 白及20
用法:共捻为末。
每次5g,鸡蛋清调糊外敷患处,每1-2日更换一次。
(2)、外洗中药
①中药外洗方:
功效与适用症:舒筋通络、活血消肿,用于骨断及筋伤后关节肿痛、僵硬、粘连伸屈活动障碍。
方药组成:
伸筋草30 透骨草30 海桐皮30 乳香15
没药15 艾叶30 川椒30 莪术20
鸡血藤20 桂枝20 川牛膝30 地龙15
用法:水煎外洗,煎2000ml,每日二次,每二日一次。
②上肢外伤洗方:
功效与适用症:舒筋通络、活血消肿、祛风止痛,用于小夹板外固定解除后及有外固定支架者去除后患者腕部僵硬、疼痛,局部肿胀不适者。
方药组成:
伸筋草20g 透骨草20g 大力草20g 五加皮10g
桂枝10g 刘寄奴15g 防风10g 红花10g
荆芥10g 苏木15g 川芎10g 海桐皮20g
用法:诸药水煎20-30分钟,熏洗患肢,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