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小学数学课程教案设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案概述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分析: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和逻辑关系。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以便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者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 加法部分: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 减法部分: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际的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经验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
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一个万以内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设计的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编写文章时,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扩展。
4.1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和一次进位)(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和一次进位)学情分析“万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有一次进位,是以后学生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和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教材用“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加法,另一个是有一次进位加法,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位1,这个内容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小学阶段整数加法的一个小结点。
本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了,在此基础上,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经常出现“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要养成很好的检查习惯,二年级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就要求孩子们先在心里进行估算,得出一个大概范围,以便与正确结果进行比较,增加正确率。
计算类的教学比较枯燥,所以在练习中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试课时发现没上完,农村的孩子在表达上还需要多鼓励,多引导,学会大胆表达自己。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激发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湿地介绍视频导入,生成统计表。
你们知道什么是湿地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2.提问: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预设1: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预设2: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预设3: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预设4:鸟类比爬行类多多少种?……3.引入新课。
万以内的加法的验算数学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的验算数学教案教案标题:万以内加法的验算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千位以内的加法计算。
2. 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能够使用验算方法进行加法的错误筛查和纠正。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 小黑板或白板、黑板笔或白板笔。
2. 加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介绍加法的概念,并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加法的规则吗?”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Step 2:加法的验算方法1. 讲解加法的验算方法:通过反向计算、相邻数求和和分解数法进行验算。
2. 运用实例进行加法验算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目的。
Step 3:加法的验算练习1. 分发加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教师巡查并指导学生。
Step 4:加法的验算总结1. 让学生主动总结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总结。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加法验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Step 5: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加法计算题,要求学生使用加法验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和验算,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其他的加法验算方法,并理解其原理。
2. 引导学生将加法验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计算购物清单、计算零花钱等。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是否能正确使用加法的验算方法进行计算和验算。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判学生的加法计算和验算能力。
3. 学生上台展示加法验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
万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万以内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运算,能熟练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理解进位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万以内的加法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运算规则。
2. 理解并熟练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运算,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他3个苹果,现在他有几个苹果?2. 新课讲解:(1)首先介绍万以内的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位的含义。
(2)然后,引出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量合并的过程。
(3)接着,详细讲解如何用竖式进行加法运算,强调每一位相加的结果如果超过10就需要向前进一位,这就是“进位”的概念。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加法,什么是进位。
(2)布置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加法和进位的概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加法实例。
五、作业布置:针对课堂上的知识点,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以便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四单元《万以内加法例3》(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万以内加法例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计算万以内数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万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3.万以内数的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讲解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万以内加法例3》2.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计算方法、例题、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必做题: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练习题。
2.选做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掌握程度。
4.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万以内加法的基本规则是什么?在进行万以内加法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能举例说明万以内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已有的知识,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个具体的万以内加法例题,例如:3456 + 2347。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例题的特点,如进位情况、数位对齐等。
接着,教师可以逐步讲解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如果某一位的和超过10,则需要向前进位。
《万以内的加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万以内的加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运用十以内加法原理,完成对万以内整数的简单加法计算。
(2)理解万以内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零元素,把加法计算问题转化为已知量求未知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尝试、讨论等方式,积极探究加法的原理和属性,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1)养成爱好数学、喜欢数学、勤于思考数学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坚持下去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万以内的正整数和加法的概念,掌握万以内的加法计算。
(2)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零元素,并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认识和掌握加法的关键概念和性质。
(2)在计算中善于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听录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3页)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我们学的是什么知识点?②你们会十以内的加法了吗?(能够快速口算出8+3的答案,理解加法的原理和性质)3、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万以内的加法。
★第二步:新知识的讲解1、展示数学练习册P28-29上的例题,通过例题讲解认识加法的定义、万以内的正整数,以及万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
2、让学生自主完成数学练习册P28-29上的“新知拓展”活动,并互相讨论交流;3、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来说明:①万以内的加法时如何操作的?②如何应用加法的定义?如何计算?★第三步:加法的性质1、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零元素。
以实物、图形、数字等形式进行讲解,注重生动形象,简明易懂。
2、通过阅读练习册P30-31上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加法的性质的理解。
★第四步:练习和巩固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题目或图形,引导学生用加法原理计算,加强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2、课后作业:布置练习册P44-45上的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或让学生自行完成,通过一定的时间限制或其他方式加强答题速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
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一)复习旧知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案1

4.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案1教学目标:1. 能够快速解决万以内的加法题目,掌握简单的进位方法。
2. 发现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联系,为接下来学习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加法进位方法的掌握。
2. 万以内加法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1. 进位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同时处理多个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好算术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1.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万以内的加法题目。
2. 以加法进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知加法与进位数之间的联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位?进位的数是什么?二、核心教学1. 讲解加法进位法。
2. 以实例演示不同位数、不同进位情况下的加法计算方法。
3. 按位计算,分别追求每个位的正确计算结果,演示多项式加法。
4. 演示数字竖式计算法,让学生自行识别加法进位并进行计算。
三、实战演练上述相关知识点已经完整地介绍了,进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参加自己座位上的习题练习。
1. 让学生独立完成大约10题加法计算习题。
2. 收评这些加法计算习题,并仔细检查学生是否正确应用加法进位法。
3. 组织班级抢答比赛,教师会在黑板上依次写出 15 道等加法题,每个对每道题得 10 分,总分达到 150 分。
四、撤销结束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再次复习加法进位、不进位计算技巧,为学生剩余的实践习题预留充足的独立时间。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主要介绍万以内加法这一数学知识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掌握加法进位/不进位计算的技巧,并能迅速解决实践习题。
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积极回应并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七家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列竖式。
(小主持人)
二、知识积累:汇报关于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边播放动画边简单介绍每种动物的特点,学生感受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2、这些可爱的动物在我国湿地部分,它们都有很多种数呢!快来看看(出示教科书表格)
3、通过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四、小组交流前置作业:
(1)说说自己的想法,探究竖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你觉得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组展示: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学习例1)
(A)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B)板书:271+122
(C)交流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学习例2)
(3)想一想:372+903,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3、全班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六、即时练习,完成前置作业习题和课件习题。
七、本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法(二)
271+122=393(种) 271+31=302(种)。